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的劉餘金也在說著老村長的事情:“看來老村長一家在城裏的日子不好過呢!要不然,老村長也不能說出,嬸子過日子跟要飯似得。”
王洪英不懂城裏人的生活,劉餘金說著她聽著。半天才回過神:“你什麽意思?”
“哎!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有個好前程。既然向主任已經幫忙能把春香的學籍轉到城裏去,老村長也說幫忙給桂香和明華也轉到城裏讀高中,順帶照顧春香。我覺得老村長這麽誠心誠意的為著我們,他家既然不好過,我們家又不缺這些。以後,能不能跟向主任家那樣,每月給他家也送米麵去?其他東西也隔三差五的送一回?”
“你覺得好就照你說的做吧!誰沒有個為難的時候?不過,你送東西去的時候,也別搞得太明顯。要不然,下了老村長的麵子,反而得罪人。他家這情況畢竟跟向主任家不一樣!”
“噯!這個我懂!”
第二天,原本打算帶一麻袋大米給老村長的,劉餘金因為聽了媳婦的話給擱下了。不過,昨天沒有帶去的蓮藕、茭白、雞蛋、青椒、泥鰍、黃鱔,這些新鮮的東西,今天另給備了一份帶過去。劉餘金在路上就想好了怎麽說,見到老村長先把茶葉給他。
等到守南幫忙把雞蛋什麽一起拿到老村長辦公室的時候,他才裝作突然想起來的解釋道:“村長叔!這些新鮮的不好放,我本來想到二十九那天再給您送過來,正好給您三十吃個新鮮,隻是我這幾天怎麽都安排不過來。尤其是二十八二十九,我家幫忙的親戚要回山裏過年,我就得自己在市場盯著到下市才能走。實在沒法子,隻好趁著今天順帶給您帶過來。”
劉餘金怎麽說老村長就怎麽信,老村長這人既精明也豁達,不值得琢磨的事情從來不去動那個腦筋。
“沒事!我看你給的這些東西都是經得放的,放到年三十吃一點問題都沒有。我今天還有一件事要跟你說,孟局長也喜歡吃兔肉,你家可還有?要是還有的話,明兒讓誰給帶幾隻過來。他哥就在二中當校長,我這邊要是拿不下來的話,他那邊也能幫忙遞個話,出出力。”
劉餘金趕緊點頭,拍著守南的肩膀說道:“有有有!明天讓這孩子下市的時候,給您送過來。”說著又轉頭問守南:“認識路嗎?知不知道怎麽來?”
守南想了一會兒,點頭回答:“我知道,從那市場做二路車,就能一直到這兒。”
“那就這麽說好了!村長叔,那我這就走了,孩子的事就麻煩您了。您有什麽需要的一定要跟我說,我一準給送過來。”
“這個不用你說!年底忙,你趕緊去吧!我就不留你了。”
劉餘金順便把給趙廠長、葛書記的東西讓守南給送去,自己則帶著給商場糖果櫃台的售貨員東西去了商場。在商場買了一箱子大白兔奶糖,又狠狠心,買了四斤開心果(家裏老頭子老太太都愛吃)、二斤腰果、二斤鬆子、二斤像栗子又不是栗子的幹果(是榛仁)。劉餘金一邊聽著售貨員算錢一邊心裏疼的滴血。乖乖!隨便哪一樣,都比大白兔奶糖貴上一倍還拐個彎。就這麽一丟丟,一百多。
媽呀!吃金子呢。要不是向主任說年初六,一大家子去他家拜年,他是打死也不買這些猴貴猴貴的玩意。
他這邊剛交完錢,那邊向主任就過來叫他去一趟辦公室,把早就收拾利落的煙、酒、布頭讓他帶回去。去年的布頭王洪英拚湊的特別好,一點兒都看不出來是布頭拚湊的衣服,還以為人家就是這麽設計的呢!今年,向主任再拿布頭的時候,就大小不計了,全部都要。再回去的時候,劉餘金自行車後麵又是馱了滿滿的東西。
二十八下午,謝家叔侄倆一到家,劉餘金就抓著兩人算賬,結算兩人的辛苦錢。他倆的酬勞跟著洪順的方式結算,就是根據銷量多少算錢。守南賣大米以一斤三分錢算,每天固定銷量一百五十斤,賣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活的牲口、各種鹹貨以及蓮藕、茭白和青椒雖然是順帶賣的,但是也沒少算。他和洪順兩個都以每斤一分錢計算,合起來每斤就要給出去二分錢。總共算下來,謝守南一共可拿兩千四百元的工錢,另外又給了兩百元紅包,合計是兩千六。
謝成樹比謝守南累,做的事情也複雜很多,劉餘金沒有按照銷量去算,而是直接在謝守南的基礎上加了五百,紅包一樣。
一直留在這兒幫著他家忙著年前雜事的謝成路,劉餘金以他伯伯劉百全的名義,直接給了五百的紅包。
當天晚上,讓他們吃飽喝好,連夜趕回去過年。不說謝家三個興奮的暈乎乎,走路都是飄得。劉餘金夫妻倆在家算這一年的收入,也是手抖心跳急。
這兩口子都是心大的,從來就沒有想過把箱子裏的錢整理整理,數一數。每天謝守南回來,把記著各樣產品賣了多少,收了多少錢的紙條連同錢給劉餘金,劉餘金就數數錢,大致的看看紙條(因為都不怎麽認識字,畫的都是共同認識的符號,一看就能明白,不用像認字似得那麽認真),就把錢連同紙條一起放箱子裏鎖起來,到用錢的時候就直接開箱拿錢。因此,夫妻倆隻知道箱子裏有不少錢,但是具體多少還不清楚。在謝家叔侄倆接了那麽多工錢的時候,兩口子有些心驚,這才想到應該算算自家掙了多少?!
他們才把最簡單的大米算一算,就嚇得手抖。劉餘金不敢放太多的大米出去,每天隻敢賣一挑子(一百五十斤),這就有三萬五了。雞蛋、鴨蛋、鵝蛋一年下來,也有兩萬多。茭白賣的不好,也有五千左右的收入。蓮藕每天五百斤,年底幾天每天都要賣一千多斤,已經有了三萬的收入。還有牲口、鹹貨、青椒、泥鰍、黃鱔、甲魚......
怎麽算怎麽覺得不對,兩人就想著是不是自己沒文化,算不來賬?王洪英戳戳劉餘金的胳膊,非常肯定的說道:“絕對是算錯了!”
劉餘金讚同的點點頭:“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草香在床裏邊看著樂得不行,“咯咯咯!”笑的直打滾。好半天才停下來,建議他們:“爸爸!媽媽!你們把箱子裏的錢數數,不就知道掙多少了麽?”
劉餘金屈起手指在草香額頭上點了點,“小精怪一個,哪兒、哪兒都有你。”
王洪英卻搖著頭,對著劉餘金說道:“你數吧!我不數,我數著數著就犯頭暈,受不了那罪!”
王洪英不懂城裏人的生活,劉餘金說著她聽著。半天才回過神:“你什麽意思?”
“哎!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有個好前程。既然向主任已經幫忙能把春香的學籍轉到城裏去,老村長也說幫忙給桂香和明華也轉到城裏讀高中,順帶照顧春香。我覺得老村長這麽誠心誠意的為著我們,他家既然不好過,我們家又不缺這些。以後,能不能跟向主任家那樣,每月給他家也送米麵去?其他東西也隔三差五的送一回?”
“你覺得好就照你說的做吧!誰沒有個為難的時候?不過,你送東西去的時候,也別搞得太明顯。要不然,下了老村長的麵子,反而得罪人。他家這情況畢竟跟向主任家不一樣!”
“噯!這個我懂!”
第二天,原本打算帶一麻袋大米給老村長的,劉餘金因為聽了媳婦的話給擱下了。不過,昨天沒有帶去的蓮藕、茭白、雞蛋、青椒、泥鰍、黃鱔,這些新鮮的東西,今天另給備了一份帶過去。劉餘金在路上就想好了怎麽說,見到老村長先把茶葉給他。
等到守南幫忙把雞蛋什麽一起拿到老村長辦公室的時候,他才裝作突然想起來的解釋道:“村長叔!這些新鮮的不好放,我本來想到二十九那天再給您送過來,正好給您三十吃個新鮮,隻是我這幾天怎麽都安排不過來。尤其是二十八二十九,我家幫忙的親戚要回山裏過年,我就得自己在市場盯著到下市才能走。實在沒法子,隻好趁著今天順帶給您帶過來。”
劉餘金怎麽說老村長就怎麽信,老村長這人既精明也豁達,不值得琢磨的事情從來不去動那個腦筋。
“沒事!我看你給的這些東西都是經得放的,放到年三十吃一點問題都沒有。我今天還有一件事要跟你說,孟局長也喜歡吃兔肉,你家可還有?要是還有的話,明兒讓誰給帶幾隻過來。他哥就在二中當校長,我這邊要是拿不下來的話,他那邊也能幫忙遞個話,出出力。”
劉餘金趕緊點頭,拍著守南的肩膀說道:“有有有!明天讓這孩子下市的時候,給您送過來。”說著又轉頭問守南:“認識路嗎?知不知道怎麽來?”
守南想了一會兒,點頭回答:“我知道,從那市場做二路車,就能一直到這兒。”
“那就這麽說好了!村長叔,那我這就走了,孩子的事就麻煩您了。您有什麽需要的一定要跟我說,我一準給送過來。”
“這個不用你說!年底忙,你趕緊去吧!我就不留你了。”
劉餘金順便把給趙廠長、葛書記的東西讓守南給送去,自己則帶著給商場糖果櫃台的售貨員東西去了商場。在商場買了一箱子大白兔奶糖,又狠狠心,買了四斤開心果(家裏老頭子老太太都愛吃)、二斤腰果、二斤鬆子、二斤像栗子又不是栗子的幹果(是榛仁)。劉餘金一邊聽著售貨員算錢一邊心裏疼的滴血。乖乖!隨便哪一樣,都比大白兔奶糖貴上一倍還拐個彎。就這麽一丟丟,一百多。
媽呀!吃金子呢。要不是向主任說年初六,一大家子去他家拜年,他是打死也不買這些猴貴猴貴的玩意。
他這邊剛交完錢,那邊向主任就過來叫他去一趟辦公室,把早就收拾利落的煙、酒、布頭讓他帶回去。去年的布頭王洪英拚湊的特別好,一點兒都看不出來是布頭拚湊的衣服,還以為人家就是這麽設計的呢!今年,向主任再拿布頭的時候,就大小不計了,全部都要。再回去的時候,劉餘金自行車後麵又是馱了滿滿的東西。
二十八下午,謝家叔侄倆一到家,劉餘金就抓著兩人算賬,結算兩人的辛苦錢。他倆的酬勞跟著洪順的方式結算,就是根據銷量多少算錢。守南賣大米以一斤三分錢算,每天固定銷量一百五十斤,賣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活的牲口、各種鹹貨以及蓮藕、茭白和青椒雖然是順帶賣的,但是也沒少算。他和洪順兩個都以每斤一分錢計算,合起來每斤就要給出去二分錢。總共算下來,謝守南一共可拿兩千四百元的工錢,另外又給了兩百元紅包,合計是兩千六。
謝成樹比謝守南累,做的事情也複雜很多,劉餘金沒有按照銷量去算,而是直接在謝守南的基礎上加了五百,紅包一樣。
一直留在這兒幫著他家忙著年前雜事的謝成路,劉餘金以他伯伯劉百全的名義,直接給了五百的紅包。
當天晚上,讓他們吃飽喝好,連夜趕回去過年。不說謝家三個興奮的暈乎乎,走路都是飄得。劉餘金夫妻倆在家算這一年的收入,也是手抖心跳急。
這兩口子都是心大的,從來就沒有想過把箱子裏的錢整理整理,數一數。每天謝守南回來,把記著各樣產品賣了多少,收了多少錢的紙條連同錢給劉餘金,劉餘金就數數錢,大致的看看紙條(因為都不怎麽認識字,畫的都是共同認識的符號,一看就能明白,不用像認字似得那麽認真),就把錢連同紙條一起放箱子裏鎖起來,到用錢的時候就直接開箱拿錢。因此,夫妻倆隻知道箱子裏有不少錢,但是具體多少還不清楚。在謝家叔侄倆接了那麽多工錢的時候,兩口子有些心驚,這才想到應該算算自家掙了多少?!
他們才把最簡單的大米算一算,就嚇得手抖。劉餘金不敢放太多的大米出去,每天隻敢賣一挑子(一百五十斤),這就有三萬五了。雞蛋、鴨蛋、鵝蛋一年下來,也有兩萬多。茭白賣的不好,也有五千左右的收入。蓮藕每天五百斤,年底幾天每天都要賣一千多斤,已經有了三萬的收入。還有牲口、鹹貨、青椒、泥鰍、黃鱔、甲魚......
怎麽算怎麽覺得不對,兩人就想著是不是自己沒文化,算不來賬?王洪英戳戳劉餘金的胳膊,非常肯定的說道:“絕對是算錯了!”
劉餘金讚同的點點頭:“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草香在床裏邊看著樂得不行,“咯咯咯!”笑的直打滾。好半天才停下來,建議他們:“爸爸!媽媽!你們把箱子裏的錢數數,不就知道掙多少了麽?”
劉餘金屈起手指在草香額頭上點了點,“小精怪一個,哪兒、哪兒都有你。”
王洪英卻搖著頭,對著劉餘金說道:“你數吧!我不數,我數著數著就犯頭暈,受不了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