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蘭不愧是西夏第二高手,甚至在某些方麵更勝於西夏第一高手的鬆巴,比如此際她的應變之法,所展現出來的輕功就不是鬆巴所能望其項背的。
她在發現那兩隻輪子斜斜飛來的一瞬間,立即翻了一個筋鬥,變成了頭下腳上,追上了在她之前跌落的馬誌敏的屍體,用手中的巨闕劍一挑,就把屍體挑得轉了方向,屍體迎著那兩隻輪子就撞了過去。
或許正是因為屍體平落速度較緩的緣故,所以在李若蘭墜下的時候,馬誌敏的屍體還沒著地,既然已經是屍體,那就不妨廢物利用一下。
白勝並非沒有看見馬誌敏的屍體下落,隻是他當然不會再對一具屍體做什麽手腳,卻沒想到被李若蘭給用上了。
他的雙輪當然不會斬在馬誌敏的屍體上,若是在空中不能靈活躲避回翔,那還叫什麽擒龍控鶴?隨著他雙手的引動,那銀輪銅輪就繞過了屍體,繼續斬向李若蘭。
白勝隻有兩隻手,如何同時操縱五隻輪子?但凡看過雜技中耍盤子的人都明白,那隻需輪番操控即可。
兩隻輪子這一繞行,就相對減緩了一些速度,而李若蘭卻借著挑動屍體的力量將身體反向拔升了一丈有餘,如此一來那兩隻輪子就從她的裙下飛過了。
不等白勝操控兩隻輪子重新進擊,她的雙足就已點在了銀輪之上,如同附骨之疽!任憑白勝如何操控輪子橫向縱向移動,她的腳就好像與銀輪粘在了一起一般,整個身體都隨著輪子在空中回旋翱翔。
這就好像你拿刀去砍一隻蜻蜓,但蜻蜓始終附著在你的刀身之上,你如何能夠將它砍死?
這一幕看呆了場中雙方所有觀眾,無不對李若蘭這種匪夷所思的輕功歎服備至,世間竟有如此輕功,真的找出了人們的想象!
就連白勝也不得不暗讚一句,這娘們兒是真有辦法,居然能把輕功練到如此地步!
卻不知這招震驚當世的輕功其實是李秋水獨創,而在距今一百年後,這門輕功有了一個令江湖聞之色變的傳人名叫李莫愁,在敵人武三通掄起大樹發動攻擊時,李莫愁就使出了這招輕功,站在大樹上,令敵人無可奈何。
靈興那邊就沒有李若蘭這般從容瀟灑,雖然他要應付的隻有一隻鐵輪,卻絲毫不敢大意,使出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袖裏乾坤來應對。
少林高僧自來以參禪學佛為本,練武習拳為末,嗔恕已然犯戒,何況出手打人?但少林派數百年以武學為天下之宗,又豈能不動拳腳?這路“袖裏乾坤”拳藏袖底,形相便雅觀得多。
衣袖似是拳勁的掩飾,使敵人無法看到拳勢來路,攻他個措手不及。殊不知衣袖之上,卻也蓄有極淩厲的招數和勁力,要是敵人全神貫注的拆解他袖底所藏拳招,他便轉賓為主,反以袖力傷人。
十幾年前,少林寺內以這路“袖裏乾坤”著稱的是達摩院首座玄難大師,玄難卻是靈興的師侄。在靈興假死期間,玄難的袖裏乾坤已經練到了全寺第一的水準,隻不過與現在的靈興比起來,卻還差了些許火候,隻因靈興是練成了易筋經的。
值得一提的是,靈興練成易筋經的時候是在距今四十年以前,那時候非但易筋經還沒有被阿朱盜走,而且阿朱也沒有出生。
靈興以易筋經為基,袖裏乾坤為表,僧袖飄飄,攜帶強橫內力抽打鐵輪,倒也不落敗象。
“公主殿下,靈興師弟,咱們一起往前衝,要把白勝跟承天寺僧眾的陣勢分隔開來!”
由於李若蘭和靈興的加入,鬆巴的壓力稍稍減輕,一邊抵擋金輪和錫輪的攻擊,一邊指出了扭轉逆境的辦法。
站在銀輪上與銅輪對抗的李若蘭知道靈興聽不懂吐蕃語,就把鬆巴的話語翻譯了一遍,她當然明白,若是再不扭轉這個局勢,今夜這場大決戰就會一敗塗地了。
成敗在此一搏!隻要割斷白勝與僧侶的聯係,讓鬆巴進入大陣,白勝即可伏誅,但若是始終無法奪回大陣,那麽非但教軍場一役慘敗,就是城中的戰鬥和城外的攻城也將會夭折。
這也是她沒有選擇立即逃出教軍場的原因所在。
白勝同時操控五隻輪子分戰鬆巴、李若蘭和靈興三人,雖然遊刃有餘,卻無法覓得勝機,就不禁有些焦躁起來,這樣都弄不死這三個人,若是沒有了這些僧侶的合力,又該如何收場?
聽見鬆巴與李若蘭以及靈興的溝通,就更加煩躁起來,這六百年的內力分成三處,反而成了一個都弄不死的局麵,再加上自己不擅使輪子,根本使不出什麽必殺之招,這便如何是好?
急切間遊目四顧,想找幾件趁手的兵器來遠程殺人,忽然就看見了北看台附近那些堆積如山的酒壇,這些酒壇可不是喝剩下的空壇,而是尚未開封的酒壇,因為宋夏比武而未被中原群豪喝掉。
看見酒壇的同時他的腦海裏就是靈光一現,對啊!就這麽幹!
想到就做,在操控五隻輪子的間隙之中,他使用擒龍控鶴把那些酒壇一個個淩空抓了過來。
見此情景,眾人不禁驚呆,這是幹嘛?還想一邊喝一邊打麽?
隻見第一隻酒壇飛到白勝頭頂之時,他突然掣出了腰間的冷月寶刀,迎著酒壇就是一刀劈了上去。
酒壇粉碎,瓊漿四濺,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酒液竟然沒有落在地上,而是都被那柄冷月寶刀的刀身吸附了上去,令人震驚的還不止於此,那些酒液落在刀身上就化作了亮晶晶的寒冰!
一壇酒液,鑄成了一柄冰刀!
那名種師道手下的聯絡官見此情景,頓時喊了出來:“白大俠這是要鑄劍,鑄冰劍!”
旁人當然比不過他對白勝的了解,均把目光看在了白勝手中的冰刀上,心說這明明是刀嘛,怎麽就讓你說成是鑄劍了?
白勝沒理眾人的議論,手持冰刀再次上撩,劈開了陸續飛來的第二隻酒壇,如同前法炮製,冰刀又漲了一倍大小!
就這樣,他在與三位當世絕頂高手對戰的同時,連續劈開了一百隻酒壇,那隻冰刀已經變成了門板大小的巨刀,而他還在隔空搬運酒壇,還在繼續劈擊,眾人都看傻了,白勝這是想幹什麽啊?醉拳?醉拳也不是這麽個玩法吧?
這麽大的冰刀,誰能使得動?又該怎麽使?卻見那冰刀還在變大,變大,變得更大……
兩千壇美酒,不過是教軍場眾人一頓的酒量,但現在這兩千隻酒壇都被白勝劈開之後,冰刀已經變成了有如大戶人家宅門那般大小,隻聽白勝長嘯一聲,聲震九霄,嘯畢說道:“來來來,你們來試試我白勝的刀法!”
她在發現那兩隻輪子斜斜飛來的一瞬間,立即翻了一個筋鬥,變成了頭下腳上,追上了在她之前跌落的馬誌敏的屍體,用手中的巨闕劍一挑,就把屍體挑得轉了方向,屍體迎著那兩隻輪子就撞了過去。
或許正是因為屍體平落速度較緩的緣故,所以在李若蘭墜下的時候,馬誌敏的屍體還沒著地,既然已經是屍體,那就不妨廢物利用一下。
白勝並非沒有看見馬誌敏的屍體下落,隻是他當然不會再對一具屍體做什麽手腳,卻沒想到被李若蘭給用上了。
他的雙輪當然不會斬在馬誌敏的屍體上,若是在空中不能靈活躲避回翔,那還叫什麽擒龍控鶴?隨著他雙手的引動,那銀輪銅輪就繞過了屍體,繼續斬向李若蘭。
白勝隻有兩隻手,如何同時操縱五隻輪子?但凡看過雜技中耍盤子的人都明白,那隻需輪番操控即可。
兩隻輪子這一繞行,就相對減緩了一些速度,而李若蘭卻借著挑動屍體的力量將身體反向拔升了一丈有餘,如此一來那兩隻輪子就從她的裙下飛過了。
不等白勝操控兩隻輪子重新進擊,她的雙足就已點在了銀輪之上,如同附骨之疽!任憑白勝如何操控輪子橫向縱向移動,她的腳就好像與銀輪粘在了一起一般,整個身體都隨著輪子在空中回旋翱翔。
這就好像你拿刀去砍一隻蜻蜓,但蜻蜓始終附著在你的刀身之上,你如何能夠將它砍死?
這一幕看呆了場中雙方所有觀眾,無不對李若蘭這種匪夷所思的輕功歎服備至,世間竟有如此輕功,真的找出了人們的想象!
就連白勝也不得不暗讚一句,這娘們兒是真有辦法,居然能把輕功練到如此地步!
卻不知這招震驚當世的輕功其實是李秋水獨創,而在距今一百年後,這門輕功有了一個令江湖聞之色變的傳人名叫李莫愁,在敵人武三通掄起大樹發動攻擊時,李莫愁就使出了這招輕功,站在大樹上,令敵人無可奈何。
靈興那邊就沒有李若蘭這般從容瀟灑,雖然他要應付的隻有一隻鐵輪,卻絲毫不敢大意,使出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袖裏乾坤來應對。
少林高僧自來以參禪學佛為本,練武習拳為末,嗔恕已然犯戒,何況出手打人?但少林派數百年以武學為天下之宗,又豈能不動拳腳?這路“袖裏乾坤”拳藏袖底,形相便雅觀得多。
衣袖似是拳勁的掩飾,使敵人無法看到拳勢來路,攻他個措手不及。殊不知衣袖之上,卻也蓄有極淩厲的招數和勁力,要是敵人全神貫注的拆解他袖底所藏拳招,他便轉賓為主,反以袖力傷人。
十幾年前,少林寺內以這路“袖裏乾坤”著稱的是達摩院首座玄難大師,玄難卻是靈興的師侄。在靈興假死期間,玄難的袖裏乾坤已經練到了全寺第一的水準,隻不過與現在的靈興比起來,卻還差了些許火候,隻因靈興是練成了易筋經的。
值得一提的是,靈興練成易筋經的時候是在距今四十年以前,那時候非但易筋經還沒有被阿朱盜走,而且阿朱也沒有出生。
靈興以易筋經為基,袖裏乾坤為表,僧袖飄飄,攜帶強橫內力抽打鐵輪,倒也不落敗象。
“公主殿下,靈興師弟,咱們一起往前衝,要把白勝跟承天寺僧眾的陣勢分隔開來!”
由於李若蘭和靈興的加入,鬆巴的壓力稍稍減輕,一邊抵擋金輪和錫輪的攻擊,一邊指出了扭轉逆境的辦法。
站在銀輪上與銅輪對抗的李若蘭知道靈興聽不懂吐蕃語,就把鬆巴的話語翻譯了一遍,她當然明白,若是再不扭轉這個局勢,今夜這場大決戰就會一敗塗地了。
成敗在此一搏!隻要割斷白勝與僧侶的聯係,讓鬆巴進入大陣,白勝即可伏誅,但若是始終無法奪回大陣,那麽非但教軍場一役慘敗,就是城中的戰鬥和城外的攻城也將會夭折。
這也是她沒有選擇立即逃出教軍場的原因所在。
白勝同時操控五隻輪子分戰鬆巴、李若蘭和靈興三人,雖然遊刃有餘,卻無法覓得勝機,就不禁有些焦躁起來,這樣都弄不死這三個人,若是沒有了這些僧侶的合力,又該如何收場?
聽見鬆巴與李若蘭以及靈興的溝通,就更加煩躁起來,這六百年的內力分成三處,反而成了一個都弄不死的局麵,再加上自己不擅使輪子,根本使不出什麽必殺之招,這便如何是好?
急切間遊目四顧,想找幾件趁手的兵器來遠程殺人,忽然就看見了北看台附近那些堆積如山的酒壇,這些酒壇可不是喝剩下的空壇,而是尚未開封的酒壇,因為宋夏比武而未被中原群豪喝掉。
看見酒壇的同時他的腦海裏就是靈光一現,對啊!就這麽幹!
想到就做,在操控五隻輪子的間隙之中,他使用擒龍控鶴把那些酒壇一個個淩空抓了過來。
見此情景,眾人不禁驚呆,這是幹嘛?還想一邊喝一邊打麽?
隻見第一隻酒壇飛到白勝頭頂之時,他突然掣出了腰間的冷月寶刀,迎著酒壇就是一刀劈了上去。
酒壇粉碎,瓊漿四濺,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酒液竟然沒有落在地上,而是都被那柄冷月寶刀的刀身吸附了上去,令人震驚的還不止於此,那些酒液落在刀身上就化作了亮晶晶的寒冰!
一壇酒液,鑄成了一柄冰刀!
那名種師道手下的聯絡官見此情景,頓時喊了出來:“白大俠這是要鑄劍,鑄冰劍!”
旁人當然比不過他對白勝的了解,均把目光看在了白勝手中的冰刀上,心說這明明是刀嘛,怎麽就讓你說成是鑄劍了?
白勝沒理眾人的議論,手持冰刀再次上撩,劈開了陸續飛來的第二隻酒壇,如同前法炮製,冰刀又漲了一倍大小!
就這樣,他在與三位當世絕頂高手對戰的同時,連續劈開了一百隻酒壇,那隻冰刀已經變成了門板大小的巨刀,而他還在隔空搬運酒壇,還在繼續劈擊,眾人都看傻了,白勝這是想幹什麽啊?醉拳?醉拳也不是這麽個玩法吧?
這麽大的冰刀,誰能使得動?又該怎麽使?卻見那冰刀還在變大,變大,變得更大……
兩千壇美酒,不過是教軍場眾人一頓的酒量,但現在這兩千隻酒壇都被白勝劈開之後,冰刀已經變成了有如大戶人家宅門那般大小,隻聽白勝長嘯一聲,聲震九霄,嘯畢說道:“來來來,你們來試試我白勝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