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產組的一些人原本見劉餘金傻不唧唧的要了堰壪溝的那麽多澇田,每年還要給一千五的補償款,個個都籠著袖子準備看劉餘金虧的連內、褲都沒得穿的熊樣,結果沒有想到這第一年還沒到年底,就騎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回來了。
“吆!這劉餘金看來是真掙錢了,不知道那一千多的補償款交了沒有?這就把自行車給搗鼓了一輛。”
這些閑話的人當中有一個在村部裏幹統計的,了解劉餘金承包澇田的合約內情,便接著話茬說道:“他承包那塊田的補償款要從明年開始算起,今年的不用給。他家今年掙多少都是白落著,也難怪他會舍得買自行車。”
普通百姓基本都有一個通病,隻要聽說某某人白的了什麽便宜,那嫉妒眼紅的心理立馬騰升。可是又都知道心裏麵再不痛快,嘴裏也不能說什麽,一旦說了不合適的話,讓人傳到劉餘金耳中又是得罪人的事。
劉餘金當然不知道不遠處已經有不少人在開始嫉妒眼紅他了,隻興衝衝的把自行車騎到家,好讓家人都跟著歡喜歡喜。這時候沒有考上高中又重新複讀初三的劉桂香,還有在已經升到初三的劉明華也都已經到家,看到伯伯騎著自行車回來,一個個興奮的跳起來,非要把車子推到曬場去學騎車。
一家子大人都舍不得,紛紛嗬斥:“剛買回來的新車跌壞了怎搞?”
“就是!小孩子家家的要騎什麽車?沒得弄壞了新車!”
“一邊去!這車買回來又不是給你們用的,學什麽學?”
......
劉明華原以為自己是家裏唯一的男孩,爺爺又慣得很,自己要學騎車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誰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麵對爺奶爸媽都眾口一詞的嗬斥和拒絕,頓時開始懷疑人生了。
而劉桂香自小是在弟弟吃肉她看著、弟弟吃雞蛋她聞著的狀態中長大,對弟弟那是羨慕嫉妒外加一點恨,這回見到弟弟也一起吃癟,她這心情反倒是不可言喻的愉悅飛揚起來。甩著大辮子快樂的跑進院子,跟著爺奶一起興致勃勃的又看又摸,閃著黑亮的三腳架式永久自行車。
有了自行車這個工具,劉餘金再去縣城賣鵝和鴨子就方便多了,時間上也省了一大半。
不過。今天他還是沒能早早的往家趕,因為洪順第一天到市場賣雞蛋和老母雞,他得幫幫他。洪順帶了幾隻老母雞,還在挑著擔子找市場的時候,就已經被人盯住了,一路跟著。剛到菜市場的進出口那,就有人楸著挑子的一頭不讓走了:“大兄弟!擔子就放這兒吧!別往裏進了,等我們把你的幾隻雞買完了你再進去。”
王洪順也沒打算進市場裏麵賣高價,既然有人要買,他就順勢把幾隻老母雞提前賣了,自己還輕省些,當下便放下擔子。按照劉餘金給定的五塊錢一隻的價錢把帶來的五隻雞,在市場外就給全賣了。劉餘金雖然騎自行車比走路快,但是比不上王洪順做汽車更快,等他賣完鵝和鴨子,要進市場找王恭順的時候,王洪順的雞蛋都已經賣了一小半。此時正有幾個人要他點數的、要他結賬的,還有圍著一大圈的老太太們在小心翼翼的挑選的,王洪順一邊點數一邊結賬收錢,忙得滿頭是汗。
像他們這樣年紀的人,並沒有後來的那個條件人人都能讀書識字,就他這樣能夠數數、算個小賬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了。但是王洪順猛地遇到這麽多人這個要點數、那個要結賬,吵吵嚷嚷的免不了心慌,一下子就手忙腳亂起來。幸好這時候人的素質還很好,沒有人會藏著掖著偷雞蛋,要不然他就該更加忙亂了。
劉餘金進了市場往裏麵打量,想看看王洪順有可能會在哪兒擺攤,這就聽到門口最好的位置,亂糟糟中傳出王洪順勸架的聲音:“這位大姐,您別吵!今天我是第一天過來沒敢帶多。明天我一準還來,而且啊!我還會多帶一倍來,保準能讓您買到。”
有一道帶有質疑的女聲,在人群中尖厲的響起:“你張嘴一說倒輕巧,要是明天不來誰能找得到你?再說了,你家怎麽可能還有那麽多的雞蛋?!”
他們說話這當口,劉餘金已經停好車並且鎖上,走上前回答道:“大姐也別不信,年頭的時候,國家就下了政策。說是像我們這樣田地少的百姓可以大力發展養雞、養鴨、養豬這些副業,既能保證你們城裏的肉食需要,也能給我們這些農民增加收入。所以吧!我們那兒家家都養了不少的雞、鴨、鵝、豬,隻要回去吆喝一聲,隨便哪家都能拿出好幾百的雞蛋出來讓我們帶到縣城來幫著賣了。今天確實是第一天不敢帶多,從我們家走到鎮上就要一個多小時,要是賣不掉再挑回去,也實在折騰不起。”
又是點數又是結賬收錢又是勸架,正在焦頭爛額當中的王洪順一見到姐夫現身說話,又高興又有些委屈的大叫:“姐夫!您怎麽才來?我這兒照顧不過來!”劉餘金一上來就忙著幫忙點數結賬,沒得時間接王洪順的話茬。
那中年婦女原來是看到一個老太太一個人就挑了一百多雞蛋,剩下的越來越少,當然雞蛋也變得越來越小,心裏著急,就埋怨老太太買的太多,臨到她們後邊的就沒得買了。老太太說的也有理,她今天特地帶了大點的菜籃子出來,就是為了買上百把個雞蛋回去的。她兒媳就在這兩天生產,她得提前把雞蛋預備好,兒媳生產當天也要煮雞蛋加紅糖水給她補補氣力,好生孩子。孩子生下來了,甭管男孩女孩,總得煮上幾十紅喜蛋給孩子姥姥家和一些知己親戚報喜。過了今兒就得跟著兒媳去醫院待產,哪裏還有時間出來專程買雞蛋?
兩下裏一爭,就吵了起來。這會兒聽的劉餘金說,農村現在雞蛋多的很,明天絕對有更多雞蛋過來賣,這中年婦女就不再爭吵,安安靜靜的站在外圍,等著裏麵的人挑完,得了一個空,才彎腰擠進去,開始挑選起來。劉餘金看看框裏差不多隻剩四五十個雞蛋,客戶也就剛才吵架的中年大姐和一個六十多歲的大媽在一個個比對著大小,也沒別人。便開口對著兩人說道:“這位大姐、這位大媽,您倆也別挑了,六個雞蛋算五個,您倆一家一半分了吧!”
那大媽一聽這話,樂的一笑:“呀!這感情好!”說著就開始一對兒一對兒的往籃子裏數雞蛋。中年大姐嘴上沒吱聲,數雞蛋的動作卻不慢。一家數了二十四個,框裏還有三個沒法分。王洪順看著中年大姐和那大媽的意思都想要,卻又不想以三個算錢,就想起大姐夫說的,稍微大方點,以後的生意才會做的更好。也沒看大姐夫就自己做主說道:“這三個算兩個,你們誰要誰拿去!”
王洪順的話音剛落,中年大姐就伸手把雞蛋抓在了手上,大媽慢了一拍,懊惱的直撮牙花子。劉餘金幫著收錢,王洪順就把放在地上的稻草又全部羅起來,塞到框子裏,又看看地上沒有什麽大的垃圾了,才挑起框子跟著大姐夫往市場外走。
“吆!這劉餘金看來是真掙錢了,不知道那一千多的補償款交了沒有?這就把自行車給搗鼓了一輛。”
這些閑話的人當中有一個在村部裏幹統計的,了解劉餘金承包澇田的合約內情,便接著話茬說道:“他承包那塊田的補償款要從明年開始算起,今年的不用給。他家今年掙多少都是白落著,也難怪他會舍得買自行車。”
普通百姓基本都有一個通病,隻要聽說某某人白的了什麽便宜,那嫉妒眼紅的心理立馬騰升。可是又都知道心裏麵再不痛快,嘴裏也不能說什麽,一旦說了不合適的話,讓人傳到劉餘金耳中又是得罪人的事。
劉餘金當然不知道不遠處已經有不少人在開始嫉妒眼紅他了,隻興衝衝的把自行車騎到家,好讓家人都跟著歡喜歡喜。這時候沒有考上高中又重新複讀初三的劉桂香,還有在已經升到初三的劉明華也都已經到家,看到伯伯騎著自行車回來,一個個興奮的跳起來,非要把車子推到曬場去學騎車。
一家子大人都舍不得,紛紛嗬斥:“剛買回來的新車跌壞了怎搞?”
“就是!小孩子家家的要騎什麽車?沒得弄壞了新車!”
“一邊去!這車買回來又不是給你們用的,學什麽學?”
......
劉明華原以為自己是家裏唯一的男孩,爺爺又慣得很,自己要學騎車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誰知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麵對爺奶爸媽都眾口一詞的嗬斥和拒絕,頓時開始懷疑人生了。
而劉桂香自小是在弟弟吃肉她看著、弟弟吃雞蛋她聞著的狀態中長大,對弟弟那是羨慕嫉妒外加一點恨,這回見到弟弟也一起吃癟,她這心情反倒是不可言喻的愉悅飛揚起來。甩著大辮子快樂的跑進院子,跟著爺奶一起興致勃勃的又看又摸,閃著黑亮的三腳架式永久自行車。
有了自行車這個工具,劉餘金再去縣城賣鵝和鴨子就方便多了,時間上也省了一大半。
不過。今天他還是沒能早早的往家趕,因為洪順第一天到市場賣雞蛋和老母雞,他得幫幫他。洪順帶了幾隻老母雞,還在挑著擔子找市場的時候,就已經被人盯住了,一路跟著。剛到菜市場的進出口那,就有人楸著挑子的一頭不讓走了:“大兄弟!擔子就放這兒吧!別往裏進了,等我們把你的幾隻雞買完了你再進去。”
王洪順也沒打算進市場裏麵賣高價,既然有人要買,他就順勢把幾隻老母雞提前賣了,自己還輕省些,當下便放下擔子。按照劉餘金給定的五塊錢一隻的價錢把帶來的五隻雞,在市場外就給全賣了。劉餘金雖然騎自行車比走路快,但是比不上王洪順做汽車更快,等他賣完鵝和鴨子,要進市場找王恭順的時候,王洪順的雞蛋都已經賣了一小半。此時正有幾個人要他點數的、要他結賬的,還有圍著一大圈的老太太們在小心翼翼的挑選的,王洪順一邊點數一邊結賬收錢,忙得滿頭是汗。
像他們這樣年紀的人,並沒有後來的那個條件人人都能讀書識字,就他這樣能夠數數、算個小賬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了。但是王洪順猛地遇到這麽多人這個要點數、那個要結賬,吵吵嚷嚷的免不了心慌,一下子就手忙腳亂起來。幸好這時候人的素質還很好,沒有人會藏著掖著偷雞蛋,要不然他就該更加忙亂了。
劉餘金進了市場往裏麵打量,想看看王洪順有可能會在哪兒擺攤,這就聽到門口最好的位置,亂糟糟中傳出王洪順勸架的聲音:“這位大姐,您別吵!今天我是第一天過來沒敢帶多。明天我一準還來,而且啊!我還會多帶一倍來,保準能讓您買到。”
有一道帶有質疑的女聲,在人群中尖厲的響起:“你張嘴一說倒輕巧,要是明天不來誰能找得到你?再說了,你家怎麽可能還有那麽多的雞蛋?!”
他們說話這當口,劉餘金已經停好車並且鎖上,走上前回答道:“大姐也別不信,年頭的時候,國家就下了政策。說是像我們這樣田地少的百姓可以大力發展養雞、養鴨、養豬這些副業,既能保證你們城裏的肉食需要,也能給我們這些農民增加收入。所以吧!我們那兒家家都養了不少的雞、鴨、鵝、豬,隻要回去吆喝一聲,隨便哪家都能拿出好幾百的雞蛋出來讓我們帶到縣城來幫著賣了。今天確實是第一天不敢帶多,從我們家走到鎮上就要一個多小時,要是賣不掉再挑回去,也實在折騰不起。”
又是點數又是結賬收錢又是勸架,正在焦頭爛額當中的王洪順一見到姐夫現身說話,又高興又有些委屈的大叫:“姐夫!您怎麽才來?我這兒照顧不過來!”劉餘金一上來就忙著幫忙點數結賬,沒得時間接王洪順的話茬。
那中年婦女原來是看到一個老太太一個人就挑了一百多雞蛋,剩下的越來越少,當然雞蛋也變得越來越小,心裏著急,就埋怨老太太買的太多,臨到她們後邊的就沒得買了。老太太說的也有理,她今天特地帶了大點的菜籃子出來,就是為了買上百把個雞蛋回去的。她兒媳就在這兩天生產,她得提前把雞蛋預備好,兒媳生產當天也要煮雞蛋加紅糖水給她補補氣力,好生孩子。孩子生下來了,甭管男孩女孩,總得煮上幾十紅喜蛋給孩子姥姥家和一些知己親戚報喜。過了今兒就得跟著兒媳去醫院待產,哪裏還有時間出來專程買雞蛋?
兩下裏一爭,就吵了起來。這會兒聽的劉餘金說,農村現在雞蛋多的很,明天絕對有更多雞蛋過來賣,這中年婦女就不再爭吵,安安靜靜的站在外圍,等著裏麵的人挑完,得了一個空,才彎腰擠進去,開始挑選起來。劉餘金看看框裏差不多隻剩四五十個雞蛋,客戶也就剛才吵架的中年大姐和一個六十多歲的大媽在一個個比對著大小,也沒別人。便開口對著兩人說道:“這位大姐、這位大媽,您倆也別挑了,六個雞蛋算五個,您倆一家一半分了吧!”
那大媽一聽這話,樂的一笑:“呀!這感情好!”說著就開始一對兒一對兒的往籃子裏數雞蛋。中年大姐嘴上沒吱聲,數雞蛋的動作卻不慢。一家數了二十四個,框裏還有三個沒法分。王洪順看著中年大姐和那大媽的意思都想要,卻又不想以三個算錢,就想起大姐夫說的,稍微大方點,以後的生意才會做的更好。也沒看大姐夫就自己做主說道:“這三個算兩個,你們誰要誰拿去!”
王洪順的話音剛落,中年大姐就伸手把雞蛋抓在了手上,大媽慢了一拍,懊惱的直撮牙花子。劉餘金幫著收錢,王洪順就把放在地上的稻草又全部羅起來,塞到框子裏,又看看地上沒有什麽大的垃圾了,才挑起框子跟著大姐夫往市場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