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在這關鍵的時候,以前隻是提倡大家自願的計劃生育,已經不?33??當初的上麵口頭上隨便說說,下麵人愛聽不聽,而是到了跟某些運、動差不多一樣的緊迫。開始使用各種懲罰手段製約生育,沒有誰家願意喪失自家生孩子的名額來領養這孩子。就連奶奶嫌棄的那個懶婆娘家都不願意收養,他們還想著自己能生,要把難得的一胎證或二胎證都留給自家孩子呢!
好在這孩子是個有福命的,正趕在要分田到戶的時候,村裏通知各家把家裏還沒有報戶口的新生人口全部報上去。不管男孩、女孩,是自家親生的還是收養的,都算一個成年人口分田。王紅英和她丈夫劉餘金趕緊抱著孩子,跑到村裏的大隊部找村長,要給這孩子把戶口報上,要不然分不到田不說,以後還得是黑戶,聽說沒有戶口的孩子連上學都上不了。
“聽說這孩子是下放學生丟棄的,你們還真打算養啊?你家五個孩子,負擔已經很重了,養的過來嗎?”村長之所以問這話,並不是真擔心劉餘金養不過來,他隻是擔心劉餘金為了多分田把這孩子攏到家裏,等田分到手了,再不管這孩子,到時候誰來管?
劉餘金倒是沒有想到那些,隻以為村長是真為他操心呢!愁眉苦臉的歎氣:“誰說不是呢!可是現在計劃生育開始抓的嚴了,家裏孩子少的都不願意接收這孩子呢。我們總不能把孩子扔了不要吧,我跟王紅英同誌商量了,決定養著這孩子。苦也隻苦這幾年,等孩子們大了,生活就會好起來的。”
村長沒有過多的糾纏這個問題,點點頭:“隻要想好了就行,我這邊就給你們把這孩子的戶口表給填上,到時候統一到派出所登記。你們給孩子起了什麽名字?”他拿起一張空白表格,擰開鋼筆的筆套準備填寫,正好第一格就是孩子的姓名。
劉餘金漲紅著臉,“我、我、我還沒給起名!早先光想著有人會領養她,就沒想著給她起名。這一時半會兒的我也不知道起個什麽名字才好!”
村長伸頭看看躺在王紅英胳膊灣裏的孩子,雖然隻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是小孩眼睛裏的含義,似乎能夠看得懂自己在打量她,暗暗按下心裏的驚詫,笑著說道:“你們要是不嫌棄,我就毛遂自薦,來給這孩子起個名字可好?”
劉餘金激動的直搓手,“好啊!好啊!那就麻煩村長大哥了,有村長大哥給這孩子起名絕對錯不了,是這孩子有福呢!”
他說這話可不是拍馬屁,那是真心的。這村長別看官小,可是不簡單呢!人家是從抗美援朝回來的團長,原本是要轉業到縣城公、安、局裏當個頭頭的。隻是趕得不巧,正趕上某些運、動爆發,他突然就成了白身回了老家,沒有被打成某某派挨批鬥就已經很幸運了。回到老家沒幾天,就被大隊書記給任命村長(大隊長),實際權力其實比大隊書記還要大。因為大隊書記什麽事都要先問過他之後,才會對外宣布實施。
“我看就叫清卓吧,劉清卓。小名我也給她順帶起了,就叫草香,一來;跟你們家自己丫頭的名字合上,二來;也希望這孩子的生命如同小草一樣,堅韌旺盛,三來;中和一下清卓這個大名過於清高的負麵影響!”
村長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看劉餘金,而是死盯著王紅英胳膊裏的孩子。當他感覺到孩子眼裏有著隱隱的笑意時,更加的驚詫莫名,隻覺得自己這是魔障了,怎麽會拿大人才會有的心思意念去揣摩一個隻有十幾天的嬰孩?
“哎哎!好、好名字,兩個名字都好!我就說村長起的名字差不了!”劉餘金笑的太過歡騰,口水都不小心滴了出來,自覺很丟臉的他趕緊拿衣袖擦了擦,急匆匆的帶著媳婦和孩子跑了。
自從把孩子的戶口上上,又給起了個霸氣的名字之後,王紅英就覺的自己快要瘋狂了。
“婆婆!今天雞籠裏又多出來好些雞蛋,這都三四回了,一回比一回多。昨天我特意給米缸做了一個記號,打了滿滿一盆米,米缸裏的大米明明被我挖了一個好大的凹槽,今兒一早起來,那缸裏又是滿滿的一缸米。水缸裏的水也是那樣,頭天晚上明明已經用沒了,第二天一早,水缸又是滿滿的。我現在害怕的要死,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她婆婆倒不像大兒媳這麽沉不住氣,慢騰騰的回她:“瞧你這點出息!你昨天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就想了一夜。想起我小時候聽我娘說過一個故事,說是真事!說有個孤兒寡母,家裏窮的不行,又趕上荒年沒有收成,到了就剩下最後一碗麵。做母親的就想著做成餅,娘倆吃完了做個飽死鬼吧。
這時候就來了個要飯的,誰家都不去,直直的來到了這孤兒寡母的家裏要口吃的。這寡母就把家裏唯有的一碗麵做成了餅給了那要飯的,那要飯的吃完之後抹抹嘴,跟那寡母說道:‘你去鄰舍的家裏借一壺油一罐麵回來,告訴鄰舍太陽下山之前就一點不少的還給她’。然後他又吩咐那孤兒把家裏所有的油壺和裝麵的罐子都搬出來。那寡母把一壺油和一罐麵借回來之後,就見那要飯的拎起油壺就往空油壺裏倒油,直到所有的油壺都裝滿了,才停下。原有的油壺還是那麽多的油,一點也沒有少。接著又拿起裝麵的罐子往所有的空麵罐子裏倒麵,一直把所有的空罐子都裝滿才停。
然後呢!那要飯的把借來的一壺油、一罐麵又給了寡母,跟她說:‘這油和麵你先拿去還給鄰舍,你家裏的油和麵你們母子倆放心的吃,一直吃到田地的出產收上來才會見少。這事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今天的油和麵就會立馬消失。’
後來,那點麵和油,就真的讓這母子倆一直吃到田地裏有了出產的時候,才開始見少。當地人知道了這事,就說那要飯的其實不是乞丐,是神人故意裝扮的,因為這寡母願意把最後一碗麵給神人吃,神人就也願意幫助這寡母度過難關。
你家這事我想著可能也差不多,雖然不敢說這孩子就是神人變得,但是你家的情況也確實是從這孩子落戶到你和餘金名下之後才開始有的。不管怎麽說,從這事來看,你們收養這孩子是得老天喜歡的。你跟餘金呢!以後對這孩子好總是沒有錯的,還有這事除了我跟你公公還有餘金知道就算了,別再跟任何人說了。要是讓太多人知道,隻怕會跟那神人說的一樣,就會立馬消失、沒有了。”
她婆婆說的這事是聖、經裏的故事,因為都是口傳就傳的有些麵目全非。不過,這不妨礙人們獵奇的心理。
她婆婆是大戶人家出身,娘家都是信洋教的。要不是當初到處打仗、抓壯丁,又有土匪橫行,能夠活下來的正常男子太少,要不然她公公可沒有那個機會娶得上自家這個小腳婆婆。
好在這孩子是個有福命的,正趕在要分田到戶的時候,村裏通知各家把家裏還沒有報戶口的新生人口全部報上去。不管男孩、女孩,是自家親生的還是收養的,都算一個成年人口分田。王紅英和她丈夫劉餘金趕緊抱著孩子,跑到村裏的大隊部找村長,要給這孩子把戶口報上,要不然分不到田不說,以後還得是黑戶,聽說沒有戶口的孩子連上學都上不了。
“聽說這孩子是下放學生丟棄的,你們還真打算養啊?你家五個孩子,負擔已經很重了,養的過來嗎?”村長之所以問這話,並不是真擔心劉餘金養不過來,他隻是擔心劉餘金為了多分田把這孩子攏到家裏,等田分到手了,再不管這孩子,到時候誰來管?
劉餘金倒是沒有想到那些,隻以為村長是真為他操心呢!愁眉苦臉的歎氣:“誰說不是呢!可是現在計劃生育開始抓的嚴了,家裏孩子少的都不願意接收這孩子呢。我們總不能把孩子扔了不要吧,我跟王紅英同誌商量了,決定養著這孩子。苦也隻苦這幾年,等孩子們大了,生活就會好起來的。”
村長沒有過多的糾纏這個問題,點點頭:“隻要想好了就行,我這邊就給你們把這孩子的戶口表給填上,到時候統一到派出所登記。你們給孩子起了什麽名字?”他拿起一張空白表格,擰開鋼筆的筆套準備填寫,正好第一格就是孩子的姓名。
劉餘金漲紅著臉,“我、我、我還沒給起名!早先光想著有人會領養她,就沒想著給她起名。這一時半會兒的我也不知道起個什麽名字才好!”
村長伸頭看看躺在王紅英胳膊灣裏的孩子,雖然隻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是小孩眼睛裏的含義,似乎能夠看得懂自己在打量她,暗暗按下心裏的驚詫,笑著說道:“你們要是不嫌棄,我就毛遂自薦,來給這孩子起個名字可好?”
劉餘金激動的直搓手,“好啊!好啊!那就麻煩村長大哥了,有村長大哥給這孩子起名絕對錯不了,是這孩子有福呢!”
他說這話可不是拍馬屁,那是真心的。這村長別看官小,可是不簡單呢!人家是從抗美援朝回來的團長,原本是要轉業到縣城公、安、局裏當個頭頭的。隻是趕得不巧,正趕上某些運、動爆發,他突然就成了白身回了老家,沒有被打成某某派挨批鬥就已經很幸運了。回到老家沒幾天,就被大隊書記給任命村長(大隊長),實際權力其實比大隊書記還要大。因為大隊書記什麽事都要先問過他之後,才會對外宣布實施。
“我看就叫清卓吧,劉清卓。小名我也給她順帶起了,就叫草香,一來;跟你們家自己丫頭的名字合上,二來;也希望這孩子的生命如同小草一樣,堅韌旺盛,三來;中和一下清卓這個大名過於清高的負麵影響!”
村長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看劉餘金,而是死盯著王紅英胳膊裏的孩子。當他感覺到孩子眼裏有著隱隱的笑意時,更加的驚詫莫名,隻覺得自己這是魔障了,怎麽會拿大人才會有的心思意念去揣摩一個隻有十幾天的嬰孩?
“哎哎!好、好名字,兩個名字都好!我就說村長起的名字差不了!”劉餘金笑的太過歡騰,口水都不小心滴了出來,自覺很丟臉的他趕緊拿衣袖擦了擦,急匆匆的帶著媳婦和孩子跑了。
自從把孩子的戶口上上,又給起了個霸氣的名字之後,王紅英就覺的自己快要瘋狂了。
“婆婆!今天雞籠裏又多出來好些雞蛋,這都三四回了,一回比一回多。昨天我特意給米缸做了一個記號,打了滿滿一盆米,米缸裏的大米明明被我挖了一個好大的凹槽,今兒一早起來,那缸裏又是滿滿的一缸米。水缸裏的水也是那樣,頭天晚上明明已經用沒了,第二天一早,水缸又是滿滿的。我現在害怕的要死,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她婆婆倒不像大兒媳這麽沉不住氣,慢騰騰的回她:“瞧你這點出息!你昨天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就想了一夜。想起我小時候聽我娘說過一個故事,說是真事!說有個孤兒寡母,家裏窮的不行,又趕上荒年沒有收成,到了就剩下最後一碗麵。做母親的就想著做成餅,娘倆吃完了做個飽死鬼吧。
這時候就來了個要飯的,誰家都不去,直直的來到了這孤兒寡母的家裏要口吃的。這寡母就把家裏唯有的一碗麵做成了餅給了那要飯的,那要飯的吃完之後抹抹嘴,跟那寡母說道:‘你去鄰舍的家裏借一壺油一罐麵回來,告訴鄰舍太陽下山之前就一點不少的還給她’。然後他又吩咐那孤兒把家裏所有的油壺和裝麵的罐子都搬出來。那寡母把一壺油和一罐麵借回來之後,就見那要飯的拎起油壺就往空油壺裏倒油,直到所有的油壺都裝滿了,才停下。原有的油壺還是那麽多的油,一點也沒有少。接著又拿起裝麵的罐子往所有的空麵罐子裏倒麵,一直把所有的空罐子都裝滿才停。
然後呢!那要飯的把借來的一壺油、一罐麵又給了寡母,跟她說:‘這油和麵你先拿去還給鄰舍,你家裏的油和麵你們母子倆放心的吃,一直吃到田地的出產收上來才會見少。這事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今天的油和麵就會立馬消失。’
後來,那點麵和油,就真的讓這母子倆一直吃到田地裏有了出產的時候,才開始見少。當地人知道了這事,就說那要飯的其實不是乞丐,是神人故意裝扮的,因為這寡母願意把最後一碗麵給神人吃,神人就也願意幫助這寡母度過難關。
你家這事我想著可能也差不多,雖然不敢說這孩子就是神人變得,但是你家的情況也確實是從這孩子落戶到你和餘金名下之後才開始有的。不管怎麽說,從這事來看,你們收養這孩子是得老天喜歡的。你跟餘金呢!以後對這孩子好總是沒有錯的,還有這事除了我跟你公公還有餘金知道就算了,別再跟任何人說了。要是讓太多人知道,隻怕會跟那神人說的一樣,就會立馬消失、沒有了。”
她婆婆說的這事是聖、經裏的故事,因為都是口傳就傳的有些麵目全非。不過,這不妨礙人們獵奇的心理。
她婆婆是大戶人家出身,娘家都是信洋教的。要不是當初到處打仗、抓壯丁,又有土匪橫行,能夠活下來的正常男子太少,要不然她公公可沒有那個機會娶得上自家這個小腳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