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祁聞不知道的是,儒家在百家內所結的仇還真的不少。可一門一脈,哪有將自家先賢的醜事,講給門下弟子知道的?
儒家的詩書禮樂春秋,哪本不是篡改或刪減別家的作品而成?也就是其他家行事比較低調,事後又不屑跟儒家這群半吊子水平的爭吵罷了。故此史家、詩家、樂家、禮儀家……一向也懶得理會儒家的人。
在其他家看來,儒家說什麽有教無類,還不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學問有限,名氣有限,搶不到資質好的弟子?孔子最聰明,後來打起了教育中上士族的主意,又因為士族數量龐大,人數最多,漸漸的便與同樣以人數多而著稱的墨家並稱,成為兩大顯學。
顯學,顯現在世人麵前的學問。可墨家稱作顯學,卻是有功於百姓,有功於社稷,甚至有功於文明的傳承。他們的工墨涵蓋了各行各業手藝人的傳承,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吃穿住行;再如他們的俠墨,出的那也是為世人津津樂道的,有名有姓的行俠仗義之人,至於他們的辯墨,雖不多見,但若遇上了,爭論起來,隻怕也隻有善於辯論的名家之人能一較高下。
對比起來,同身為顯學的儒家,無疑要遜色得多。除了人數眾多這一條比得,又真做出過什麽值得稱道之事?墨家與儒家並稱,平白被拉低檔次,如此墨家之人不大恨儒家才怪。
因這祁聞是儒家的,是以身為史家之人的阿娓自是難給他好臉色看。祁聞又不知阿娓是何門派,一時隻有幹瞪眼的份。最終他歎氣道:“總之,我真沒拆過阿安的這個香囊。”
阿娓點了點頭,算是信了他。而後拿起香囊繼續研究,腦海突然中靈光一閃,阿娓便直接兩手一翻,將香囊的內裏翻了出來。
待見到白色內裏上朱紅色的篆字,祁聞也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心想,阿安這到底是在留書?還是在給自家人出題?亦或者這信息真的格外重要,是以不得不小心謹慎?
祁聞湊過去看時,發現他這一麵是兩個大篆,寫著“為憑”二字。待阿娓將內裏翻了一麵,他才看清另一邊則寫著“玉璜”二字。
“玉璜為憑?”阿娓呢喃了一句。想起阿爹所托的那個夢,說玉璜是轉機。阿爹這麽說,阿兄留書也這麽說,那枚她從出生起就一直帶在她身上的玉璜,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何解?”祁聞問道。
阿娓搖頭道:“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阿兄在打啞謎吧。”
祁聞聽出了阿娓語氣中的敷衍,頹然地低下了頭,失落之情溢於言表。
阿娓得了留書,便也放開了香囊遺物之事。見祁聞似乎有些失落,卻也沒怎麽在意。事關自己,她總不能因一時心軟就說些自己本不想說的事情吧。
於是她隻能拱手向祁聞道:“遺物已送到,還要請你替我講述上次出海的詳情經過。我阿兄他,究竟因何而死?”阿娓聲音有些哽咽,“拜托了。”
影看著這樣的阿娓,一時有些心疼。原來,姑娘同他一樣,也是個可憐人呢。
祁聞聽到阿娓如此低聲下氣的說話,一時很是不適。半晌他整理好情緒,緩緩開口道:“我,阿安,夏虞以及一個叫阿炎的男童,被分配到一間屋子裏。船上的兩千多個孩童,大多來自不同的地方,是以彼此間最初也是不認識的。此種情況下,同住的感情自然是最好。夏虞大我們三個一歲,是以我們就很自然的讓他做了老大,阿安居二,阿炎其三,我居最末。”
阿娓和影就像聽人說故事一般,阿娓不得不佩服,這祁聞還是很善於表達的,想必他平日裏人緣還不錯。
祁聞見他們聽得認真,絲毫沒有因他從頭開始講起而覺得煩躁,是以就忍不住將兩次出海的事情對比,講得更有意義些了。
“我們上次出海不像這次,並沒有讓大家提前適應船上的生活。是以船開動後,很多人都覺得晃蕩地厲害,胃裏各種翻騰,幾乎每間屋子裏都聽得到嘔吐之聲。我們四人中除夏虞外,其他都覺不適,尤其是阿炎,簡直吐得昏天黑地,最後連水都不想喝了。當晚,船遇到漲潮,顛簸之下,阿炎更是連血都吐了出來。夏虞覺得這不對勁,忙去尋了徐福來,徐福說,沒事,他這就是初上船水土不服,多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阿炎到底沒撐過去,出海的第三天就死在了船上。”
說到這裏祁聞神情悲痛,往昔之事宛若再次浮現在眼前。
阿娓心裏想的卻是,彼時年幼,又是初見生死,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夥伴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麵前,祁聞記憶深刻,也是在所難免。
祁聞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說道:“阿炎是船上因水土不服而死的第一個人。也因為他的死,讓其他水土不服的孩子心中更為惶恐,在如此壓抑的情況下,徐福便將我們全都召集到了甲板之上,當著大家的麵給阿炎舉行了水葬儀式,並說阿炎的在天之靈會保佑大家好起來的。有些人信了,有些人卻不信,我們三在屋裏討論此事時,阿安突然來了句:放心吧,你倆都會活著回來的。夏虞聽了無語至極,直衝阿安翻白眼。我聽了則忍不住問道:那你呢?阿安指著窗外的海水道:像我這樣的神童,海龍王肯定是要留我做客的。我聽了還沒說什麽,夏虞就已經怒了:你一天到晚神叨叨的也就罷了,還盡瞎說。阿安朝夏虞笑了笑,而後那場討論就不了了之。現在回想,阿安那時哪裏是在瞎說,分明是早有預感!”
阿娓聽了則有感於阿兄的易學精深。學易的都知道,算人容易,算己難。阿兄那時才七歲,已經能算準自己了,神童之名,果然當之無愧。
阿娓想著自己的占卜水平,終究歎了口氣。見祁聞將此歸為預感,阿娓不由嗤笑道:“子不語,怪力亂神。你居然到現在都不相信我阿兄是算到的?”
祁聞聞此一噎,到也因阿娓這次打岔,消除了心中那些悶得極久的悵然。
隻是他情緒依舊不好,是以蹙眉問道:“你還要不要聽?要聽就給我閉嘴。”
阿娓聽完不服氣地瞪了他一眼,可最終沒再說什麽。
影則抿了下唇,似乎是想笑,卻又不敢。
儒家的詩書禮樂春秋,哪本不是篡改或刪減別家的作品而成?也就是其他家行事比較低調,事後又不屑跟儒家這群半吊子水平的爭吵罷了。故此史家、詩家、樂家、禮儀家……一向也懶得理會儒家的人。
在其他家看來,儒家說什麽有教無類,還不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學問有限,名氣有限,搶不到資質好的弟子?孔子最聰明,後來打起了教育中上士族的主意,又因為士族數量龐大,人數最多,漸漸的便與同樣以人數多而著稱的墨家並稱,成為兩大顯學。
顯學,顯現在世人麵前的學問。可墨家稱作顯學,卻是有功於百姓,有功於社稷,甚至有功於文明的傳承。他們的工墨涵蓋了各行各業手藝人的傳承,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吃穿住行;再如他們的俠墨,出的那也是為世人津津樂道的,有名有姓的行俠仗義之人,至於他們的辯墨,雖不多見,但若遇上了,爭論起來,隻怕也隻有善於辯論的名家之人能一較高下。
對比起來,同身為顯學的儒家,無疑要遜色得多。除了人數眾多這一條比得,又真做出過什麽值得稱道之事?墨家與儒家並稱,平白被拉低檔次,如此墨家之人不大恨儒家才怪。
因這祁聞是儒家的,是以身為史家之人的阿娓自是難給他好臉色看。祁聞又不知阿娓是何門派,一時隻有幹瞪眼的份。最終他歎氣道:“總之,我真沒拆過阿安的這個香囊。”
阿娓點了點頭,算是信了他。而後拿起香囊繼續研究,腦海突然中靈光一閃,阿娓便直接兩手一翻,將香囊的內裏翻了出來。
待見到白色內裏上朱紅色的篆字,祁聞也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心想,阿安這到底是在留書?還是在給自家人出題?亦或者這信息真的格外重要,是以不得不小心謹慎?
祁聞湊過去看時,發現他這一麵是兩個大篆,寫著“為憑”二字。待阿娓將內裏翻了一麵,他才看清另一邊則寫著“玉璜”二字。
“玉璜為憑?”阿娓呢喃了一句。想起阿爹所托的那個夢,說玉璜是轉機。阿爹這麽說,阿兄留書也這麽說,那枚她從出生起就一直帶在她身上的玉璜,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何解?”祁聞問道。
阿娓搖頭道:“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阿兄在打啞謎吧。”
祁聞聽出了阿娓語氣中的敷衍,頹然地低下了頭,失落之情溢於言表。
阿娓得了留書,便也放開了香囊遺物之事。見祁聞似乎有些失落,卻也沒怎麽在意。事關自己,她總不能因一時心軟就說些自己本不想說的事情吧。
於是她隻能拱手向祁聞道:“遺物已送到,還要請你替我講述上次出海的詳情經過。我阿兄他,究竟因何而死?”阿娓聲音有些哽咽,“拜托了。”
影看著這樣的阿娓,一時有些心疼。原來,姑娘同他一樣,也是個可憐人呢。
祁聞聽到阿娓如此低聲下氣的說話,一時很是不適。半晌他整理好情緒,緩緩開口道:“我,阿安,夏虞以及一個叫阿炎的男童,被分配到一間屋子裏。船上的兩千多個孩童,大多來自不同的地方,是以彼此間最初也是不認識的。此種情況下,同住的感情自然是最好。夏虞大我們三個一歲,是以我們就很自然的讓他做了老大,阿安居二,阿炎其三,我居最末。”
阿娓和影就像聽人說故事一般,阿娓不得不佩服,這祁聞還是很善於表達的,想必他平日裏人緣還不錯。
祁聞見他們聽得認真,絲毫沒有因他從頭開始講起而覺得煩躁,是以就忍不住將兩次出海的事情對比,講得更有意義些了。
“我們上次出海不像這次,並沒有讓大家提前適應船上的生活。是以船開動後,很多人都覺得晃蕩地厲害,胃裏各種翻騰,幾乎每間屋子裏都聽得到嘔吐之聲。我們四人中除夏虞外,其他都覺不適,尤其是阿炎,簡直吐得昏天黑地,最後連水都不想喝了。當晚,船遇到漲潮,顛簸之下,阿炎更是連血都吐了出來。夏虞覺得這不對勁,忙去尋了徐福來,徐福說,沒事,他這就是初上船水土不服,多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阿炎到底沒撐過去,出海的第三天就死在了船上。”
說到這裏祁聞神情悲痛,往昔之事宛若再次浮現在眼前。
阿娓心裏想的卻是,彼時年幼,又是初見生死,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夥伴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麵前,祁聞記憶深刻,也是在所難免。
祁聞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說道:“阿炎是船上因水土不服而死的第一個人。也因為他的死,讓其他水土不服的孩子心中更為惶恐,在如此壓抑的情況下,徐福便將我們全都召集到了甲板之上,當著大家的麵給阿炎舉行了水葬儀式,並說阿炎的在天之靈會保佑大家好起來的。有些人信了,有些人卻不信,我們三在屋裏討論此事時,阿安突然來了句:放心吧,你倆都會活著回來的。夏虞聽了無語至極,直衝阿安翻白眼。我聽了則忍不住問道:那你呢?阿安指著窗外的海水道:像我這樣的神童,海龍王肯定是要留我做客的。我聽了還沒說什麽,夏虞就已經怒了:你一天到晚神叨叨的也就罷了,還盡瞎說。阿安朝夏虞笑了笑,而後那場討論就不了了之。現在回想,阿安那時哪裏是在瞎說,分明是早有預感!”
阿娓聽了則有感於阿兄的易學精深。學易的都知道,算人容易,算己難。阿兄那時才七歲,已經能算準自己了,神童之名,果然當之無愧。
阿娓想著自己的占卜水平,終究歎了口氣。見祁聞將此歸為預感,阿娓不由嗤笑道:“子不語,怪力亂神。你居然到現在都不相信我阿兄是算到的?”
祁聞聞此一噎,到也因阿娓這次打岔,消除了心中那些悶得極久的悵然。
隻是他情緒依舊不好,是以蹙眉問道:“你還要不要聽?要聽就給我閉嘴。”
阿娓聽完不服氣地瞪了他一眼,可最終沒再說什麽。
影則抿了下唇,似乎是想笑,卻又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