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純和甄儼和郭瀟分手之後,騎馬追上被釋放的士卒們的隊伍。
閔純一見到負責接收俘虜的審榮,便急切地問道:“郭從事和鮑府君呢?他們現在何處?”
審榮:“回稟閔主薄,郭從事身體欠安,如今躺在馬車裏麵休息。至於鮑府君,他身體還好,似乎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閔純聞言心裏稍安道:“那就好,你先領我去拜見鮑府君。”
“諾。”
閔純和甄儼跟在審榮的身後行不多遠,就在隊伍中找到了騎在馬上的鮑信。
閔純忙上前拱手施禮道:“府君,下官奉韓使君的命令,特來迎接您前往鄴城相見。”
鮑信在馬上拱手還禮,滿臉羞愧地道:“我乃是敗軍之將,還有何臉麵去見韓使君。”
閔純安慰道:“府君此言差矣,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的輸贏又何足掛齒,待府君身體康複之後,回去整頓兵馬,再重新來過便是。”
鮑信慨歎了一聲,隨即向閔純問道:“閔主薄,你在並州軍哪邊有沒有聽到我的部將於禁的消息?”
閔純搖頭道:“下官並沒有聽到於禁將軍的消息。”
鮑信聞言失望地道:“文則為了救我而失手遭擒,如今也不知他究竟是生是死?”
閔純忙安慰道:“府君放心,於將軍吉人自有天相,想來應該是會平安無事的。”
“但願如此。”
閔純這時想起身旁的甄儼,忙向鮑信介紹道:“府君,我來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中山甄家的家主甄儼,府君這次能安然脫險,還多虧了甄君從中幫忙說了許多好話。”
鮑信聞言連忙朝甄儼拱手道謝,“多謝甄君仗義相救,老夫銘記於心。”
甄儼忙還禮道:“府君不必客氣,在下也不過是略盡棉薄之力,主要還是閔主薄的功勞。”
閔純笑道:“甄君這可是太謙虛了,若非是那郭瀟肯賣你的麵子,我這次恐怕真的要抱憾而歸了。”
鮑信聽到這話,頓時眼睛一亮道:“莫非甄君認識那個郭瀟?”
甄儼連忙矢口否認道:“不認識,我與他也隻是初次見麵。”
鮑信疑惑地道:“不認識,他為何會…”
閔純笑著將事情的經過向鮑信解釋了一遍,隨即又道:“鮑府君若要打聽於禁將軍的下落,可以托付在甄君的身上。”
甄儼聽到這話,心中暗罵閔純不厚道,專門給自己找麻煩。
果然,鮑信聽到甄儼和郭瀟還有這層關係,立刻下馬朝甄儼躬身施禮道:“還請甄君能助我打探清楚於禁將軍的下落,大恩大德,老夫將莫齒難忘。”
甄儼連忙下馬扶住鮑信道:“府君切莫如此,在下盡力而為便是。”
鮑信順勢抓住甄儼的手道:“文則與我恩同父子,倘若他還活著,不管花費多少錢財,都請甄君將他救出困境,老夫必定雙倍奉還。”
甄儼連聲地保證一定會盡力,這才勸住了鮑信。
等隊伍進了鄴城的城門,甄儼謝絕了閔純的邀請,打馬朝甄府狂奔而去。
…
甄府的門前,甄儼剛一出現,甄府的管事甄濯便扯著嗓子驚喜地大聲叫道:“主上回來了。”
甄儼心裏正窩著一團火,聽到甄濯的叫喊聲,立刻火冒三丈,他翻身下馬,上前一腳踹在甄濯的身上,氣乎乎地罵道:“你在這裏鬼叫什麽,我又不是去出遠門去了,何必如此的大驚小怪。”
甄濯伸手接過甄儼手裏的馬韁繩,滿腹委屈地道:“主上,自從您離開之後,全家人都在為您擔心著,仆隻是想讓她們提前知曉您平安歸來罷了。”
甄儼聞言臉色稍緩地道:“罷了,是我錯怪你了。”
甄儼說完,快步登上府前的石階,朝大門內走去。
剛一進門,他的幾個妹妹和幼弟甄堯全都圍了上來。
幾個弟妹七嘴八舌地問長問短,搞得甄儼一陣的頭大。
甄儼停下腳步道:“你們這麽多人一起問,我該先回答誰的問題?”
十三歲的甄堯拽著他的衣袖,興奮地問道:“兄長,那個郭瀟一頓能吃多少米飯?聽說他經常用人心來佐酒,是也不是?還有他是不是身高過丈,體壯如牛?”
甄儼忍不住笑道:“阿弟,你的問題還真多。首先,他同我們一樣,隻吃菜肴,不吃人心的。還有,他一頓吃的米飯也不比我們多多少。再有,他的身高也就比為兄高出半個頭而已,身體也沒有牛犢那麽健壯。”
甄堯聞言大失所望地道:“傳言果然不足信。”
說完,他鬆開甄儼的衣袖,撒開腿便跑了。
甄儼的其餘幾個妹妹也都興致缺缺地向他告辭離去,隻留下小甄宓望著他欲言又止。
甄儼笑著上前問道:“宓兒,你也有問題要問嗎?”
甄宓點頭道:“兄長,城外的百姓們都怎麽樣了?他們的家園和田地是不是都被並州軍毀壞了?”
甄儼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安慰道:“宓兒,你不用擔心,那個郭瀟確實是與眾不同,他手下的士卒軍紀嚴明,沒人敢隨意地破壞百姓的家園,就連地裏的莊稼都少有被人踩踏過。”
甄宓聽到這話,小臉露出一絲笑容道:“看來他還是個好人,隻有好人才會體恤百姓勞作的辛苦。”
甄儼樂道:“他能夠得到我們宓兒的誇讚,還真是不容易。”
“兄長,那個郭瀟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他啊…”
甄儼抬頭回憶著自己與郭瀟之間僅有的那幾句對話,然後向甄宓介紹道:“他應該有十七八歲的年紀,樣貌不算是很俊美,卻也不難看,看上去英氣逼人,給人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他與人說話時彬彬有禮,待人和藹可親,還有點狡猾。總之,他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他比一個成年人都還要成熟,有心機。”
“兄長,他真的有這麽厲害嗎?”
“也許他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厲害許多。”
甄宓還想要再問的時候,一名紅衣侍女腳步匆匆地走過來,她衝甄儼屈身行禮道:“主上,老夫人請您過去問話。”
“知道了,我馬上就過去。”
甄儼打發走了紅衣侍女,這才對甄宓道:“宓兒,有什麽話咱們稍後再談,我先去給母親請安。”
甄宓笑著點頭道:“兄長慢走,宓兒先行告退。”
甄儼等甄宓離開之後,這才整理了一**上的衣服,邁步朝內宅走去。
甄儼走進屋裏,像坐在榻上的母親行禮道:“母親孩兒回來了。”
張氏關切問道:“儼兒,此行可曾見到那個並州牧郭瀟?”
甄儼鬱悶地道:“見是見到了,可是,孩兒卻因此惹上了一樁麻煩事。”
“哦!究竟是怎麽回事?”
甄儼隨即將他在安陽遇到的事情,詳細地對張氏敘述了一遍。
張氏聽完之後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事,那隻不過就是一句玩笑之語罷了,我兒又何必將他當真呢。”
甄儼急道:“母親,這話要是傳到韓使君那裏,我恐他會因此事而為難我甄家。”
“儼兒,你多慮了。韓使君的性子本就軟弱,他是絕不會因為這點小事來為難像我甄家的。他是若真要如此做的話,就會得罪所有的士紳大族,從而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更何況我甄家這次對他還多有幫忙,他就更不會為了這樣的小事來為難咱們甄家。”
甄儼聞言輕舒一口氣道:“若非母親為我分析這其中的厲害關係,孩兒心裏還一直在擔心著此事。”
張氏:“儼兒,你可知那郭瀟為何想要認你為兄?”
甄儼奇怪地道:“母親,你剛才不是說這隻是一句玩笑之語,現在為何又如此相問。”
“儼兒,說他這是玩笑之語,那是對外人而言的,像郭瀟這樣的梟雄人物,不管他說出什麽話,大都是藏著深意的。”
“那依母親的意思,他這話卻是藏著何意呢?”
“以我看來,他應該是看中了我甄家經營糧食買賣的這個背景,想要與你拉上關係,為他並州采買一些糧食。”
“母親的意思是他想讓我甄家將冀州的糧食運往並州去售賣。”
“不錯,他很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母親,既然如此,那孩兒等些時日,便親自前往河東一行。”
“儼兒,這事必須要將韓使君拉進來一起做才能安全,否則必是招禍之舉。”
甄儼點頭道:“母親說的是,孩兒明日便去與閔主薄商議此事。”
張氏笑著點頭表示讚同。
…
公元190年5月,
並州牧郭瀟在安陽與冀州牧韓馥的使者達成協議,韓馥以三十萬石糧食換取郭瀟從冀州撤兵。
同時,兩家還達成約定,冀、並二州自此以後將互通商貿往來,並結為友好同盟。
郭瀟收到糧食之後,立刻下令撤兵回並州。
與其同時,曹操在黎陽趕跑了匈奴人後,也帶兵返回東郡與曹仁匯合。
由於東郡太守橋瑁被劉岱殺害,東郡就成了無主之地,當地的士紳名流許汜、王楷、陳宮等人一起聯名肯求曹操帶兵駐紮在東郡。
曹操也一直為自己沒有地盤而苦惱,如今見有此良機,自然是高高興興地在東郡駐紮下來,暫代了東郡太守之職。
閔純一見到負責接收俘虜的審榮,便急切地問道:“郭從事和鮑府君呢?他們現在何處?”
審榮:“回稟閔主薄,郭從事身體欠安,如今躺在馬車裏麵休息。至於鮑府君,他身體還好,似乎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閔純聞言心裏稍安道:“那就好,你先領我去拜見鮑府君。”
“諾。”
閔純和甄儼跟在審榮的身後行不多遠,就在隊伍中找到了騎在馬上的鮑信。
閔純忙上前拱手施禮道:“府君,下官奉韓使君的命令,特來迎接您前往鄴城相見。”
鮑信在馬上拱手還禮,滿臉羞愧地道:“我乃是敗軍之將,還有何臉麵去見韓使君。”
閔純安慰道:“府君此言差矣,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的輸贏又何足掛齒,待府君身體康複之後,回去整頓兵馬,再重新來過便是。”
鮑信慨歎了一聲,隨即向閔純問道:“閔主薄,你在並州軍哪邊有沒有聽到我的部將於禁的消息?”
閔純搖頭道:“下官並沒有聽到於禁將軍的消息。”
鮑信聞言失望地道:“文則為了救我而失手遭擒,如今也不知他究竟是生是死?”
閔純忙安慰道:“府君放心,於將軍吉人自有天相,想來應該是會平安無事的。”
“但願如此。”
閔純這時想起身旁的甄儼,忙向鮑信介紹道:“府君,我來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中山甄家的家主甄儼,府君這次能安然脫險,還多虧了甄君從中幫忙說了許多好話。”
鮑信聞言連忙朝甄儼拱手道謝,“多謝甄君仗義相救,老夫銘記於心。”
甄儼忙還禮道:“府君不必客氣,在下也不過是略盡棉薄之力,主要還是閔主薄的功勞。”
閔純笑道:“甄君這可是太謙虛了,若非是那郭瀟肯賣你的麵子,我這次恐怕真的要抱憾而歸了。”
鮑信聽到這話,頓時眼睛一亮道:“莫非甄君認識那個郭瀟?”
甄儼連忙矢口否認道:“不認識,我與他也隻是初次見麵。”
鮑信疑惑地道:“不認識,他為何會…”
閔純笑著將事情的經過向鮑信解釋了一遍,隨即又道:“鮑府君若要打聽於禁將軍的下落,可以托付在甄君的身上。”
甄儼聽到這話,心中暗罵閔純不厚道,專門給自己找麻煩。
果然,鮑信聽到甄儼和郭瀟還有這層關係,立刻下馬朝甄儼躬身施禮道:“還請甄君能助我打探清楚於禁將軍的下落,大恩大德,老夫將莫齒難忘。”
甄儼連忙下馬扶住鮑信道:“府君切莫如此,在下盡力而為便是。”
鮑信順勢抓住甄儼的手道:“文則與我恩同父子,倘若他還活著,不管花費多少錢財,都請甄君將他救出困境,老夫必定雙倍奉還。”
甄儼連聲地保證一定會盡力,這才勸住了鮑信。
等隊伍進了鄴城的城門,甄儼謝絕了閔純的邀請,打馬朝甄府狂奔而去。
…
甄府的門前,甄儼剛一出現,甄府的管事甄濯便扯著嗓子驚喜地大聲叫道:“主上回來了。”
甄儼心裏正窩著一團火,聽到甄濯的叫喊聲,立刻火冒三丈,他翻身下馬,上前一腳踹在甄濯的身上,氣乎乎地罵道:“你在這裏鬼叫什麽,我又不是去出遠門去了,何必如此的大驚小怪。”
甄濯伸手接過甄儼手裏的馬韁繩,滿腹委屈地道:“主上,自從您離開之後,全家人都在為您擔心著,仆隻是想讓她們提前知曉您平安歸來罷了。”
甄儼聞言臉色稍緩地道:“罷了,是我錯怪你了。”
甄儼說完,快步登上府前的石階,朝大門內走去。
剛一進門,他的幾個妹妹和幼弟甄堯全都圍了上來。
幾個弟妹七嘴八舌地問長問短,搞得甄儼一陣的頭大。
甄儼停下腳步道:“你們這麽多人一起問,我該先回答誰的問題?”
十三歲的甄堯拽著他的衣袖,興奮地問道:“兄長,那個郭瀟一頓能吃多少米飯?聽說他經常用人心來佐酒,是也不是?還有他是不是身高過丈,體壯如牛?”
甄儼忍不住笑道:“阿弟,你的問題還真多。首先,他同我們一樣,隻吃菜肴,不吃人心的。還有,他一頓吃的米飯也不比我們多多少。再有,他的身高也就比為兄高出半個頭而已,身體也沒有牛犢那麽健壯。”
甄堯聞言大失所望地道:“傳言果然不足信。”
說完,他鬆開甄儼的衣袖,撒開腿便跑了。
甄儼的其餘幾個妹妹也都興致缺缺地向他告辭離去,隻留下小甄宓望著他欲言又止。
甄儼笑著上前問道:“宓兒,你也有問題要問嗎?”
甄宓點頭道:“兄長,城外的百姓們都怎麽樣了?他們的家園和田地是不是都被並州軍毀壞了?”
甄儼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安慰道:“宓兒,你不用擔心,那個郭瀟確實是與眾不同,他手下的士卒軍紀嚴明,沒人敢隨意地破壞百姓的家園,就連地裏的莊稼都少有被人踩踏過。”
甄宓聽到這話,小臉露出一絲笑容道:“看來他還是個好人,隻有好人才會體恤百姓勞作的辛苦。”
甄儼樂道:“他能夠得到我們宓兒的誇讚,還真是不容易。”
“兄長,那個郭瀟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他啊…”
甄儼抬頭回憶著自己與郭瀟之間僅有的那幾句對話,然後向甄宓介紹道:“他應該有十七八歲的年紀,樣貌不算是很俊美,卻也不難看,看上去英氣逼人,給人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他與人說話時彬彬有禮,待人和藹可親,還有點狡猾。總之,他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他比一個成年人都還要成熟,有心機。”
“兄長,他真的有這麽厲害嗎?”
“也許他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厲害許多。”
甄宓還想要再問的時候,一名紅衣侍女腳步匆匆地走過來,她衝甄儼屈身行禮道:“主上,老夫人請您過去問話。”
“知道了,我馬上就過去。”
甄儼打發走了紅衣侍女,這才對甄宓道:“宓兒,有什麽話咱們稍後再談,我先去給母親請安。”
甄宓笑著點頭道:“兄長慢走,宓兒先行告退。”
甄儼等甄宓離開之後,這才整理了一**上的衣服,邁步朝內宅走去。
甄儼走進屋裏,像坐在榻上的母親行禮道:“母親孩兒回來了。”
張氏關切問道:“儼兒,此行可曾見到那個並州牧郭瀟?”
甄儼鬱悶地道:“見是見到了,可是,孩兒卻因此惹上了一樁麻煩事。”
“哦!究竟是怎麽回事?”
甄儼隨即將他在安陽遇到的事情,詳細地對張氏敘述了一遍。
張氏聽完之後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事,那隻不過就是一句玩笑之語罷了,我兒又何必將他當真呢。”
甄儼急道:“母親,這話要是傳到韓使君那裏,我恐他會因此事而為難我甄家。”
“儼兒,你多慮了。韓使君的性子本就軟弱,他是絕不會因為這點小事來為難像我甄家的。他是若真要如此做的話,就會得罪所有的士紳大族,從而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更何況我甄家這次對他還多有幫忙,他就更不會為了這樣的小事來為難咱們甄家。”
甄儼聞言輕舒一口氣道:“若非母親為我分析這其中的厲害關係,孩兒心裏還一直在擔心著此事。”
張氏:“儼兒,你可知那郭瀟為何想要認你為兄?”
甄儼奇怪地道:“母親,你剛才不是說這隻是一句玩笑之語,現在為何又如此相問。”
“儼兒,說他這是玩笑之語,那是對外人而言的,像郭瀟這樣的梟雄人物,不管他說出什麽話,大都是藏著深意的。”
“那依母親的意思,他這話卻是藏著何意呢?”
“以我看來,他應該是看中了我甄家經營糧食買賣的這個背景,想要與你拉上關係,為他並州采買一些糧食。”
“母親的意思是他想讓我甄家將冀州的糧食運往並州去售賣。”
“不錯,他很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母親,既然如此,那孩兒等些時日,便親自前往河東一行。”
“儼兒,這事必須要將韓使君拉進來一起做才能安全,否則必是招禍之舉。”
甄儼點頭道:“母親說的是,孩兒明日便去與閔主薄商議此事。”
張氏笑著點頭表示讚同。
…
公元190年5月,
並州牧郭瀟在安陽與冀州牧韓馥的使者達成協議,韓馥以三十萬石糧食換取郭瀟從冀州撤兵。
同時,兩家還達成約定,冀、並二州自此以後將互通商貿往來,並結為友好同盟。
郭瀟收到糧食之後,立刻下令撤兵回並州。
與其同時,曹操在黎陽趕跑了匈奴人後,也帶兵返回東郡與曹仁匯合。
由於東郡太守橋瑁被劉岱殺害,東郡就成了無主之地,當地的士紳名流許汜、王楷、陳宮等人一起聯名肯求曹操帶兵駐紮在東郡。
曹操也一直為自己沒有地盤而苦惱,如今見有此良機,自然是高高興興地在東郡駐紮下來,暫代了東郡太守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