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轉眼之間新學期開學,林雲已經提前回到了首都,不過比他早的還有一幫人,新任首都分公司總經理張寧帶領著自己的團隊老早就到了首都,正式開始新公司的建設。
這個團隊一共是十二人,年輕人居多張寧自己才二十八歲,是金龍公司第一批招聘來的大學生,進入公司也才一年時間,之前在一家國有工廠上班,朝九晚五很是無聊,但他對自己有要求,年紀輕輕總不能閑一輩子吧,看到招聘信息後就來到金龍公司,成為公司重點培養的幹部,他也不負眾望,很短時間內就成長起來。
除了張寧外,最年輕的就是孟琳,她成了分公司財務部的副部長,在一位老員工的帶領下撐起了一攤活。
孟琳不用說,資曆更淺,加入金龍公司才大半年時間,不少人都以為她仗著是林雲的同學才提職這麽快,實際上卻是錯了。
孟琳在高中時學習成績是很好的,沒考上大學是因為這個時代錄取率太低,一年六七百萬人參加高考,隻有一百萬左右的學生才能考上大學,這還包括大專生,考上大學的學生都能劃到天才範疇。
同樣,在十年後,國家放開高考,那時錄取率直接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如果孟琳生在這個時代,考個211大學應該沒問題。
孟琳不少天才,但非常好學,也能吃苦,參加工作後每天都在學習中成長,不懂財務工作就買書學習,經常學習到半夜才休息,再加上林芳怡刻意培養,所以飛速進步,短短半年時間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和一些從事十幾年的老會計相比也不遑多讓。
另外派到首都的人也都是精兵強將,各個士氣昂揚,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身上的任務,也知道公司高層對自己的期望,總之就是要幹出個成績來,起碼要比臨州市強。
沒錯,在張寧這幫人眼裏,首都分公司一旦建成,那就是除了沈城總公司外最好的分公司,什麽臨州分公司,都得靠邊站。
林雲回到首都,先是去華夏大學報道,他提前兩天返校,宿舍裏隻有老大鄧遠明一個人。
“老八,你回來的早呀!”
鄧遠明從床上跳下來抱了抱林雲。
“老大,什麽時候回來的?”林雲問道。
“我可早,已經回來一周了。”鄧遠明回答。
“這麽早?沒幫家人幹活呀?”林雲開著玩笑。
鄧遠明嗬嗬笑道:“我倒是想幹活,可是家人不讓,他們說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好好學習,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到時候都來投奔我,所以我就回來了。”
“那倒是,不過,老大,你以後畢業了可是要到我們金龍公司來工作,你的家人同意嗎?”林雲還記得這茬呢。
鄧遠明回答道:“他們知道什麽?隻知道能賺錢養家就行,我也不求別的,在首都打拚幾年把父母接到這邊養老,再給我弟弟妹妹找份工作就行。”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那倒是不難,以你的學曆,三年後畢業到我們公司工作,月工資就得八九百元起,工作兩三年就能買得起房子,到時候工資又漲了,起碼一千四五,再加上每年的各種獎勵,我保證你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時就能達到年收入三四萬元的水平,這收入水平,養活一家子應該沒問題吧。”
鄧遠明一聽傻笑道:“哈哈,年收入三四萬元?我的天,我這輩子還沒想過能賺到這麽多錢呢。”
“這多麽?老大,目光要放長遠一些,年收入三四萬才多少?金龍公司以後可是要上市的,那時所有高管成為百萬富翁一點沒問題,也就是說,你以後是要成為百萬富翁的,這點錢就能滿足了?要有更大的野心才行。”
“哈哈哈,百萬富翁………我要是能賺到那麽多錢,一定是上輩子積德了。”
百萬富翁呀,在這個時期,萬元戶對普通人來說都是傳說,百萬元就是天文數字,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敢想象能賺這麽多錢,鄧遠明來自農村,這些年看過的鈔票加起來也超不過幾百塊錢,跟他說賺上百萬大概率會被認為是吹牛,不過他相信林雲,因為人家本來就是百萬富翁。
好吧,林雲現在的身價已經過億了,但在大多數人眼裏,百萬跟千萬乃至上億都沒什麽分別,就是數字而已。
“老大,現在有事嗎?”
“沒事,怎麽了?”
“沒事就跟我溜達溜達,我在首都的工廠馬上開工,跟我去看看。”
“什麽?你在這邊都建工廠了?太厲害了,行,咱們去看看,我也學習學習如何建工廠。”
兩人下樓,坐上林雲那輛桑塔納,一溜煙的跑到了工業區。
張寧等人已經在工業區附近的一棟寫字樓租下辦公室,又在附近一家旅館包下六個房間做為居住的地方。
此時工業區內一片場地已經被圍了起來,有幾台渣土車正在翻運填土,他們是開發區管委會派來的施工人員,管委會要為企業做好建設前的配套工作,也就是所謂的三通一平,通水、通電和通電話,再加上場地平整。
三通一平有點少,十幾年後招商引資都是五通一平甚至是七通一平,熱力、煤氣等基礎配套同樣不能少。
不過在九十年代初期,即便是首都也沒開始大規模集中供熱,沈城等北方城市冬天取暖都是燒煤球或者煤泥,爐子一燒滿屋子是煙,一不注意還有可能煤氣中毒。
在首都有專門的製煤廠,研發出一種無煙煤,因為形狀像蜂巢,所以又俗稱蜂窩煤,燒蜂窩煤也成了首都人們的為之自豪的一件事。
燒煤氣就更沒有了,不過有液化氣罐,全市有統一的換氣站,每天有人將老百姓家裏的鋼罐運到換氣站,灌滿後再送回來,一趟十塊錢,能夠一家三口人用上半個月時間。
當然,金龍公司這種企業在供熱方麵不能每個屋子弄個爐子,就像沈城總公司一樣要建個鍋爐房做到內部集中供熱。
現場正在平整土地,再過兩天就能完成,那時其他配套設施的工作就要入場,此現在電力企業的幾個人就到了現場,在場地裏走動,計算著電杆的擺布,顯然電工活兒馬上要開始了。
張寧帶著兩個副手也在現場,和電力公司的人交流著,一人還拿著設計圖紙和對方一位施工人員對接,大家忙忙乎乎。
這個團隊一共是十二人,年輕人居多張寧自己才二十八歲,是金龍公司第一批招聘來的大學生,進入公司也才一年時間,之前在一家國有工廠上班,朝九晚五很是無聊,但他對自己有要求,年紀輕輕總不能閑一輩子吧,看到招聘信息後就來到金龍公司,成為公司重點培養的幹部,他也不負眾望,很短時間內就成長起來。
除了張寧外,最年輕的就是孟琳,她成了分公司財務部的副部長,在一位老員工的帶領下撐起了一攤活。
孟琳不用說,資曆更淺,加入金龍公司才大半年時間,不少人都以為她仗著是林雲的同學才提職這麽快,實際上卻是錯了。
孟琳在高中時學習成績是很好的,沒考上大學是因為這個時代錄取率太低,一年六七百萬人參加高考,隻有一百萬左右的學生才能考上大學,這還包括大專生,考上大學的學生都能劃到天才範疇。
同樣,在十年後,國家放開高考,那時錄取率直接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如果孟琳生在這個時代,考個211大學應該沒問題。
孟琳不少天才,但非常好學,也能吃苦,參加工作後每天都在學習中成長,不懂財務工作就買書學習,經常學習到半夜才休息,再加上林芳怡刻意培養,所以飛速進步,短短半年時間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和一些從事十幾年的老會計相比也不遑多讓。
另外派到首都的人也都是精兵強將,各個士氣昂揚,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身上的任務,也知道公司高層對自己的期望,總之就是要幹出個成績來,起碼要比臨州市強。
沒錯,在張寧這幫人眼裏,首都分公司一旦建成,那就是除了沈城總公司外最好的分公司,什麽臨州分公司,都得靠邊站。
林雲回到首都,先是去華夏大學報道,他提前兩天返校,宿舍裏隻有老大鄧遠明一個人。
“老八,你回來的早呀!”
鄧遠明從床上跳下來抱了抱林雲。
“老大,什麽時候回來的?”林雲問道。
“我可早,已經回來一周了。”鄧遠明回答。
“這麽早?沒幫家人幹活呀?”林雲開著玩笑。
鄧遠明嗬嗬笑道:“我倒是想幹活,可是家人不讓,他們說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好好學習,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到時候都來投奔我,所以我就回來了。”
“那倒是,不過,老大,你以後畢業了可是要到我們金龍公司來工作,你的家人同意嗎?”林雲還記得這茬呢。
鄧遠明回答道:“他們知道什麽?隻知道能賺錢養家就行,我也不求別的,在首都打拚幾年把父母接到這邊養老,再給我弟弟妹妹找份工作就行。”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那倒是不難,以你的學曆,三年後畢業到我們公司工作,月工資就得八九百元起,工作兩三年就能買得起房子,到時候工資又漲了,起碼一千四五,再加上每年的各種獎勵,我保證你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時就能達到年收入三四萬元的水平,這收入水平,養活一家子應該沒問題吧。”
鄧遠明一聽傻笑道:“哈哈,年收入三四萬元?我的天,我這輩子還沒想過能賺到這麽多錢呢。”
“這多麽?老大,目光要放長遠一些,年收入三四萬才多少?金龍公司以後可是要上市的,那時所有高管成為百萬富翁一點沒問題,也就是說,你以後是要成為百萬富翁的,這點錢就能滿足了?要有更大的野心才行。”
“哈哈哈,百萬富翁………我要是能賺到那麽多錢,一定是上輩子積德了。”
百萬富翁呀,在這個時期,萬元戶對普通人來說都是傳說,百萬元就是天文數字,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敢想象能賺這麽多錢,鄧遠明來自農村,這些年看過的鈔票加起來也超不過幾百塊錢,跟他說賺上百萬大概率會被認為是吹牛,不過他相信林雲,因為人家本來就是百萬富翁。
好吧,林雲現在的身價已經過億了,但在大多數人眼裏,百萬跟千萬乃至上億都沒什麽分別,就是數字而已。
“老大,現在有事嗎?”
“沒事,怎麽了?”
“沒事就跟我溜達溜達,我在首都的工廠馬上開工,跟我去看看。”
“什麽?你在這邊都建工廠了?太厲害了,行,咱們去看看,我也學習學習如何建工廠。”
兩人下樓,坐上林雲那輛桑塔納,一溜煙的跑到了工業區。
張寧等人已經在工業區附近的一棟寫字樓租下辦公室,又在附近一家旅館包下六個房間做為居住的地方。
此時工業區內一片場地已經被圍了起來,有幾台渣土車正在翻運填土,他們是開發區管委會派來的施工人員,管委會要為企業做好建設前的配套工作,也就是所謂的三通一平,通水、通電和通電話,再加上場地平整。
三通一平有點少,十幾年後招商引資都是五通一平甚至是七通一平,熱力、煤氣等基礎配套同樣不能少。
不過在九十年代初期,即便是首都也沒開始大規模集中供熱,沈城等北方城市冬天取暖都是燒煤球或者煤泥,爐子一燒滿屋子是煙,一不注意還有可能煤氣中毒。
在首都有專門的製煤廠,研發出一種無煙煤,因為形狀像蜂巢,所以又俗稱蜂窩煤,燒蜂窩煤也成了首都人們的為之自豪的一件事。
燒煤氣就更沒有了,不過有液化氣罐,全市有統一的換氣站,每天有人將老百姓家裏的鋼罐運到換氣站,灌滿後再送回來,一趟十塊錢,能夠一家三口人用上半個月時間。
當然,金龍公司這種企業在供熱方麵不能每個屋子弄個爐子,就像沈城總公司一樣要建個鍋爐房做到內部集中供熱。
現場正在平整土地,再過兩天就能完成,那時其他配套設施的工作就要入場,此現在電力企業的幾個人就到了現場,在場地裏走動,計算著電杆的擺布,顯然電工活兒馬上要開始了。
張寧帶著兩個副手也在現場,和電力公司的人交流著,一人還拿著設計圖紙和對方一位施工人員對接,大家忙忙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