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公司對培養人才這方麵真是不遺餘力,這是公司自己的需要,就像林雲說得那樣,到九五年金龍公司的產能得突破三十億袋,按照這個產能,起碼得開設十二三家分公司,這至少得需要十幾個總經理級別的高級管理者,副總經理還要更多,另外其他財務人員等等。


    當然,金龍公司也會通過招聘職業經理人的方式進行管理,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能夠找到專業的管理者,但林雲還是希望金龍公司由自家培養的人才來擔任公司主要管理者,為的就是更好的貫徹金龍公司的企業文化。


    金龍公司是一家食品公司,主要產品是食品,至於說主打什麽食品,其實全在林雲腦袋裏裝著呢。


    <a href="http://m.ddxs.com" id="wzsy">ddxs.com</a>


    方便麵自然是當前優先發展的產品,這一塊是基本盤,未來二十年都不會變。


    同時還要推出飲用水係列產品,這走的是前世農夫公司的道路,人家已經給你趟好了,按照模式走就可以。


    然後是果汁產品,這一塊有一定難度,不是因為產品不行,是因為涉及到上遊產業鏈,果汁類產品需要大量水果,牽扯到廣大農民的利益。


    在前世,匯元公司是國內最好的果汁類企業,曾經占據國內最大的果汁市場,但後來因為匯元公司想把這個品牌賣給國外一家公司,雖然沒有成功,可鬧得沸沸揚揚,從此漸漸沉寂,很多人都覺得匯元公司有賣國求榮的嫌疑,其實這真是錯怪了匯元。


    匯元的目標是打造一家從水果種植、水果運輸乃至水果加工的全產業鏈企業,隻要這些做成功,那至少能讓幾十萬農戶擁有安穩的收入來源,至於說匯元這個牌子屬於誰,這重要嗎?其實並不重要,隻是人們沒有理解罷了。


    但要做到全產業鏈談何容易,所需要資金起碼得幾十億,還有各種土地等問題,絕對是個浩大工程,匯元公司想把牌子高價賣出其實也是為了把重點放在產業鏈上,結果失敗了。


    林雲有一個和匯元公司一樣的想法,就是把這一整套產業鏈做出來,不隻是為了賺錢,更重要是讓農民們過上好日子。


    華國未來經濟發展迅猛,三十年後更是已經有了和頭號米國較量的實力,可農民始終是個大問題,一直徘徊在傳統小農經濟領域,國家的重心始終是發展城鎮化和工業現代化,農民發展要落後很多。


    如何發展農業?其實在三十多年後國家才給出答案,終究是要依托生態環境和鄉村經濟來驅動發展也就是回歸到本質上,靠本身的生態環境和種植業自我升級。


    林雲穿越前的那段時間,華國已經開始了鄉村振興的大事業,很多人覺得這隻是個噱頭,其實並非如此,恰恰相反,鄉村振興絕對是華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一個戰略決斷。


    華國有著廣大的農村,即便城鎮化高峰時達到了百分之六十四,可還是有六七億的農民生活在廣大農村,相比於城市,農村的發展始終跟不上。


    全球化貿易帶動了城鎮化,促進了工業化,對國家的作用不可謂不大,但全球化也是雙刃劍,當經濟危機來臨時,華國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當時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嚴重問題,經濟危機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快,對華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對於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來說,經濟危機帶來的失業和衰退是無法承受的後果,如何將這種損失化解到最小程度,成為了國家的一個任務。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廣大的農村中挖掘潛力,將那些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林雲喜歡農村,特別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正是他們為國家的現代化帶去了勞動力,數以億計的農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現代化的華國,他們都功勞不可磨滅。


    金龍公司就是以食品類起家,而食品,歸根結底還是來源自農村,來自農民之手,林雲這麽做,也算是對廣大農民回饋。


    林雲並非是大公無私不求回報,他也是在做投資,隻是這個投資回報期更長,有可能是二三十年才能見效,可一旦收到回報之時,帶來的效益根本無法估量。


    這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大的還是一種全民致富的成就感,試想一下,當你看到荒山變果園,沙漠變綠洲,灘塗變良田時會是什麽想法,那是一種滄海桑田,愚公移山的成就,絕不是能用錢就能帶來的感覺。


    當然,林雲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等待時機,等待著匯元這類企業出現,這所謂要讓正確的人去做正確的事,做農業,匯元公司才是專家,金龍公司隻能與之合作,不能單獨行動,林雲對於這一點還是很有自知之明。


    會議接著開,林雲把今年公司要做的事情說了一下,最重要的還是首都分公司的建設,必須要在上半年實現投產,年底實現一億袋的產能,這是底線。


    雖然分廠建設的前期手續和施工方都已經籌備完畢,但工人招聘和培訓等工作還沒開始,這些工作就需要張寧來牽頭完成了。


    張寧一言不發,隻是在筆記本上記錄著,此時的他壓力巨大,但也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


    自己的工作難嗎?當然難,可跟林雲一年前的處境相比卻容易多了,那時公司一窮二白,要廠房沒廠房,要市場沒市場,特別是市場的開拓耗費了七成的精力。


    首都分公司建設主要就是人員培訓和後期生產,市場根本不用管,生產出產品拿出去賣就行。


    “林總十七歲就能創立一個諾大的企業,我都二十七歲了,籌備工廠還做不了?必須要做好。”張寧心裏暗下決心。


    不僅是張寧,還有角落裏的孟琳等外派的員工,每個人都信心滿滿,公司委以重任,如果再不全力以赴,真就對不起林雲等人的信任,再說了,林雲就在首都,有他坐鎮,所有人就有了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奔騰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蘋果炒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蘋果炒飯並收藏重返奔騰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