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們,現在的情況是這樣……”
收了一筆好處費後,熱心腸的通譯鄧通邊擦抹著額頭上滲出的冷汗珠子,邊神情緊張的給洋商人的代表們翻譯熊巡撫的話,還添油加醋的誇張一番,把氣氛弄得格外的緊張嚇人。
尊敬的先生們,熊大人的意思責怪你們不講信譽,沒有商人的節操底線,以爛充好,忽悠我泱泱大明,這是吃果果的欺騙,是嚴重滴犯罪,按我大明律,不管是誰,那是要喀嚓滴,喀嚓明白不?就象你們的斷頭台一樣,喀的一聲,這吃飯的家夥就掉下來,嗯,麻煩大了。
“oh,親愛的鄧,我們沒有以爛充好啊,你也在場的,當時我們收的全是好的土豆,就是在運輸的過程中發芽長苗黴變了,真不是我們的錯……”
“對對對,親愛的鄧,你都看到的,我們都是很守信譽的好商人,以我家族的名義起誓……”
“鄧,你要幫我們啊,不然我就破產了……”
一眾洋商人的代表們嘰哩咕嚕的圍著鄧通解釋,臉上全是緊張擔憂的表情,金子沒賺到,還要被喀嚓,怎麽會是這樣?
“大家靜一靜,讓我先跟巡撫大人解釋,大家千萬冷靜,別惹惱了巡撫大人,他可是福建省的土皇帝,心情不好,想剁誰都剁誰,皇帝都管不著。”鄧通一通忽悠與威脅,這廝的演技,絕對是影帝級的,拿個十次八次小金人都不成問題。
接下來,代表洋商的鄧通譯小心翼翼的跟熊文燦交涉,兩人說的什麽,洋商人的代表們根本聽不懂,隻能神情緊張的看著他們臉上的表情,從中猜測一些情況。
鄧通雙手比劃著,嘰哩咕嚕的和熊巡撫說了一大通話,嗯,在洋商人代表的眼裏,真是嘰哩咕嚕的,他們沒法聽懂的鳥語,看似文質彬彬的熊巡撫一度黑臉拍桌子,然後鄧通跪下說了什麽,熊巡撫的臉色才稍稍好了一點。
聽不懂鳥語,洋商人的代表們隻能站在一邊幹著急,卻又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在國內,他們也是憑著三寸不爛舌忽悠n多人的高手,但現在卻因語言不通,沒法交流,空有絕世神功也沒有施展的機會,憋屈著呐。
“先生們,現在的情況是這樣,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壞,我幫你們跟熊巡撫交涉了n久,你們也看到了,熊巡撫的脾氣有點不好,他想抓人扣船,不過,我幫你們求下來了,但他嫌你們的土豆發芽長苗黴爛,不打算收了,你們可以自個銷售,但關稅照收,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上帝啊,讓我們自已賣土豆,這怎麽行?”
洋商人的代表們尖叫起來,李之同之前賣土豆的事他們可是聽說了,白送都沒人要,咋賣?就算有人肯買,但他們可是幾百艘海船的土豆,賣得動麽?不全完蛋才怪。
“親愛的鄧,請你再幫我們說一說,價錢方麵好商量……”洋商代表們經過短暫的商量,完全達成一致意見,自個是沒法把這麽多土豆賣出去的,隻有大明的官方全部收購才能ok,價錢嘛,可以再商量,現在要考慮的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保本的問題。
由鄧通居中當翻譯,雙方經過一番艱難的討價還價,價格和各種條件總算談妥了,商洋人的代表們不僅鬆了一大口氣,臉上還露出了笑容,雖然價格比之前和李之同講好的低了n多,而且要給付工人裝卸搬運土豆的所有費用,扣除所有成本,他們還是賺了一點錢,這一趟的生意其實還算過得去,等把大明上好的茶葉、華麗麗的絲綢、精美的瓷器等貴重奢侈品運回國內出售,絕對大賺特賺。
熊文燦在心裏偷著樂嗬,李之同在密信裏早就把洋商人的所有根底和底線都交待清楚了,他才能如此肆無忌憚的壓價,當然了,他也不是太黑,做生意嘛,總得給人家賺點錢才行,不然以後誰還敢跟你做生意?
他也做了一些相應的讓步,比如在稅收方麵讓了一點點,在洋商人收購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方麵還會給予一些優惠與關照,反正他慷的是那些商人的慨,拿好處的人是他,刷好名聲的也是他,何樂而不為?
當然了,經過洋商人代表的求情,帶他們一起發財的好人李之同李先生也無罪釋放,大夥兒開開心心的到最好的酒樓喝花酒,慶賀發財。
你賺我賺大家一起賺,皆大歡喜,碼頭上又熱鬧起來,裝卸搬運土豆的工人往來穿梭,衙差捕快維持秩序,一車車的土豆從商船上搬下來,運到指定的倉庫存放,至於發芽長苗,這本來就是用來栽種的,不是買來吃的。
清點統計後,由紅幫及各大商家的商隊則負責把一車車的土豆運往各地,交付給當地地方主官,再由官府派發給百姓栽種,象陝西等一些災情較重的州府縣鎮分到的土豆就多一些。
李之同回來的消息傳至京師的當天,朱健就召集群臣開會,商議土豆替代米麵、栽種等辦法,東林黨難得的沒有跳出來當攪屎棍,隻是持質疑態度,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土豆這玩意?
百官如此反應很正常,土豆畢竟是新鮮的東東嘛,到底能不能替代米麵還不得而知,想讓百姓一下子接受有點困難,不過,朱健對此很有信心,餓你幾天,看你吃不吃?明末災荒與戰亂時期,老百姓不僅把樹皮都啃光了,最後隻能吃觀音土,活活撐死,土豆是救命的糧食,不想死就得吃。
一道有關土豆的聖旨和栽種、食用等辦法的公文很快傳遍大明各個角落,一時間,全帝國上下都是關於土豆的話題,百姓翹首以盼,有錢大戶人家則持懷疑觀望態度。
朱健完全忽視那些土壕大戶,不管各地的官員有何反應,他下聖旨強製執行,且派出督察院的官員、錦衣衛和東廠人員嚴加監督,誰敢伸黑手吞沒這些救濟百姓的土豆,不管你官職有多大,一律拿下,扔進錦衣衛的詔獄享受美好生活,連刑部都無權過問,嚴厲得讓人咋舌。
為了擴大土豆的影響力,朱健不僅走官方的正式流程,《大明時報》不僅連續多天刊登有關土豆的栽種方法、栽種的原因與好處、食用的烹飪方法,唯一重點提醒的是土豆一定要煮熟透了才能吃,不能生吃,否則可能中毒。
既然動用到《大明時報》,托肯定少不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個個識字且熱心腸的人在幫著不識字的百姓解讀土豆的各種內容,儼然成了土豆大師。
老百姓憨厚樸實,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就本份的活著,對土豆這種耐旱高產,可替代米麵充饑的農作物充滿了期待,在報紙輿論和托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全帝國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土豆大運動,雖不敢說大明的形勢一下大好,但還是讓人充滿了期待,而這正是朱健最希望看到的。
或許是朱健的努力感動了老天爺,大雨嘩嘩灑落,讓已經n久沒有見過一滴雨水,到處幹裂的大地貪婪的吸收雨水,大地的生機似乎在開始慢慢的恢複。
白茫茫的雨水中,有一支穿著破破爛爛的隊伍正冒雨在山中的密林裏緩緩穿行。
收了一筆好處費後,熱心腸的通譯鄧通邊擦抹著額頭上滲出的冷汗珠子,邊神情緊張的給洋商人的代表們翻譯熊巡撫的話,還添油加醋的誇張一番,把氣氛弄得格外的緊張嚇人。
尊敬的先生們,熊大人的意思責怪你們不講信譽,沒有商人的節操底線,以爛充好,忽悠我泱泱大明,這是吃果果的欺騙,是嚴重滴犯罪,按我大明律,不管是誰,那是要喀嚓滴,喀嚓明白不?就象你們的斷頭台一樣,喀的一聲,這吃飯的家夥就掉下來,嗯,麻煩大了。
“oh,親愛的鄧,我們沒有以爛充好啊,你也在場的,當時我們收的全是好的土豆,就是在運輸的過程中發芽長苗黴變了,真不是我們的錯……”
“對對對,親愛的鄧,你都看到的,我們都是很守信譽的好商人,以我家族的名義起誓……”
“鄧,你要幫我們啊,不然我就破產了……”
一眾洋商人的代表們嘰哩咕嚕的圍著鄧通解釋,臉上全是緊張擔憂的表情,金子沒賺到,還要被喀嚓,怎麽會是這樣?
“大家靜一靜,讓我先跟巡撫大人解釋,大家千萬冷靜,別惹惱了巡撫大人,他可是福建省的土皇帝,心情不好,想剁誰都剁誰,皇帝都管不著。”鄧通一通忽悠與威脅,這廝的演技,絕對是影帝級的,拿個十次八次小金人都不成問題。
接下來,代表洋商的鄧通譯小心翼翼的跟熊文燦交涉,兩人說的什麽,洋商人的代表們根本聽不懂,隻能神情緊張的看著他們臉上的表情,從中猜測一些情況。
鄧通雙手比劃著,嘰哩咕嚕的和熊巡撫說了一大通話,嗯,在洋商人代表的眼裏,真是嘰哩咕嚕的,他們沒法聽懂的鳥語,看似文質彬彬的熊巡撫一度黑臉拍桌子,然後鄧通跪下說了什麽,熊巡撫的臉色才稍稍好了一點。
聽不懂鳥語,洋商人的代表們隻能站在一邊幹著急,卻又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在國內,他們也是憑著三寸不爛舌忽悠n多人的高手,但現在卻因語言不通,沒法交流,空有絕世神功也沒有施展的機會,憋屈著呐。
“先生們,現在的情況是這樣,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壞,我幫你們跟熊巡撫交涉了n久,你們也看到了,熊巡撫的脾氣有點不好,他想抓人扣船,不過,我幫你們求下來了,但他嫌你們的土豆發芽長苗黴爛,不打算收了,你們可以自個銷售,但關稅照收,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上帝啊,讓我們自已賣土豆,這怎麽行?”
洋商人的代表們尖叫起來,李之同之前賣土豆的事他們可是聽說了,白送都沒人要,咋賣?就算有人肯買,但他們可是幾百艘海船的土豆,賣得動麽?不全完蛋才怪。
“親愛的鄧,請你再幫我們說一說,價錢方麵好商量……”洋商代表們經過短暫的商量,完全達成一致意見,自個是沒法把這麽多土豆賣出去的,隻有大明的官方全部收購才能ok,價錢嘛,可以再商量,現在要考慮的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保本的問題。
由鄧通居中當翻譯,雙方經過一番艱難的討價還價,價格和各種條件總算談妥了,商洋人的代表們不僅鬆了一大口氣,臉上還露出了笑容,雖然價格比之前和李之同講好的低了n多,而且要給付工人裝卸搬運土豆的所有費用,扣除所有成本,他們還是賺了一點錢,這一趟的生意其實還算過得去,等把大明上好的茶葉、華麗麗的絲綢、精美的瓷器等貴重奢侈品運回國內出售,絕對大賺特賺。
熊文燦在心裏偷著樂嗬,李之同在密信裏早就把洋商人的所有根底和底線都交待清楚了,他才能如此肆無忌憚的壓價,當然了,他也不是太黑,做生意嘛,總得給人家賺點錢才行,不然以後誰還敢跟你做生意?
他也做了一些相應的讓步,比如在稅收方麵讓了一點點,在洋商人收購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方麵還會給予一些優惠與關照,反正他慷的是那些商人的慨,拿好處的人是他,刷好名聲的也是他,何樂而不為?
當然了,經過洋商人代表的求情,帶他們一起發財的好人李之同李先生也無罪釋放,大夥兒開開心心的到最好的酒樓喝花酒,慶賀發財。
你賺我賺大家一起賺,皆大歡喜,碼頭上又熱鬧起來,裝卸搬運土豆的工人往來穿梭,衙差捕快維持秩序,一車車的土豆從商船上搬下來,運到指定的倉庫存放,至於發芽長苗,這本來就是用來栽種的,不是買來吃的。
清點統計後,由紅幫及各大商家的商隊則負責把一車車的土豆運往各地,交付給當地地方主官,再由官府派發給百姓栽種,象陝西等一些災情較重的州府縣鎮分到的土豆就多一些。
李之同回來的消息傳至京師的當天,朱健就召集群臣開會,商議土豆替代米麵、栽種等辦法,東林黨難得的沒有跳出來當攪屎棍,隻是持質疑態度,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土豆這玩意?
百官如此反應很正常,土豆畢竟是新鮮的東東嘛,到底能不能替代米麵還不得而知,想讓百姓一下子接受有點困難,不過,朱健對此很有信心,餓你幾天,看你吃不吃?明末災荒與戰亂時期,老百姓不僅把樹皮都啃光了,最後隻能吃觀音土,活活撐死,土豆是救命的糧食,不想死就得吃。
一道有關土豆的聖旨和栽種、食用等辦法的公文很快傳遍大明各個角落,一時間,全帝國上下都是關於土豆的話題,百姓翹首以盼,有錢大戶人家則持懷疑觀望態度。
朱健完全忽視那些土壕大戶,不管各地的官員有何反應,他下聖旨強製執行,且派出督察院的官員、錦衣衛和東廠人員嚴加監督,誰敢伸黑手吞沒這些救濟百姓的土豆,不管你官職有多大,一律拿下,扔進錦衣衛的詔獄享受美好生活,連刑部都無權過問,嚴厲得讓人咋舌。
為了擴大土豆的影響力,朱健不僅走官方的正式流程,《大明時報》不僅連續多天刊登有關土豆的栽種方法、栽種的原因與好處、食用的烹飪方法,唯一重點提醒的是土豆一定要煮熟透了才能吃,不能生吃,否則可能中毒。
既然動用到《大明時報》,托肯定少不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個個識字且熱心腸的人在幫著不識字的百姓解讀土豆的各種內容,儼然成了土豆大師。
老百姓憨厚樸實,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就本份的活著,對土豆這種耐旱高產,可替代米麵充饑的農作物充滿了期待,在報紙輿論和托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全帝國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土豆大運動,雖不敢說大明的形勢一下大好,但還是讓人充滿了期待,而這正是朱健最希望看到的。
或許是朱健的努力感動了老天爺,大雨嘩嘩灑落,讓已經n久沒有見過一滴雨水,到處幹裂的大地貪婪的吸收雨水,大地的生機似乎在開始慢慢的恢複。
白茫茫的雨水中,有一支穿著破破爛爛的隊伍正冒雨在山中的密林裏緩緩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