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想要為你那位好友打抱不平?”莫邑靜靜打量著攔著他去路的布衣男人,微微笑道。
“在我看來,你所做的那些事才是真正的斯文敗類。”宋濂平靜道。
“哦,是嗎?”莫邑淡淡一笑,“可是在我的腦海裏,這個詞好像是專門為你們這種人準備的。”
“這件事我會完完整整稟告書院的,你這種人必須受到應有的懲罰。”宋濂緊接著說道。
莫邑聞之卻大笑了起來,“稟告書院?怎麽,我犯了書院定下的那條規則嗎?”
“你殺了人。”宋濂看著華服男人一字一句道。
“哦,我殺了人?你有證據嗎?”莫邑微嘲道,“書院可不是官府,書院隻是專門管我等學生的行事作風是否有異,至於書院外,他們可絲毫不關心一個鄉下女子的死活。更何況,我剛才說了,那個鄉下女子是自縊身亡,她的死跟我,可是毫無關係。”
“若是書院不管,我會稟告官府,你這種人被判入大牢也不為過。”宋濂沉聲道。
莫邑微微笑道,拍了拍宋濂的肩膀隨後繼續向前走去,“那你去吧,至於能不能把我送入大牢,我想這輩子你恐怕都沒有機會了。”
宋濂握緊雙拳咬著牙道,“這輩子,我一定會將你繩之以法,倘若官府不作為,我會去京城麵見陛下,我不相信這天下之大沒有公平可言。”
莫邑停住了腳步,麵無表情的回過頭看向了這個布衣男人,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談笑的心情,沉下眸子平靜道,“我很討厭多管閑事的人,不過是一個鄉野村夫,竟然妄論要麵見陛下,你以為陛下是你一個區區村夫便可以見得嗎?還敢談公平,那我就告訴你,在你們這些村夫麵前,我就是公平,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你們兩個,給我揍!這種人,不讓他知道什麽是痛,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旋即,莫邑身旁的兩名身材粗壯的隨從摩拳擦掌朝著布衣男人走去,嘴角時不時地露出一絲冷笑。
“住手,你們在做些什麽?”
莫邑微微一愣,目光轉向聲音的源頭,眉眼卻微微皺起,用手勢直接示意兩名隨從暫時不要輕舉妄動。
“不知道趙兄有何指教?”莫邑朝著白衣男子抱手道。
“這裏是觀海,不是你可以肆意妄為的地方。”從遠處走來的趙秋暝淡淡道。
“這麽說趙兄是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了。”莫邑淡淡一笑。
“怎麽,你也想讓你那兩個隨從對我出手嗎?”趙秋暝似笑非笑道。
莫邑雙眸中閃過各種思緒,但最終還是冷哼一聲,帶著隨從便離開了。
“多謝公子。”宋濂朝著白衣男子抱手道。
趙秋暝擺擺手表示不用客氣,“對了,你們與莫邑為何起爭執?”
見白衣男子如此問,宋濂隨即將所有事完完整整的告訴了白衣男子,而白衣男子聽聞後也是滿臉怒容道,“想不到竟有這樣的畜生。”
隨後趙秋暝便走到跪在地上無聲的哭泣著的百語前,雙手準備將其托起,然而雙手卻被百語重重的甩去。
“百語兄,你這是何故?”宋濂不思其解道。
百語緩緩站起身子,睜開了通紅的雙眼麵無表情地看向白衣男子。
“你跟他,是同一種人吧。”百語此時的聲音仿若一汪死水。
“百語兄?”
百語將目光轉向布衣男人,平靜道,“宋兄,從今日起我恐怕不能與宋兄再暢談天下大事了。”
“這是為何?”宋濂的表情越來越疑惑。
百語搖搖頭,不再言語,稍稍的看了一眼白衣男子後隨即朝著一個方向開始前行。
“百語兄!”宋濂朝著百語的背影大聲喊道。
百語步伐微微一滯,不過隨即又繼續朝前走去,雙眸中滿是堅定。
趙秋暝看著百語的背影歎息了一聲,隨即道,“他是要去劍閣。”
“劍閣?”
“嗯。”趙秋暝點點頭,“這個方向正是去劍閣的路。”
“百語兄他去劍閣做什麽?”宋濂不解道。
“有朝一日劍在手,蕩盡天下不平事。”趙秋暝微微感慨道,“這應該便是他接下來的追求吧。”
“對了,還未問兄台是什麽名字?”宋濂抱手道。
“楚國中山郡,趙秋暝。”趙秋暝微微笑著還禮道。
“中山郡?我記得楚國的國都就在中山郡吧。”
趙秋暝點點頭回答道,“正是,楚國國都封陳正是在中山郡。不閑聊了,聽說劍閣就此一日招生,如今未時已過,時間已不多了。”
“趙兄也要進劍閣?”宋濂微微吃驚道。
“是啊。”趙秋暝眨了眨眼眸笑了笑,“那裏可有我心儀的女子。”
聽著白衣男子如此簡潔直接的理由,宋濂咳嗽了一聲,無奈道,“趙兄可真是一個耿直的人。”
趙秋暝擺擺手笑了笑,“那我就先去了。”
“等等。”宋濂連忙跟上了白衣男子的腳步,“趙兄與百語兄都要去的劍閣,我也想去看看。”
趙秋暝淡淡一笑道,“不會讓你失望的。”
……
“似乎人又多了起來。”清秀女子微尖的下巴壓在撐起的光潔掌背上看著大門排著長隊的觀海弟子道。
“看來那些人用的計策似乎隻是一時之效。”紅衣女子的回答有些平淡,緊接著看著麵前的觀海弟子道,“下一位。”
“作為觀海書院的老師,理應不該如此平庸吧。”清秀女子有些疑惑道。
“難道你沒發現嗎?至今為止,來這裏報名的穿著都非常普通,其中大多數穿的都是棉麻布料織成的衣物,至於錦繡絲綢從未見到。”
“原來如此。”聰慧的清秀女子淡淡一笑,“敢情他們忽略了這群窮書生的感受。”
“人窮誌氣長,”紅衣女子淡淡道,“往往對於他們而言自尊是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也是自己的底線,觸之即反。所以書生可言安國,亦可言亡國。”
“但總而言之,即使他們在遲鈍,也會注意到了這點吧。畢竟往往窮書生,在努力這方麵可不輸於任何人呢。而在觀海,窮書生可是占了絕大部分。”
紅衣女子則似乎感應到了什麽抬起頭,眸子沿著長長的隊伍向後看去,而隊伍的最後一群觀海弟子聚集在了一起似乎在談論什麽,而有不少人臉色一變連忙離開。
“來了。”紅衣女子輕聲道。
“在我看來,你所做的那些事才是真正的斯文敗類。”宋濂平靜道。
“哦,是嗎?”莫邑淡淡一笑,“可是在我的腦海裏,這個詞好像是專門為你們這種人準備的。”
“這件事我會完完整整稟告書院的,你這種人必須受到應有的懲罰。”宋濂緊接著說道。
莫邑聞之卻大笑了起來,“稟告書院?怎麽,我犯了書院定下的那條規則嗎?”
“你殺了人。”宋濂看著華服男人一字一句道。
“哦,我殺了人?你有證據嗎?”莫邑微嘲道,“書院可不是官府,書院隻是專門管我等學生的行事作風是否有異,至於書院外,他們可絲毫不關心一個鄉下女子的死活。更何況,我剛才說了,那個鄉下女子是自縊身亡,她的死跟我,可是毫無關係。”
“若是書院不管,我會稟告官府,你這種人被判入大牢也不為過。”宋濂沉聲道。
莫邑微微笑道,拍了拍宋濂的肩膀隨後繼續向前走去,“那你去吧,至於能不能把我送入大牢,我想這輩子你恐怕都沒有機會了。”
宋濂握緊雙拳咬著牙道,“這輩子,我一定會將你繩之以法,倘若官府不作為,我會去京城麵見陛下,我不相信這天下之大沒有公平可言。”
莫邑停住了腳步,麵無表情的回過頭看向了這個布衣男人,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談笑的心情,沉下眸子平靜道,“我很討厭多管閑事的人,不過是一個鄉野村夫,竟然妄論要麵見陛下,你以為陛下是你一個區區村夫便可以見得嗎?還敢談公平,那我就告訴你,在你們這些村夫麵前,我就是公平,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你們兩個,給我揍!這種人,不讓他知道什麽是痛,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旋即,莫邑身旁的兩名身材粗壯的隨從摩拳擦掌朝著布衣男人走去,嘴角時不時地露出一絲冷笑。
“住手,你們在做些什麽?”
莫邑微微一愣,目光轉向聲音的源頭,眉眼卻微微皺起,用手勢直接示意兩名隨從暫時不要輕舉妄動。
“不知道趙兄有何指教?”莫邑朝著白衣男子抱手道。
“這裏是觀海,不是你可以肆意妄為的地方。”從遠處走來的趙秋暝淡淡道。
“這麽說趙兄是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了。”莫邑淡淡一笑。
“怎麽,你也想讓你那兩個隨從對我出手嗎?”趙秋暝似笑非笑道。
莫邑雙眸中閃過各種思緒,但最終還是冷哼一聲,帶著隨從便離開了。
“多謝公子。”宋濂朝著白衣男子抱手道。
趙秋暝擺擺手表示不用客氣,“對了,你們與莫邑為何起爭執?”
見白衣男子如此問,宋濂隨即將所有事完完整整的告訴了白衣男子,而白衣男子聽聞後也是滿臉怒容道,“想不到竟有這樣的畜生。”
隨後趙秋暝便走到跪在地上無聲的哭泣著的百語前,雙手準備將其托起,然而雙手卻被百語重重的甩去。
“百語兄,你這是何故?”宋濂不思其解道。
百語緩緩站起身子,睜開了通紅的雙眼麵無表情地看向白衣男子。
“你跟他,是同一種人吧。”百語此時的聲音仿若一汪死水。
“百語兄?”
百語將目光轉向布衣男人,平靜道,“宋兄,從今日起我恐怕不能與宋兄再暢談天下大事了。”
“這是為何?”宋濂的表情越來越疑惑。
百語搖搖頭,不再言語,稍稍的看了一眼白衣男子後隨即朝著一個方向開始前行。
“百語兄!”宋濂朝著百語的背影大聲喊道。
百語步伐微微一滯,不過隨即又繼續朝前走去,雙眸中滿是堅定。
趙秋暝看著百語的背影歎息了一聲,隨即道,“他是要去劍閣。”
“劍閣?”
“嗯。”趙秋暝點點頭,“這個方向正是去劍閣的路。”
“百語兄他去劍閣做什麽?”宋濂不解道。
“有朝一日劍在手,蕩盡天下不平事。”趙秋暝微微感慨道,“這應該便是他接下來的追求吧。”
“對了,還未問兄台是什麽名字?”宋濂抱手道。
“楚國中山郡,趙秋暝。”趙秋暝微微笑著還禮道。
“中山郡?我記得楚國的國都就在中山郡吧。”
趙秋暝點點頭回答道,“正是,楚國國都封陳正是在中山郡。不閑聊了,聽說劍閣就此一日招生,如今未時已過,時間已不多了。”
“趙兄也要進劍閣?”宋濂微微吃驚道。
“是啊。”趙秋暝眨了眨眼眸笑了笑,“那裏可有我心儀的女子。”
聽著白衣男子如此簡潔直接的理由,宋濂咳嗽了一聲,無奈道,“趙兄可真是一個耿直的人。”
趙秋暝擺擺手笑了笑,“那我就先去了。”
“等等。”宋濂連忙跟上了白衣男子的腳步,“趙兄與百語兄都要去的劍閣,我也想去看看。”
趙秋暝淡淡一笑道,“不會讓你失望的。”
……
“似乎人又多了起來。”清秀女子微尖的下巴壓在撐起的光潔掌背上看著大門排著長隊的觀海弟子道。
“看來那些人用的計策似乎隻是一時之效。”紅衣女子的回答有些平淡,緊接著看著麵前的觀海弟子道,“下一位。”
“作為觀海書院的老師,理應不該如此平庸吧。”清秀女子有些疑惑道。
“難道你沒發現嗎?至今為止,來這裏報名的穿著都非常普通,其中大多數穿的都是棉麻布料織成的衣物,至於錦繡絲綢從未見到。”
“原來如此。”聰慧的清秀女子淡淡一笑,“敢情他們忽略了這群窮書生的感受。”
“人窮誌氣長,”紅衣女子淡淡道,“往往對於他們而言自尊是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也是自己的底線,觸之即反。所以書生可言安國,亦可言亡國。”
“但總而言之,即使他們在遲鈍,也會注意到了這點吧。畢竟往往窮書生,在努力這方麵可不輸於任何人呢。而在觀海,窮書生可是占了絕大部分。”
紅衣女子則似乎感應到了什麽抬起頭,眸子沿著長長的隊伍向後看去,而隊伍的最後一群觀海弟子聚集在了一起似乎在談論什麽,而有不少人臉色一變連忙離開。
“來了。”紅衣女子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