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謝成路夫妻倆聽說讓他們一家子都過去,兩人商量了一夜,沒睡好覺也沒得著啥結果。第二天天剛亮,就找到家裏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這事。謝家所有人都對劉家這個親戚感恩戴德的感謝著,聽說劉家需要謝成路夫妻倆過去幫忙,哪有說攔阻話的,都一致讚同他們一家子過去。這邊房子自有人幫著拾掇,到他們回來的時候,絕不會坍塌不能住的。
這時候的人們還沒有習慣長期離家,謝成路夫妻倆心情都有些壓抑,並不痛快。不過,孩子們一個個高興的大笑一路,漸漸的也跟著開心起來。
到了劉家,發現表叔表嬸專門收拾出一套另開門的房給他們一家子住,心裏更加舒坦了。劉百全和祝玲瓏對於成路表侄一家子能夠過來幫助他們老兩口,表示熱烈歡迎。
謝成路一直忐忑不安的不是要長期在表叔家做事!他其實很羨慕成樹堂弟和守南侄子,能夠在老表家一幹就是好幾年,年年都帶回去大幾千塊錢。他們那麽大的山寨,誰說到他們叔侄倆不羨慕的。
這兩年他家的大兒子也去老表家的飯店幫忙,隻是一方麵收入跟守南他們差一半,最主要的是,除非大兒子願意學廚師是一條出路,要不然一點前途都沒有。搞不好,幹幾年還得回山裏熬日子。可不像守南和成樹,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在城裏做個什麽生意。
今天自己也能帶著一家子過來,孩子還給安排念書。這山下學校都是五個年級,好些個老師,比起山裏隻有三個年級一個老師的情況那是天地之差,他自然是興奮又激動的。隻是,他隱約聽成樹堂弟說:大老表還需要他過來壓壓陣!就他這樣連句話都說不利落的人,能有什麽氣勢幫大老表家壓場子呢?
耐著性子等到晚上,大家都在消食閑聊的時候,才忐忑不安的開口問表叔。劉百全哈哈直笑:“成樹恐怕也不知道,要不然他會跟你說清楚的。其實啊!沒什麽大事,就是栗子和核桃,這兩年不是結果子了麽?!到了收栗子的時候,我們也沒找遠處的人,找的都是家門口鄉鄰們幫忙采收。
都是熟人就有一點不好!老有人滿籃子的裝回家,老海不讓他們帶那麽多,他們就厚著臉皮嘻嘻哈哈的硬帶走。都是老熟人,也都不在乎臉皮子。就想著你是遠地來的親戚,他們在你麵前得要個臉麵,你就是一句話不說站在那,他們也不好意思再整籃子往家倒騰栗子、核桃了。”
聽了表叔這解釋,還真不需要他怎樣的凶神惡煞,謝成路忽忽悠悠的心總算是踏實了下來。
這當然也是因為,這時候民風還很淳樸,一整籃子往家裏裝板栗、核桃也是借著孩子的名頭,又加上都是鄉鄰,才會嬉皮笑臉的做了。真要在外人麵前,還是要個臉麵的,不能讓外人笑話他們樹塘人不要臉皮。
這要是十來年後再看看,就會很悲哀的發現,別說外地的親戚,就是國家領導來了,人家也是想拿就拿,才不會顧及什麽臉麵呢!
謝家來了人,邢菊就不用每天都去幫忙,正好也趕上殺牲口做鹹貨的季節。她便招呼招呼往年一直在劉家殺牲口、掀毛,打零工的一些人,說定了日子就開始忙乎淹鹹貨。
王洪英因為要在縣城開飯店,沒有時間回來親自醃澤,就把一些重要的訣竅都交給了邢菊。例如,一隻大鵝最多不能超過多少鹽、一隻鴨子最多不能超過多少鹽、一隻雞不能超過多少鹽,然後就是,牲口的哪個部位要鹽多、哪個部位要鹽少、哪些部位根本不用揉鹽,單單有鹽水泡到了就可以了。
邢菊在娘家,她娘能夠狠心耽擱她的婚事,就為了讓她在家多忙幾年,可見也是個做家務的好手。王洪英手把手教了一遍,她就能上手做。去年的鹹貨就做的很好,稍稍比王洪英醃的鹹了一點點,不是草香這樣嘴刁的人,都吃不出來。今年王洪英就連家都不回了,完全由邢菊主打料理。
來幫忙做鹹貨的都是附近村莊的媳婦子們,她們一站到邢菊的家門口,就免不了要在心裏暗暗的嫉妒邢菊。
沒有公公婆婆幫忙帶孩子卻有妹妹來幫忙、想兒子就生兒子,想閨女就生閨女(邢菊第二胎生的是閨女)、剛嫁進門就有工錢拿,現在聽說都漲到了一百五一個月(因為天天要去劉家幫王洪英照顧家,劉家特地漲的),比人家城裏工人拿的還多、現在連牲口都不用養了,全部跟王洪英家的放一塊,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
哎!說到底邢菊還是因為嫁了老海的緣故!沒成親之前的老海,人人看不起,稍有個風言風語,說親的對象說放棄就放棄,連個回轉的機會都不給老海。現在呢!又都覺得跟老海成親就是走大運,連邢菊這樣的殘疾都能拿工錢,指揮著她們做這做那。怎麽想都覺得不服氣!
不管服氣不服氣,她們都得要來聽邢菊的指揮,主要還是想掙這份錢!
一進老海家院門,就見院子的拐角已經圈著好多的鵝和鴨子,關莊的關二嬸子,吃驚的問道:“老海媳婦啊!今天要殺這麽多?”
“不是呢!今天隻殺鵝,那些鴨子不殺!我大堂嫂帶信回來說:她今年忙回不來,今天第一天開工,就不請大家夥兒吃飯了。等你們走的時候,一人抓一隻鴨子回去自己做,算她請的開工飯。”
“哎吆!老王還真是的,這麽客氣幹嘛?!我們又不缺一頓吃的!”這是本家的一個堂妯娌,跟王洪英關係不錯,平常不叫嫂子、弟妹,都是老王、老孫的叫來叫去。
朱成榮為了表示自己跟王洪英的關係也很親近,緊跟著說道:“嘿!我就待見洪英嫂子這大方的性子,你們不帶,我可帶著!我家兒子早就吵著鬧著要我殺雞給他吃呢!”
“我也不客氣,走的時候可要帶著!正好我家孩子伯從城裏帶回來幾個馬鈴薯,我就來一個馬鈴薯燒鴨子,保準好吃!”
“吆!你這可提醒我了,我也讓我家兒子從城裏帶點馬鈴薯回來燒鴨子。”
樹塘好些人幫著劉家在縣城買東西,每天跟著拖拉機早出晚歸,她們需要什麽都找這些人給順帶,比自己進城裏還要方便。她們這相互之間既是攀比著自家跟王洪英關係好,也暗暗的攀比著自家的日子過的也不差。
嗬嗬!都是挺可愛的女人!
(稍稍解釋一下,馬鈴薯在北方是常見食物。但是在樹塘這地界,這時候算是稀罕物,價錢也有些小貴,不是生活不錯的人家都不舍得吃。)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謝成路夫妻倆聽說讓他們一家子都過去,兩人商量了一夜,沒睡好覺也沒得著啥結果。第二天天剛亮,就找到家裏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這事。謝家所有人都對劉家這個親戚感恩戴德的感謝著,聽說劉家需要謝成路夫妻倆過去幫忙,哪有說攔阻話的,都一致讚同他們一家子過去。這邊房子自有人幫著拾掇,到他們回來的時候,絕不會坍塌不能住的。
這時候的人們還沒有習慣長期離家,謝成路夫妻倆心情都有些壓抑,並不痛快。不過,孩子們一個個高興的大笑一路,漸漸的也跟著開心起來。
到了劉家,發現表叔表嬸專門收拾出一套另開門的房給他們一家子住,心裏更加舒坦了。劉百全和祝玲瓏對於成路表侄一家子能夠過來幫助他們老兩口,表示熱烈歡迎。
謝成路一直忐忑不安的不是要長期在表叔家做事!他其實很羨慕成樹堂弟和守南侄子,能夠在老表家一幹就是好幾年,年年都帶回去大幾千塊錢。他們那麽大的山寨,誰說到他們叔侄倆不羨慕的。
這兩年他家的大兒子也去老表家的飯店幫忙,隻是一方麵收入跟守南他們差一半,最主要的是,除非大兒子願意學廚師是一條出路,要不然一點前途都沒有。搞不好,幹幾年還得回山裏熬日子。可不像守南和成樹,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在城裏做個什麽生意。
今天自己也能帶著一家子過來,孩子還給安排念書。這山下學校都是五個年級,好些個老師,比起山裏隻有三個年級一個老師的情況那是天地之差,他自然是興奮又激動的。隻是,他隱約聽成樹堂弟說:大老表還需要他過來壓壓陣!就他這樣連句話都說不利落的人,能有什麽氣勢幫大老表家壓場子呢?
耐著性子等到晚上,大家都在消食閑聊的時候,才忐忑不安的開口問表叔。劉百全哈哈直笑:“成樹恐怕也不知道,要不然他會跟你說清楚的。其實啊!沒什麽大事,就是栗子和核桃,這兩年不是結果子了麽?!到了收栗子的時候,我們也沒找遠處的人,找的都是家門口鄉鄰們幫忙采收。
都是熟人就有一點不好!老有人滿籃子的裝回家,老海不讓他們帶那麽多,他們就厚著臉皮嘻嘻哈哈的硬帶走。都是老熟人,也都不在乎臉皮子。就想著你是遠地來的親戚,他們在你麵前得要個臉麵,你就是一句話不說站在那,他們也不好意思再整籃子往家倒騰栗子、核桃了。”
聽了表叔這解釋,還真不需要他怎樣的凶神惡煞,謝成路忽忽悠悠的心總算是踏實了下來。
這當然也是因為,這時候民風還很淳樸,一整籃子往家裏裝板栗、核桃也是借著孩子的名頭,又加上都是鄉鄰,才會嬉皮笑臉的做了。真要在外人麵前,還是要個臉麵的,不能讓外人笑話他們樹塘人不要臉皮。
這要是十來年後再看看,就會很悲哀的發現,別說外地的親戚,就是國家領導來了,人家也是想拿就拿,才不會顧及什麽臉麵呢!
謝家來了人,邢菊就不用每天都去幫忙,正好也趕上殺牲口做鹹貨的季節。她便招呼招呼往年一直在劉家殺牲口、掀毛,打零工的一些人,說定了日子就開始忙乎淹鹹貨。
王洪英因為要在縣城開飯店,沒有時間回來親自醃澤,就把一些重要的訣竅都交給了邢菊。例如,一隻大鵝最多不能超過多少鹽、一隻鴨子最多不能超過多少鹽、一隻雞不能超過多少鹽,然後就是,牲口的哪個部位要鹽多、哪個部位要鹽少、哪些部位根本不用揉鹽,單單有鹽水泡到了就可以了。
邢菊在娘家,她娘能夠狠心耽擱她的婚事,就為了讓她在家多忙幾年,可見也是個做家務的好手。王洪英手把手教了一遍,她就能上手做。去年的鹹貨就做的很好,稍稍比王洪英醃的鹹了一點點,不是草香這樣嘴刁的人,都吃不出來。今年王洪英就連家都不回了,完全由邢菊主打料理。
來幫忙做鹹貨的都是附近村莊的媳婦子們,她們一站到邢菊的家門口,就免不了要在心裏暗暗的嫉妒邢菊。
沒有公公婆婆幫忙帶孩子卻有妹妹來幫忙、想兒子就生兒子,想閨女就生閨女(邢菊第二胎生的是閨女)、剛嫁進門就有工錢拿,現在聽說都漲到了一百五一個月(因為天天要去劉家幫王洪英照顧家,劉家特地漲的),比人家城裏工人拿的還多、現在連牲口都不用養了,全部跟王洪英家的放一塊,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
哎!說到底邢菊還是因為嫁了老海的緣故!沒成親之前的老海,人人看不起,稍有個風言風語,說親的對象說放棄就放棄,連個回轉的機會都不給老海。現在呢!又都覺得跟老海成親就是走大運,連邢菊這樣的殘疾都能拿工錢,指揮著她們做這做那。怎麽想都覺得不服氣!
不管服氣不服氣,她們都得要來聽邢菊的指揮,主要還是想掙這份錢!
一進老海家院門,就見院子的拐角已經圈著好多的鵝和鴨子,關莊的關二嬸子,吃驚的問道:“老海媳婦啊!今天要殺這麽多?”
“不是呢!今天隻殺鵝,那些鴨子不殺!我大堂嫂帶信回來說:她今年忙回不來,今天第一天開工,就不請大家夥兒吃飯了。等你們走的時候,一人抓一隻鴨子回去自己做,算她請的開工飯。”
“哎吆!老王還真是的,這麽客氣幹嘛?!我們又不缺一頓吃的!”這是本家的一個堂妯娌,跟王洪英關係不錯,平常不叫嫂子、弟妹,都是老王、老孫的叫來叫去。
朱成榮為了表示自己跟王洪英的關係也很親近,緊跟著說道:“嘿!我就待見洪英嫂子這大方的性子,你們不帶,我可帶著!我家兒子早就吵著鬧著要我殺雞給他吃呢!”
“我也不客氣,走的時候可要帶著!正好我家孩子伯從城裏帶回來幾個馬鈴薯,我就來一個馬鈴薯燒鴨子,保準好吃!”
“吆!你這可提醒我了,我也讓我家兒子從城裏帶點馬鈴薯回來燒鴨子。”
樹塘好些人幫著劉家在縣城買東西,每天跟著拖拉機早出晚歸,她們需要什麽都找這些人給順帶,比自己進城裏還要方便。她們這相互之間既是攀比著自家跟王洪英關係好,也暗暗的攀比著自家的日子過的也不差。
嗬嗬!都是挺可愛的女人!
(稍稍解釋一下,馬鈴薯在北方是常見食物。但是在樹塘這地界,這時候算是稀罕物,價錢也有些小貴,不是生活不錯的人家都不舍得吃。)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