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斥候簇擁著一位商賈打扮的青年男子在郭瀟麵前翻身下馬,青年男子上前向郭瀟稟報道:“主公,卑職馬鄺是賈司馬派往渤海郡的暗衛,負責偵察袁軍的動向,卑職查知有一支袁軍西出廣川縣,奔信都方向而來,這路軍隊馬步軍皆有,估計至少有上萬人馬。”


    郭瀟聞言心頭一驚,果然還是被賈詡給猜中了,袁紹終於還是出兵了,他不但要奪取冀州,還想要將自己也一起消滅掉。


    郭瀟:“馬鄺,你可知袁軍的主將是何人?”


    馬鄺:“回稟主公,袁軍的主將是顏良,袁紹的長子袁譚也在軍中,他是顏良的副將。”


    郭瀟點點頭,讓人將馬鄺帶下去休息。


    接著,他又向護送馬鄺過來的那名斥候什長吩咐道:“你回去轉告徐榮將軍,讓他不必主動出擊,隻須掩護我軍安全地渡過漳水便可。”


    “諾。”


    那名斥候什長答應一聲,帶領幾名手下騎上馬,飛奔而去。


    郭瀟對郭淮吩咐道:“郭淮,你去傳我的命令,全軍加快速度,向漳水撤退。”


    “諾。”


    等郭淮帶著幾名侍衛離開之後,郭瀟帶著杜玨和胡車兒,騎馬追上賈詡乘坐的馬車。


    等賈詡的馬車停下之後,郭瀟登上馬車,脫掉鞋子走了進去。臨進馬車之前,他又回頭衝跟在馬車後麵的法正道:“法正,你也一起進來。”


    “諾。”


    法正應聲下了戰馬,登上馬車,脫掉鞋子,跟在郭瀟的身後走進馬車。


    馬車內,賈詡盤腿而坐,手裏拿著一張羊皮地圖,正低頭在研究著什麽。


    聽到郭瀟走進來的聲音,賈詡抬頭問道:“使君,袁紹出兵了?”


    郭瀟在賈詡的麵前坐下,點頭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咱們剛撤走不久,袁紹的前鋒就已經趕到了安平郡,想來很快就會抵達信都城外,這路袁軍超過了一萬人馬。”


    賈詡:“使君,既然袁紹的兵馬已經進入了安平郡,那袁紹本人肯定是去奪取鄴城去了。鄴城恐怕很快就會落入袁紹之手,屬下以為,咱們不必再撤往巨鹿郡去了。”


    郭瀟:“先生,鄴城有幾萬兵馬駐守,袁紹應該沒有這麽容易攻下來吧?”


    賈詡:“強攻自然不行,可要是鄴城那邊有人獻城迎接袁紹呢?”


    郭瀟聞言愣了一下,隨即他發現還真有這個可能。


    遲疑了片刻,郭瀟開口道:“先生,如果鄴城被袁紹奪取的話,我就率兵進入常山郡,穿越井陘關撤回並州,先生覺得是否可行?”


    賈詡連忙搖頭道:“使君,此路萬不可行。常山郡以西,是黑山軍張燕的老巢。張燕與關東聯軍早就結為盟友,萬一他守住井陘關,不讓我軍通過。那我們可就沒有騰挪的餘地了。”


    郭瀟:“那先生覺得我們該從何處撤回並州?”


    賈詡伸手指著羊皮地圖,對郭瀟道:“使君,我們可以先擊潰信都這邊來的袁軍,再轉道進入兗州,與郭縕將軍匯合,一起撤回並州。”


    郭瀟:“先生,你認為我應該放棄兗州?”


    賈詡:“不錯,袁紹占冀州後,兗州已經是四麵皆敵,除非使君將並州的軍隊全部調去兗州,否則,兗州那邊肯定是守不住的。”


    郭瀟歎息道:“好吧,我派人傳令給高順,命其領兵東出上黨,接應我軍回撤。”


    賈詡:“這樣最好,有高將軍接應,我軍可保萬無一失。”


    這時,一直低頭看著羊皮地圖的法正突然開口道:“主公,先生,我有一個建議,不知是否可行?”


    郭瀟笑道:“法正,我讓你進來,就是想知道你有沒有什麽新奇的想法,你有話盡可以直說,說錯了也沒有關係。”


    法正伸手一指地圖上南皮兩個字道:“主公,袁紹既要奪取冀州,又想要分兵來圍殲我軍,那他的老巢南皮城肯定是兵力空虛。咱們何不先吃掉信都這一路兵馬,再長途奔襲,攻下南皮城。主公再令郭縕、於毒將軍領兵北上,與我軍匯合後進入幽州,將幽州奪過來。這樣,咱們也算是不虛此行。”


    郭瀟聞言眼睛一亮道:“法正,你這個主意很好,要是能攻下南皮城,我軍就有了糧草補給,那麽攻取幽州也並非難事。”


    賈詡:“主公,這麽做會不會太冒險了?萬一咱們進入幽州,那劉虞閉城死守。皆時,咱們可能要麵臨公孫瓚和袁紹的聯手攻擊。”


    郭瀟笑道:“先生盡管放心,那劉虞就是個書呆子,安民理政他很內行,打仗這事,他就是個棒槌。”


    賈詡:“既然主公心意已決,咱們就要先將信都這一路袁軍全部殲滅掉,決不能讓他們逃回南皮城去。”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法正:“主公,屬下建議派人在漳水上遊蓄水,再引誘敵軍渡河追擊我軍。待敵軍渡河之時,咱們掘堤以水攻之,當可盡滅袁軍。”


    郭瀟:“就怕敵軍不肯上當。”


    法正笑道:“主公,可下令讓士卒丟棄輜重,假作潰逃之狀,引誘敵軍上當。”


    郭瀟撫掌笑道:“真是妙計,此戰若能大勝,法正當記首功。”


    法正謙虛地道:“主公過獎了,還不知道敵軍中不中計呢。”


    郭瀟立刻走出馬車,讓杜玨叫過來兩隊斥候,命他們分別去向陳翔和徐榮傳令,按照法正的計策行事。


    …


    顏良是安平郡堂陽縣人,自幼習武,武藝冠絕河北。


    袁紹在渤海郡起兵討董,顏良得知消息後,帶領數千族人與同郡好友文醜一起投奔袁紹。


    二人因文藝高強,故而深得袁紹的喜愛,被袁紹稱為左膀右臂。


    此次袁紹出兵攻取冀州,顏良奉命帶領一萬精兵經由安平趕往巨鹿郡來圍剿郭瀟率領的並州軍。


    顏良率領兵馬剛進入安平郡,前鋒斥候就打探到公孫瓚在洚水被郭瀟擊敗,已經帶領殘兵敗將逃往河間郡去了。


    同時,斥候還從遼東潰兵的口中打聽到一個消息,並州軍目前就駐紮在信都城內。


    顏良接到斥候的稟報後,立刻冒雨帶兵趕往信都城。隻是,等他們趕到信都時,郭瀟帶領並州軍已經撤往巨鹿郡去了。


    …


    信都城中,


    顏良帶領手下的一眾武將走進郭瀟原先住過的屋內,他伸手摸摸案幾上的一隻茶盅,感覺尚有一點餘溫。


    顏良回頭對眾將道:“這盅茶尚未涼透,顯然那個郭瀟剛離開此地不久。”


    顏良的副將,袁紹的長子袁譚衝顏良抱拳道:“將軍,此地離漳水不遠,咱們必須趕緊追擊,將並州軍圍堵在漳水東岸,加以殲滅。”


    隨軍的謀士荀湛勸阻道:“長公子,那個郭瀟武藝高強,且又足智多謀,長公子你恐怕不是他的對手。再說,咱們也不必著急,我們隻需穩紮穩打,將郭瀟攆回鄴城,皆時再與主公合兵圍殲他便是。”


    袁譚不服氣地道:“荀先生何故長敵人的銳氣,滅自家人的威風。末將願領三千騎兵前去追擊,如若不能取勝,我願提頭來見。”


    荀湛一聽這話,心裏暗罵,“你頭都掉了,還怎麽提頭來見我?”


    顏良笑道:“長公子勇氣可嘉,這樣吧,我讓呂翔與你一同前往,你們二人務必要小心謹慎,提防並州軍的埋伏。”


    袁譚見顏良同意了他的請求,心中大喜,他接過顏良遞過來的令箭,與呂翔一起出城,點齊人馬,直奔漳水而去。


    荀湛擔憂地道:“顏將軍,長公子年輕氣盛,最容易中敵人的詭計,將軍你怎能讓他單獨帶兵去追擊敵軍?”


    顏良一擺手道:“荀先生放心,長公子雖然年輕氣盛,可呂翔久經沙場,有他在一旁提點,敵軍縱有埋伏,也無甚大礙。何況,我就是堂陽縣人,對這裏的地型最清楚不過。堂陽這邊一馬平川,連樹林都少見,根本就不適合打伏擊。”


    荀湛:“將軍忘了漳水嗎?萬一並州軍在長公子他們渡河的時候,來個半渡而擊,那可就不妙了。”


    顏良聞言就是一愣,隨即,他衝門外的侍衛叫道:“來人。”


    一名侍衛跑進來道:“將軍,有何吩咐?”


    顏良:“你立刻騎快馬趕去通知長公子,等他們追擊到漳水河畔,不必急著渡河,等我率領中軍大隊人馬趕到再說。”


    “諾。”侍衛答應一聲,快步出門而去。


    等侍衛走後,荀湛對顏良道:“將軍,咱們也趕緊出發吧,以防長公子那邊有所閃失。”


    顏良點頭道:“好吧,就聽先生的。”


    …


    袁譚和呂翔率領三千騎兵追到堂陽縣城東不遠處的時候,雨也漸漸停了下來。


    這時,斥候前來向袁譚稟報,說是前麵發現並州軍正在爭先恐後地搶著渡河。


    袁譚一聽大喜,立刻下令加快速度,追上去對並州軍展開突襲。


    呂翔在一旁勸道:“長公子,顏將軍有令,不準咱們渡河與並州軍交戰。”


    袁譚:“咱們不過河,就在東岸追殺敵人,這總沒有違抗軍令吧?”


    “這…”


    呂翔還在思考怎麽勸說袁譚的時候,袁譚卻已經拍馬帶領騎兵朝前飛奔而去。


    袁譚帶領三千騎兵越過堂陽縣城,果然看到渡橋這邊有二三千並州軍的步卒正在渡河。


    袁譚興奮地大叫一聲,“跟我殺!”


    話音未落,他就拍馬挺槍衝了出去,呂翔連忙打馬跟在後麵追了上去。


    對麵的並州軍見到袁軍追過來,頓時亂作一團,士卒們扔下糧草輜重,爭先恐後地朝橋頭奔去。


    就在這時,郭瀟和胡車兒帶領五百騎兵迎上前來,與袁譚、呂翔他們撕殺在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筆一小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筆一小吏並收藏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