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是上古神仙,在以千萬為單位來計算的年月之中,爭戰隻是偶爾發生的事情,在餘下來更多的時間裏,神仙們的日子自然是逍遙悠閑的,除了修煉各自的道法之外,每日裏就隻有玩一些怡情雅趣,諸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之類,借以陶冶情操。
相比於世間的芸芸士子文人,天上的神仙們更具欣賞水準,凡間流傳的名言警句、經典歌舞,到了神仙這裏也會流行一時,嗯,神仙都是文化人。
就連觀音菩薩都知道白勝是個大才子,所以才把緊箍變成了文士方巾引白勝入套,九天玄女能聽不懂白勝的詩詞麽?
這首《過零丁洋》,本是百年後南宋末年“宋末三傑”之一文天祥所作,而文天祥作這首詩的初衷便是來源於抗金的艱難。
尤其是詩中最後二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現出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抉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體現。
所以不僅蕭龍甚至展人龍這樣的人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就是九天玄女也被感染得熱血沸騰,隻覺得鼻中酸楚,連忙轉過頭去看向天宮方向。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也沒有辦法再勸說白勝了,更不能強行扭轉山下六萬人的軍心和民心,怎麽辦?走吧,回去跟老君說明此事,看老君的態度如何再做計較了。
所以她沒再回頭去看白勝一眼,生怕被白勝發現她眼中的晶瑩,隻在原地化為一陣清風,徑往兜率宮而去,風中傳來一句溫情的關切:“你……多多保重!”
隻留下心潮澎湃的白勝望著月空悵然若失,這玄女姐姐人很不錯啊,比觀音強多了。
至此,薊州九山頂發生的這一幕故事便已告終,白勝不理仍舊跪在地上欲哭無淚的馬夫宋江,舉步走向山下,蕭龍第一個上來拜謝。
完顏宗望手下會武的高手都在這附近的幾座山上,而圍著他狂攻的那十幾個人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卻全被白勝收拾了,剩下的那些武功較差的金兵都被他帶出來的契丹武士所殺。
蕭龍雙膝一曲就要跪下,口稱:“在下契丹人蕭龍,見過白駙馬,多謝白駙馬救命之恩!”
白勝連忙使出擒龍控鶴阻止了他跪倒,心說這可使不得,萬一你是我大舅子,我受了你這一跪可就說不過去了。當即擺擺手道:“舉手之勞而已,何足掛齒?我正想找個人為我帶路前往燕京,你就來做這個引路人吧。”
蕭龍聞言卻是猶豫了一下,而後像是下定決心一樣說道:“恩人所命,蕭龍怎敢不從?隻是蕭龍身負聖上囑托,要前往大宋搬取救兵,遲了隻怕耽誤聖上的大事,也罷,蕭龍就把駙馬送到燕京城下再去汴梁。”
白勝聽罷就笑了出來:“你去搬救兵?大宋都派兵來收複幽雲十六州了,你覺得大宋朝堂那幫人會幫助遼國麽?更何況你根本見不著大宋皇帝,人家認識你是誰啊?莫非你覺得今時今日大遼使者這塊招牌還有人在意?”
蕭龍道:“駙馬所言極是,隻不過蕭龍身上帶著聖上的親筆信,要蕭龍轉交蔡太師……”
之前九天玄女說的那番話蕭龍是聽明白了的,而且大宋數萬軍隊不打招呼就來到這薊州地界,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難道是主動來幫遼國的?那怎麽可能?
但是現在不是沒辦法了麽?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希望遼國人的老朋友蔡京能夠起到作用,試著遊說一下大宋皇帝,看看能不能變敵為友。這正是天祚帝派出使者前往大宋的原因所在。
你趙佶對我耶律延禧恭恭敬敬了十幾年,如今我耶律延禧落難了,你難道就不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幫一把?難道你就忍心落井下石?
白勝一句話就打消了蕭龍的幻想:“蔡京已經下台了,如今無官無職,隻掛著一個太師的虛名賦閑在家,你覺得他能幫你什麽忙?”
“啊?”
蕭龍立馬呆住。蔡京已經是大遼國最後的希望,蔡京都下台了,那麽遼國就再無可能與大宋化敵為友,他相信白勝說話不會有半點虛假,如此看來,他真的沒有必要再去汴梁了,去了也是白去,鬧不好還得搭上一條命在那裏。
發了一會兒呆,才一臉不高興地說道:“既然是這樣,我還去汴京幹什麽?倒是讓耶律大石這廝給說中了。”
白勝聽了就不免有些好奇,耶律大石是他曾經的情敵,更曾經南下到長江流域找他麻煩,據說此人在遼國高居南院大王,而遼國的南樞密院恰恰就設在燕京,既然耶律大石也在城中,倒真的需要了解一下,所以就問了一句:“你奉聖旨去宋國出使,跟耶律大石有什麽關係?”
蕭龍道:“此番聖上本來是要派耶律大石出使大宋的,但是那耶律大石抗旨不遵,說什麽去了大宋也沒用,別看遼國強盛時大宋像個乖孩子似的承歡膝下,現在遼國風雨飄搖了,大宋必然會原形畢露,趁機攫取利益是必然的,更有可能會與金國聯手來攻打遼國……所以他說去大宋必定徒勞無功,不如老老實實在燕雲十六州固守圖強,拒絕接受聖上的指派,這才由我來奉旨出使。”
事實正如蕭龍所說的那樣,耶律大石本來就是遼國溝通大宋的使臣,出使大宋本來是他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隻不過耶律大石看問題看得比較深刻,深知世態炎涼,所以才拒絕出使再次大宋。
其實耶律大石的說法和做法都是正確的。
君不見世上某人發大財、起高樓、宴賓客時之風光無限,轉眼間錢沒了、樓倒了、人病了,那些曾經圍在他身邊的賓客就一個都沒有了。
此一時彼一時,你落魄潦倒的時候就不能幻想著你春風得意時的朋友來幫你,不上來在你身上踏上一萬隻腳、讓你永世不得翻身的就是很好的朋友了,還指望他們來幫忙?做夢吧!
從古至今人們都隻願意錦上添花,以求達到花卉與錦繡共榮之目的。肯在雪中送炭的又有幾人?雪中送炭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後世才有諺語叫做救急不救窮。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遼國已經危若累卵病入膏肓了,再無拯救的價值,這種情況下還要來救遼國的人,要麽是遼國皇室的親戚,要麽就是傻子。
相比於世間的芸芸士子文人,天上的神仙們更具欣賞水準,凡間流傳的名言警句、經典歌舞,到了神仙這裏也會流行一時,嗯,神仙都是文化人。
就連觀音菩薩都知道白勝是個大才子,所以才把緊箍變成了文士方巾引白勝入套,九天玄女能聽不懂白勝的詩詞麽?
這首《過零丁洋》,本是百年後南宋末年“宋末三傑”之一文天祥所作,而文天祥作這首詩的初衷便是來源於抗金的艱難。
尤其是詩中最後二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現出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抉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體現。
所以不僅蕭龍甚至展人龍這樣的人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就是九天玄女也被感染得熱血沸騰,隻覺得鼻中酸楚,連忙轉過頭去看向天宮方向。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她也沒有辦法再勸說白勝了,更不能強行扭轉山下六萬人的軍心和民心,怎麽辦?走吧,回去跟老君說明此事,看老君的態度如何再做計較了。
所以她沒再回頭去看白勝一眼,生怕被白勝發現她眼中的晶瑩,隻在原地化為一陣清風,徑往兜率宮而去,風中傳來一句溫情的關切:“你……多多保重!”
隻留下心潮澎湃的白勝望著月空悵然若失,這玄女姐姐人很不錯啊,比觀音強多了。
至此,薊州九山頂發生的這一幕故事便已告終,白勝不理仍舊跪在地上欲哭無淚的馬夫宋江,舉步走向山下,蕭龍第一個上來拜謝。
完顏宗望手下會武的高手都在這附近的幾座山上,而圍著他狂攻的那十幾個人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卻全被白勝收拾了,剩下的那些武功較差的金兵都被他帶出來的契丹武士所殺。
蕭龍雙膝一曲就要跪下,口稱:“在下契丹人蕭龍,見過白駙馬,多謝白駙馬救命之恩!”
白勝連忙使出擒龍控鶴阻止了他跪倒,心說這可使不得,萬一你是我大舅子,我受了你這一跪可就說不過去了。當即擺擺手道:“舉手之勞而已,何足掛齒?我正想找個人為我帶路前往燕京,你就來做這個引路人吧。”
蕭龍聞言卻是猶豫了一下,而後像是下定決心一樣說道:“恩人所命,蕭龍怎敢不從?隻是蕭龍身負聖上囑托,要前往大宋搬取救兵,遲了隻怕耽誤聖上的大事,也罷,蕭龍就把駙馬送到燕京城下再去汴梁。”
白勝聽罷就笑了出來:“你去搬救兵?大宋都派兵來收複幽雲十六州了,你覺得大宋朝堂那幫人會幫助遼國麽?更何況你根本見不著大宋皇帝,人家認識你是誰啊?莫非你覺得今時今日大遼使者這塊招牌還有人在意?”
蕭龍道:“駙馬所言極是,隻不過蕭龍身上帶著聖上的親筆信,要蕭龍轉交蔡太師……”
之前九天玄女說的那番話蕭龍是聽明白了的,而且大宋數萬軍隊不打招呼就來到這薊州地界,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難道是主動來幫遼國的?那怎麽可能?
但是現在不是沒辦法了麽?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希望遼國人的老朋友蔡京能夠起到作用,試著遊說一下大宋皇帝,看看能不能變敵為友。這正是天祚帝派出使者前往大宋的原因所在。
你趙佶對我耶律延禧恭恭敬敬了十幾年,如今我耶律延禧落難了,你難道就不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幫一把?難道你就忍心落井下石?
白勝一句話就打消了蕭龍的幻想:“蔡京已經下台了,如今無官無職,隻掛著一個太師的虛名賦閑在家,你覺得他能幫你什麽忙?”
“啊?”
蕭龍立馬呆住。蔡京已經是大遼國最後的希望,蔡京都下台了,那麽遼國就再無可能與大宋化敵為友,他相信白勝說話不會有半點虛假,如此看來,他真的沒有必要再去汴梁了,去了也是白去,鬧不好還得搭上一條命在那裏。
發了一會兒呆,才一臉不高興地說道:“既然是這樣,我還去汴京幹什麽?倒是讓耶律大石這廝給說中了。”
白勝聽了就不免有些好奇,耶律大石是他曾經的情敵,更曾經南下到長江流域找他麻煩,據說此人在遼國高居南院大王,而遼國的南樞密院恰恰就設在燕京,既然耶律大石也在城中,倒真的需要了解一下,所以就問了一句:“你奉聖旨去宋國出使,跟耶律大石有什麽關係?”
蕭龍道:“此番聖上本來是要派耶律大石出使大宋的,但是那耶律大石抗旨不遵,說什麽去了大宋也沒用,別看遼國強盛時大宋像個乖孩子似的承歡膝下,現在遼國風雨飄搖了,大宋必然會原形畢露,趁機攫取利益是必然的,更有可能會與金國聯手來攻打遼國……所以他說去大宋必定徒勞無功,不如老老實實在燕雲十六州固守圖強,拒絕接受聖上的指派,這才由我來奉旨出使。”
事實正如蕭龍所說的那樣,耶律大石本來就是遼國溝通大宋的使臣,出使大宋本來是他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隻不過耶律大石看問題看得比較深刻,深知世態炎涼,所以才拒絕出使再次大宋。
其實耶律大石的說法和做法都是正確的。
君不見世上某人發大財、起高樓、宴賓客時之風光無限,轉眼間錢沒了、樓倒了、人病了,那些曾經圍在他身邊的賓客就一個都沒有了。
此一時彼一時,你落魄潦倒的時候就不能幻想著你春風得意時的朋友來幫你,不上來在你身上踏上一萬隻腳、讓你永世不得翻身的就是很好的朋友了,還指望他們來幫忙?做夢吧!
從古至今人們都隻願意錦上添花,以求達到花卉與錦繡共榮之目的。肯在雪中送炭的又有幾人?雪中送炭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後世才有諺語叫做救急不救窮。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遼國已經危若累卵病入膏肓了,再無拯救的價值,這種情況下還要來救遼國的人,要麽是遼國皇室的親戚,要麽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