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牲口多人也多,劉餘金自家的東西就又雇了徐師傅幫忙給送一趟,自己則幫著鄉親把牲口和人一一的送到自己知道的幾個大農貿市場,並且兩兩一組,教他們怎麽賣牲口。
沒什麽花樣,就跟他家的一樣,論個賣,讓買主自己挑,其實都差不多,但是買主總覺得自己挑到的都是最大最好的。買主買的心滿意足,賣主賣的快,還不用多傷腦筋稱秤、算賬這些繁瑣的事。反正劉餘金是非常喜歡這種賣牲口的方式,別人勸他說:他家牲口長得好,論斤賣更劃算!但他到現在都沒有變動,依舊是論個賣。
被挑中的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劉餘金說一說,連個示範都不用做,他們就知道怎麽上手賣了。幾天一過,他們都做的很有起色,並且漸漸的對做生意上了癮。而九鋪鄉樹塘組的大白鵝,卻在這個冬季開始漸漸的在淠河縣城叫響了名聲。
樹塘組那些養了好些鵝的人家一冬就得了好幾百塊錢,嚐到了甜頭,第二年就開始越養越多。幾年後,淠河縣城就出現了一塊專門批發九鋪鄉樹塘大白鵝的地方,多年後,樹塘大白鵝更是成了全國聞名的淠河特產。這次被選上的幾個人,幾年後,雖然各自成就大小不同,但是個個都算的上是成功的生意人。
今年是當初承包水庫說好的,每三年分魚給水庫周邊幾個村莊的年頭。按照一個人口一斤魚的量,劉餘金總共要起出至少一千五百斤的魚出來。一下子要這麽多的魚,就得要找很多人拉大網才行。
年底來了,劉餘金是老規矩,天天都要在縣城收賬,專門捕魚的人全部由劉百全來找。家裏做年糕、打豆腐、殺豬、掃塵等等這些年底必做的事情,跟去年一樣,都是謝成路大老遠的跑過來幫著劉百全。
至於劉餘銀,劉百全現在是完全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了。之前大兒子給二兒子建議換那塊過水田回來種荸薺,二兒子也不知道跟二兒媳怎麽說的。二兒媳堵著大兒子家的門,罵他大兒子心眼壞,爛心爛肺,故意攛掇老二拿好田換孬田等等。大兒媳氣不過,跟她打起來,他們老兩口子誰也不敢幫,架都不敢拉,就怕二兒媳到時候賴著他們拉偏架。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二兒子自己惹了事端,竟然躲在家裏不管不問,任由她們妯娌倆打成一團球。之後,大兒子再也不去管二兒子的事,他也冷了心,絕不在大兒子麵前提二兒子,家裏有什麽事也從不指望這個兒子。
一般過年捕魚都是放在殺豬之後,最好是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因為,年三十飯桌上的年年有魚的魚用活魚的話,寓意是很吉利的。
二十九下午,劉餘金到家,匆匆忙忙的扒了幾口飯,就跑去水庫那邊。水庫這兒,劉百全已經帶著請來的捕魚隊伍,早就開始張網下水了,岸上站了好多看熱鬧的大人孩子。
水庫周邊的莊子不多,隻有七個大小不一的村莊,小的村莊隻有六七戶人家,大的村莊有三十多戶人家。每戶人口也是相差很大,少的隻有一口人的五保戶,多的人口有二十多人的四世同堂人家。今天不管是單個溜的五保戶還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祖輩的老人,就連還在懷抱的幼兒,都被抱到這邊來了。劉餘金對於這樣的情況很不理解,撈魚有什麽好看的?這麽冰冷的天,在家烘烘火多好!
水庫捕魚跟水塘捕魚不一樣,水塘捕魚一張大網放下水,網的兩頭繩子被人一邊一根扯著,在水塘的兩岸一直往另一頭拉就好了。但是水庫太大、水太深,這種方式顯然不行。
他們使用的也是拉網,但這種拉網的口很深,拉網的下端用的是一個個腦袋大的鵝卵石做沉底,兩端很長,兩頭的繩子各有一條船牽著,中間還有兩條船,專門挑起拉網的上端。或許是真的不怕冷或許是為了方便隨時下水,那些劃船的、挑網的,這些專業捕魚人,一個個都是光著膀子,隻套了一件橡膠做的水靠。
劉餘金看到他們穿的這麽少,不管別人冷不冷,他是一不注意就打了個冷噤。劉百全看到大兒子過來,笑著說道:“你才來是沒看到,他們把網子下到水裏,還沒拉到中間呢,就有幾條好大的魚跳起來,差點把船給打翻了。”
“哦?還真有大魚啊!每次喂食的時候,看到有那魚花翻得好大,我就想著肯定有大魚來著。”
這麽看來,當初水庫裏留下的魚還是有很多的,真要隔三年就分一次魚給周邊的村民,按說也不算吃虧。
他們這邊說著話,那邊的漁網快要到岸,網裏竄跳起更多的魚出來,不時地引起岸上觀看的人群一陣陣的尖叫聲。第一網魚拉上岸,劉餘金目測了一下,覺得不夠這麽多人分的,便又讓捕魚的再下一網。
他們收費是按照下網的次數來算,下一次網收費兩百外加二百斤魚。這是有生命危險的職業,收費貴很正常。而他們既然來一趟,當然也是希望能夠多下幾網,多掙點辛苦錢。劉餘金說再下一網,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
兩網魚全部拉上來,劉餘金先把捕魚人的錢付了,又稱了四百斤的魚讓他們自己帶走。然後便讓那幾個村莊所在生產組的兩個小隊長帶著村民自己挑魚,挑好魚再稱好了重量,就由他們自己拿回去隨便怎麽分去,他隻管把剩下的魚找幾個本家人全部挑回家。回到小劉莊,就是小劉莊以及周邊村莊的人過來買魚了。
“乖乖!餘金大侄子,這麽大的魚,那邊的人怎麽沒挑?”
劉餘金忙著給人稱魚,沒來得及回話,劉百全沒好氣的回道:“人家精著呢!說這大魚就是看著喜人,其實一點都不好吃,肉糙得很。你們誰家要啊?便宜給你們!”
“老豁子!你也不看看這魚有多大!要我看,少說也有六七十斤,誰家舍得一下子買這麽多的魚回家吃?你啊!自己家留著算了,還賣什麽賣呀!”
“我看也是。老豁子!你家又不差這幾個錢,還真不如自己家留著。”
劉百全沒再說話,這麽大的魚他也是想著能賣就賣,不能賣就隻能自家留著醃澤了做鹹魚吃。其實這種大魚,削成片加調料醃澤幾小時,再拿出來燙火鍋吃是非常好的材料,隻可惜這會兒的人們還不懂得這麽吃。
沒什麽花樣,就跟他家的一樣,論個賣,讓買主自己挑,其實都差不多,但是買主總覺得自己挑到的都是最大最好的。買主買的心滿意足,賣主賣的快,還不用多傷腦筋稱秤、算賬這些繁瑣的事。反正劉餘金是非常喜歡這種賣牲口的方式,別人勸他說:他家牲口長得好,論斤賣更劃算!但他到現在都沒有變動,依舊是論個賣。
被挑中的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劉餘金說一說,連個示範都不用做,他們就知道怎麽上手賣了。幾天一過,他們都做的很有起色,並且漸漸的對做生意上了癮。而九鋪鄉樹塘組的大白鵝,卻在這個冬季開始漸漸的在淠河縣城叫響了名聲。
樹塘組那些養了好些鵝的人家一冬就得了好幾百塊錢,嚐到了甜頭,第二年就開始越養越多。幾年後,淠河縣城就出現了一塊專門批發九鋪鄉樹塘大白鵝的地方,多年後,樹塘大白鵝更是成了全國聞名的淠河特產。這次被選上的幾個人,幾年後,雖然各自成就大小不同,但是個個都算的上是成功的生意人。
今年是當初承包水庫說好的,每三年分魚給水庫周邊幾個村莊的年頭。按照一個人口一斤魚的量,劉餘金總共要起出至少一千五百斤的魚出來。一下子要這麽多的魚,就得要找很多人拉大網才行。
年底來了,劉餘金是老規矩,天天都要在縣城收賬,專門捕魚的人全部由劉百全來找。家裏做年糕、打豆腐、殺豬、掃塵等等這些年底必做的事情,跟去年一樣,都是謝成路大老遠的跑過來幫著劉百全。
至於劉餘銀,劉百全現在是完全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了。之前大兒子給二兒子建議換那塊過水田回來種荸薺,二兒子也不知道跟二兒媳怎麽說的。二兒媳堵著大兒子家的門,罵他大兒子心眼壞,爛心爛肺,故意攛掇老二拿好田換孬田等等。大兒媳氣不過,跟她打起來,他們老兩口子誰也不敢幫,架都不敢拉,就怕二兒媳到時候賴著他們拉偏架。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二兒子自己惹了事端,竟然躲在家裏不管不問,任由她們妯娌倆打成一團球。之後,大兒子再也不去管二兒子的事,他也冷了心,絕不在大兒子麵前提二兒子,家裏有什麽事也從不指望這個兒子。
一般過年捕魚都是放在殺豬之後,最好是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因為,年三十飯桌上的年年有魚的魚用活魚的話,寓意是很吉利的。
二十九下午,劉餘金到家,匆匆忙忙的扒了幾口飯,就跑去水庫那邊。水庫這兒,劉百全已經帶著請來的捕魚隊伍,早就開始張網下水了,岸上站了好多看熱鬧的大人孩子。
水庫周邊的莊子不多,隻有七個大小不一的村莊,小的村莊隻有六七戶人家,大的村莊有三十多戶人家。每戶人口也是相差很大,少的隻有一口人的五保戶,多的人口有二十多人的四世同堂人家。今天不管是單個溜的五保戶還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祖輩的老人,就連還在懷抱的幼兒,都被抱到這邊來了。劉餘金對於這樣的情況很不理解,撈魚有什麽好看的?這麽冰冷的天,在家烘烘火多好!
水庫捕魚跟水塘捕魚不一樣,水塘捕魚一張大網放下水,網的兩頭繩子被人一邊一根扯著,在水塘的兩岸一直往另一頭拉就好了。但是水庫太大、水太深,這種方式顯然不行。
他們使用的也是拉網,但這種拉網的口很深,拉網的下端用的是一個個腦袋大的鵝卵石做沉底,兩端很長,兩頭的繩子各有一條船牽著,中間還有兩條船,專門挑起拉網的上端。或許是真的不怕冷或許是為了方便隨時下水,那些劃船的、挑網的,這些專業捕魚人,一個個都是光著膀子,隻套了一件橡膠做的水靠。
劉餘金看到他們穿的這麽少,不管別人冷不冷,他是一不注意就打了個冷噤。劉百全看到大兒子過來,笑著說道:“你才來是沒看到,他們把網子下到水裏,還沒拉到中間呢,就有幾條好大的魚跳起來,差點把船給打翻了。”
“哦?還真有大魚啊!每次喂食的時候,看到有那魚花翻得好大,我就想著肯定有大魚來著。”
這麽看來,當初水庫裏留下的魚還是有很多的,真要隔三年就分一次魚給周邊的村民,按說也不算吃虧。
他們這邊說著話,那邊的漁網快要到岸,網裏竄跳起更多的魚出來,不時地引起岸上觀看的人群一陣陣的尖叫聲。第一網魚拉上岸,劉餘金目測了一下,覺得不夠這麽多人分的,便又讓捕魚的再下一網。
他們收費是按照下網的次數來算,下一次網收費兩百外加二百斤魚。這是有生命危險的職業,收費貴很正常。而他們既然來一趟,當然也是希望能夠多下幾網,多掙點辛苦錢。劉餘金說再下一網,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
兩網魚全部拉上來,劉餘金先把捕魚人的錢付了,又稱了四百斤的魚讓他們自己帶走。然後便讓那幾個村莊所在生產組的兩個小隊長帶著村民自己挑魚,挑好魚再稱好了重量,就由他們自己拿回去隨便怎麽分去,他隻管把剩下的魚找幾個本家人全部挑回家。回到小劉莊,就是小劉莊以及周邊村莊的人過來買魚了。
“乖乖!餘金大侄子,這麽大的魚,那邊的人怎麽沒挑?”
劉餘金忙著給人稱魚,沒來得及回話,劉百全沒好氣的回道:“人家精著呢!說這大魚就是看著喜人,其實一點都不好吃,肉糙得很。你們誰家要啊?便宜給你們!”
“老豁子!你也不看看這魚有多大!要我看,少說也有六七十斤,誰家舍得一下子買這麽多的魚回家吃?你啊!自己家留著算了,還賣什麽賣呀!”
“我看也是。老豁子!你家又不差這幾個錢,還真不如自己家留著。”
劉百全沒再說話,這麽大的魚他也是想著能賣就賣,不能賣就隻能自家留著醃澤了做鹹魚吃。其實這種大魚,削成片加調料醃澤幾小時,再拿出來燙火鍋吃是非常好的材料,隻可惜這會兒的人們還不懂得這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