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墓室應對3


    朱由檢說道:“不錯。”


    問鬆繼續說道:“袁崇煥還曾經抗高第之撤退令於不顧,越權向山海關總兵下令,有從寧遠逃回的部隊,一律斬殺。對吧?”


    朱由檢點點頭,說道:“他抗高第之命是對的,畢竟守住了寧遠埃”


    問鬆搖搖頭,說道:“話也不是這麽說,他抗命的時候,並不知道能否守住寧遠,誰也不知道。”


    朱由檢茫然道:“你不是支持他的麽?”


    問鬆正色說道:“支持他,並不意味著要粉飾他,我隻是說,這就是他的做事風格。你不接受他的做事風格,卻希望他能辦成事,這是不可能的。”


    朱由檢若有所思,點點頭,說道:“那他為何要殺這麽多人呢?”


    問道解釋道:“當時遼東局勢,明軍一敗再敗,明將戰死的有幾十員。普通將領及士兵,畏敵如虎,聞風就逃,因為逃得人太多了,朝廷也一般也隻能是略施懲罰,這樣就造就了明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差。而按照袁崇煥之前明軍與後金軍戰鬥的結果看,說與後金作戰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並不如何誇張。但是逃回來之後的死亡率無疑遠低於此,而且大家都逃,也隻有最高長官一人背黑鍋,於是兵無鬥誌,將皆逃心。這些現象終於在袁崇煥這裏,得到了改觀。在袁崇煥領導的軍隊裏,與後金軍作戰,或許還有生機,逃跑就是立刻死路一條,他不匯報,也不請示,直接砍死。再加上在之後的幾次戰役裏,袁崇煥自己從未落後於人,常常身先士卒,是以人皆效命,方才練就一隻有戰鬥力的軍隊。古往今來的名將,大都有嗜殺之名,所謂仁不統軍,義不從商,是很有道理的。”


    朱由檢問道:“我明白了,那麽袁崇煥殺毛文龍,也是為了立威?”


    問鬆道:“那倒不是,彼時,袁崇煥之威名早已名揚內外,不需再立威。殺毛文龍是為了事權統一。因為毛文龍的軍隊,別人根本指揮不動,把毛文龍調離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隻要毛文龍自己願意,他的軍隊就不可能服從袁崇煥的指揮。因此,在毛文龍拒絕了袁崇煥的最後的退休提議後,袁崇煥隻能殺死他。”


    朱由檢道:“那他也可以請旨埃”


    問鬆歎道:“到底是辦事重要,還是你的權威重要?請旨怎麽可能?如果趁毛文龍在寧遠時請旨殺之,則皮島之眾,可能叛亂,要收服他們,就比較麻煩;而如果按照袁崇煥在皮島那樣殺毛文龍的方式,你讓他怎麽請旨?在皮島住幾天麽?當時情況劍拔弩張,袁崇煥稍有失措,就是死路一條。隻有快刀斬亂麻一條路。”


    朱由檢歎道:“聽你這麽一說,我都明白了。可後來毛文龍的軍隊都叛變了,不能說與這件事無關吧?”


    問鬆無奈的說道:“毛文龍死後,皮島部隊並未叛亂啊,他們叛亂,是在袁崇煥死後埃”


    崇禎無話可答,過了一會兒,才說道:“可憐毛將軍,也是抗清有功之臣埃”


    問鬆道:“他雖有薄功,其過卻也不校”


    崇禎道:“願聞其詳。”


    問鬆道:“那好吧。我就分下麵幾點,詳細給你說說。1、他有膽有識:毛文龍在寧遠伯李成梁帳下開始在遼東的軍事生涯後,就對山川形勢和敵情都加意考察,因此在廣闊的遼河以東的遼東半島及附近島嶼上與後金軍周旋,麵對於有著巨大優勢的後金部隊,能夠始終不被剿滅;在遼東局勢每況愈下之時,敢於深入敵後,開辟根據地,所以是有膽有識。2、開疆有功、複土有限:毛文龍以一己之力,開創東江鎮,故稱開疆有功;但其主力都在島上,在遼東半島上的勢力很有限,占領一些地盤大都也未能守住,故而隻能說“複土有限”。3、殺敵是真,冒功亦實:毛文龍在敵後鬥爭多年,跟後金軍主力戰鬥雖然勝少敗多,但騷擾是很有心得的,找一些散兵遊勇、女真百姓殺一殺還是不難的,所以想想就知道,殺敵之事,肯定會有;同時也可以得出結論,這些殺敵,其實功勞是很少的,因為正規部隊很少。明軍論功雖然是按照首級,但不太適合毛文龍這種鬥爭方式。4、索餉過多,情有可原:毛文龍軍民一體,身處敵後,或深山老林,或不毛荒島,生產能力很弱小,軍人固然需要餉銀,百姓也需要生存,但明朝顯然也沒有那麽強大的經濟實力供養這麽一群人。而且當時情況,官員貪腐成風,毛文龍畢竟是屬於冒著生命危險辦實事的,即使索餉稍多,也情有可原,反正明政府不會都給,給的也會被各級官員貪汙掉一部分。5、通敵難免,投敵難信:通敵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古有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的說法,說明雙方互相通信是非常常見的,毛文龍無論有無和皇太極聯係,都不值得研究;如果說他投敵,則基本不可能。毛文龍隻帶了很少的人進入敵後發展,他的手下主體都是從後金占領區逃亡出來的漢民,和後金方即使沒有血海深仇,也有毀家奪地之恨,作為這樣一隻軍隊的領導者,毛文龍沒有投降的可能;而且毛文龍自身跟後金也有血海深仇,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真心投降的;他的手下孔有德等人投降清時,幾乎也是孤家寡人了。6、私德有虧,舉朝皆然:袁崇煥曆數毛文龍罪過時,很多都是私德方麵的,但當時明政府閹黨亂政,貪糜成風,毛文龍必然難以避免,要想做好些事情,討好一下當權者,也無可厚非——袁崇煥自己也有不幹淨的地方。至於自身方麵,當時明朝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道德高尚的人。7、雖有抗命,也有緣由:毛文龍不服從朝廷的節製,也是他的一大罪狀,但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明末遼東政策朝令夕改,楊鎬的主動出擊到熊廷弼的依城固守,接下來又是王化貞的主動出擊到王在晉的全部棄守,孫承宗的構建關寧防線再到高第的棄守關外;曆任遼東經略水平參差不齊,毛文龍欲從也難。而且毛文龍開辟東江鎮到他被殺的時間裏,遼河以西的明朝勢力對後金方最有利的形勢,也不過是能夠守住城池而已,基本未能對後金形成有效的戰略進攻與壓製,在這樣的情況下,毛文龍能夠守住東江鎮,就足夠了。”


    問鬆說道這裏,有些口渴,於是休息了一下,朱由檢已經陷入到沉思中,竟未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循六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莊並收藏天循六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