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董卓遇刺的時候,司徒王允已經坐著馬車抵達了未央宮,馬車在未央宮前停下來的時候,管事王琪挑開馬車的門簾走了進來。


    王琪走上朝遞給王允一卷白布帛道:“主上,這是尚書左仆射土孫瑞剛才塞給仆的,想來應該是給您的急信。”


    王允接過布帛,展開來仔細一看,頓時臉色大變。


    他愣怔了片刻,這才取過馬車門楣上懸掛的燈籠,打開來將布帛燒掉。


    隨即,他起身走下馬車,朝正向這邊張望的土孫瑞點點頭,然後邁步朝正在走下馬車的大鴻盧楊彪走去。


    …


    漢朝的大朝會曆來都是五日一朝,朝會的地點就在未央宮正殿的宣室內舉行。


    郭瀟陪著蔡邕來到未央宮殿外的時候,時辰才剛過了寅時三刻,離卯時開朝還有一點時間。


    此時,天已經大亮,前來參加朝會的文武官員絡繹不絕地在未央宮大殿的正門前下馬落轎,大家拱手互禮,相熟的官員們打著招呼,聊著天一起往台階上走。


    有些知道董卓今天遭到刺殺的官員都是麵色凝重地快步走進未央宮的側殿,深恐遭到有可能涉案的朝臣的連累。


    郭瀟讓高勇和秦祿帶著侍衛與蔡恒一起下去休息,他則陪著蔡邕一起邁步登上未央宮門前的石階。


    在宮門前,郭瀟解下腰間的佩劍,交給站在一旁的內侍,內侍則小心翼翼地接過去,將寶劍放置在宮門前的劍架之上。


    郭瀟與蔡邕穿過宮門,來到未央宮的側殿內,已經有許多官員提前趕到這裏,正在等著上朝。


    郭瀟的官職是並州牧兼奮武將軍,比蔡邕的左中郎官職將還要高上許多。可走在路上,遇到的官員全是都向蔡邕拱手致禮,對他這個年輕的並州牧則是完全的無視。


    郭瀟心裏暗自埋怨蔡邕也不給他介紹一下,就在這時,一名看上去大約有四五十歲年紀,身穿緋紅官袍的官員迎麵走過來朝蔡邕拱手道:“伯喈兄。”


    蔡邕拱手回禮,“文先。”


    那個名叫文先的官員望著站在蔡邕身旁的郭瀟,對蔡邕笑道:“伯喈兄,這位想必就是令婿郭使君吧?”


    蔡邕笑著點點頭,回頭衝郭瀟道:“秉德,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大鴻盧楊彪楊文先公。”


    郭瀟聽到楊彪兩個字,立刻抱拳施禮道:“不知是文先公當麵,末將失禮了。”


    楊彪微笑著上下打量了郭瀟幾眼,又對蔡邕道:“伯喈兄得此良婿,真是可喜可賀。”


    蔡邕連連搖頭道:“小婿頑劣不堪,日後還須文先你多多指教他才是。”


    “豈敢,豈敢。”


    楊彪謙虛了幾句,隨即壓低聲音向蔡邕問道:“伯喈兄,我剛才聽說相國大人在今日上朝的路上遭到了刺殺,可有此事?”


    蔡邕點頭道:“確有此事,文先啊,今日的朝會,怕是又要興起一場血雨腥風了。”


    楊彪:“伯喈兄,如今這滿朝的文武,也就是你說的話,相國大人還能聽進去一二。今日之事,還要伯喈兄多多規勸相國大人,千萬不要濫殺無辜。”


    蔡邕忙道:“此事不須文先提醒,我自當盡力而為。”


    “那就有勞伯喈兄了。”


    楊彪說完,衝郭瀟微微一點頭,又向蔡邕拱拱手,這才快步轉身離去。


    等楊彪離開之後,郭瀟對蔡邕小聲道:“嶽丈大人,他這是在拿您當槍使呢。”


    蔡邕聞言就是一愣,他一時還沒有想明白郭瀟說的“當槍使”是個什麽意思。


    “嶽丈大,他這是利用您來向相國大人求情,好為那些涉案官員的家眷謀求一條生路。”


    蔡邕不滿地道:“此事我本就該出麵勸說相國大人,又何須別人來提醒。”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郭瀟好心想要提醒蔡邕,卻討了個沒趣,隻得悻悻地閉上嘴。


    蔡邕領著郭瀟來到側殿內,這裏已經坐了許多等候上朝的官員。


    蔡邕一邊走,一邊不停地與一些官員打著招呼。遇到幾個對郭瀟感興趣的,他就替郭瀟引見一下。


    由於蔡邕和郭瀟的官職都比較的低微,他們兩隻能在稍微靠外的地方找到位子坐下來,等待上朝的時間到來。


    蔡邕坐在這裏閑著無聊,就指點著坐在側殿內的一些重要的官員給郭瀟認識。


    那些人中有太尉馬日磾、司徒王允、太常陳紀、庭尉趙溫、太仆韓融,光碌勳伏完、宗正趙岐、執金吾胡母班,還有衛尉張溫。


    蔡邕介紹到張溫時,郭瀟心裏覺得很是奇怪,“張禮刺殺董卓都已經失敗了,為何張溫還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裏,難道他還不知道張禮刺殺董卓之事嗎?”


    郭瀟正在想著心思,忽見坐在他身旁的蔡邕皺起了眉頭。


    郭瀟忙問道:“嶽丈大人,您這是怎麽啦?”


    蔡邕遲疑了片刻才道:“大司空荀爽和司隸校尉黃琬都不在這裏。”


    郭瀟一聽這話,就明白了蔡邕心裏的擔憂,這兩人不在,就很有可能卷入了刺殺董卓這件事中。


    頓了頓,蔡邕像是在自我安慰道:“大司空一向身體不好,有可能是病情加重了。”


    蔡邕的話音剛落,就見殿外突然衝進來幾名西涼士卒,他們在李肅的帶領下,快步走到張溫的麵前。


    李肅伸手一指張溫,厲聲道:“衛尉張溫涉嫌謀刺相國大人,將其給我拿下。”


    “諾。”


    那幾名士卒一擁而上,將一臉茫然的張溫抓了起來。


    張溫這時驚醒過來,他大聲叫道:“李肅,我何曾謀刺董相國,你這是誣陷。”


    太尉馬日磾起身攔住李肅道:“李將軍,你說張衛尉謀刺董相國,可有證據?”


    李肅:“回稟馬太尉,張溫的族弟張禮在上朝的路上帶兵伏擊相國大人,如今已被呂將軍誅殺,張衛尉手下的兵馬有多人被擒獲,此事已經是罪證確鑿,不容抵賴。”


    馬日磾聽到這話,吃驚地瞪大眼睛。


    旁邊的王允雖然心裏早有所覺,卻也是吃驚不已。他在今天早上收到土孫瑞派人送來的密信,說是荀爽、黃琬要對董卓進行暗殺,可土孫瑞卻沒有告訴他,究竟有哪些人參與到其中。


    如今看來,這張溫的族弟張禮肯定是參與進來了。


    張溫大聲叫嚷道:“我冤枉,此事我毫不知情。”


    李肅揮手道:“帶走。”


    那幾名士卒在群臣的注視下,將張溫拖出了大殿。


    也就在這時,皇宮裏的內侍走進來通傳,上朝的時間到了。


    文武百官都知道今天這個大朝會肯定是要出大事了,大家一路膽戰心驚地朝未央宮的宣室內走去。


    在進入宣室的時候,郭瀟與蔡邕隻能分開進入宣室。蔡邕雖然是文官,官職卻是左中郎將,隻能隨武將入朝。


    而郭瀟雖是武將出身,卻因為他的並州牧比奮武將軍職位要高,所以他被排在文官的隊列之中。


    眾人脫掉鞋子,手捧著笏板,一路小跑地走進未央宮的宣室。文宮居東,向西而立,武將位西,向東而立。


    等眾官員各就各位,幾名內侍簇擁著那位穿戴著天子的冠冕小劉協緩步進入宣室內。


    等劉協在禦座上坐定之後,董卓這才手握著劍柄,大搖大擺地走進宣室之中。


    眾臣都是脫鞋入內,唯有董卓一人可以劍履上朝。


    郭瀟看著董卓手扶著劍柄,大步地走過眾臣的身邊,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模樣,心裏暗自地搖頭,董卓性格如此的張揚,難怪群臣皆不能容他。


    隨著董卓的到來,讚禮官開始督導文武百官執行朝會前那些繁瑣的禮節。


    禮畢之後,董卓立刻走到中央,向天子劉協拱手道:“陛下,今日老臣在上朝的路上遭到反賊的伏擊,險遭不測。經臣查實,計有大司空荀爽、衛尉張溫、司隸校尉黃琬、議郎鄭泰等人涉及此案。臣請旨,將這些反賊的家眷、族人全部抓起來,盡皆處斬。”


    小皇帝聽到董卓要殺人,頓時嚇得小臉煞白,不知該如何回答。


    不過,董卓也不須要他作答,他向天子稟報,不過就是個形式,同時也就是通知諸位大臣罷了。


    董卓向天子稟報之後,轉身向諸位大臣問道:“諸位對此事可有異議?”


    董卓瞪著一對牛眼,凶芒畢露地望著兩邊的文武大臣,好像是在尋找誰是此事的同謀一般。


    眾人都被他的氣焰所攝,不敢出聲反駁,


    蔡邕站出來衝董卓拱手道:“相國大人,既然有人謀刺朝庭命官,此案自當交給庭尉府審理,按律治罪才是。”


    董卓不滿地瞪著蔡邕道:“蔡中郎,事情已經查明,何必要多此一舉。”


    蔡邕正要開口相勸,卻見一名文官從東邊的隊伍裏站出來道:“蔡中郎所言不差,有人涉嫌謀害朝庭命官,自該先交由庭尉府審理。若是相國大人私自施以刑法,又將至庭尉府於何地?”


    董卓見又冒出來一個敢和自己叫板的小官,頓時大怒,他厲聲喝斥道:“你是何人,敢在本相國麵前放肆。”


    那名官員拱手答道:“下官是庭尉左監法衍。”


    董卓一臉鄙夷地道:“你一個小小的左監,竟敢在老夫的麵前放肆,真是不知死活。來人,將其拖出去杖斃,已敬效尤。”


    郭瀟在後麵聽得目瞪口呆,昨天他還覺得董卓這人並不像史書上說的那般凶殘霸道,可眼前發生的一幕,立刻讓他刷新了三觀。一句話不合他的心意,就要將人打死,這是什麽邏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筆一小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筆一小吏並收藏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