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至之後已過了將近一個月,年關已至,明日便是除夕了。
溫霖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天沒見過太陽了,從冬至之後,這個地方仿佛除了陰天便是雨。
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過年,那些外出去到城裏討生活的人,也特意坐船坐車,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歸鄉。
溫霖的父母也是這樣。他們是前兩天才回來了,坐了兩次的船,又坐著馬車顛簸過兩座山,最後到了荒山鎮換了牛車,這才順順利利的回到荒邊村,回來一次不容易,但年後過個把來月又得回去城裏。
這兩日,溫霖在家裏幫忙,順便和很久沒見的父母聊聊天,跟著他們去隔壁村的親戚姨娘家串串門,便沒有再往古梵那兒跑。除夕前一天是小年夜,溫霖剛跟著父母從鎮上的親戚家回來,一回到家他就想往村尾那院裏跑,可惜又被他母親拽住了尾巴。
而古梵那邊,岱若、聆鶴和虔巒已經在廚房裏呆了一整天了,從和麵到蒸年糕,忙的不亦樂乎。古梵也難得提起興趣,跟著聆鶴坐在一旁學做包子,聆鶴耐心的教了很久,古梵才捏出幾個勉強能把肉餡包在裏麵的東西,她那一臉麵粉糊的樣子看的旁邊的岱若和虔巒一陣好笑。
雲將和守琰沒下田就算閑下來了,兩個人坐在屋門口抽著煙,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業汝也在旁邊聽得很認真,偶爾湊上去說兩句。
快到傍晚的時候,穆陰司來了,他撐著傘走進大院,身上披著黑色的鬥篷,手裏還提著一個挺大的皮箱子。按往年的慣例,那箱子裏裝的全是給他們和古梵的東西,有特意趕工的新衣、首飾,還有上好的煙草和各種鐵盒裝的糖果餅幹之類的。
守琰知道他每次來,第一件事便是找古梵,於是他指了指屋裏,笑著告訴穆陰司古梵正在廚房裏幫忙。
穆陰司挑了挑眉,他的古梵,和“在廚房幫忙”這種事是無緣的,她一般是隻負責吃的那個。
心裏雖然這麽想,他還是把箱子交給守琰,收了傘就進了屋子直接走向廚房。一到廚房門口,果然就看到古梵滿臉麵粉的坐在矮桌子前,學著聆鶴手裏的動作捏著一個個不成樣的包子。
古梵捏的很認真,沒察覺到穆陰司來了。在看到岱若多次示意的目光後,她才回過頭,看見穆陰司的瞬間,她的眼裏就溢出一種光彩,她笑著,起身就往穆陰司的懷裏撲,把滿身的麵粉都蹭到他身上。
吃飯的時候,穆陰司難得的動了筷子,吃了好幾個古梵做的包子,這一舉動被他們幾個調侃到晚飯結束。飯後,穆陰司又給古梵披上厚厚的披風,提著燈籠牽著她去了林子後麵的河塘邊散步,不過最後古梵睡著了,穆陰司把她給背回來的。
次日,除夕。
岱若虔巒和聆鶴依然早起忙碌著,今天要多做些年糕,撒上花生碎和芝麻,蒸完了挨家挨戶的送出去。其他人得了清閑,就坐在院子裏吃著年糖年餅,而守琰收到了穆陰司拿來的一年份高級煙草,抽的更是肆無忌憚。
古梵在這麽冷的天氣裏也依然打著赤腳,她拉著穆陰司在院子裏走來走去,偶爾會高興的往前跳一小步,穆陰司一手撐著傘,一邊任她牽著,陪著她繞圈。古梵走累了,便坐回平時的那張搖椅上,像平時一樣,目光顯得有些呆滯。
穆陰司就這麽坐在旁邊,像是在思考什麽一樣。
另一邊,溫霖被扣在家裏不讓亂跑,於是他就這麽坐在凳子上看著文阿娘和他母親忙裏忙外的,無聊到快要睡著。就在他眼皮打架快要支撐不住的那一刻,文阿娘搖醒了他,往他懷裏塞了一個小籃子。
他掀開籃子上遮著的布一看,裏麵是一些臘肉和八寶飯。文阿娘說平時總是受雲將和岱若他們的照顧,這一年到頭的收了他們不知道多少東西,這一些就送過去給他們,雖然微不足道,但也算是心意。
溫霖自然樂意這麽幹,他早就嫌呆在家裏無聊,這下借著送東西的名義可以多在那裏呆一會。
於是他拎著籃子就去了古梵那院,院門推開的時候,他看見古梵正坐在椅子上,而他前段時間見過的那個黑衣服的男人則單膝跪在地上,往古梵的腳踝上套著什麽。
在充足的光線下,溫霖看清了那個東西。那是一副腳環,做的精致小巧,上麵墜著一圈鈴鐺,整個都是用古銀做的,分量十足。古梵戴上去後便高興的搖著腳丫子,銀鈴清脆的響了起來,為她平添了一些生氣。
古梵起身,在院子裏跳來跳去,紅色的綢裙和白色的披風讓她看起來像是一隻飛舞的蝴蝶。她回身撲到穆陰司身上時,穆陰司雙手繃緊,輕輕鬆鬆的稍一用力,就叉著古梵的把她舉起來,在原地轉了好幾圈。
她在被舉在半空中,笑的眉眼彎彎,這時的她才會讓人感覺,她是真實活著的。
溫霖很少看見古梵這麽高興,特別是入秋以來,古梵就沒有再笑過。於是他沒好意思進去打擾,就偷偷的把籃子放在院門裏邊,然後回家去了。
回家後,他的腦海裏一直回想著穆陰司給古梵戴上腳環的場景,文阿娘問他怎麽心不在焉的,他也就老實的告訴了她。
文阿娘顯然替古梵感到高興,她一邊在灶沿上和麵,一邊告訴溫霖,腳環這種東西有“鎖住拴住”的意思。在很早的時候,男人如果送給女人腳環,並且親手幫她戴上,下輩子就會再結緣,生生世世都被鎖在一起。
漸漸的就到了傍晚,雲將和岱若去村裏送完年糕後就順路到了溫霖家,給了文阿娘很多的年餅,還讓溫霖記得吃完飯過來院裏放鞭炮和焰火。
夜晚來臨,當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接連想起的時候,村尾那院也升起了很多暖黃色的天燈,虔巒岱若和古梵他們認真的寫了很多詩詞在天燈上,然後一枚枚的點著往上放,另一邊守琰業汝帶著溫霖放鞭炮和煙火棒,滿院子瘋了一樣的互相追來追去。
那時候,溫霖並沒有想到,這時候的景色,將成為他生命裏最美麗、也最悲哀的回憶。
溫霖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天沒見過太陽了,從冬至之後,這個地方仿佛除了陰天便是雨。
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過年,那些外出去到城裏討生活的人,也特意坐船坐車,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歸鄉。
溫霖的父母也是這樣。他們是前兩天才回來了,坐了兩次的船,又坐著馬車顛簸過兩座山,最後到了荒山鎮換了牛車,這才順順利利的回到荒邊村,回來一次不容易,但年後過個把來月又得回去城裏。
這兩日,溫霖在家裏幫忙,順便和很久沒見的父母聊聊天,跟著他們去隔壁村的親戚姨娘家串串門,便沒有再往古梵那兒跑。除夕前一天是小年夜,溫霖剛跟著父母從鎮上的親戚家回來,一回到家他就想往村尾那院裏跑,可惜又被他母親拽住了尾巴。
而古梵那邊,岱若、聆鶴和虔巒已經在廚房裏呆了一整天了,從和麵到蒸年糕,忙的不亦樂乎。古梵也難得提起興趣,跟著聆鶴坐在一旁學做包子,聆鶴耐心的教了很久,古梵才捏出幾個勉強能把肉餡包在裏麵的東西,她那一臉麵粉糊的樣子看的旁邊的岱若和虔巒一陣好笑。
雲將和守琰沒下田就算閑下來了,兩個人坐在屋門口抽著煙,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業汝也在旁邊聽得很認真,偶爾湊上去說兩句。
快到傍晚的時候,穆陰司來了,他撐著傘走進大院,身上披著黑色的鬥篷,手裏還提著一個挺大的皮箱子。按往年的慣例,那箱子裏裝的全是給他們和古梵的東西,有特意趕工的新衣、首飾,還有上好的煙草和各種鐵盒裝的糖果餅幹之類的。
守琰知道他每次來,第一件事便是找古梵,於是他指了指屋裏,笑著告訴穆陰司古梵正在廚房裏幫忙。
穆陰司挑了挑眉,他的古梵,和“在廚房幫忙”這種事是無緣的,她一般是隻負責吃的那個。
心裏雖然這麽想,他還是把箱子交給守琰,收了傘就進了屋子直接走向廚房。一到廚房門口,果然就看到古梵滿臉麵粉的坐在矮桌子前,學著聆鶴手裏的動作捏著一個個不成樣的包子。
古梵捏的很認真,沒察覺到穆陰司來了。在看到岱若多次示意的目光後,她才回過頭,看見穆陰司的瞬間,她的眼裏就溢出一種光彩,她笑著,起身就往穆陰司的懷裏撲,把滿身的麵粉都蹭到他身上。
吃飯的時候,穆陰司難得的動了筷子,吃了好幾個古梵做的包子,這一舉動被他們幾個調侃到晚飯結束。飯後,穆陰司又給古梵披上厚厚的披風,提著燈籠牽著她去了林子後麵的河塘邊散步,不過最後古梵睡著了,穆陰司把她給背回來的。
次日,除夕。
岱若虔巒和聆鶴依然早起忙碌著,今天要多做些年糕,撒上花生碎和芝麻,蒸完了挨家挨戶的送出去。其他人得了清閑,就坐在院子裏吃著年糖年餅,而守琰收到了穆陰司拿來的一年份高級煙草,抽的更是肆無忌憚。
古梵在這麽冷的天氣裏也依然打著赤腳,她拉著穆陰司在院子裏走來走去,偶爾會高興的往前跳一小步,穆陰司一手撐著傘,一邊任她牽著,陪著她繞圈。古梵走累了,便坐回平時的那張搖椅上,像平時一樣,目光顯得有些呆滯。
穆陰司就這麽坐在旁邊,像是在思考什麽一樣。
另一邊,溫霖被扣在家裏不讓亂跑,於是他就這麽坐在凳子上看著文阿娘和他母親忙裏忙外的,無聊到快要睡著。就在他眼皮打架快要支撐不住的那一刻,文阿娘搖醒了他,往他懷裏塞了一個小籃子。
他掀開籃子上遮著的布一看,裏麵是一些臘肉和八寶飯。文阿娘說平時總是受雲將和岱若他們的照顧,這一年到頭的收了他們不知道多少東西,這一些就送過去給他們,雖然微不足道,但也算是心意。
溫霖自然樂意這麽幹,他早就嫌呆在家裏無聊,這下借著送東西的名義可以多在那裏呆一會。
於是他拎著籃子就去了古梵那院,院門推開的時候,他看見古梵正坐在椅子上,而他前段時間見過的那個黑衣服的男人則單膝跪在地上,往古梵的腳踝上套著什麽。
在充足的光線下,溫霖看清了那個東西。那是一副腳環,做的精致小巧,上麵墜著一圈鈴鐺,整個都是用古銀做的,分量十足。古梵戴上去後便高興的搖著腳丫子,銀鈴清脆的響了起來,為她平添了一些生氣。
古梵起身,在院子裏跳來跳去,紅色的綢裙和白色的披風讓她看起來像是一隻飛舞的蝴蝶。她回身撲到穆陰司身上時,穆陰司雙手繃緊,輕輕鬆鬆的稍一用力,就叉著古梵的把她舉起來,在原地轉了好幾圈。
她在被舉在半空中,笑的眉眼彎彎,這時的她才會讓人感覺,她是真實活著的。
溫霖很少看見古梵這麽高興,特別是入秋以來,古梵就沒有再笑過。於是他沒好意思進去打擾,就偷偷的把籃子放在院門裏邊,然後回家去了。
回家後,他的腦海裏一直回想著穆陰司給古梵戴上腳環的場景,文阿娘問他怎麽心不在焉的,他也就老實的告訴了她。
文阿娘顯然替古梵感到高興,她一邊在灶沿上和麵,一邊告訴溫霖,腳環這種東西有“鎖住拴住”的意思。在很早的時候,男人如果送給女人腳環,並且親手幫她戴上,下輩子就會再結緣,生生世世都被鎖在一起。
漸漸的就到了傍晚,雲將和岱若去村裏送完年糕後就順路到了溫霖家,給了文阿娘很多的年餅,還讓溫霖記得吃完飯過來院裏放鞭炮和焰火。
夜晚來臨,當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接連想起的時候,村尾那院也升起了很多暖黃色的天燈,虔巒岱若和古梵他們認真的寫了很多詩詞在天燈上,然後一枚枚的點著往上放,另一邊守琰業汝帶著溫霖放鞭炮和煙火棒,滿院子瘋了一樣的互相追來追去。
那時候,溫霖並沒有想到,這時候的景色,將成為他生命裏最美麗、也最悲哀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