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節度是高俅召集來的不假,但是現在高俅已經死了,受皇帝委派而來的最高軍事長官就隻剩下了白勝。至於宿元景,那隻是白勝的監軍。
雖說按照大宋以往的慣例,監軍往往能夠對軍事安排指手畫腳,但是宿元景卻不敢對白勝的事情稍加置喙,白勝是何等強勢的一個人?插手他的事情那叫找不自在。
所以白勝一發話,十節度就乖乖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跟白勝、宿元景見禮告別之後,走得比兔子都快,白勝連高俅都敢殺,這濟州城內還有誰是他不敢殺的?
這十個節度使分處天南地北,他們這一返回各自的轄區,自然會把白勝平定梁山、誅殺高俅的事情傳播出去,由此白勝的威名才算真正在華夏大地上響亮起來。
後話不提隻說眼下,遣散十節度是白勝計劃中的內容,十節度一共帶了十三萬兵馬,這十三萬兵馬的糧餉是由張叔夜募集以及高俅攜帶並管理。張叔夜負責聯絡轄區內外的城池和農莊募集糧草,高俅則是從京中國庫支取了銀票和銀錢帶到了濟州。
殺了高俅,遣散了十節度,白勝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這些糧草和銀錢納入梁山財政來管理。當然,堂而皇之這個詞用的並不準確,更準確些的詞匯應該是肆無忌憚。
但不論白勝是堂而皇之還是肆無忌憚,總之宿元景是不會插手這件事情的,宿元景都不說什麽,張叔夜就更不敢說。
現今濟州城內一共有供十三萬人馬消耗一個月的糧草,很顯然,這批糧草至少足夠梁山人馬一年的用度,因為梁山隻有一萬人,至於高俅攜帶的那些銀兩和銅錢,就可以按照白勝之前的許諾,分發給梁山上的兄弟,每人一百兩綽綽有餘。
這就是白勝留了一千人和車輛在城外的原因。
收攏了財政大權和現金實物,白勝就帶著宿元景回到了梁山,因為他需要宿元景為他轉達給趙佶招安梁山一事。
在這件事上白勝是先斬後奏,甚至嚴格說起來,他是斬了沒奏,而且他也沒有工夫回到汴梁去奏,因為他馬上就要率領梁山水軍趕往陷空島,拿到河圖洛書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到得梁山,白勝第一時間把所有將士聚齊挨個發錢,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徹底征服了梁山兵卒,他們萬萬沒想到投靠梁山當一名嘍囉竟然也能分得如此重多的財產。
一百兩銀子,三五口之家活一輩子都夠了,這在他們上山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向來嘍囉隻要有一頓飽飯便已知足,哪還敢幻想分錢?大秤分金銀那是首領們的事情,跟嘍囉有什麽關係?但是白勝的舉措讓他們喜出望外,從此堅定了為白勝赴湯蹈火的決心。
相比於萬名嘍囉的死心塌地,頗有不滿的是那些首領們,雖然一百兩銀子在他們的眼中算不得巨款,雖然他們每人也分得了一百兩銀子,不比嘍囉少一錢,但是他們仍然牢騷滿腹,這天底下哪有這麽分錢的?
嘍囉就是衝鋒陷陣的炮灰,憑什麽參與分錢?就算分錢給他們,也不能讓他們跟首領所得一樣,這樣如何顯得出首領的重要性來?首領本領大,操心多,貢獻大,理應拿的比嘍囉多十倍百倍才行。
隻不過這些首領沒有一個敢把這話說在當麵的,為啥?白勝惹不起啊,不說他武功如何高強無人能敵,隻說他去了一趟濟州府,就拉回來一萬人一年的糧草,軍餉還不止是一年的,這是什麽本事?就算是當朝的道君皇帝也不過如此。
宋江和吳用原本憋著壞要看白勝的笑話,隻等白勝無法踐諾分錢便會借機發難,白勝的舉措徹底打亂了他們的小人之心,從此即便有什麽想法也隻能埋在肚子裏,不能直接站出來找茬了,隻能等盧俊義、公孫勝和武鬆等人回山再做計較。
哼,你白勝竟然這樣分錢,就不怕眾首領給你撂挑子走人麽?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白勝才不管手下人怎麽想,他這分錢的方法既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胡亂而為,隻因為他認為當官的就比當兵的和當百姓的拿得多,這種政策是曆朝曆代趨於腐敗終究滅亡的源泉所在。
當官的拿得多,人們就都拚命地想當官,有本事的當官了,沒本事的也想當,怎麽辦?裙帶、賄賂等等醃臢勾當就都滋生出來了,這種現象不論是在大宋朝堂還是在梁山的聚義廳,都是必然的存在。
但是我白勝就看不慣這種存在,你想當官可以,但是即使你當了官也不能比當兵的拿得多!什麽?你不願意?你不願意你不當啊,沒人求著你來當!
分過了金銀,白勝召開了首領大會,從目前地位最低的顧大嫂開始,一直到宋江和晁蓋,任何人不得缺席。
在會上白勝宣布由何玄通、梁紅玉兩人代他暫時管理梁山事務,何玄通管軍政,梁紅玉管錢糧,他本人則帶領梁山水軍的六名水中高手下山另有公幹。
做好了這些安排,他又把宿元景介紹給了眾首領,言明宿太尉是梁山接受招安的大媒人,肩負著向皇帝匯報的重大使命,要求眾兄弟好生對待、不可有絲毫怠慢。
宋江聽了之後就很鬱悶,遇宿重重喜啊,九天玄女親口說的,可是今天果真遇見姓宿的了,卻沒感覺到有半點喜氣,還有逢高不是凶,隻說這次高俅親自帶兵前來,第一陣在水上就被梁山水軍打得大敗,自己還沒來得及和高俅麵對麵相逢呢,高俅就死了,這讓我上哪“逢高”去?
散會之後,白勝親自口述,由梁紅玉執筆,寫了一封降表交給了宿元景,囑其帶回京師給皇帝過目,隨後白勝兌現了他曾經許下的最後一項承諾,梁山泊眾山頭大宴三天三夜,犒賞將士,大肆慶功,且隆重邀請宿太尉參加宴會。
留下了宿元景參加慶功宴,白勝本人卻沒能連喝三天三夜,這不僅是因為他心係陷空島,更因為,第二天早晨梁山上來了一名意外的客人。
(本卷終)
雖說按照大宋以往的慣例,監軍往往能夠對軍事安排指手畫腳,但是宿元景卻不敢對白勝的事情稍加置喙,白勝是何等強勢的一個人?插手他的事情那叫找不自在。
所以白勝一發話,十節度就乖乖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跟白勝、宿元景見禮告別之後,走得比兔子都快,白勝連高俅都敢殺,這濟州城內還有誰是他不敢殺的?
這十個節度使分處天南地北,他們這一返回各自的轄區,自然會把白勝平定梁山、誅殺高俅的事情傳播出去,由此白勝的威名才算真正在華夏大地上響亮起來。
後話不提隻說眼下,遣散十節度是白勝計劃中的內容,十節度一共帶了十三萬兵馬,這十三萬兵馬的糧餉是由張叔夜募集以及高俅攜帶並管理。張叔夜負責聯絡轄區內外的城池和農莊募集糧草,高俅則是從京中國庫支取了銀票和銀錢帶到了濟州。
殺了高俅,遣散了十節度,白勝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這些糧草和銀錢納入梁山財政來管理。當然,堂而皇之這個詞用的並不準確,更準確些的詞匯應該是肆無忌憚。
但不論白勝是堂而皇之還是肆無忌憚,總之宿元景是不會插手這件事情的,宿元景都不說什麽,張叔夜就更不敢說。
現今濟州城內一共有供十三萬人馬消耗一個月的糧草,很顯然,這批糧草至少足夠梁山人馬一年的用度,因為梁山隻有一萬人,至於高俅攜帶的那些銀兩和銅錢,就可以按照白勝之前的許諾,分發給梁山上的兄弟,每人一百兩綽綽有餘。
這就是白勝留了一千人和車輛在城外的原因。
收攏了財政大權和現金實物,白勝就帶著宿元景回到了梁山,因為他需要宿元景為他轉達給趙佶招安梁山一事。
在這件事上白勝是先斬後奏,甚至嚴格說起來,他是斬了沒奏,而且他也沒有工夫回到汴梁去奏,因為他馬上就要率領梁山水軍趕往陷空島,拿到河圖洛書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到得梁山,白勝第一時間把所有將士聚齊挨個發錢,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徹底征服了梁山兵卒,他們萬萬沒想到投靠梁山當一名嘍囉竟然也能分得如此重多的財產。
一百兩銀子,三五口之家活一輩子都夠了,這在他們上山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向來嘍囉隻要有一頓飽飯便已知足,哪還敢幻想分錢?大秤分金銀那是首領們的事情,跟嘍囉有什麽關係?但是白勝的舉措讓他們喜出望外,從此堅定了為白勝赴湯蹈火的決心。
相比於萬名嘍囉的死心塌地,頗有不滿的是那些首領們,雖然一百兩銀子在他們的眼中算不得巨款,雖然他們每人也分得了一百兩銀子,不比嘍囉少一錢,但是他們仍然牢騷滿腹,這天底下哪有這麽分錢的?
嘍囉就是衝鋒陷陣的炮灰,憑什麽參與分錢?就算分錢給他們,也不能讓他們跟首領所得一樣,這樣如何顯得出首領的重要性來?首領本領大,操心多,貢獻大,理應拿的比嘍囉多十倍百倍才行。
隻不過這些首領沒有一個敢把這話說在當麵的,為啥?白勝惹不起啊,不說他武功如何高強無人能敵,隻說他去了一趟濟州府,就拉回來一萬人一年的糧草,軍餉還不止是一年的,這是什麽本事?就算是當朝的道君皇帝也不過如此。
宋江和吳用原本憋著壞要看白勝的笑話,隻等白勝無法踐諾分錢便會借機發難,白勝的舉措徹底打亂了他們的小人之心,從此即便有什麽想法也隻能埋在肚子裏,不能直接站出來找茬了,隻能等盧俊義、公孫勝和武鬆等人回山再做計較。
哼,你白勝竟然這樣分錢,就不怕眾首領給你撂挑子走人麽?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白勝才不管手下人怎麽想,他這分錢的方法既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胡亂而為,隻因為他認為當官的就比當兵的和當百姓的拿得多,這種政策是曆朝曆代趨於腐敗終究滅亡的源泉所在。
當官的拿得多,人們就都拚命地想當官,有本事的當官了,沒本事的也想當,怎麽辦?裙帶、賄賂等等醃臢勾當就都滋生出來了,這種現象不論是在大宋朝堂還是在梁山的聚義廳,都是必然的存在。
但是我白勝就看不慣這種存在,你想當官可以,但是即使你當了官也不能比當兵的拿得多!什麽?你不願意?你不願意你不當啊,沒人求著你來當!
分過了金銀,白勝召開了首領大會,從目前地位最低的顧大嫂開始,一直到宋江和晁蓋,任何人不得缺席。
在會上白勝宣布由何玄通、梁紅玉兩人代他暫時管理梁山事務,何玄通管軍政,梁紅玉管錢糧,他本人則帶領梁山水軍的六名水中高手下山另有公幹。
做好了這些安排,他又把宿元景介紹給了眾首領,言明宿太尉是梁山接受招安的大媒人,肩負著向皇帝匯報的重大使命,要求眾兄弟好生對待、不可有絲毫怠慢。
宋江聽了之後就很鬱悶,遇宿重重喜啊,九天玄女親口說的,可是今天果真遇見姓宿的了,卻沒感覺到有半點喜氣,還有逢高不是凶,隻說這次高俅親自帶兵前來,第一陣在水上就被梁山水軍打得大敗,自己還沒來得及和高俅麵對麵相逢呢,高俅就死了,這讓我上哪“逢高”去?
散會之後,白勝親自口述,由梁紅玉執筆,寫了一封降表交給了宿元景,囑其帶回京師給皇帝過目,隨後白勝兌現了他曾經許下的最後一項承諾,梁山泊眾山頭大宴三天三夜,犒賞將士,大肆慶功,且隆重邀請宿太尉參加宴會。
留下了宿元景參加慶功宴,白勝本人卻沒能連喝三天三夜,這不僅是因為他心係陷空島,更因為,第二天早晨梁山上來了一名意外的客人。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