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鍾下班後,林雲的姑奶林靜華和女兒一起過來,和林學東三人嘮了一會,六點鍾左右,大家一起下樓到酒店吃飯,剛坐下,從外麵走進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女,正是林學勤的女兒林芳怡,也就是前世被林雲坑了幾次的那位。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大姐好!”
林雲急忙打招呼,此刻他很是心虛,前世因為自己對方可受了不少苦,三十五歲時就是中行的中層領導,原本前途光明,可受自己拖累從此不再受重用。
林雲後來才知道,原本她可以告發自己的種種罪行,起碼可以將功補罪,可她沒那麽做,畢竟是親人,在她看來,這份親情是無價的,可林雲那時的確不是人,把親情當成了工具,自己賺了幾千萬,可這位大姐卻從此沒了前途。
唉,林雲覺得自己上輩子欠了很多債,隻能這輩子還了。
林芳怡如今還是複旦大學的學生,梳著個麻花辮,她的性格不像盛海人,倒像北方人,大大咧咧。
“林雲吧,幾年不見長大了,聽說你和二叔搞了個方便麵廠,還挺有本事的,這次來還要進設備,企業做大了呀?”
林雲笑著點頭:“大姐,這不改革開放了嘛,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就弄了個企業玩玩,大姐學的是金融專業,畢業後有沒有興趣到廠子裏上班?以你的水平,當個財務老總沒問題。”
“那得看你這企業又有多大規模,年產值一千萬以上可以考慮。”林芳怡回答。
林雲回答:“大姐,你信不信,我們的公司明年就能突破一千萬。”
“你就吹吧!”林芳怡不以為然。
又過了一會兒,林雲的另外一個哥哥和姐姐也過來了,兩人都已經上班,距離比較遠,上下班坐公交。
除了林芳怡,林雲與其他同輩的關係就疏遠一些,遠沒有林芳怡那麽親切,畢竟接觸很少嘛,其實這歸根結底是城市化進程的體現。
大規模城鎮化打破了這個古老農業國家的基本家庭結構,特別像林家這樣的城市居民。
在城鎮化過程中,直係同輩人住在不同的城市裏,他們血脈關係非常近,但因為住在不同的城市,往來不方便,之間的關係連連就淡了。
同一輩人可能還有念想,但到了下一輩人,之間的溝通就變得很少,見麵後會很客氣,卻沒有親人一樣的感情。
不管怎麽說,在座的除了宋春濤外都是親人,親人之間吃飯總是比場麵上的飯局舒服得多。
林芳怡坐在林雲身邊,她對這個小弟弟很感興趣。
“林雲,聽說你暑假孤身一人去深市走了一圈,膽子不小嘛,那邊怎麽樣?”
“深市當然好了,改革的思想特別濃厚,比我們沈城強多了,比起盛海,怕也要強一些。”林雲回答。
林芳怡撅了下嘴,想要反駁,可還真的沒法說。
盛海這幾年的發展的確有些緩慢,這從數據上就能看得出來,完全沒有全國金融之都的風采。
林芳怡歎了口氣:“唉,你說得倒也沒錯,我們大學老師也說,盛海這兩年有些掉隊,跟深市相比有點慢,不過盛海的底蘊畢竟深厚,隻要發力,就能起飛,關鍵就是找到一個發力點,盛海證券交易所不是已經開張了嗎?我相信很快就好了。”
做為大學生,林芳怡對國家的發展很關注,如今盛海的證券交易所成立,還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她相信對盛海的經濟還是有巨大幫助的。
林雲卻笑著搖搖頭。“大姐,金融是什麽?金融不過是工具而已,是實體經濟的具現,單純討論金融市場的好壞沒有用,催動經濟發展的是實體經濟,盛海要想重現第一經濟大市的風采,靠一家證券交易所可沒用,關鍵還是看如何吸引外資,如何引入新的實體經濟這才是關鍵。”
林芳怡一愣,看著林雲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話說得很大呀!那我問你,盛海如何才能騰飛?”
林學勤瞪了自己女兒一眼:“方怡,這種問題是國家考慮的事情,林雲能知道嗎?”
林雲微微一笑道:“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四個字,浦東開發呀!”
浦東開發是盛海,乃至全國在改革開放曆史上發生的一件大事,由此也奠定了盛海未來四十多年裏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其實浦東開發在九零年已經開始,但真正發力還是要等到九二年老人家南方講話之後,至於說現在,還在搞前期的一些準備。
“浦東開發?”
林芳怡拍了拍林雲的腦袋說道:“你這個小家夥還知道浦東開發呢?行呀!這件事也隻有很少人知道,我還是通過學校老師才知道這件事,對了,你怎麽知道的?”
我怎麽知道?我是在十幾年後知道的!
林雲當然不能這麽說,就編了個瞎話。“看報紙呀!國家大事報紙上都有,就是你不關注罷了。”
林芳怡不甘示弱道:“哎呀!你還天天看報紙?不簡單呀,看來我小瞧你了,那你再說說,浦東開發為什麽能讓盛海崛起?”
“嘿嘿,這個很簡單,浦東是長江入海口,區域優勢非常明顯,而且是一個深水良港,百萬噸的貨船也能通過,這是天然優勢。
另外浦東開發勢必會增強全世界對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信心,麵對我們國家十一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牽一發動全身,不僅僅是盛海,這步棋對我們國家都至關重要,是一招利在千秋的大棋局。
我相信在十年後,浦東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這裏將成為我們國家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和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如此便利的條件,我們的金龍食品有限公司都想到這裏建廠了…………!”
林芳怡聽的入了迷,她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堂弟竟然能對浦東有如此深刻的認知,怕是報紙上的官方通告都沒他說得好,可當聽了林雲最後一句話。“噗嗤”,沒忍住就笑了出來,前麵說得都很好,最後太臭屁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大姐好!”
林雲急忙打招呼,此刻他很是心虛,前世因為自己對方可受了不少苦,三十五歲時就是中行的中層領導,原本前途光明,可受自己拖累從此不再受重用。
林雲後來才知道,原本她可以告發自己的種種罪行,起碼可以將功補罪,可她沒那麽做,畢竟是親人,在她看來,這份親情是無價的,可林雲那時的確不是人,把親情當成了工具,自己賺了幾千萬,可這位大姐卻從此沒了前途。
唉,林雲覺得自己上輩子欠了很多債,隻能這輩子還了。
林芳怡如今還是複旦大學的學生,梳著個麻花辮,她的性格不像盛海人,倒像北方人,大大咧咧。
“林雲吧,幾年不見長大了,聽說你和二叔搞了個方便麵廠,還挺有本事的,這次來還要進設備,企業做大了呀?”
林雲笑著點頭:“大姐,這不改革開放了嘛,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就弄了個企業玩玩,大姐學的是金融專業,畢業後有沒有興趣到廠子裏上班?以你的水平,當個財務老總沒問題。”
“那得看你這企業又有多大規模,年產值一千萬以上可以考慮。”林芳怡回答。
林雲回答:“大姐,你信不信,我們的公司明年就能突破一千萬。”
“你就吹吧!”林芳怡不以為然。
又過了一會兒,林雲的另外一個哥哥和姐姐也過來了,兩人都已經上班,距離比較遠,上下班坐公交。
除了林芳怡,林雲與其他同輩的關係就疏遠一些,遠沒有林芳怡那麽親切,畢竟接觸很少嘛,其實這歸根結底是城市化進程的體現。
大規模城鎮化打破了這個古老農業國家的基本家庭結構,特別像林家這樣的城市居民。
在城鎮化過程中,直係同輩人住在不同的城市裏,他們血脈關係非常近,但因為住在不同的城市,往來不方便,之間的關係連連就淡了。
同一輩人可能還有念想,但到了下一輩人,之間的溝通就變得很少,見麵後會很客氣,卻沒有親人一樣的感情。
不管怎麽說,在座的除了宋春濤外都是親人,親人之間吃飯總是比場麵上的飯局舒服得多。
林芳怡坐在林雲身邊,她對這個小弟弟很感興趣。
“林雲,聽說你暑假孤身一人去深市走了一圈,膽子不小嘛,那邊怎麽樣?”
“深市當然好了,改革的思想特別濃厚,比我們沈城強多了,比起盛海,怕也要強一些。”林雲回答。
林芳怡撅了下嘴,想要反駁,可還真的沒法說。
盛海這幾年的發展的確有些緩慢,這從數據上就能看得出來,完全沒有全國金融之都的風采。
林芳怡歎了口氣:“唉,你說得倒也沒錯,我們大學老師也說,盛海這兩年有些掉隊,跟深市相比有點慢,不過盛海的底蘊畢竟深厚,隻要發力,就能起飛,關鍵就是找到一個發力點,盛海證券交易所不是已經開張了嗎?我相信很快就好了。”
做為大學生,林芳怡對國家的發展很關注,如今盛海的證券交易所成立,還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她相信對盛海的經濟還是有巨大幫助的。
林雲卻笑著搖搖頭。“大姐,金融是什麽?金融不過是工具而已,是實體經濟的具現,單純討論金融市場的好壞沒有用,催動經濟發展的是實體經濟,盛海要想重現第一經濟大市的風采,靠一家證券交易所可沒用,關鍵還是看如何吸引外資,如何引入新的實體經濟這才是關鍵。”
林芳怡一愣,看著林雲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話說得很大呀!那我問你,盛海如何才能騰飛?”
林學勤瞪了自己女兒一眼:“方怡,這種問題是國家考慮的事情,林雲能知道嗎?”
林雲微微一笑道:“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四個字,浦東開發呀!”
浦東開發是盛海,乃至全國在改革開放曆史上發生的一件大事,由此也奠定了盛海未來四十多年裏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其實浦東開發在九零年已經開始,但真正發力還是要等到九二年老人家南方講話之後,至於說現在,還在搞前期的一些準備。
“浦東開發?”
林芳怡拍了拍林雲的腦袋說道:“你這個小家夥還知道浦東開發呢?行呀!這件事也隻有很少人知道,我還是通過學校老師才知道這件事,對了,你怎麽知道的?”
我怎麽知道?我是在十幾年後知道的!
林雲當然不能這麽說,就編了個瞎話。“看報紙呀!國家大事報紙上都有,就是你不關注罷了。”
林芳怡不甘示弱道:“哎呀!你還天天看報紙?不簡單呀,看來我小瞧你了,那你再說說,浦東開發為什麽能讓盛海崛起?”
“嘿嘿,這個很簡單,浦東是長江入海口,區域優勢非常明顯,而且是一個深水良港,百萬噸的貨船也能通過,這是天然優勢。
另外浦東開發勢必會增強全世界對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信心,麵對我們國家十一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牽一發動全身,不僅僅是盛海,這步棋對我們國家都至關重要,是一招利在千秋的大棋局。
我相信在十年後,浦東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這裏將成為我們國家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和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如此便利的條件,我們的金龍食品有限公司都想到這裏建廠了…………!”
林芳怡聽的入了迷,她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堂弟竟然能對浦東有如此深刻的認知,怕是報紙上的官方通告都沒他說得好,可當聽了林雲最後一句話。“噗嗤”,沒忍住就笑了出來,前麵說得都很好,最後太臭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