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具體的登陸計劃,氣氛很快活躍了起來。
在座的諸位,絕大部分對於戰鬥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一旦拋開政治鬥爭,將注意力放在戰鬥本身,即使目前還是應聲蟲的希維爾,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而這一二三四中,無一例外帶有屬於提出者本人的、強烈個人風格和地域特色。
我們舉個例子。
斯維因從一開始就在強調戰爭的規模、戰場的展開、戰鬥的目標,這種幹淨利落、直指核心、先以勢壓人再單點爆破的思路,正是諾克薩斯一直以來的戰鬥風格——在麵對敵人的時候,諾克薩斯會像是叢林之中野獸膨脹自己毛發一樣,盡可能的壯大聲勢,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布置,尋求局部戰場的勝利。
於是,因循著這個思路,斯維因從一開始就有將登陸戰作為先期決戰的思路,希望能有一個足夠開闊的登陸地點,在登陸戰後能建立起一個足以支撐部分戰局的穩定支點。
而同樣是希望戰場展開,阿茲爾的思路就與斯維因有所不同——作為恕瑞瑪人、知曉天神戰士軍團光輝曆史的阿茲爾更加喜歡大軍團的決戰,大範圍的戰鬥、大軍團的交鋒和穿插,這才是阿茲爾最為擅長的戰鬥,所以登陸戰對阿茲爾來說,其核心就是登陸而已,不應該過分擴大化,開胃菜就是開胃菜,而不應該搶了主菜的風頭。
在另一邊,和阿茲爾、斯維因這種希望擴大戰場範圍的思路不同,以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為首的部分人員則是主張要以點破麵,在有限的空間內製造勝利,以此為基礎擴大戰果,在他們的考慮之中,最開始的登陸點未必要作為之後補給點和運輸據點,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畢竟虛空爪牙有著數量上的優勢,一開始就主動尋求大型戰鬥實在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當然,和前麵一樣,實際上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的主張也略有差異,艾瑞莉婭的思路更加接近於特種作戰,而嘉文四世則是更加強調精兵突擊……
就這樣,在登陸戰的方向上,英雄聯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強調展開的阿茲爾和斯維因,以及強調小規模突破的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雙方這次並沒有太多的個人立場幹預,更多的是因為對戰鬥的理解不同。
而作為總指揮,羅德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仔細思考著兩方麵的話,努力的尋找著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和辦法。
……………………
毫無疑問的,兩個思路都是各有優劣的。
聽起來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說的小規模戰鬥派講的很有道理,在艾卡西亞這個虛空爪牙天然的主場,比拚數量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但同樣的,小範圍的戰鬥也意味著有限的戰果——在無法實行斬首行動的情況下,小打小鬧的戰鬥注定了戰果也隻能是小打小鬧,小隊突襲所麵對的壓力會小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要大很多,但勝利之後所能夠帶來的收益也會小很多。
畢竟登陸戰的目的就是登陸——登陸要建立起來的據點可不是幾個人、幾十個人就能夠輕鬆搭建起來的,在艾卡西亞這種地方,就算是塔莉埡這種繼承了大織母力量的存在,也無法輕易的調動被虛空侵蝕和汙染的土地。
登陸戰之後的港口,需要英雄聯盟一鍬一鍬的自己挖。
如果像是艾瑞莉婭說的那麽作,就算贏了,自己這邊的據點沒建立起來,到時候周圍的虛空生物一旦匯聚過來,登陸點周圍將會麵對巨大的壓力,而頂著這種壓力施工……難度相當大。
在戰場上搬磚可不是什麽輕鬆的任務,尤其敵人還不一定是人,隨時可能從地下鑽出來的情況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斯維因和阿茲爾都認為小規模的戰鬥毫無意義,隻是在浪費時間——尤其是在大家都軍都都集結起來的情況下,每時每刻,各個國家都在麵對著巨大的後勤壓力。
大家的軍隊集合在一起,是要戰鬥,而不是看著你們神仙打架的——而且沒有大軍入場掃蕩,你神仙打架也沒有收益啊!
而對於斯維因的說法,艾瑞莉婭則是表示後勤壓力大也好多無意義的犧牲,自己提出的畢竟是最穩定的辦法,小規模作戰滾雪球才會是取勝之道。
“團戰黨”和“雪球黨”就登陸戰問題開始了全方位的論戰,大家最開始的時候還算心平氣和,但到後來……就逐漸有著互相揭短、擺黑曆史的趨勢了。
具體就是斯維因四處揭別人的傷疤,而別人也反過來說斯維因。
“哀傷之門的時候,就是小股作戰的嘉文一世被逮住了,德瑪西亞的王冠現在還是我們諾克薩斯的收藏……”
“可是你在普雷希典被艾歐尼亞人砍了胳膊。”
“綠穀山脈的時候,德瑪西亞遊騎兵被諾克薩斯崔法利包圍幾乎差點完全吃掉……”
“普雷希典——”
“納沃利戰鬥,沒有形成建製的艾歐尼亞民兵完全沒有戰鬥力……”
“胳膊——”
嗯,大概就是這樣——斯維因通過諾克薩斯征戰四方的經曆證明,大軍團的決戰才能取得根本性的勝負。
反對者則是幹脆的盯著斯維因的胳膊和普雷希典之戰不放,畢竟這是斯維因最為尷尬的一戰。
會議又有陷入口水戰的趨勢了……
然後,就在雙方氣氛開始變得劍拔弩張的時候,奧莉安娜突然開口了。
“既然爭論的核心在於勝利之後戰果的擴大。”看著自己麵前的各位大佬,奧莉安娜還是有壓力的——但她還是果斷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我認為我們隻需要獲得戰鬥的勝利,並且有能力防禦虛空爪牙三天內的反攻就夠了,並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三天時間?
爭論的眾人停了下來,齊刷刷轉過頭來,看向了對於登陸戰第一次發表自己意見的奧莉安娜。
在座的諸位,絕大部分對於戰鬥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一旦拋開政治鬥爭,將注意力放在戰鬥本身,即使目前還是應聲蟲的希維爾,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而這一二三四中,無一例外帶有屬於提出者本人的、強烈個人風格和地域特色。
我們舉個例子。
斯維因從一開始就在強調戰爭的規模、戰場的展開、戰鬥的目標,這種幹淨利落、直指核心、先以勢壓人再單點爆破的思路,正是諾克薩斯一直以來的戰鬥風格——在麵對敵人的時候,諾克薩斯會像是叢林之中野獸膨脹自己毛發一樣,盡可能的壯大聲勢,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布置,尋求局部戰場的勝利。
於是,因循著這個思路,斯維因從一開始就有將登陸戰作為先期決戰的思路,希望能有一個足夠開闊的登陸地點,在登陸戰後能建立起一個足以支撐部分戰局的穩定支點。
而同樣是希望戰場展開,阿茲爾的思路就與斯維因有所不同——作為恕瑞瑪人、知曉天神戰士軍團光輝曆史的阿茲爾更加喜歡大軍團的決戰,大範圍的戰鬥、大軍團的交鋒和穿插,這才是阿茲爾最為擅長的戰鬥,所以登陸戰對阿茲爾來說,其核心就是登陸而已,不應該過分擴大化,開胃菜就是開胃菜,而不應該搶了主菜的風頭。
在另一邊,和阿茲爾、斯維因這種希望擴大戰場範圍的思路不同,以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為首的部分人員則是主張要以點破麵,在有限的空間內製造勝利,以此為基礎擴大戰果,在他們的考慮之中,最開始的登陸點未必要作為之後補給點和運輸據點,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畢竟虛空爪牙有著數量上的優勢,一開始就主動尋求大型戰鬥實在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當然,和前麵一樣,實際上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的主張也略有差異,艾瑞莉婭的思路更加接近於特種作戰,而嘉文四世則是更加強調精兵突擊……
就這樣,在登陸戰的方向上,英雄聯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強調展開的阿茲爾和斯維因,以及強調小規模突破的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雙方這次並沒有太多的個人立場幹預,更多的是因為對戰鬥的理解不同。
而作為總指揮,羅德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仔細思考著兩方麵的話,努力的尋找著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和辦法。
……………………
毫無疑問的,兩個思路都是各有優劣的。
聽起來艾瑞莉婭和嘉文四世說的小規模戰鬥派講的很有道理,在艾卡西亞這個虛空爪牙天然的主場,比拚數量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但同樣的,小範圍的戰鬥也意味著有限的戰果——在無法實行斬首行動的情況下,小打小鬧的戰鬥注定了戰果也隻能是小打小鬧,小隊突襲所麵對的壓力會小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要大很多,但勝利之後所能夠帶來的收益也會小很多。
畢竟登陸戰的目的就是登陸——登陸要建立起來的據點可不是幾個人、幾十個人就能夠輕鬆搭建起來的,在艾卡西亞這種地方,就算是塔莉埡這種繼承了大織母力量的存在,也無法輕易的調動被虛空侵蝕和汙染的土地。
登陸戰之後的港口,需要英雄聯盟一鍬一鍬的自己挖。
如果像是艾瑞莉婭說的那麽作,就算贏了,自己這邊的據點沒建立起來,到時候周圍的虛空生物一旦匯聚過來,登陸點周圍將會麵對巨大的壓力,而頂著這種壓力施工……難度相當大。
在戰場上搬磚可不是什麽輕鬆的任務,尤其敵人還不一定是人,隨時可能從地下鑽出來的情況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斯維因和阿茲爾都認為小規模的戰鬥毫無意義,隻是在浪費時間——尤其是在大家都軍都都集結起來的情況下,每時每刻,各個國家都在麵對著巨大的後勤壓力。
大家的軍隊集合在一起,是要戰鬥,而不是看著你們神仙打架的——而且沒有大軍入場掃蕩,你神仙打架也沒有收益啊!
而對於斯維因的說法,艾瑞莉婭則是表示後勤壓力大也好多無意義的犧牲,自己提出的畢竟是最穩定的辦法,小規模作戰滾雪球才會是取勝之道。
“團戰黨”和“雪球黨”就登陸戰問題開始了全方位的論戰,大家最開始的時候還算心平氣和,但到後來……就逐漸有著互相揭短、擺黑曆史的趨勢了。
具體就是斯維因四處揭別人的傷疤,而別人也反過來說斯維因。
“哀傷之門的時候,就是小股作戰的嘉文一世被逮住了,德瑪西亞的王冠現在還是我們諾克薩斯的收藏……”
“可是你在普雷希典被艾歐尼亞人砍了胳膊。”
“綠穀山脈的時候,德瑪西亞遊騎兵被諾克薩斯崔法利包圍幾乎差點完全吃掉……”
“普雷希典——”
“納沃利戰鬥,沒有形成建製的艾歐尼亞民兵完全沒有戰鬥力……”
“胳膊——”
嗯,大概就是這樣——斯維因通過諾克薩斯征戰四方的經曆證明,大軍團的決戰才能取得根本性的勝負。
反對者則是幹脆的盯著斯維因的胳膊和普雷希典之戰不放,畢竟這是斯維因最為尷尬的一戰。
會議又有陷入口水戰的趨勢了……
然後,就在雙方氣氛開始變得劍拔弩張的時候,奧莉安娜突然開口了。
“既然爭論的核心在於勝利之後戰果的擴大。”看著自己麵前的各位大佬,奧莉安娜還是有壓力的——但她還是果斷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我認為我們隻需要獲得戰鬥的勝利,並且有能力防禦虛空爪牙三天內的反攻就夠了,並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三天時間?
爭論的眾人停了下來,齊刷刷轉過頭來,看向了對於登陸戰第一次發表自己意見的奧莉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