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炎之一回頭,看見是那張善才,他赤裸著上身,正用汗巾擦拭著臉上如雨的汗水。
他走過去,點點頭:“張兄!這瓦窯生意如何?”
“真的是武郎?小人參見武郎!”他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忽然發現還沒有行禮,於是就給武炎之作揖行禮。
行禮完畢,他接著道:“如今這生意不行哦!去年收成不好,幾年也沒有幾個蓋新房的。小人聽說這官府要燒什麽水泥?武郎給小人也找一個活路嗎?”
那時人們管找工作叫做“活路”。
“這當然沒問題,燒水泥的立窯還要增加一個,我給他們說一聲,你要把這燒水泥的技術學會了,今後也不怕沒飯吃呢!”武炎之道。
“那就多謝武郎了!”張善才一聽,異常高興。
武炎之隨後轉身,把張善才介紹給李少匠。
李少匠笑著道:“這等小事,絕沒有問題,我們也需要他這樣的當地人呢!
有當地人,事情倒是好辦得多,武郎不是說這水泥如何好嗎?今後全國怕是要陸續普及,先學著這手藝之人,可是不愁吃穿的!”
按照武炎之的想法,這燒製水泥的技術,當然是越早在全國推廣越好,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大功勞吧!
“李公!你們準備什麽時候開始點火?”武炎之問道。
“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十五日後即可以點火,那石灰石和鐵礦石,還有幾天也到了。很快就要開始粉碎拌料,然後進行磨粉的工序。
此事鄙人已經安排了一名署令和四名監作官專門負責此事,請武郎放心。
隻要我們能辦的事情,絕對不會煩勞武郎!畢竟武郎也是事務繁忙的!”李少匠很有信心。
……
若幹日後,下午,將作監。
今日依舊是討論大橋的設計方案。
張大匠和你李少匠等人,依舊把武炎之邀請來,作為技術顧問。再加上武炎之本身也是冬官司的負責人,聽取他的意見也是應該的。
依舊是好幾十人在議事房。
這一次,王直官一共帶了五張圖!他是依照武炎之的建議,修改了設計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趙州橋的方案來的。
武炎之一一看過後,便開始聽王直官介紹修改後的方案:“我等按照武郎中的意見,對鳳熾橋的方案進行很大的修改。與趙州橋一樣,改為一個大拱,兩肩各設計了兩個小拱,便於泄洪……”
他這次倒是講解的很細!就是那鳳熾橋與趙州橋一樣,采用42道獨立的小拱拚合而成。
這樣每一個拱相對獨立,便於維修,每個小拱和相鄰的拱之間,用大鐵釘進行連接,增強穩固性。
在橋的寬度方向,再用六道鐵拉杆,將這個42道小石拱拴起來,增強穩定性。
基礎的深度為三米,平均寬度比橋拱石擴大了三尺。
聽他介紹完,武炎之覺得不太滿意,主要是基礎,其次就是聽這這王直官年輕時,雖然曾經考察過趙州橋,不過肯定不細。
自己曾經到趙州橋實地旅遊過,記得一些關鍵點,比如那橋頂端是“收了身”的,上麵橋拱下端寬度為9.6米,到了橋麵,及隻有9米。
這樣是為了增加拱橋的穩定性,抵抗地震時,效果會好很多。
至於基礎,這東西還是謹慎一點好,每個地方地質條件差別很大。
趙州橋的基礎很淺,而矗立千年不垮,不等於這鳳熾橋用這樣淺的橋基礎也不會垮。
於是武炎之道:“這橋可以考慮從下往上,逐漸縮小寬度,總共縮小兩尺到三尺。這樣更穩定!更容易抵禦地震和洪水。
至於橋基基礎,我看改日到現場去查看一番,看看下麵的地基如何,然後再決定寬度和深度。
如果基礎不牢,那橋可是會很快下沉的,一旦下沉,變形就會加快,橋就會很快倒塌地!”
“如今河水水位較深,那基礎也不好挖呀,打井也費時費力,如何探測基礎?”李少匠提醒道。
“無妨!我看見有人使用了一種非常實用的小鏟,用它來初步探測基礎,很方便的。
今後施工時,再進一步精探也可以,我馬上讓尚方監加工幾個,後日下午就去現場勘測!”武炎之道。
他當然知道洛陽鏟,那東西不但盜墓者用起來方便,就是普通的考古和探測地基,用起來也非常便利,尤其是像洛陽這樣的地形。
……
第三日,下午,上陽宮外,穀水河畔。
武炎之與李少匠、王直官等眾人,來到穀水河邊。今日是個大陰天,陣陣微風襲來,倒很是涼爽。
淡黃色的河水緩緩南流,河麵此時也就二十多米寬,一條六七米的小打魚船往下遊洛河駛去,船上那男人撐著竹篙,女人在用木盆洗衣服。
二人不時向武炎之這邊張望過來,見到這許多官員和胥吏在這裏,很是驚奇。
武炎之命人把四把洛陽鏟拿了出來,還有幾根3米長的杆子。
他製作的這洛陽鏟直徑兩寸,成“u”字型,長度六寸!別看這東西不大,它可是後世盜墓者必備的工具。
當然,今日自己把這個東西的製作技術泄露了以後,不出幾年,必定也會成為大周盜墓者的最愛。
“武郎中,這個東西如何使用?”李少匠看著這四個很小的鐵器,一頭霧水!其餘人也差不多。
武炎之微微一笑:“來!我示範給你們看就是!你等不要看他小,這東西可以打八丈、十丈沒有問題的。”
眾人不信,滿是疑惑!不過又不敢明確反對。
裝好長達3米的木杆,他抬頭認真看了看地形,選定一處地方,便開始雙手舉起那洛陽鏟往地上猛插!
一鏟下去,直沒鏟柄,然後以用力一抽上來,就是滿滿一鏟的泥土。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
武炎之又鏟了一鏟,然後交給現場負責人王直官,道:“王公,你就照著我這樣做就行了……”
“武郎中,這東西也太神奇了!鄙人佩服!”王直官驚歎不已!
他接過洛陽鏟仔細看了看,然後就讓那幾位胥吏和工匠開始照著武炎之的做法,裝好洛陽鏟,開始探測河床。
花了一個多時辰,在穀水東側河邊打了四個8~10米的探孔!從帶出的泥土分析,下麵是堆積的沙土,越到底部越密實。
武炎之一看,這五米到六米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分層,六米以下的堆積土已經非常密實,可以作為橋基。當然,還得再探測穀水的西岸。
眾人又來到西側,探測河床,到了申時末將盡,才搞完探測,打孔的中間,眾人一直對於武炎之發明的這洛陽鏟,讚口不絕!
從穀水以北的幾個探測孔看,也基本上差不多。
於是武炎之便召集眾人聚攏在身旁,把自己對橋基座的想法進了簡單介紹:
“從這打孔的情況來看,五米到六米左右,可以作為基礎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還要對橋基進行放大,這橋基就采用混凝土澆築,裏麵添加鋼筋。
多花點錢也無所謂,要保證這橋梁多使用幾十年。另外,依然要打樁,加固基礎,要盡量控製橋梁兩端重量的均衡,保證今後能夠均勻沉降!”
均勻沉降其實非常關鍵,就是普通軟地基房子,也可能會沉降,畢竟是在原有地基之上增加了大量的負荷。
不過,隻要是均勻沉降,問題就不會很大。有小的問題,可以修補,就怕出現大的問題。
眾人一聽,武炎之的話也很在理。這冬官司是工程計劃的單位,隻要他們舍得花錢,將作監是沒有任何意見的。
他走過去,點點頭:“張兄!這瓦窯生意如何?”
“真的是武郎?小人參見武郎!”他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忽然發現還沒有行禮,於是就給武炎之作揖行禮。
行禮完畢,他接著道:“如今這生意不行哦!去年收成不好,幾年也沒有幾個蓋新房的。小人聽說這官府要燒什麽水泥?武郎給小人也找一個活路嗎?”
那時人們管找工作叫做“活路”。
“這當然沒問題,燒水泥的立窯還要增加一個,我給他們說一聲,你要把這燒水泥的技術學會了,今後也不怕沒飯吃呢!”武炎之道。
“那就多謝武郎了!”張善才一聽,異常高興。
武炎之隨後轉身,把張善才介紹給李少匠。
李少匠笑著道:“這等小事,絕沒有問題,我們也需要他這樣的當地人呢!
有當地人,事情倒是好辦得多,武郎不是說這水泥如何好嗎?今後全國怕是要陸續普及,先學著這手藝之人,可是不愁吃穿的!”
按照武炎之的想法,這燒製水泥的技術,當然是越早在全國推廣越好,這也算是自己的一大功勞吧!
“李公!你們準備什麽時候開始點火?”武炎之問道。
“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十五日後即可以點火,那石灰石和鐵礦石,還有幾天也到了。很快就要開始粉碎拌料,然後進行磨粉的工序。
此事鄙人已經安排了一名署令和四名監作官專門負責此事,請武郎放心。
隻要我們能辦的事情,絕對不會煩勞武郎!畢竟武郎也是事務繁忙的!”李少匠很有信心。
……
若幹日後,下午,將作監。
今日依舊是討論大橋的設計方案。
張大匠和你李少匠等人,依舊把武炎之邀請來,作為技術顧問。再加上武炎之本身也是冬官司的負責人,聽取他的意見也是應該的。
依舊是好幾十人在議事房。
這一次,王直官一共帶了五張圖!他是依照武炎之的建議,修改了設計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趙州橋的方案來的。
武炎之一一看過後,便開始聽王直官介紹修改後的方案:“我等按照武郎中的意見,對鳳熾橋的方案進行很大的修改。與趙州橋一樣,改為一個大拱,兩肩各設計了兩個小拱,便於泄洪……”
他這次倒是講解的很細!就是那鳳熾橋與趙州橋一樣,采用42道獨立的小拱拚合而成。
這樣每一個拱相對獨立,便於維修,每個小拱和相鄰的拱之間,用大鐵釘進行連接,增強穩固性。
在橋的寬度方向,再用六道鐵拉杆,將這個42道小石拱拴起來,增強穩定性。
基礎的深度為三米,平均寬度比橋拱石擴大了三尺。
聽他介紹完,武炎之覺得不太滿意,主要是基礎,其次就是聽這這王直官年輕時,雖然曾經考察過趙州橋,不過肯定不細。
自己曾經到趙州橋實地旅遊過,記得一些關鍵點,比如那橋頂端是“收了身”的,上麵橋拱下端寬度為9.6米,到了橋麵,及隻有9米。
這樣是為了增加拱橋的穩定性,抵抗地震時,效果會好很多。
至於基礎,這東西還是謹慎一點好,每個地方地質條件差別很大。
趙州橋的基礎很淺,而矗立千年不垮,不等於這鳳熾橋用這樣淺的橋基礎也不會垮。
於是武炎之道:“這橋可以考慮從下往上,逐漸縮小寬度,總共縮小兩尺到三尺。這樣更穩定!更容易抵禦地震和洪水。
至於橋基基礎,我看改日到現場去查看一番,看看下麵的地基如何,然後再決定寬度和深度。
如果基礎不牢,那橋可是會很快下沉的,一旦下沉,變形就會加快,橋就會很快倒塌地!”
“如今河水水位較深,那基礎也不好挖呀,打井也費時費力,如何探測基礎?”李少匠提醒道。
“無妨!我看見有人使用了一種非常實用的小鏟,用它來初步探測基礎,很方便的。
今後施工時,再進一步精探也可以,我馬上讓尚方監加工幾個,後日下午就去現場勘測!”武炎之道。
他當然知道洛陽鏟,那東西不但盜墓者用起來方便,就是普通的考古和探測地基,用起來也非常便利,尤其是像洛陽這樣的地形。
……
第三日,下午,上陽宮外,穀水河畔。
武炎之與李少匠、王直官等眾人,來到穀水河邊。今日是個大陰天,陣陣微風襲來,倒很是涼爽。
淡黃色的河水緩緩南流,河麵此時也就二十多米寬,一條六七米的小打魚船往下遊洛河駛去,船上那男人撐著竹篙,女人在用木盆洗衣服。
二人不時向武炎之這邊張望過來,見到這許多官員和胥吏在這裏,很是驚奇。
武炎之命人把四把洛陽鏟拿了出來,還有幾根3米長的杆子。
他製作的這洛陽鏟直徑兩寸,成“u”字型,長度六寸!別看這東西不大,它可是後世盜墓者必備的工具。
當然,今日自己把這個東西的製作技術泄露了以後,不出幾年,必定也會成為大周盜墓者的最愛。
“武郎中,這個東西如何使用?”李少匠看著這四個很小的鐵器,一頭霧水!其餘人也差不多。
武炎之微微一笑:“來!我示範給你們看就是!你等不要看他小,這東西可以打八丈、十丈沒有問題的。”
眾人不信,滿是疑惑!不過又不敢明確反對。
裝好長達3米的木杆,他抬頭認真看了看地形,選定一處地方,便開始雙手舉起那洛陽鏟往地上猛插!
一鏟下去,直沒鏟柄,然後以用力一抽上來,就是滿滿一鏟的泥土。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
武炎之又鏟了一鏟,然後交給現場負責人王直官,道:“王公,你就照著我這樣做就行了……”
“武郎中,這東西也太神奇了!鄙人佩服!”王直官驚歎不已!
他接過洛陽鏟仔細看了看,然後就讓那幾位胥吏和工匠開始照著武炎之的做法,裝好洛陽鏟,開始探測河床。
花了一個多時辰,在穀水東側河邊打了四個8~10米的探孔!從帶出的泥土分析,下麵是堆積的沙土,越到底部越密實。
武炎之一看,這五米到六米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分層,六米以下的堆積土已經非常密實,可以作為橋基。當然,還得再探測穀水的西岸。
眾人又來到西側,探測河床,到了申時末將盡,才搞完探測,打孔的中間,眾人一直對於武炎之發明的這洛陽鏟,讚口不絕!
從穀水以北的幾個探測孔看,也基本上差不多。
於是武炎之便召集眾人聚攏在身旁,把自己對橋基座的想法進了簡單介紹:
“從這打孔的情況來看,五米到六米左右,可以作為基礎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還要對橋基進行放大,這橋基就采用混凝土澆築,裏麵添加鋼筋。
多花點錢也無所謂,要保證這橋梁多使用幾十年。另外,依然要打樁,加固基礎,要盡量控製橋梁兩端重量的均衡,保證今後能夠均勻沉降!”
均勻沉降其實非常關鍵,就是普通軟地基房子,也可能會沉降,畢竟是在原有地基之上增加了大量的負荷。
不過,隻要是均勻沉降,問題就不會很大。有小的問題,可以修補,就怕出現大的問題。
眾人一聽,武炎之的話也很在理。這冬官司是工程計劃的單位,隻要他們舍得花錢,將作監是沒有任何意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