陳懋的舉動,成功的讓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停止了下來。
鎮南王一案,經過半個多月的發酵,加上背後有人刻意的推動,早已經在朝野上下,鬧得人盡皆知,可以稱得上是滿朝關注的大案。
但是這樁案子畢竟是宗務。
所以,審理的過程,除了各大宗室列席旁聽之外,知道詳情的就隻有參與審理的一應官員。
陳懋此刻將它拎出來,自然是引起了眾多大臣的關注。
立刻有內侍,將陳懋手中的奏本呈送到了禦前。
似乎是怕天子將此事隱下,待得奏本呈上之後,隻停了片刻,陳懋便主動開口道。
“陛下,庭審之上,鎮南王對誹謗仁廟之事拒不招供,但是有詩詞為物證,廣通王和陽宗王等人帶來的酒樓夥計為人證,俱可證明,鎮南王確曾誹謗仁廟。”
“其事被前岷王世子朱徽焲撞破之後,鎮南王又欺瞞朝廷,遣人偷竊詩詞,陷害長兄,證據確鑿,實乃罪不可恕,如今鎮南王已被押入宗人府大牢,靜候陛下處置。”
朝堂之上靜了片刻,隨即便像是炸開了鍋一般,“嗡”的一聲議論起來。
在一陣嘈雜的議論聲中,左副都禦使羅通上前,道。
“陛下,此案事關重大,鎮南王身為臣子,不敬君父,是為不忠,身為幼弟,不顧兄弟之情,陷害長兄,是為不悌。”
“天家自有倫序,宗室本當各守本分,此等不忠不悌之輩,實乃宗室敗類,臣請陛下嚴懲此輩,削去王位,幽禁終生,以警宗室!”
就像剛剛突然開始的嘈雜議論一樣,隨著羅通的話音落下,老大人們仿佛被合上了開關一樣,一瞬間又靜了下來。
“……天家自有倫序,宗室本當各守本分……”
他們都不是傻子,就算之前沒意識到的,聽到羅通的這句話,也都隱約明白了些什麽。
什麽是倫序,什麽是本分?
他這些話,真的隻是在說岷王府的那對兄弟?
老大人們想通之後,便是一陣心驚肉跳。
這羅通,未免也太大膽了吧!
然而,更大膽的還在後頭。
這次鎮南王一案,主審的是陳懋,協審的除了都察院的羅通之外,還有大理寺的薛瑄。
薛大人是大儒出身,恪守禮法,精擅辯論。
相比較羅通和陳懋,薛大人說話更是直白,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單是削去王位,不足以警示天下!鎮南王之罪,非誹謗仁廟,陷害長兄而已。”
“我朝以孝悌立國,多年以來,鎮南王明知長兄陳冤難雪,卻坐視長兄被囚鳳陽高牆之內,鬱鬱而終。”
“其人仍堂而皇之,安居世子之位,以賢明之態示人,令宗室皆稱其賢,此非欺人,更是欺君,欺朝廷,欺天下之偽君子也!”
“如此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大惡似善之輩,天家當引以為戒,將其罪昭告天下,將其子孫同囚鳳陽,世代戍守祖陵贖罪!”
朝堂上鴉雀無聲。
老大人默默的為薛大人捏了把汗。
這老頭,可真敢說啊!
鎮南王坐視兄長冤死而不管,安居世子位以賢明示人。
這話,怎麽聽都怎麽覺得,是在暗指當今天子。
太上皇如今身陷迤北,時刻有性命之危,然而今上卻指揮打贏了瓦剌一戰,朝野皆稱英主。
這弦外之音,未免也過於明顯了些!
偷偷往上首禦階上看過去,果不其然,天子的臉色已經沉了下來。
文武百官皆是噓聲禁言,一片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天子的身上。
朱祁鈺掃了一眼剛剛還鬧得歡實的很群臣,最終將目光落在薛瑄的身上,淡淡的開口道。
“引以為戒?薛卿是讓誰引以為戒?”
群臣隻覺得一陣壓力撲麵而來,連忙低下頭不敢說話,隻是不少站的稍微靠前些的大臣,眼角餘光卻是瞥見,天子的臉色冷的嚇人。
“按照薛卿和羅卿的意思,是不是,朕隻有即刻遣派使團,不計代價迎回太上皇,才算是引以為戒?”
麵對天子如此強大的壓力,薛瑄卻麵色如常。
他既然敢站出來說這番話,自然是對可能發生的結果有所預料。
老頭子撩起衣袍下擺,跪倒在地,道。
“臣不敢對陛下有絲毫不敬之意,然鎮南王一案,朝野震驚,天下愕然,禮法與倫序,乃是國家穩定之本。”
“宗室天家有此大案,太上皇又身在迤北,危在旦夕,天下百姓難免議論紛紛,有損陛下聲名。”
“故臣以為,朝廷確當盡快遣派使團,迎回上皇,以彰陛下聖德,全天家孝悌之義。”
薛瑄雖然隻是剛剛升任的大理寺卿,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遠非如今的官位可以匹配的。
他不僅資曆深厚,而是為官清正,敢言直諫,曾因觸怒王振而被罷免,士林風譽甚佳。
更重要的是,他被罷官在家的幾年,潛心學術,講學研習,形成了所謂“河東之學”,門生弟子遍布數省之地,是人人敬佩的儒學大家。
至少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單論儒學的造詣,少有人能出其右。
因此,他老人家的一番話雖然出格,但是卻沒有人站出來反駁。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
很快,新任的吏部尚書王文,就怒氣衝衝的站了出來,斥責道。
“腐儒之論!”
王老大人如今雖然位居天官,但是脾性依舊不改,開口便是照著最拱火的地方去。
來到殿中,王文凜然和薛瑄對立而視,開口道。
“鎮南王一案固然震驚朝野,但是這與陛下何幹?”
“陛下和太上皇兄弟情深,天下皆知,先時,陛下為先皇仲子,年長當就藩郕國,太上皇顧念兄弟之情,屢次挽留,北征瓦剌,更是將國事盡付於陛下。”
“土木之役後,太上皇北狩,陛下大病未愈,身負病體,操勞國事,屢遣使團欲迎回上皇,天家情誼可見一斑。”
“如今朝野上下,雖盼上皇南歸,但也先狡詐不堪,屢屢索求,得寸進尺,陛下顧念大局,忍兄弟分離之苦,隻為社稷安穩。”
“如今,你卻借題發揮,如此大放厥詞,汙蔑陛下,是何居心?”
王文長得本就令人畏懼,又有天官身份加持,此刻須發皆張,一步一問,氣勢赫然,令群臣都不由得噓聲不言。
然而,薛瑄卻絲毫不懼,開口道。
“天官大人扣帽子的功夫,倒是依舊不減當年,老夫何時對陛下有僭越之詞?”
“陛下聖明英斷,朝野共知,然而天下萬民,卻非人人皆能讀書明理,小民百姓無學無識,善聽流言。”
“鎮南王一案,固然和陛下毫無幹係,但是案情公布之後,難免流言四起,令不明天家內情者,妄議陛下。”
“老夫秉持公心,諫陛下迎回上皇,有何不妥,倒是天官大人,將尋常朝議上升到汙蔑陛下,難道是心懷陳年舊怨,欲陷薛某於不忠不義不成?”
鎮南王一案,經過半個多月的發酵,加上背後有人刻意的推動,早已經在朝野上下,鬧得人盡皆知,可以稱得上是滿朝關注的大案。
但是這樁案子畢竟是宗務。
所以,審理的過程,除了各大宗室列席旁聽之外,知道詳情的就隻有參與審理的一應官員。
陳懋此刻將它拎出來,自然是引起了眾多大臣的關注。
立刻有內侍,將陳懋手中的奏本呈送到了禦前。
似乎是怕天子將此事隱下,待得奏本呈上之後,隻停了片刻,陳懋便主動開口道。
“陛下,庭審之上,鎮南王對誹謗仁廟之事拒不招供,但是有詩詞為物證,廣通王和陽宗王等人帶來的酒樓夥計為人證,俱可證明,鎮南王確曾誹謗仁廟。”
“其事被前岷王世子朱徽焲撞破之後,鎮南王又欺瞞朝廷,遣人偷竊詩詞,陷害長兄,證據確鑿,實乃罪不可恕,如今鎮南王已被押入宗人府大牢,靜候陛下處置。”
朝堂之上靜了片刻,隨即便像是炸開了鍋一般,“嗡”的一聲議論起來。
在一陣嘈雜的議論聲中,左副都禦使羅通上前,道。
“陛下,此案事關重大,鎮南王身為臣子,不敬君父,是為不忠,身為幼弟,不顧兄弟之情,陷害長兄,是為不悌。”
“天家自有倫序,宗室本當各守本分,此等不忠不悌之輩,實乃宗室敗類,臣請陛下嚴懲此輩,削去王位,幽禁終生,以警宗室!”
就像剛剛突然開始的嘈雜議論一樣,隨著羅通的話音落下,老大人們仿佛被合上了開關一樣,一瞬間又靜了下來。
“……天家自有倫序,宗室本當各守本分……”
他們都不是傻子,就算之前沒意識到的,聽到羅通的這句話,也都隱約明白了些什麽。
什麽是倫序,什麽是本分?
他這些話,真的隻是在說岷王府的那對兄弟?
老大人們想通之後,便是一陣心驚肉跳。
這羅通,未免也太大膽了吧!
然而,更大膽的還在後頭。
這次鎮南王一案,主審的是陳懋,協審的除了都察院的羅通之外,還有大理寺的薛瑄。
薛大人是大儒出身,恪守禮法,精擅辯論。
相比較羅通和陳懋,薛大人說話更是直白,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單是削去王位,不足以警示天下!鎮南王之罪,非誹謗仁廟,陷害長兄而已。”
“我朝以孝悌立國,多年以來,鎮南王明知長兄陳冤難雪,卻坐視長兄被囚鳳陽高牆之內,鬱鬱而終。”
“其人仍堂而皇之,安居世子之位,以賢明之態示人,令宗室皆稱其賢,此非欺人,更是欺君,欺朝廷,欺天下之偽君子也!”
“如此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大惡似善之輩,天家當引以為戒,將其罪昭告天下,將其子孫同囚鳳陽,世代戍守祖陵贖罪!”
朝堂上鴉雀無聲。
老大人默默的為薛大人捏了把汗。
這老頭,可真敢說啊!
鎮南王坐視兄長冤死而不管,安居世子位以賢明示人。
這話,怎麽聽都怎麽覺得,是在暗指當今天子。
太上皇如今身陷迤北,時刻有性命之危,然而今上卻指揮打贏了瓦剌一戰,朝野皆稱英主。
這弦外之音,未免也過於明顯了些!
偷偷往上首禦階上看過去,果不其然,天子的臉色已經沉了下來。
文武百官皆是噓聲禁言,一片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天子的身上。
朱祁鈺掃了一眼剛剛還鬧得歡實的很群臣,最終將目光落在薛瑄的身上,淡淡的開口道。
“引以為戒?薛卿是讓誰引以為戒?”
群臣隻覺得一陣壓力撲麵而來,連忙低下頭不敢說話,隻是不少站的稍微靠前些的大臣,眼角餘光卻是瞥見,天子的臉色冷的嚇人。
“按照薛卿和羅卿的意思,是不是,朕隻有即刻遣派使團,不計代價迎回太上皇,才算是引以為戒?”
麵對天子如此強大的壓力,薛瑄卻麵色如常。
他既然敢站出來說這番話,自然是對可能發生的結果有所預料。
老頭子撩起衣袍下擺,跪倒在地,道。
“臣不敢對陛下有絲毫不敬之意,然鎮南王一案,朝野震驚,天下愕然,禮法與倫序,乃是國家穩定之本。”
“宗室天家有此大案,太上皇又身在迤北,危在旦夕,天下百姓難免議論紛紛,有損陛下聲名。”
“故臣以為,朝廷確當盡快遣派使團,迎回上皇,以彰陛下聖德,全天家孝悌之義。”
薛瑄雖然隻是剛剛升任的大理寺卿,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遠非如今的官位可以匹配的。
他不僅資曆深厚,而是為官清正,敢言直諫,曾因觸怒王振而被罷免,士林風譽甚佳。
更重要的是,他被罷官在家的幾年,潛心學術,講學研習,形成了所謂“河東之學”,門生弟子遍布數省之地,是人人敬佩的儒學大家。
至少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單論儒學的造詣,少有人能出其右。
因此,他老人家的一番話雖然出格,但是卻沒有人站出來反駁。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
很快,新任的吏部尚書王文,就怒氣衝衝的站了出來,斥責道。
“腐儒之論!”
王老大人如今雖然位居天官,但是脾性依舊不改,開口便是照著最拱火的地方去。
來到殿中,王文凜然和薛瑄對立而視,開口道。
“鎮南王一案固然震驚朝野,但是這與陛下何幹?”
“陛下和太上皇兄弟情深,天下皆知,先時,陛下為先皇仲子,年長當就藩郕國,太上皇顧念兄弟之情,屢次挽留,北征瓦剌,更是將國事盡付於陛下。”
“土木之役後,太上皇北狩,陛下大病未愈,身負病體,操勞國事,屢遣使團欲迎回上皇,天家情誼可見一斑。”
“如今朝野上下,雖盼上皇南歸,但也先狡詐不堪,屢屢索求,得寸進尺,陛下顧念大局,忍兄弟分離之苦,隻為社稷安穩。”
“如今,你卻借題發揮,如此大放厥詞,汙蔑陛下,是何居心?”
王文長得本就令人畏懼,又有天官身份加持,此刻須發皆張,一步一問,氣勢赫然,令群臣都不由得噓聲不言。
然而,薛瑄卻絲毫不懼,開口道。
“天官大人扣帽子的功夫,倒是依舊不減當年,老夫何時對陛下有僭越之詞?”
“陛下聖明英斷,朝野共知,然而天下萬民,卻非人人皆能讀書明理,小民百姓無學無識,善聽流言。”
“鎮南王一案,固然和陛下毫無幹係,但是案情公布之後,難免流言四起,令不明天家內情者,妄議陛下。”
“老夫秉持公心,諫陛下迎回上皇,有何不妥,倒是天官大人,將尋常朝議上升到汙蔑陛下,難道是心懷陳年舊怨,欲陷薛某於不忠不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