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和尚合掌當胸,拈花一笑:“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師弟一點即透,著實慧根不凡。須知清淨不在外而在內,不在物而在心。師弟身處此間雲雨,卻早將心置於五千裏外的太和觀了。形神不一安能自性清淨?”
瘦和尚聽完一改先前嘻哈之色,恭肅請教道:“阿彌陀佛。師兄慧眼如炬,教誨的甚是。但不知我如何才能如師兄這般清淨本然?”
胖和尚搖頭歎息一聲,道:“阿彌陀佛。說來慚愧,這箬笠是可淳禪師昔日隨身之物。禪師於我有開化之恩,睹物思人常教我心生縈掛。掛念即是執念,豈敢妄稱清淨?我雖明達清淨之道,卻不能克己自抑,終是悟不透、禪不定。倘要我摒除雜念,隻怕還須借一惑心之物時時點醒。想必這便是禪師贈我箬笠的用意罷……”
瘦和尚頗為驚訝,唏噓道:“原來師兄也有如此惘惑,看來這‘清淨’二字也隻有可淳禪師的修為可以勘破了。”
胖和尚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師弟有所不知,禪師曾與我說天下安危和靈隱寺存繼是他心中數十年的執念,所以至今也未參透清淨之道。”
瘦和尚頗為不解道:“普渡天下蒼生,光大宗門佛法,難道不是出家人分內之事麽?他老人家緣何卻說是執念?”
胖和尚緩緩說道:“我也曾問於禪師,禪師說善渡眾生、弘揚佛法本身無錯。但一切願蒼生得庇佑、願佛法永存續卻是執著。因此遂來煩惱也就不得清淨。”
瘦和尚苦笑道:“那豈非隻有佛祖才算真正清淨了?”
胖和尚念道:“阿彌陀佛!其實我禪宗曆代祖師無不開悟於清淨法門……”
瘦和尚忍不住打斷道:“若論禪宗祖師,我靈隱寺前輩濟顛祖師始入佛門便置身俗世喧鬧,可也算作其中麽?”
胖和尚料他便會如此問,故而會意一笑,琅然答道:“我東土禪宗自初祖達摩而起,皆指人心而不拘修行之法。濟顛祖師將形骸流於惡濁看似癡狂,實則是以瘋癲入禪,以佛心立善,是一個明心見性,有大德行、大智慧的得道宗師。濟顛祖師俗名修緣,總其一生也全在一個‘緣’字。他出家為僧是緣;行善渡厄是緣;來去遁隱亦是緣。遇緣即施,緣滅即寂,心中大慈大悲,便是明自性之理;世間緣起緣滅,便會有萬般清淨。”
瘦和尚卻疑惑陡生,納罕道:“若如此說來,我們這些和尚便都如濟顛祖師一般,隻要秉持佛家善緣,還管他什麽酒**林?什麽清規戒律?”
胖和尚斂容正色道:“阿彌陀佛。濟顛祖師天性立異超脫,見諸周遍法界。他飲酒食肉裝狂賣癲乃是掩其德行,飾其聖貌,便於往來俗世普渡教化。我輩之徒若不能明心見性而執著於祖師外相,怕是要走上邪魔之路了!”
瘦和尚聞言一驚,口中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我向來隻知思慕祖師廣大神通,卻不見之真如清淨。若非師兄一番點化,險要誤入歧途了。”
胖和尚低眉慰道:“師弟一片赤誠佛心可鑒,無非有些喜歡尋奇獵異,不必過甚自責。”
胖和尚頓了頓,續道:“其實若論能夠了悟清淨之道,也並非僅有我佛門弟子。古往而來曆朝曆代那些個大賢至聖無不如此。他們大都年少求道,曆盡塵劫修成正果,終又能放下畢生功業,由此勘透塵緣生死,參破虛空圓滿。”
瘦和尚越聽越奇,等不及問道:“不知這種人在江湖武林上可有一二?”
胖和尚眉開眼笑道:“我也正有意與師弟說來。依我看武當山創派之張真人,天都峰授業之黃山老祖,皆可稱得上是這種人。他們參天地之禪,悟滄桑之道,拋開江湖名利雲遊仙隱,真教人好生欽慕。”
瘦和尚惝然道:“師兄所說的兩位前輩高人一位不知所蹤,有傳言其已羽化登仙。另一位據說是東遊扶桑不歸,從此再無人得見。這二位前輩高人的事跡多半是經人杜撰,皆不過虛無縹緲罷了。”
胖和尚擺了擺手,道:“師弟此言差矣!那張真人雖蹤跡不察,卻有他所創武當派為當今武林翹楚之實,亦有太祖皇帝曾差人尋訪之事,未見得世無此人。那黃山老祖雖隱匿真身,但有徽州百姓曾見過黃山之上的蟄居高士,多半是其親傳弟子。怎說都是虛無縹緲呢?”
胖和尚素知師弟喜聞奇人軼事,兀的方才聊到清淨之道,正好與他所聞幾位世外高人行跡相合,更兼師弟意興正濃,旋即他又說道:“再如本朝開國軍師、誠意伯劉伯溫,他本有經天緯地之才,又諳陰陽遁甲之術,更曉天命造化之道。他助太祖皇帝平定四海一統江山,名義上是大明的開國功臣,又怎知他從龍出山不是為了令天下偃武息戈,使百姓免遭塗炭呢?”
瘦和尚心頭一震,自思自己隻識劉伯溫功高蓋世,卻從未想過他一生到底是為了天下生計,還是為了建功立業,亦或兩者兼而有之。忖到此節,瘦和尚當下慧然有悟。
胖和尚續道:“想必太祖皇帝深知此人誌向,立國後僅封其為‘伯’,並時有堤防加害之心。更有人說他為使太祖不疑,佯裝入棺假死。太祖得其死訊則秘令龍驤衛開墳驗屍,卻因劉伯溫用奇門遁甲陣設下疑塚最終不得求證。劉伯溫匡時濟世為太祖皇帝立不世之功,位列肱骨而不結黨營私;身居高位卻能公正不阿;澄清天下便又功成身退,一生正如天上歸雲,可謂‘拖雲從龍去又回,無心卻似有心來’。世人若似‘歸雲’這般無心而為,便就有了清淨之心了。”
瘦和尚一旁聞言入勝,聽得心潮澎湃難以自抑,所思所想也隻在這些奇人異事之上,哪還顧及胖和尚話中所喻佛道。忽而他心念一閃,臉上堆笑道:“什麽‘無心似有心’的我還不太明白,但眼下這‘無邪勝有邪’的道理師兄可也懂得?”
胖和尚全然不知他所雲之意,且問:“何謂‘無邪勝有邪’?”
豈料瘦和尚竟把鞋子脫下拎在手上,大笑道:“常言道‘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自然是‘無鞋勝有鞋’嘍!”原來他一路走來腳底濕濘不堪,捺不住性子本打算光腳行走。隻是方才師兄與自己講釋佛道,一時不好行此失儀之舉,當下卻正好找了個機緣。
胖和尚這才曉悟其意,想起他撒科打諢本是天性使然。二僧不約相視大笑不止。
這兩個和尚一莊一諧,一問一答。對話中既有見微知著的佛學禪論,也有俚語連篇的市井渾話,總之在尋常人看來不過嬉笑怒罵、癡人妄語罷了,言行舉止似與一般僧人大不相同。
不知不覺他二人已行至城門之下。這一帶原是杭州街市一處繁華所在。如今大雨滂沱,道路兩旁卻是冷冷清清、寥寥落落。
胖和尚走著走著驀然駐足不前,在一株孤零零的桂樹前停下,抬眼樹冠望去,隻見桂花間於綠叢,燦黃如金,星星點點;含苞吐萼,冷露凝香。胖和尚闔目凝神,深嗅了一口寒香,長抒襟懷吟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瘦和尚見他觸景傷懷,因問:“師兄仍留戀故土?”
胖和尚喟然道:“阿彌陀佛。紅塵繁華之地,喧囂紛擾之鄉,我一個世外和尚又有何貪戀?隻是如今又將踏入江湖,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可淳禪師,早晚聆聽教誨。”
瘦和尚勸道:“禪師於我等有恩,定然不敢相忘。他老人家慈悲為懷,自有佛祖庇佑,你我不必太過掛牽。待等他日遊曆歸來,與禪師共論江湖之事,請他指點教化一二,也未嚐不是修行之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胖和尚長籲一口氣。二僧轉向靈隱寺方向三拜,隨即冒雨揚長而去……
瘦和尚聽完一改先前嘻哈之色,恭肅請教道:“阿彌陀佛。師兄慧眼如炬,教誨的甚是。但不知我如何才能如師兄這般清淨本然?”
胖和尚搖頭歎息一聲,道:“阿彌陀佛。說來慚愧,這箬笠是可淳禪師昔日隨身之物。禪師於我有開化之恩,睹物思人常教我心生縈掛。掛念即是執念,豈敢妄稱清淨?我雖明達清淨之道,卻不能克己自抑,終是悟不透、禪不定。倘要我摒除雜念,隻怕還須借一惑心之物時時點醒。想必這便是禪師贈我箬笠的用意罷……”
瘦和尚頗為驚訝,唏噓道:“原來師兄也有如此惘惑,看來這‘清淨’二字也隻有可淳禪師的修為可以勘破了。”
胖和尚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師弟有所不知,禪師曾與我說天下安危和靈隱寺存繼是他心中數十年的執念,所以至今也未參透清淨之道。”
瘦和尚頗為不解道:“普渡天下蒼生,光大宗門佛法,難道不是出家人分內之事麽?他老人家緣何卻說是執念?”
胖和尚緩緩說道:“我也曾問於禪師,禪師說善渡眾生、弘揚佛法本身無錯。但一切願蒼生得庇佑、願佛法永存續卻是執著。因此遂來煩惱也就不得清淨。”
瘦和尚苦笑道:“那豈非隻有佛祖才算真正清淨了?”
胖和尚念道:“阿彌陀佛!其實我禪宗曆代祖師無不開悟於清淨法門……”
瘦和尚忍不住打斷道:“若論禪宗祖師,我靈隱寺前輩濟顛祖師始入佛門便置身俗世喧鬧,可也算作其中麽?”
胖和尚料他便會如此問,故而會意一笑,琅然答道:“我東土禪宗自初祖達摩而起,皆指人心而不拘修行之法。濟顛祖師將形骸流於惡濁看似癡狂,實則是以瘋癲入禪,以佛心立善,是一個明心見性,有大德行、大智慧的得道宗師。濟顛祖師俗名修緣,總其一生也全在一個‘緣’字。他出家為僧是緣;行善渡厄是緣;來去遁隱亦是緣。遇緣即施,緣滅即寂,心中大慈大悲,便是明自性之理;世間緣起緣滅,便會有萬般清淨。”
瘦和尚卻疑惑陡生,納罕道:“若如此說來,我們這些和尚便都如濟顛祖師一般,隻要秉持佛家善緣,還管他什麽酒**林?什麽清規戒律?”
胖和尚斂容正色道:“阿彌陀佛。濟顛祖師天性立異超脫,見諸周遍法界。他飲酒食肉裝狂賣癲乃是掩其德行,飾其聖貌,便於往來俗世普渡教化。我輩之徒若不能明心見性而執著於祖師外相,怕是要走上邪魔之路了!”
瘦和尚聞言一驚,口中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我向來隻知思慕祖師廣大神通,卻不見之真如清淨。若非師兄一番點化,險要誤入歧途了。”
胖和尚低眉慰道:“師弟一片赤誠佛心可鑒,無非有些喜歡尋奇獵異,不必過甚自責。”
胖和尚頓了頓,續道:“其實若論能夠了悟清淨之道,也並非僅有我佛門弟子。古往而來曆朝曆代那些個大賢至聖無不如此。他們大都年少求道,曆盡塵劫修成正果,終又能放下畢生功業,由此勘透塵緣生死,參破虛空圓滿。”
瘦和尚越聽越奇,等不及問道:“不知這種人在江湖武林上可有一二?”
胖和尚眉開眼笑道:“我也正有意與師弟說來。依我看武當山創派之張真人,天都峰授業之黃山老祖,皆可稱得上是這種人。他們參天地之禪,悟滄桑之道,拋開江湖名利雲遊仙隱,真教人好生欽慕。”
瘦和尚惝然道:“師兄所說的兩位前輩高人一位不知所蹤,有傳言其已羽化登仙。另一位據說是東遊扶桑不歸,從此再無人得見。這二位前輩高人的事跡多半是經人杜撰,皆不過虛無縹緲罷了。”
胖和尚擺了擺手,道:“師弟此言差矣!那張真人雖蹤跡不察,卻有他所創武當派為當今武林翹楚之實,亦有太祖皇帝曾差人尋訪之事,未見得世無此人。那黃山老祖雖隱匿真身,但有徽州百姓曾見過黃山之上的蟄居高士,多半是其親傳弟子。怎說都是虛無縹緲呢?”
胖和尚素知師弟喜聞奇人軼事,兀的方才聊到清淨之道,正好與他所聞幾位世外高人行跡相合,更兼師弟意興正濃,旋即他又說道:“再如本朝開國軍師、誠意伯劉伯溫,他本有經天緯地之才,又諳陰陽遁甲之術,更曉天命造化之道。他助太祖皇帝平定四海一統江山,名義上是大明的開國功臣,又怎知他從龍出山不是為了令天下偃武息戈,使百姓免遭塗炭呢?”
瘦和尚心頭一震,自思自己隻識劉伯溫功高蓋世,卻從未想過他一生到底是為了天下生計,還是為了建功立業,亦或兩者兼而有之。忖到此節,瘦和尚當下慧然有悟。
胖和尚續道:“想必太祖皇帝深知此人誌向,立國後僅封其為‘伯’,並時有堤防加害之心。更有人說他為使太祖不疑,佯裝入棺假死。太祖得其死訊則秘令龍驤衛開墳驗屍,卻因劉伯溫用奇門遁甲陣設下疑塚最終不得求證。劉伯溫匡時濟世為太祖皇帝立不世之功,位列肱骨而不結黨營私;身居高位卻能公正不阿;澄清天下便又功成身退,一生正如天上歸雲,可謂‘拖雲從龍去又回,無心卻似有心來’。世人若似‘歸雲’這般無心而為,便就有了清淨之心了。”
瘦和尚一旁聞言入勝,聽得心潮澎湃難以自抑,所思所想也隻在這些奇人異事之上,哪還顧及胖和尚話中所喻佛道。忽而他心念一閃,臉上堆笑道:“什麽‘無心似有心’的我還不太明白,但眼下這‘無邪勝有邪’的道理師兄可也懂得?”
胖和尚全然不知他所雲之意,且問:“何謂‘無邪勝有邪’?”
豈料瘦和尚竟把鞋子脫下拎在手上,大笑道:“常言道‘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自然是‘無鞋勝有鞋’嘍!”原來他一路走來腳底濕濘不堪,捺不住性子本打算光腳行走。隻是方才師兄與自己講釋佛道,一時不好行此失儀之舉,當下卻正好找了個機緣。
胖和尚這才曉悟其意,想起他撒科打諢本是天性使然。二僧不約相視大笑不止。
這兩個和尚一莊一諧,一問一答。對話中既有見微知著的佛學禪論,也有俚語連篇的市井渾話,總之在尋常人看來不過嬉笑怒罵、癡人妄語罷了,言行舉止似與一般僧人大不相同。
不知不覺他二人已行至城門之下。這一帶原是杭州街市一處繁華所在。如今大雨滂沱,道路兩旁卻是冷冷清清、寥寥落落。
胖和尚走著走著驀然駐足不前,在一株孤零零的桂樹前停下,抬眼樹冠望去,隻見桂花間於綠叢,燦黃如金,星星點點;含苞吐萼,冷露凝香。胖和尚闔目凝神,深嗅了一口寒香,長抒襟懷吟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瘦和尚見他觸景傷懷,因問:“師兄仍留戀故土?”
胖和尚喟然道:“阿彌陀佛。紅塵繁華之地,喧囂紛擾之鄉,我一個世外和尚又有何貪戀?隻是如今又將踏入江湖,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可淳禪師,早晚聆聽教誨。”
瘦和尚勸道:“禪師於我等有恩,定然不敢相忘。他老人家慈悲為懷,自有佛祖庇佑,你我不必太過掛牽。待等他日遊曆歸來,與禪師共論江湖之事,請他指點教化一二,也未嚐不是修行之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胖和尚長籲一口氣。二僧轉向靈隱寺方向三拜,隨即冒雨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