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書中已經說過網上所謂10%大腦利用率是謬論,所以不要糾結這個。
其次,人腦開發率真的高達100%的話,那麽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將是天才......
前不久才看到一個報道,一個外國的小女孩,才幾歲,就精通五國語言,節目上對答如流.......掌握語言的神經中樞每個人都有,小女孩才幾歲,你不能說她是通過訓練得到的腦域開發,我們這些天天被單詞英語還掛科的人,訓練量還要大,可究竟跟她的區別在哪?
說白了,不就是大腦的開發規模麽!
難道你能說她的遺傳基因跟咱們不一樣?腦容量天生比我們大?不可能,先不說未成年,大腦肯定沒咱們大......
因故,成年後人類的腦容量差不多的情況下,隻有先天的腦域開發規模的強弱,才能決定天才和凡人。
假設正常人可以使用的語言神經元單位為100,那麽小女孩可能天生就是200,隻不過我們的神經元沒有激活,需要反複鍛煉去激活,甚至是鍛煉都激活的有限.....
再舉個簡單的栗子,人的記憶是以電波的形式儲存在神經元中(人腦是發電的,一天到晚劈裏啪啦放電,記憶就是電波頻率,類似無線電、電腦接收的信號一樣,在意識中呈像),一個十歲的兒童,和一個二十歲的成年人,記憶神經元的規模完全不等,你能說這叫開發100%嗎?
顯然不能。
因為後麵還有年齡更長的,或者經曆更多的,或者平均每分鍾接收的信息量更多的......
人腦的複雜程度和神經中樞,遠超電腦,靈活程度和學習能力,更是電腦望塵莫及(電腦隻能預設、讀取、演算,人腦處理方式更複雜,包括經驗決策),人腦控製著人體n多的細微功能。
反過來說,你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意識,僅僅是人腦賦予你的人格,然後加上儲存起來的記憶,你隻是大腦的一部分,甚至你的身體嚴格意義上都不屬於你,而是屬於大腦......
如果一個人的人腦真的難道100%滿負荷的運行,光放電就能把腦子燒壞了,所以正常情況下,大腦會有緩存功能。(其實你想燒壞腦子都不可能,大腦不會讓你這麽做,主角的情況是虛構的,超頻隻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概念。)
最後,不要迷信科學,科學本身就是人類大腦發明的,反過來用“科學”去論證大腦的潛力,還不如用大腦去思考背後的邏輯關係。
同樣是人,同樣一個祖先,同樣從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的,人類是怎麽發現科學的?恐龍為啥沒發現?
為什麽有的人生來就是天才,有的人生來就是普通,有的人生來就是弱智?......
答案是無解的,科學不能論證的東西,網上盡是謬論,其實我想說,人腦具有的所有功能,都處於可用狀態,唯一的區別是,你能用多少,激活了多少。
至於本書中的“心靈感應”、“心念電波”,腦電波都能接入虛擬世界了,破譯和接收腦電波的頻譜,很難麽.....人腦可是會放電的.......
另外,現代的科學技術,在未來,同樣會變成曆史。
而未來,沒人知道是什麽樣的,甚至沒人會知道幾萬年後的人類,能否徒手掌控雷電......
再談談主角的潛人格。
首先,潛人格隻有在大腦進入超頻時才會出現,不受陸寒約束,就像陸寒也不能控製腎上腺素的分泌一樣。
超頻大腦的運行效率極高,調動和解鎖的神經元遠超普通人,記憶、情緒、學習、分析......全部提升,但主角的表人格拒絕承受過量的負麵東西,所以才導致潛人格的誕生。
兩個人格都是陸寒,隻不過前者屬於正常的陸寒,後者是聚集大量負麵情緒的反人格陸寒。
兩個人格的行為動機,就如同你的一生都在被人教導向善,可實際上善隻是人給的定義,促使你從別人的認可、誇讚、褒獎.....中得到“愉悅”的體驗。
可悲的是,所謂的“愉悅”,也是人格塑造過程中,人為幹涉下的產物。
人活著的意義什麽?
說白了就是尋找“愉悅”,你覺得你為人類做貢獻了,所以你愉悅了,你充實了,你的人生有意義了....
亦或是青春期來了,本能的傳承促使你去尋找交配目標,給你釋放“愉悅”的假信號,然後就有了愛情。
亦或像牛頓那樣,本天才研究物理找不到愉悅了,巔峰寂寞了,去尋找神了......(說實話,我絕對不相信愛因斯坦、牛頓這類人,大腦的利用率跟我們一樣......想想都覺得是一個更誇張的天方夜譚。)
很多天生反人格的罪犯的“愉悅”有點背離“善”的定義,那麽對他們而言,也許是看到無聊的世界,燃燒點煙火,那就是愉悅......陸寒的潛人格,就屬於此類。
------------------------
回複一個書友(真理煉金)的時候,寫的比較多,感覺其他人可能也會存在相應的疑惑,便整理一下。以上是小白的個人見解,至少在邏輯上能說得通,有跡可循,有證可考,以後類似的問題不再解答。
科學研究人類大腦研究了一個世紀,心理學、基因學、解刨學、神學......那麽多五花八門的學科,最終都沒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所以然,甚至連最基本的“智力類疾病”都治不好,咱們也就別糾結了。
其次,人腦開發率真的高達100%的話,那麽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將是天才......
前不久才看到一個報道,一個外國的小女孩,才幾歲,就精通五國語言,節目上對答如流.......掌握語言的神經中樞每個人都有,小女孩才幾歲,你不能說她是通過訓練得到的腦域開發,我們這些天天被單詞英語還掛科的人,訓練量還要大,可究竟跟她的區別在哪?
說白了,不就是大腦的開發規模麽!
難道你能說她的遺傳基因跟咱們不一樣?腦容量天生比我們大?不可能,先不說未成年,大腦肯定沒咱們大......
因故,成年後人類的腦容量差不多的情況下,隻有先天的腦域開發規模的強弱,才能決定天才和凡人。
假設正常人可以使用的語言神經元單位為100,那麽小女孩可能天生就是200,隻不過我們的神經元沒有激活,需要反複鍛煉去激活,甚至是鍛煉都激活的有限.....
再舉個簡單的栗子,人的記憶是以電波的形式儲存在神經元中(人腦是發電的,一天到晚劈裏啪啦放電,記憶就是電波頻率,類似無線電、電腦接收的信號一樣,在意識中呈像),一個十歲的兒童,和一個二十歲的成年人,記憶神經元的規模完全不等,你能說這叫開發100%嗎?
顯然不能。
因為後麵還有年齡更長的,或者經曆更多的,或者平均每分鍾接收的信息量更多的......
人腦的複雜程度和神經中樞,遠超電腦,靈活程度和學習能力,更是電腦望塵莫及(電腦隻能預設、讀取、演算,人腦處理方式更複雜,包括經驗決策),人腦控製著人體n多的細微功能。
反過來說,你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意識,僅僅是人腦賦予你的人格,然後加上儲存起來的記憶,你隻是大腦的一部分,甚至你的身體嚴格意義上都不屬於你,而是屬於大腦......
如果一個人的人腦真的難道100%滿負荷的運行,光放電就能把腦子燒壞了,所以正常情況下,大腦會有緩存功能。(其實你想燒壞腦子都不可能,大腦不會讓你這麽做,主角的情況是虛構的,超頻隻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概念。)
最後,不要迷信科學,科學本身就是人類大腦發明的,反過來用“科學”去論證大腦的潛力,還不如用大腦去思考背後的邏輯關係。
同樣是人,同樣一個祖先,同樣從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的,人類是怎麽發現科學的?恐龍為啥沒發現?
為什麽有的人生來就是天才,有的人生來就是普通,有的人生來就是弱智?......
答案是無解的,科學不能論證的東西,網上盡是謬論,其實我想說,人腦具有的所有功能,都處於可用狀態,唯一的區別是,你能用多少,激活了多少。
至於本書中的“心靈感應”、“心念電波”,腦電波都能接入虛擬世界了,破譯和接收腦電波的頻譜,很難麽.....人腦可是會放電的.......
另外,現代的科學技術,在未來,同樣會變成曆史。
而未來,沒人知道是什麽樣的,甚至沒人會知道幾萬年後的人類,能否徒手掌控雷電......
再談談主角的潛人格。
首先,潛人格隻有在大腦進入超頻時才會出現,不受陸寒約束,就像陸寒也不能控製腎上腺素的分泌一樣。
超頻大腦的運行效率極高,調動和解鎖的神經元遠超普通人,記憶、情緒、學習、分析......全部提升,但主角的表人格拒絕承受過量的負麵東西,所以才導致潛人格的誕生。
兩個人格都是陸寒,隻不過前者屬於正常的陸寒,後者是聚集大量負麵情緒的反人格陸寒。
兩個人格的行為動機,就如同你的一生都在被人教導向善,可實際上善隻是人給的定義,促使你從別人的認可、誇讚、褒獎.....中得到“愉悅”的體驗。
可悲的是,所謂的“愉悅”,也是人格塑造過程中,人為幹涉下的產物。
人活著的意義什麽?
說白了就是尋找“愉悅”,你覺得你為人類做貢獻了,所以你愉悅了,你充實了,你的人生有意義了....
亦或是青春期來了,本能的傳承促使你去尋找交配目標,給你釋放“愉悅”的假信號,然後就有了愛情。
亦或像牛頓那樣,本天才研究物理找不到愉悅了,巔峰寂寞了,去尋找神了......(說實話,我絕對不相信愛因斯坦、牛頓這類人,大腦的利用率跟我們一樣......想想都覺得是一個更誇張的天方夜譚。)
很多天生反人格的罪犯的“愉悅”有點背離“善”的定義,那麽對他們而言,也許是看到無聊的世界,燃燒點煙火,那就是愉悅......陸寒的潛人格,就屬於此類。
------------------------
回複一個書友(真理煉金)的時候,寫的比較多,感覺其他人可能也會存在相應的疑惑,便整理一下。以上是小白的個人見解,至少在邏輯上能說得通,有跡可循,有證可考,以後類似的問題不再解答。
科學研究人類大腦研究了一個世紀,心理學、基因學、解刨學、神學......那麽多五花八門的學科,最終都沒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所以然,甚至連最基本的“智力類疾病”都治不好,咱們也就別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