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瀟回到馬邑,與賈詡商議了一番後,立刻派人傳令給高順,命他率部奪取蒲津關後,擺出將要大舉進攻潼關的架式,逼迫董卓派人來與自己談判。
一月初,皇甫嵩兵敗河東的消息終於傳到了洛陽,朝庭百官全都為之震動。
洛陽,太尉府。
在一間富麗堂皇的書房中,董卓獨自坐在案幾後,手裏握著段煨派人送回來的急信,愣愣地出神。
原本董卓對皇甫嵩擊敗郭泰率領的白波軍主力還心存著一絲忌憚,可這一轉眼間,皇甫嵩又在馬邑城下吃了個大敗仗,就連皇甫嵩的兒子和侄子全都戰死了。
皇甫嵩戰敗,既令他心裏鬆了一口氣,又讓他對郭瀟產生了興趣。畢竟,能將皇甫嵩弄得如此狼狽的人還真是不多。
門外傳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響,過不多時,謀士李儒從外麵快步走了進來。
“屬下見過明公。”李儒走到案幾前,朝董卓躬身施禮道。
“文優,你來得正好,快來看看這個東西。”
董卓伸手將手裏的竹簡遞給李儒,李儒雙手接過來,展開來仔細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他卷起手裏的竹簡遞還給董卓道:“明公可是在擔心那夥白波軍會渡河入侵潼關?”
“不錯,據段煨所說,這支白波軍特別的能打,他們正要是攻下潼關,這事還真就難辦了。”
“明公放心,屬下斷定他們絕不會渡過黃河。”
“哦?文優此話怎講?”
“明公請想,白波賊若是真有心入侵三輔之地,他們在擊敗皇甫嵩的時候,就該趁勢追擊。那時,他們狹大勝之勢,想要一舉攻入長安並非是難事。可他們卻駐兵在蒲津關,擺出一副想要入侵的架式,這是為何?”
董卓脫口而出道:“難道他是想要逼與我與之和談?”
“不錯,上次白波賊占據馬邑後,就將明公的家眷送了回來,如今擊敗皇甫嵩的大軍,他們又不趁機入侵三輔,可見他們就是在等著明公派人去與他們和談。”
董卓聞言氣勢一震,“休想,一群反賊,有何資格與我討價還價。”
李儒拱手道:“明公,這個郭瀟比之呂布還要勝過許多,明公何不將其收至帳下,以為助臂。”
董卓搖頭道:“文優,反賊野性難訓,難以收複其心。”
“明公,即使不能收為己所用,以不要將其逼成死敵。”
董卓遲疑半晌才道:“文優,此事我還要再考慮考慮。”
李儒見好就收地插開話題道:“皇甫嵩既然兵敗馬邑,明公當立即派使者前往扶風,將其招來洛陽問罪,也好趁此良機,剝奪他手裏的兵權。”
董卓點頭道:“文優此言有理,我這便派牛輔前往扶風,去接管皇甫嵩麾下的兵馬。”
等李儒走後,董卓立刻派人叫來牛輔,命其立刻動身,前往潼關招集舊部,等待朝庭的使臣抵達,好一起前往扶風宣詔。
…
次日上午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大都提議派大軍前去征討河東。
唯有尚書周毖和侍中蔡邕建議朝庭派人去河東招降郭瀟,對其加以封賞,招攬過來為朝庭所用。
就在董卓遲疑不決,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一條令他震驚的消息。
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縣府,陳述董卓欺君罔上,毒殺太後的罪名。呼籲各地諸候起兵反董。
共有十三路諸候響應橋瑁的號招,在酸棗盟誓,眾人推舉袁紹為盟主,興兵數十萬,討伐董卓。
董卓聞訊大驚,立刻招來謀士李儒商議如何應對。
李儒向董卓建議道:“明公,可下令將天子和文武百官遷往長安,這樣明公就可以無所顧忌地與聯軍交戰,勝固然好,敗也可以從容地退守潼關。
董卓聞言大喜道:“文優此議甚好,這個洛陽我早就不想呆了,還是回西涼老家爽快。”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李儒又道:“明公,關東諸候各有私心,尚不足懼,唯有河東的白波軍才最有威協。倘若他們被關東諸候拉攏過去,率兵入侵三輔,則我西涼軍的退路很有可能會被其切斷。”
董卓急道:“既然如此,我這便派人去河東,以朝庭的名義封郭瀟為中郎將,兼任河東太守,以安其心。”
李儒笑道:“明公,既然想要收買他,何不就將魚餌喂得足一些,明公可直接任命他為並州牧。”
董卓吃驚地道:“並州牧!你說讓他一個弱冠少年擔任並州牧,這豈非是兒戲。”
“明公,非如此不足以讓其為明公所用。明公試想,他如今已經占據了河東、西河二郡,一個河東太守,對他來說也隻是可有可無的官職。倘若關東諸候再向他許以更大的好處,難保他不會倒向那邊。”
董卓點頭道:“可如果我封其為並州牧,不是會令其就地做大嗎?”
李儒笑道:“明公,他要想坐上並州牧的位置,就必須要先收服上黨太守張楊,以張楊的資曆和威望,他又怎麽可能會屈從在一個反賊的手下。”
董卓撫掌笑道:“這樣便可以令他們二虎相鬥,那小子也就沒有閑心來潼關搗亂了。”
“明公說的不錯,隻要這個郭瀟得罪了張楊,就會不容於關東諸候。到那時,他唯一的退路就隻能是依靠在明公的羽翼之下。皆時,明公便可以再獲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
董卓喜道:“就依文優之計,隻是,派何人出使河東為好?”
“明公,侍中蔡邕之侄蔡睦與那郭瀟頗有交情,加之蔡侍中在朝堂之上,對其還有舉薦之恩。明公可以下令讓大鴻臚韓融,與蔡侍中一同前往河東宣詔,再令越騎校尉王瑰帶人沿途護送。”
董卓聽李儒提到蔡邕,就想起蔡邕有個女兒也在馬邑,他忽然笑道:“文優,你說我如果以天子的詔令將蔡邕新近守寡的女兒蔡琰賜婚給郭瀟,你覺得如何?”
李儒聞言真是哭笑不得,董卓以為靠蔡邕的一個女兒就可以栓住那個郭瀟,真是太天真了。
不過,李儒可不會為了這點小事來掃董卓的興致,當下便附合道:“明公高見,那蔡琰才藝和美色具佳,郭瀟得此良配,定會感激明公的成全。”
董卓哈哈哈大笑道:“老夫難得做一次月佬,蔡伯喈也該感激我才是。”
一月初,皇甫嵩兵敗河東的消息終於傳到了洛陽,朝庭百官全都為之震動。
洛陽,太尉府。
在一間富麗堂皇的書房中,董卓獨自坐在案幾後,手裏握著段煨派人送回來的急信,愣愣地出神。
原本董卓對皇甫嵩擊敗郭泰率領的白波軍主力還心存著一絲忌憚,可這一轉眼間,皇甫嵩又在馬邑城下吃了個大敗仗,就連皇甫嵩的兒子和侄子全都戰死了。
皇甫嵩戰敗,既令他心裏鬆了一口氣,又讓他對郭瀟產生了興趣。畢竟,能將皇甫嵩弄得如此狼狽的人還真是不多。
門外傳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響,過不多時,謀士李儒從外麵快步走了進來。
“屬下見過明公。”李儒走到案幾前,朝董卓躬身施禮道。
“文優,你來得正好,快來看看這個東西。”
董卓伸手將手裏的竹簡遞給李儒,李儒雙手接過來,展開來仔細看了一遍。
看完之後,他卷起手裏的竹簡遞還給董卓道:“明公可是在擔心那夥白波軍會渡河入侵潼關?”
“不錯,據段煨所說,這支白波軍特別的能打,他們正要是攻下潼關,這事還真就難辦了。”
“明公放心,屬下斷定他們絕不會渡過黃河。”
“哦?文優此話怎講?”
“明公請想,白波賊若是真有心入侵三輔之地,他們在擊敗皇甫嵩的時候,就該趁勢追擊。那時,他們狹大勝之勢,想要一舉攻入長安並非是難事。可他們卻駐兵在蒲津關,擺出一副想要入侵的架式,這是為何?”
董卓脫口而出道:“難道他是想要逼與我與之和談?”
“不錯,上次白波賊占據馬邑後,就將明公的家眷送了回來,如今擊敗皇甫嵩的大軍,他們又不趁機入侵三輔,可見他們就是在等著明公派人去與他們和談。”
董卓聞言氣勢一震,“休想,一群反賊,有何資格與我討價還價。”
李儒拱手道:“明公,這個郭瀟比之呂布還要勝過許多,明公何不將其收至帳下,以為助臂。”
董卓搖頭道:“文優,反賊野性難訓,難以收複其心。”
“明公,即使不能收為己所用,以不要將其逼成死敵。”
董卓遲疑半晌才道:“文優,此事我還要再考慮考慮。”
李儒見好就收地插開話題道:“皇甫嵩既然兵敗馬邑,明公當立即派使者前往扶風,將其招來洛陽問罪,也好趁此良機,剝奪他手裏的兵權。”
董卓點頭道:“文優此言有理,我這便派牛輔前往扶風,去接管皇甫嵩麾下的兵馬。”
等李儒走後,董卓立刻派人叫來牛輔,命其立刻動身,前往潼關招集舊部,等待朝庭的使臣抵達,好一起前往扶風宣詔。
…
次日上午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大都提議派大軍前去征討河東。
唯有尚書周毖和侍中蔡邕建議朝庭派人去河東招降郭瀟,對其加以封賞,招攬過來為朝庭所用。
就在董卓遲疑不決,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卻突然傳來一條令他震驚的消息。
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縣府,陳述董卓欺君罔上,毒殺太後的罪名。呼籲各地諸候起兵反董。
共有十三路諸候響應橋瑁的號招,在酸棗盟誓,眾人推舉袁紹為盟主,興兵數十萬,討伐董卓。
董卓聞訊大驚,立刻招來謀士李儒商議如何應對。
李儒向董卓建議道:“明公,可下令將天子和文武百官遷往長安,這樣明公就可以無所顧忌地與聯軍交戰,勝固然好,敗也可以從容地退守潼關。
董卓聞言大喜道:“文優此議甚好,這個洛陽我早就不想呆了,還是回西涼老家爽快。”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李儒又道:“明公,關東諸候各有私心,尚不足懼,唯有河東的白波軍才最有威協。倘若他們被關東諸候拉攏過去,率兵入侵三輔,則我西涼軍的退路很有可能會被其切斷。”
董卓急道:“既然如此,我這便派人去河東,以朝庭的名義封郭瀟為中郎將,兼任河東太守,以安其心。”
李儒笑道:“明公,既然想要收買他,何不就將魚餌喂得足一些,明公可直接任命他為並州牧。”
董卓吃驚地道:“並州牧!你說讓他一個弱冠少年擔任並州牧,這豈非是兒戲。”
“明公,非如此不足以讓其為明公所用。明公試想,他如今已經占據了河東、西河二郡,一個河東太守,對他來說也隻是可有可無的官職。倘若關東諸候再向他許以更大的好處,難保他不會倒向那邊。”
董卓點頭道:“可如果我封其為並州牧,不是會令其就地做大嗎?”
李儒笑道:“明公,他要想坐上並州牧的位置,就必須要先收服上黨太守張楊,以張楊的資曆和威望,他又怎麽可能會屈從在一個反賊的手下。”
董卓撫掌笑道:“這樣便可以令他們二虎相鬥,那小子也就沒有閑心來潼關搗亂了。”
“明公說的不錯,隻要這個郭瀟得罪了張楊,就會不容於關東諸候。到那時,他唯一的退路就隻能是依靠在明公的羽翼之下。皆時,明公便可以再獲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
董卓喜道:“就依文優之計,隻是,派何人出使河東為好?”
“明公,侍中蔡邕之侄蔡睦與那郭瀟頗有交情,加之蔡侍中在朝堂之上,對其還有舉薦之恩。明公可以下令讓大鴻臚韓融,與蔡侍中一同前往河東宣詔,再令越騎校尉王瑰帶人沿途護送。”
董卓聽李儒提到蔡邕,就想起蔡邕有個女兒也在馬邑,他忽然笑道:“文優,你說我如果以天子的詔令將蔡邕新近守寡的女兒蔡琰賜婚給郭瀟,你覺得如何?”
李儒聞言真是哭笑不得,董卓以為靠蔡邕的一個女兒就可以栓住那個郭瀟,真是太天真了。
不過,李儒可不會為了這點小事來掃董卓的興致,當下便附合道:“明公高見,那蔡琰才藝和美色具佳,郭瀟得此良配,定會感激明公的成全。”
董卓哈哈哈大笑道:“老夫難得做一次月佬,蔡伯喈也該感激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