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雲知道,第一輪牛市會在九三年年底戛然而止,那時盛海交易所大盤指數會突破一千七百點,然後隨著海發能源等諸多股票出現問題一瀉千裏,重新跌回一千點左右,從而進入第一輪熊市,相關部門也借著這次熊市發現了問題,然後成立證監局,算是走出了第一步。


    這輪熊市直到九九年才恢複過來,然後進入新一輪的牛市,最高點是二零零七年,當年最高達到了六千一百點,而在零六年到零七年一年裏就漲了三千點,簡直就像坐上火箭一樣。


    當然,下世紀的那輪牛市距離現在還遠,就說這一輪牛市,還有一年時間可漲,不過速度也不快,現在是一千三百點,到明年這個時候漲到一千六百點,到時候熊市到來,不到一年時間大盤指數近乎腰斬,股民們損失慘重,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林雲的這個問題其實也算是告誡大家要小心了,可這有用嗎?完全沒用,隻有當直麵股市的殘酷才能認識到其中的風險,要不然沒有人會相信。


    即使見識到了也沒什麽大用,就如前世的林雲,身邊的很多專家在每次牛市時都會進入一種虛擬幻覺狀態,明知道有風險,可幻覺還是讓他們相信風險還早,要趁早賺錢,結果最後,要不忍痛割肉,要不被牢牢套死,能賺到錢的少之又少。


    所以,現在林雲說這番話基本沒用,沒有人會聽。


    上午會議結束,下午又是遊玩,主辦方準備了十幾輛大客車,拉著眾人直接去了長城,正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麵對如此壯觀的景象,外國企業家隻能表示這完全不是碳基生物能幹出來的工程,是外星人才有可能。


    接下來的兩天會議內容就很輕鬆了,各級領導與企業家們進行了座談會,即是交流,也是請教,這個層麵就是探討國家層麵的各種政策問題,特別是米國的一些經濟學,他們做為西方經濟政策製定的參與者,華國還是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畢竟改革開放就是對照西方發達國家,產業的調整對要適合對方,這方麵一定要聽取對方的建議。


    林雲並沒太過參與這些討論,隨便聽聽而已,在他看來,國家經濟如何改革已經注定,自己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企業家大會一共舉行四天時間,當大會結束,林雲也鬆了口氣,這次大會商討的問題對自己沒有太多的幫助,不過讓他認識了不少企業家,劉傳誌和史玉珠這些人就不提了,林雲更感興趣的還是健力保公司的李經天和李檸,這些人才是民族企業的支柱,是值得尊重的人。


    林雲最大的收獲還是認識了幾位首都重量級的領導,倒不是他主動高攀人家,林雲做企業的宗旨是盡量減少和政府的關係,一切拿經濟效益說話,經濟效益好,政府自然會大力扶持。


    不過有的時候還是得主動聯係,比如他想在首都開設分公司的事情,就必須得和首都政府打交到。


    其實這次企業家大會除了有演講和討論等環節,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首都政府要通過這種方式招商引資,與外商洽談合作,比如百事公司就與首都政府談成了一筆價值三千萬米元的投資,對方要在首都建立一家工廠,引進兩套生產線,建成後可以實現年產一億罐百事可樂。


    還有肯德基公司,也是準備投資五百萬米元在首都開設幾十家店鋪,肯德基來了,麥當勞也得跟進,反正隻要肯德基在的地方就有,麥當勞的身影。


    首都對外資的引入非常重視,相比之下對國內私營企業的重視就很不夠。一來國內私營企業體量太小,沒有足夠的資金多地投資,二來當下國內的小商品行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即便市場很好,也多是依靠經銷商來銷售,金龍公司算是第一家。


    在大會上,林雲認識了首都的一位副市長,對方主抓經濟,林雲有投資意願,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其實建工廠的最大問題是土地和員工,土地方麵不是想買就能買,首都建設是有整體規劃,哪裏可以建工廠,哪裏可以蓋樓都要經過政府的同意,要統一規劃,現在林雲搭上了這位副市長,土地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對方承諾可以在首都工業區為金龍公司批一塊土地,至於說多大,可以具體談。


    還有就是招聘員工,這方麵政府也是全力支持,通過勞動局幫助金龍公司招聘專業的技術工人,即為金龍公司解決了員工問題,也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是雙贏。


    當然,這件事隻是一個初步意向,具體細節需要深入探討,至少得進行幾次談判,但也算是有了眉目,對金龍公司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大會結束後,林芳怡等人直接回沈城,其實沈城的工廠的管理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待增加一套生產線後產能就提升到一億三千萬袋,這個產能算是可以暫時滿足北方三省的市場,近期內隻要做好穩固工作即可,林雲的計劃是在九三年再增加一套生產線。


    北方三省的市場得到鞏固後,金龍公司就要向南發展,用林雲的話來講,公司要入關了,要真正開始中原逐鹿,問鼎天下,這關鍵的第一步就是首都分公司的建立,這一步至關重要。


    林雲的打算是在九三年將首都分公司建立起來,同時產能實現兩億袋,比沈城還要多,隻要成功,這一步就徹底盤活,將覆蓋首都、天海、冀北等地。


    當然,在首都設立分公司的難度也更大,因為天海市還有一家頂益公司呢,人家的魏師傅也虎視眈眈,到時候康、魏兩個師傅將會直麵對方,免不了是一場殘酷廝殺。


    對了,說到頂益公司,林雲在這次大會上也見到了魏英州,不過同林雲的一鳴驚人相比,魏英州萬分低調,因為沒人認識他,甚至都沒幾個人聽過魏師傅方便麵的品牌。


    魏師傅方便麵也已經開始在電視台打廣告,但時間短,遠沒有康師傅的影響力大,甚至因為兩個品牌的名字和包裝很相近的原因,不少消費者還以為魏師傅是康師傅新出的品牌,即便消費者分辨出這是兩個品牌,但一般人覺得魏師傅是個冒牌貨,是假冒康師傅。


    這就是先入為主的思維起了作用,在很多行業,第一個在老百姓心裏紮根的品牌非常重要,就好像初戀一樣印象深刻,隻要自己不作死,後來者想要追上至少得付出比前者至少兩倍的財力物力。


    魏英州也明白這個道理,在廣告方麵投入了大筆資金,一年廣告費預算高達三四百萬,可康師傅的廣告投入也不虛,一年時間裏投放了四個新的廣告,還搞出一個大碗麵,你說氣人不氣人。


    更讓魏英州生氣的是林雲在這次大會中出盡了風頭,又是和蓋茨對話又是和羅傑斯交流,風光無限。


    現在魏英州看到林雲就一肚子氣,年紀輕輕太過張揚,即便你有本事,可到頭來不還是做食品的嗎?又是計算機又是經濟分析,這有用嗎?花裏胡哨不知所謂。


    反正魏英州現在已經決心要“弄死”金龍公司,實在是太鬧心了。


    魏英州怎麽想的林雲不知道,知道了也不在乎,他對頂益公司從沒小瞧過,對魏英州也是非常重視,畢竟對方前世就是國內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商,這一世又被自己壓著一頭,一定會受到更大刺激,自己要加倍小心。


    所以,別看林雲這麽“得瑟”,可始終記著對方呢,林雲以後會參與其他行業的投資,可那要在金龍公司真正成為全國最大食品公司之後,魏英州的頂益公司注定隻能爭奪老二的位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奔騰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蘋果炒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蘋果炒飯並收藏重返奔騰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