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想在飯館吃飯,其實更多的喜歡飯館裏的氣氛。這兩年政策放開之後,老百姓的口袋不再那麽空,而飯館也不再是沒有飯票就吃不了飯的狀態。加之又到了年底,到縣城辦年貨的人多,使得今天飯館的生意出奇的好。敞開的大廳,二三十張餐桌,竟然做的滿滿的。看著擺碟子的狀態,就知道,大多都是拚桌坐。
向俊鋒和向俊楠一人捧著一個醬燜豬蹄賣力的啃著,劉餘金又給倆孩子一人夾了一個他特意為孩子點的烤羊棒骨。這道菜算是這個飯館最貴的,味道也是最好的。沒有羊肉的腥膻卻有濃烈的焦香,混合著各種調料的香味,不愛吃羊肉的都忍不住吞口水。更何況無肉不歡的孩子們!?
向主任看劉餘金對倆孩子寵得有些過,想到一年也就這一回,張開了嘴又立馬閉合,笑著搖搖頭。兩個孩子都是人精,看著是在專注的啃豬蹄,其實在劉伯伯給自己夾羊棒骨的時候,就偷偷的瞄著他爸,看看他爸是什麽反應。要是阻止,他們就立馬客氣的推辭,要是不吱聲,他們就能踏實收著笑用了。
“謝謝劉伯伯!”
“謝謝劉伯伯!”
“不客氣!你們慢點吃,還早!”這倆孩子就是懂事,明明著急啃豬蹄,還能騰出嘴來說“謝謝!”,是個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有了比較,劉餘金愈發覺得自家的孩子缺少教育的地方太多,不單單是學校方麵,他們做家長這塊,也同樣跟不上。可當他好好想想,怎麽去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家教這方麵竟然是一片空白。
送完了向主任家的年禮,就是老村長家了。老村長愛人就是農村長大的,婚後又在農村住了二十多年,在生活上,不像城裏人那麽講究。因此,那板栗、核桃、黃花菜、幹蕨菜劉餘金就沒往裏加。但是收拾鹹鴨、鹹鵝、年糕的時候,卻是增加了數量。四隻鹹鵝、八隻鹹鴨、五十個粑粑子(一個粑粑子差不多有一斤半重),幹兔肉、幹山雞肉各有八個。自行車後座都快要綁不下,騎起來的時候,也因為後座太重而歪歪斜斜。好在有拖拉機帶到縣城市場,他再從市場送到市公、安、局,要不然,從鎮上到縣城的那一截坑坑窪窪的路根本就走不了。
老村長現今已經是楊副局長了,他看到劉餘金歪歪斜斜的騎著自行車進了他們公安大院,還嚇了一跳。
暗暗揣測:“劉餘金今天怎麽一大上午就喝醉酒的跑到這兒來了?”
沒等到他發問,劉餘金就叉著腿停在他麵前,聲音清晰的跟他打招呼:“村長叔!”
老村長一聽劉餘金很清楚的說話,就知道剛剛是自己誤會了,便笑著問道:“你怎麽騎車歪歪扭扭的,我還以為你喝醉酒了。”
“給您送的年粑粑和鹹鵝,太沉了,有些騎不動。”
聽說是給自己的年粑粑和鹹鵝,老村長哈哈直樂:“你還真夠實誠的,隨便給一點吃個新鮮就得了,幹嘛弄那麽多?來來,我幫你一起卸下來。”
局裏有些同事老家親戚早就送年粑粑、鹹肉什麽的來了,他的本家兄弟們一直都沒送東西過來,搞得他麵子上很有些過不去,少不得讓人以為他在老家沒人緣。如今,劉餘金一下子送了這麽多,可把他的麵子都找補回來了。搬東西的時候,比劉餘金還帶勁兒。
“乖乖!這麽多,你這都快要把你自家搬空了吧?”
“您這不是頭年進城裏麽!怕你們沒有準備,就給多拿點。”
“餘金啊!你還別說,我們還真就沒準備。在城裏過日子,出手就是錢。你嬸子這也舍不得買、那也舍不得買,這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家裏還什麽都沒有。”
他家女人到了城裏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受不了這什麽都是買買買的日子,吵著鬧著要回村裏去。可是,他們家老老小小的戶口都全部轉成了商品糧,田都退給生產隊了,現在回去要田也要不到了。好在,幾個兒子很快就安排了工作,有了工資收入,才讓他女人安下心來在城裏生活。但是,她仍然接受不了,太貴的東西。買菜都是等下市了,撿人家剩下的一毛錢一大堆的菜買回家。
老村長理解自家女人這種心理狀況,因此也不會多加攔阻。隻是,這次臨近過年,卻什麽都不買,隻想著就這麽對付著過,讓他心裏很不痛快。這要是同事們上門拜年,他家卻什麽都拿不出來招待人,像個什麽話?!
再說他大哥和兩個弟弟吧,雖然當初在大隊當村長的時候,沒有特別的照顧他們,但是他至少還是給了他們不少的庇護。要不然,就憑他們那樣的性子,還不得被人欺負死?!可是,他們明知道他家進了城裏,有好多年貨都沒法置辦,就沒有一個想著給他家送過來一點。平時,有個屁大的事都要找過來,倒是勤快的很。
今天,劉餘金給他送年貨,他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意外之驚喜——在於這些東西,更在於這個人。
“先放我辦公室裏,晚上下班,我讓我家孩子過來幫我拿回家。”
東西都拖進屋裏,老村長讓劉餘金坐坐,他忙著泡茶給劉餘金喝。
接著就聊家裏怎麽樣啊!藕田的出產可能抵得上上交的補償款啊?水庫什麽時候能夠開始掙錢啊?家裏老人身體好不好啊?家裏孩子都怎樣啊?小草香會走路了嗎?會說話了嗎?說著說著,就說到春香明年要轉學到縣城的事來。
“這是好事啊!你這朋友確確實實的為你著想。至於,吃住的事情在我看來也不是什麽大事。你不是說老大跟老二都在讀高中麽?”
劉餘金雖然搞不明白,自家兩個大的讀高中,跟小的轉學有什麽關聯,但還是點著頭:“對!都在二河中學上高一呢!”
“你嬸子進城之後,過日子就跟要飯似得。叔是不敢開口說把你家孩子放在我家,但是我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村長叔!您就是開口說了,我也不會同意。這孩子要是真過來念書,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住您家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隻是,您說的更好辦法是什麽?我倒想聽聽!”
向俊鋒和向俊楠一人捧著一個醬燜豬蹄賣力的啃著,劉餘金又給倆孩子一人夾了一個他特意為孩子點的烤羊棒骨。這道菜算是這個飯館最貴的,味道也是最好的。沒有羊肉的腥膻卻有濃烈的焦香,混合著各種調料的香味,不愛吃羊肉的都忍不住吞口水。更何況無肉不歡的孩子們!?
向主任看劉餘金對倆孩子寵得有些過,想到一年也就這一回,張開了嘴又立馬閉合,笑著搖搖頭。兩個孩子都是人精,看著是在專注的啃豬蹄,其實在劉伯伯給自己夾羊棒骨的時候,就偷偷的瞄著他爸,看看他爸是什麽反應。要是阻止,他們就立馬客氣的推辭,要是不吱聲,他們就能踏實收著笑用了。
“謝謝劉伯伯!”
“謝謝劉伯伯!”
“不客氣!你們慢點吃,還早!”這倆孩子就是懂事,明明著急啃豬蹄,還能騰出嘴來說“謝謝!”,是個有禮貌、有教養的好孩子。
有了比較,劉餘金愈發覺得自家的孩子缺少教育的地方太多,不單單是學校方麵,他們做家長這塊,也同樣跟不上。可當他好好想想,怎麽去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家教這方麵竟然是一片空白。
送完了向主任家的年禮,就是老村長家了。老村長愛人就是農村長大的,婚後又在農村住了二十多年,在生活上,不像城裏人那麽講究。因此,那板栗、核桃、黃花菜、幹蕨菜劉餘金就沒往裏加。但是收拾鹹鴨、鹹鵝、年糕的時候,卻是增加了數量。四隻鹹鵝、八隻鹹鴨、五十個粑粑子(一個粑粑子差不多有一斤半重),幹兔肉、幹山雞肉各有八個。自行車後座都快要綁不下,騎起來的時候,也因為後座太重而歪歪斜斜。好在有拖拉機帶到縣城市場,他再從市場送到市公、安、局,要不然,從鎮上到縣城的那一截坑坑窪窪的路根本就走不了。
老村長現今已經是楊副局長了,他看到劉餘金歪歪斜斜的騎著自行車進了他們公安大院,還嚇了一跳。
暗暗揣測:“劉餘金今天怎麽一大上午就喝醉酒的跑到這兒來了?”
沒等到他發問,劉餘金就叉著腿停在他麵前,聲音清晰的跟他打招呼:“村長叔!”
老村長一聽劉餘金很清楚的說話,就知道剛剛是自己誤會了,便笑著問道:“你怎麽騎車歪歪扭扭的,我還以為你喝醉酒了。”
“給您送的年粑粑和鹹鵝,太沉了,有些騎不動。”
聽說是給自己的年粑粑和鹹鵝,老村長哈哈直樂:“你還真夠實誠的,隨便給一點吃個新鮮就得了,幹嘛弄那麽多?來來,我幫你一起卸下來。”
局裏有些同事老家親戚早就送年粑粑、鹹肉什麽的來了,他的本家兄弟們一直都沒送東西過來,搞得他麵子上很有些過不去,少不得讓人以為他在老家沒人緣。如今,劉餘金一下子送了這麽多,可把他的麵子都找補回來了。搬東西的時候,比劉餘金還帶勁兒。
“乖乖!這麽多,你這都快要把你自家搬空了吧?”
“您這不是頭年進城裏麽!怕你們沒有準備,就給多拿點。”
“餘金啊!你還別說,我們還真就沒準備。在城裏過日子,出手就是錢。你嬸子這也舍不得買、那也舍不得買,這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家裏還什麽都沒有。”
他家女人到了城裏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受不了這什麽都是買買買的日子,吵著鬧著要回村裏去。可是,他們家老老小小的戶口都全部轉成了商品糧,田都退給生產隊了,現在回去要田也要不到了。好在,幾個兒子很快就安排了工作,有了工資收入,才讓他女人安下心來在城裏生活。但是,她仍然接受不了,太貴的東西。買菜都是等下市了,撿人家剩下的一毛錢一大堆的菜買回家。
老村長理解自家女人這種心理狀況,因此也不會多加攔阻。隻是,這次臨近過年,卻什麽都不買,隻想著就這麽對付著過,讓他心裏很不痛快。這要是同事們上門拜年,他家卻什麽都拿不出來招待人,像個什麽話?!
再說他大哥和兩個弟弟吧,雖然當初在大隊當村長的時候,沒有特別的照顧他們,但是他至少還是給了他們不少的庇護。要不然,就憑他們那樣的性子,還不得被人欺負死?!可是,他們明知道他家進了城裏,有好多年貨都沒法置辦,就沒有一個想著給他家送過來一點。平時,有個屁大的事都要找過來,倒是勤快的很。
今天,劉餘金給他送年貨,他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意外之驚喜——在於這些東西,更在於這個人。
“先放我辦公室裏,晚上下班,我讓我家孩子過來幫我拿回家。”
東西都拖進屋裏,老村長讓劉餘金坐坐,他忙著泡茶給劉餘金喝。
接著就聊家裏怎麽樣啊!藕田的出產可能抵得上上交的補償款啊?水庫什麽時候能夠開始掙錢啊?家裏老人身體好不好啊?家裏孩子都怎樣啊?小草香會走路了嗎?會說話了嗎?說著說著,就說到春香明年要轉學到縣城的事來。
“這是好事啊!你這朋友確確實實的為你著想。至於,吃住的事情在我看來也不是什麽大事。你不是說老大跟老二都在讀高中麽?”
劉餘金雖然搞不明白,自家兩個大的讀高中,跟小的轉學有什麽關聯,但還是點著頭:“對!都在二河中學上高一呢!”
“你嬸子進城之後,過日子就跟要飯似得。叔是不敢開口說把你家孩子放在我家,但是我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村長叔!您就是開口說了,我也不會同意。這孩子要是真過來念書,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住您家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隻是,您說的更好辦法是什麽?我倒想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