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輔緩緩道,“今年你們縣城的情況,我會向戶部上奏說明。
就說為了支持天津城的建設,把一部分人調度到天津小城,協助天津城建設。”
在場的縣城官員不由對視了一眼,其中一個站出來,卻有幾分難以置信的開口,
“高長史,那燕王會答應!”說實話他們深怕李泰拒絕高季輔。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要你們能主動配合的把人送過,燕王也不會多說什麽。
據我了解,燕王是講道理的,他完全不會拒絕你們送過去的徭役與佃戶。
同時你們也趁這時候重訂一下幽州戶籍,我重新上報上去,也方便進行管理!”
高季輔看著眾人,繼續緩緩道,“我且說了,如果最後得出的數讓幽州總人口少了,稅收少了,那這戶籍可歸不到幽州戶籍裏麵,諸位怕是要拿一個下丙的課考了!”
高季輔自然知道這些官員是什麽貨色,但自己想幹活到底是需要這些官員支持。
所以,這次高季輔直接便將其定義成幽州內部的調整,並給這些官僚一個機會,重新調整一下人口。
一切都是為了幽州嘛,一團和氣,友愛互助又有什麽不好。
當然,這過程中,肯定會有弄虛作假的人存在,但這對高季輔來說,自己來幽州這麽久了,正好缺個人立威,到時候誰得工作最差,就拿誰當祭品好了。
不過,這些在場官員,看著高季輔從容不迫的和藹神色,倒明白高季輔已經給出了路子。
隻要幽州的總人口不下降,將來的徭役與賦稅不會受到影響,那這件事情也就隻是幽州郡縣層麵的事,影響不到他們的升遷,對幽州的官員來說,這就足夠了。
一個個的官員發現自己的地位保住了,一個個又恢複成了從容不迫的官僚,紛紛對高季輔感謝,表示自己一定會竭心盡力為大唐服務。
高季輔看著他們的樣子,不知道怎麽感覺他們甚至連在徭役營中遇到的張徭役都不如。
至少張徭役知道自己為什麽活著,而這些人卻仿佛隻是單純活著。
在場官員覺得這件事已解決得七七八八都鬆了一口氣,但在一邊的世家家主們卻著急了。
當一件事不影響官僚們的政績後,官僚幹什麽事情的動力就幾近於無了。
遇到事情那就是能幹就幹,可拖就拖,積極性就直接下來了。
但世家家主不一樣,他們非常清楚,接下來可是要春耕了。
如果自己手上的人口不夠,那地主家的土地怕都是要荒涼掉了,這對於這些世家地主來說,這不是割肉嘛!
所以,此刻盧承基開口道,“高長史,春耕在即,若徭役減少得太過,導致各地耕種土地勞力不足,那今年秋收的糧食影響就大了,您可是幽州長史,這事可要重視啊!”
“是啊是啊!”“非是我等不願意春耕,實在是春耕人手不夠啊!”……
一眾的世家在這時候卻是七嘴八舌的說著話語,這可是關乎家族生存的大事啊!
高季輔聽到了這一件事情,卻是忍不住的皺起眉頭,說實話,他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才是自己棘手的地方。
畢竟燕王李泰把人口要過去,那是要進行徭役的,可不是去耕田的。
若原本大量原本負責種田的佃戶去服徭役了,這必然會影響到耕種的情況,對高季輔來說,這樣的事情是高季輔不能接受的。
所以高季輔定定心神,然後對眾人徐徐道:
“諸位稍安勿躁,此時距離春耕卻是還有一些時日,爾等回去先行準備。
我即日便是去一趟天津城與燕王協商。
說到底燕王還是幽州刺史,若幽州糧食大幅度減產,想來他也未必願意。”
“如此,我等便在幽州等待高長史的好消息了。”
盧承基看著高長史,思索了一會兒,又補充了一句,
“當然若可以的話,我等能不能跟著高長史一起去見燕王。
畢竟幽州之地的具體信息,高長史終歸不如我等熟悉!燕王詢問,我等也快速回答。”
“跟著三個人過來吧,不可再多了!”高季輔看了看眾人,倒是劃出了名額來。
這一次的會議開完,高季輔帶上了隨行之人,走著這一條剛剛修建起來的道路,直接便是向著天津城而去。
不得不說,高季輔也發現了,隨著道路修繕,幽州城到天津城間的距離感仿佛被消弭了不少,雖然大運河還在冰封,所以走不了船,但眾人兩天的時間就騎馬到了雍奴,自然也看到了天津城的招收徭役的熱鬧。
這幾位世家豪族的代表,見到這幕多少有幾分咬牙切齒,畢竟這些可是屬於他們的重要勞力,現在突然走了這麽多,影響也太大了。
不過,來見李泰還是沒有什麽難度,尤其是到了天津城,李泰倒是在練著武,讀著書。
至於自己手上的事情,這時候全部交給李淳風在處理。
畢竟鹽場的事情已經逐漸穩定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改進粗鹽到精鹽的技術。
這技術需要慢慢實驗,也就同時一二十組的同時開工,不斷去尋找效率最高的一組。
基本上是李淳風丟出方法,下麵的人進行實驗,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以及錢!
當然,就算粗鹽也不是什麽用沒有。
畢竟對這時代的百姓來說,吃粗鹽還是屬於主流。
實際上李泰這種想要把精鹽的價格打到粗鹽,這才是異類,但下麵的人能怎麽辦呢,燕王的命令自然要執行。
另外,李泰因為奢侈的拿食鹽來化雪,所以幽州有很多人也知道了李泰手中有食鹽了。
所以或多或少有人開始向天津這邊大量購入粗鹽,這些人倒不是拿這些粗鹽來吃,而是用這些粗鹽來醃製物品。
鹽在這時代可不僅隻讓人吃這一個作用,實際上它還有則類似冰箱保存食物的作用。
這就讓幽州地區一些醃製的食品開始多了起來,比如醃鹹菜,鹹魚,肉幹等等。
對這些百姓們來說,這些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食鹽,能這般低價吃到就很不錯了。
實際上,這些粗鹽已經能拿來賣錢了,隻不過李泰心中過意不去而已。
李泰讓李淳風繼續嚐試,石灰石在海邊倒挺多,所以煆燒後成為生石灰,加入水成為熟石灰,一種種自己見過沒見過的物質,開始往這粗鹽重新溶解的鹵液裏麵不斷嚐試。
從而嚐試能不能製作出更加美味安全的食鹽來,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嚐試。
隻不過,這種幾乎沒有任何化學基礎的年代,這樣的嚐試真的非常花費時間,以及運氣。
所以現在的生產,李淳風還是以設計更加規範的用鹵淋法為主,至於想要精準驅除掉海鹽中的有害物質,那就慢慢靠時間去熬,至少李泰很支持這方麵投資。
額,李泰願意往這方麵砸錢,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去尋找元素周期表上麵的基礎元素,讓他們能把自己因地製宜提出的大道元素周期表給排滿。
比如第一行的兩個自然不是氫氦,而是陰陽,再後來的八位,自然也不是鋰鈹硼碳氮氧氟氖,而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再然後就是六十卦,這樣就能有七十四位元素符號了。
隻不過,李泰製作圖元素周期表時,第一行是陰陽,第二行八卦,第三行也是八個數,就這麽一輪輪的下來一直到第六行就停住了。
不過,李泰到底鈣後麵加入過度元素的概念,因為李泰隻是會背到這裏,知道鈣後麵有過度元素,具體更進一步的對元素細分,說實話李泰做不到。
然後又對李淳風道,“周易由陰陽生八卦,由八卦衍生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而衍生萬物,這天地間的基礎物質至少有七十四種。”
“至於以後還有沒有其他的,自己不知道。”
“但這七十四種物質,我們要用證道法把它們一一尋找出來,從而證明證道法的正確!”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從食鹽實驗去尋找,尋找到這七十四種基礎元素。”
李泰表示,粗鹽提純精鹽的食鹽,就是為了尋找到這七十四中基礎元素的衍生物。
隻不過李泰感覺也許等到自己死後幾百年,說不定能夠把這一張自己提出的元素周期表給慢慢研究出來。
當然,自己自然知道基礎元素隻有七十四種是錯的,但對華夏的知識分子來說,有易經作為對照,按照易經去按圖索驥的尋找到對應的基礎元素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尤其對李泰提出來的證道法來說,講究的就是先證道,後合道的想法,那麽尋找到易經之中每一卦所對應的基礎元素,然後再根據易經這本書,將所有基礎元素整合統一進行證道,更是理所當然!
通過易經證道,在華夏還有比這更科學的事情嗎
一時之間,李淳風還是相當有興致的。
尤其原本李泰的證道法,李淳風聽起來還有幾分的模糊,但現在結合易經後,兩相照應下,李淳風感覺自己對證道法的理解一日千裏,對大道的理解更是非凡。
畢竟易經怎麽可能會有錯!
而李泰看著這件事被李淳風理解,不管這理解的角度多麽稀奇,至少能調動別人的積極性。
自己隻希望死後留下一份遺囑,等到他們尋找到七十四種基礎元素,就讓他們把七十四種基礎元素的圖紙燒了給自己。
那麽想來隻要這任務沒有完成,那證道法一派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前赴後繼,把這七十四中基礎元素給尋找出來。
至於再後來,人們會不會被七十四種元素給禁錮住,李泰表示,這絕對會因為權威原因導致他們不敢發布第七十五種元素。
但真理就是真理,看著前麵幾輪的元素周期表,難道他們還找不出規律
難道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發展,還不能發明出電子顯微鏡
難道他們不明白證道法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打破權威傳播真理的過程
隻不過,這件事情注定是漫長的,別得不說,哪怕自己知道電解水就能得到氫氣跟氧氣。
但電怎麽來,總不可能靠著煤炭想辦法加溫到兩千多攝氏度然後高溫分解氫氣跟氧氣吧。
所以自己現在更多的隻是播種下種子,李淳風設計的實驗也更多的是碰碰運氣。
人終究是要回歸現實的,李淳風也開始回到李泰的身邊,協助李泰處理高陵的事務。
而李泰也發現李淳風處理起事務來,越是那種跟數據有關的事情,李淳風處理起來就越快,但那些模擬兩可間,可對可錯的事情,反而處理得猶豫,需要思前想後。
但對於李泰來說,這樣的人用來做工具人實在是太合適了,至於人情世故什麽的慢慢磨著也就是了。
畢竟幽州這地方自己既是燕王,又是幽州刺史,隻要別弄得天怒人怨,難道自己還不能一手遮天了。
而且天津城剛剛興建,實際上百姓們的要求也並不複雜。像是李淳風這種人處理起各種各樣包含數據的事情來,倒是得心應手,讓百姓們很滿意。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季輔帶著幾位世家家主來到天津城。
雖然因為剛過完年,天津城不能算是完全恢複熱鬧,但因為李淳風的存在,他們也能感受到整個天津城有一種詭異的秩序之感,這裏的百姓們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高季輔打量了一眼,雖然略有幾分好奇,但也馬上帶著幾位家主來到燕王府進行通報。
說實話,原本高季輔是有了暫時在驛站住一天的覺悟了,畢竟自己來得也有幾分的突然。
但卻沒有想到,李泰直接就讓他們見麵,這讓高季輔鬆了一口氣,馬上便進來見李泰了。
“見過,燕王!”4
高季輔見到李泰就馬上行禮,而李泰看了一眼高季輔一起來的幾位家主,疑惑道:
“諸位見坐吧。今日過來有什麽事情,需要這般興師動眾”
就說為了支持天津城的建設,把一部分人調度到天津小城,協助天津城建設。”
在場的縣城官員不由對視了一眼,其中一個站出來,卻有幾分難以置信的開口,
“高長史,那燕王會答應!”說實話他們深怕李泰拒絕高季輔。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要你們能主動配合的把人送過,燕王也不會多說什麽。
據我了解,燕王是講道理的,他完全不會拒絕你們送過去的徭役與佃戶。
同時你們也趁這時候重訂一下幽州戶籍,我重新上報上去,也方便進行管理!”
高季輔看著眾人,繼續緩緩道,“我且說了,如果最後得出的數讓幽州總人口少了,稅收少了,那這戶籍可歸不到幽州戶籍裏麵,諸位怕是要拿一個下丙的課考了!”
高季輔自然知道這些官員是什麽貨色,但自己想幹活到底是需要這些官員支持。
所以,這次高季輔直接便將其定義成幽州內部的調整,並給這些官僚一個機會,重新調整一下人口。
一切都是為了幽州嘛,一團和氣,友愛互助又有什麽不好。
當然,這過程中,肯定會有弄虛作假的人存在,但這對高季輔來說,自己來幽州這麽久了,正好缺個人立威,到時候誰得工作最差,就拿誰當祭品好了。
不過,這些在場官員,看著高季輔從容不迫的和藹神色,倒明白高季輔已經給出了路子。
隻要幽州的總人口不下降,將來的徭役與賦稅不會受到影響,那這件事情也就隻是幽州郡縣層麵的事,影響不到他們的升遷,對幽州的官員來說,這就足夠了。
一個個的官員發現自己的地位保住了,一個個又恢複成了從容不迫的官僚,紛紛對高季輔感謝,表示自己一定會竭心盡力為大唐服務。
高季輔看著他們的樣子,不知道怎麽感覺他們甚至連在徭役營中遇到的張徭役都不如。
至少張徭役知道自己為什麽活著,而這些人卻仿佛隻是單純活著。
在場官員覺得這件事已解決得七七八八都鬆了一口氣,但在一邊的世家家主們卻著急了。
當一件事不影響官僚們的政績後,官僚幹什麽事情的動力就幾近於無了。
遇到事情那就是能幹就幹,可拖就拖,積極性就直接下來了。
但世家家主不一樣,他們非常清楚,接下來可是要春耕了。
如果自己手上的人口不夠,那地主家的土地怕都是要荒涼掉了,這對於這些世家地主來說,這不是割肉嘛!
所以,此刻盧承基開口道,“高長史,春耕在即,若徭役減少得太過,導致各地耕種土地勞力不足,那今年秋收的糧食影響就大了,您可是幽州長史,這事可要重視啊!”
“是啊是啊!”“非是我等不願意春耕,實在是春耕人手不夠啊!”……
一眾的世家在這時候卻是七嘴八舌的說著話語,這可是關乎家族生存的大事啊!
高季輔聽到了這一件事情,卻是忍不住的皺起眉頭,說實話,他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才是自己棘手的地方。
畢竟燕王李泰把人口要過去,那是要進行徭役的,可不是去耕田的。
若原本大量原本負責種田的佃戶去服徭役了,這必然會影響到耕種的情況,對高季輔來說,這樣的事情是高季輔不能接受的。
所以高季輔定定心神,然後對眾人徐徐道:
“諸位稍安勿躁,此時距離春耕卻是還有一些時日,爾等回去先行準備。
我即日便是去一趟天津城與燕王協商。
說到底燕王還是幽州刺史,若幽州糧食大幅度減產,想來他也未必願意。”
“如此,我等便在幽州等待高長史的好消息了。”
盧承基看著高長史,思索了一會兒,又補充了一句,
“當然若可以的話,我等能不能跟著高長史一起去見燕王。
畢竟幽州之地的具體信息,高長史終歸不如我等熟悉!燕王詢問,我等也快速回答。”
“跟著三個人過來吧,不可再多了!”高季輔看了看眾人,倒是劃出了名額來。
這一次的會議開完,高季輔帶上了隨行之人,走著這一條剛剛修建起來的道路,直接便是向著天津城而去。
不得不說,高季輔也發現了,隨著道路修繕,幽州城到天津城間的距離感仿佛被消弭了不少,雖然大運河還在冰封,所以走不了船,但眾人兩天的時間就騎馬到了雍奴,自然也看到了天津城的招收徭役的熱鬧。
這幾位世家豪族的代表,見到這幕多少有幾分咬牙切齒,畢竟這些可是屬於他們的重要勞力,現在突然走了這麽多,影響也太大了。
不過,來見李泰還是沒有什麽難度,尤其是到了天津城,李泰倒是在練著武,讀著書。
至於自己手上的事情,這時候全部交給李淳風在處理。
畢竟鹽場的事情已經逐漸穩定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改進粗鹽到精鹽的技術。
這技術需要慢慢實驗,也就同時一二十組的同時開工,不斷去尋找效率最高的一組。
基本上是李淳風丟出方法,下麵的人進行實驗,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以及錢!
當然,就算粗鹽也不是什麽用沒有。
畢竟對這時代的百姓來說,吃粗鹽還是屬於主流。
實際上李泰這種想要把精鹽的價格打到粗鹽,這才是異類,但下麵的人能怎麽辦呢,燕王的命令自然要執行。
另外,李泰因為奢侈的拿食鹽來化雪,所以幽州有很多人也知道了李泰手中有食鹽了。
所以或多或少有人開始向天津這邊大量購入粗鹽,這些人倒不是拿這些粗鹽來吃,而是用這些粗鹽來醃製物品。
鹽在這時代可不僅隻讓人吃這一個作用,實際上它還有則類似冰箱保存食物的作用。
這就讓幽州地區一些醃製的食品開始多了起來,比如醃鹹菜,鹹魚,肉幹等等。
對這些百姓們來說,這些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食鹽,能這般低價吃到就很不錯了。
實際上,這些粗鹽已經能拿來賣錢了,隻不過李泰心中過意不去而已。
李泰讓李淳風繼續嚐試,石灰石在海邊倒挺多,所以煆燒後成為生石灰,加入水成為熟石灰,一種種自己見過沒見過的物質,開始往這粗鹽重新溶解的鹵液裏麵不斷嚐試。
從而嚐試能不能製作出更加美味安全的食鹽來,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嚐試。
隻不過,這種幾乎沒有任何化學基礎的年代,這樣的嚐試真的非常花費時間,以及運氣。
所以現在的生產,李淳風還是以設計更加規範的用鹵淋法為主,至於想要精準驅除掉海鹽中的有害物質,那就慢慢靠時間去熬,至少李泰很支持這方麵投資。
額,李泰願意往這方麵砸錢,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去尋找元素周期表上麵的基礎元素,讓他們能把自己因地製宜提出的大道元素周期表給排滿。
比如第一行的兩個自然不是氫氦,而是陰陽,再後來的八位,自然也不是鋰鈹硼碳氮氧氟氖,而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再然後就是六十卦,這樣就能有七十四位元素符號了。
隻不過,李泰製作圖元素周期表時,第一行是陰陽,第二行八卦,第三行也是八個數,就這麽一輪輪的下來一直到第六行就停住了。
不過,李泰到底鈣後麵加入過度元素的概念,因為李泰隻是會背到這裏,知道鈣後麵有過度元素,具體更進一步的對元素細分,說實話李泰做不到。
然後又對李淳風道,“周易由陰陽生八卦,由八卦衍生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而衍生萬物,這天地間的基礎物質至少有七十四種。”
“至於以後還有沒有其他的,自己不知道。”
“但這七十四種物質,我們要用證道法把它們一一尋找出來,從而證明證道法的正確!”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從食鹽實驗去尋找,尋找到這七十四種基礎元素。”
李泰表示,粗鹽提純精鹽的食鹽,就是為了尋找到這七十四中基礎元素的衍生物。
隻不過李泰感覺也許等到自己死後幾百年,說不定能夠把這一張自己提出的元素周期表給慢慢研究出來。
當然,自己自然知道基礎元素隻有七十四種是錯的,但對華夏的知識分子來說,有易經作為對照,按照易經去按圖索驥的尋找到對應的基礎元素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尤其對李泰提出來的證道法來說,講究的就是先證道,後合道的想法,那麽尋找到易經之中每一卦所對應的基礎元素,然後再根據易經這本書,將所有基礎元素整合統一進行證道,更是理所當然!
通過易經證道,在華夏還有比這更科學的事情嗎
一時之間,李淳風還是相當有興致的。
尤其原本李泰的證道法,李淳風聽起來還有幾分的模糊,但現在結合易經後,兩相照應下,李淳風感覺自己對證道法的理解一日千裏,對大道的理解更是非凡。
畢竟易經怎麽可能會有錯!
而李泰看著這件事被李淳風理解,不管這理解的角度多麽稀奇,至少能調動別人的積極性。
自己隻希望死後留下一份遺囑,等到他們尋找到七十四種基礎元素,就讓他們把七十四種基礎元素的圖紙燒了給自己。
那麽想來隻要這任務沒有完成,那證道法一派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前赴後繼,把這七十四中基礎元素給尋找出來。
至於再後來,人們會不會被七十四種元素給禁錮住,李泰表示,這絕對會因為權威原因導致他們不敢發布第七十五種元素。
但真理就是真理,看著前麵幾輪的元素周期表,難道他們還找不出規律
難道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發展,還不能發明出電子顯微鏡
難道他們不明白證道法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打破權威傳播真理的過程
隻不過,這件事情注定是漫長的,別得不說,哪怕自己知道電解水就能得到氫氣跟氧氣。
但電怎麽來,總不可能靠著煤炭想辦法加溫到兩千多攝氏度然後高溫分解氫氣跟氧氣吧。
所以自己現在更多的隻是播種下種子,李淳風設計的實驗也更多的是碰碰運氣。
人終究是要回歸現實的,李淳風也開始回到李泰的身邊,協助李泰處理高陵的事務。
而李泰也發現李淳風處理起事務來,越是那種跟數據有關的事情,李淳風處理起來就越快,但那些模擬兩可間,可對可錯的事情,反而處理得猶豫,需要思前想後。
但對於李泰來說,這樣的人用來做工具人實在是太合適了,至於人情世故什麽的慢慢磨著也就是了。
畢竟幽州這地方自己既是燕王,又是幽州刺史,隻要別弄得天怒人怨,難道自己還不能一手遮天了。
而且天津城剛剛興建,實際上百姓們的要求也並不複雜。像是李淳風這種人處理起各種各樣包含數據的事情來,倒是得心應手,讓百姓們很滿意。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季輔帶著幾位世家家主來到天津城。
雖然因為剛過完年,天津城不能算是完全恢複熱鬧,但因為李淳風的存在,他們也能感受到整個天津城有一種詭異的秩序之感,這裏的百姓們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高季輔打量了一眼,雖然略有幾分好奇,但也馬上帶著幾位家主來到燕王府進行通報。
說實話,原本高季輔是有了暫時在驛站住一天的覺悟了,畢竟自己來得也有幾分的突然。
但卻沒有想到,李泰直接就讓他們見麵,這讓高季輔鬆了一口氣,馬上便進來見李泰了。
“見過,燕王!”4
高季輔見到李泰就馬上行禮,而李泰看了一眼高季輔一起來的幾位家主,疑惑道:
“諸位見坐吧。今日過來有什麽事情,需要這般興師動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