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於考古學術界的邀請函,邀請顧真前往獅王市,參加一場學術交流會。


    作為一名尚未畢業的學生,能夠參加學術交流會議的機會可不多。普通的學生,最多隻能跟在老師後麵,一起進入會場長長見識。


    可顧真卻獲得了邀請函,將以學者的身份參加。


    他當然明白,這場交流會代表著什麽。


    這是學術對抗上的,首次正麵交鋒。


    而參與這次會議的學者,大部分都是燈塔學派的學者。當然,肯定也會有華夏學派的人到場。


    顧真隻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據華夏文明的存在,才能夠在這場學術對抗中獲勝。並且在真正確定了華夏文明的存在以後,華夏學派才會正式走上考古學界的舞台。


    ……


    一周後,獅王市機場。


    作為聯邦政府的首都,機場的環境,已經有了現代化的麵貌。


    顧真乘坐航班來到了獅王市後,背著一個背包,入住了獅王中心酒店,這也是聯邦首都最豪華的一家酒店。


    學術交流會的場地,也確定在這家酒店的會議室中。


    酒店大門旁,都已經豎起了紅榜,預祝考古學界,學術交流會順利開展。


    雖然明天才是學術交流會正式召開的日子,但在酒店裏已經可以看見,有不少來來往往的學者,都是考古學界裏前來參加這次交流會的人。


    說起來這次的學術交流會,準備的其實並不夠充分,急急忙忙用一周的時間就組織起來了。但偏偏前來參會的學者,卻為數不少,並且在考古學界內備受關注。


    因為誰都知道,這一次的學術交流會,是為什麽開的!


    作為引發學術交流會的主角,顧真從住進酒店起,就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因為他的形象一點都不像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既不戴眼鏡,嘴上也沒有胡須。乍一看,完全就是一個出來旅遊的大學生。


    等到第二天會議開場簽到的時候,許多學者湊在一起,都在公然議論。


    “那篇論文的作者,還沒出現?”


    “嗬嗬,好像是一個學生,可能沒膽來吧。”


    “沒有依據的幻想,是經不住辯證的。”


    這些燈塔學派的人,語言都充滿著不屑。


    直到一個少年走到麵前,拿出了邀請函,簽下名字。


    一旁的侍者問候道:“顧真先生,您的位置在第七排,您那邊請。”


    顧真回頭瞧了他們一眼,才徑直走入會場。


    剛才的學者們頓時閉上了嘴上巴,用警惕的目光,審視著顧真。


    語言上的不屑,隻是他們表明立場的一種方式。並不是真的看低顧真,畢竟顧真早已用論文證明了他的實力。


    同時在會場內的華夏學者們,看見顧真出現,心裏也暗暗鬆了一口氣。但是和燈塔學派的敵意不同,華夏學者的眼光都帶著鼓勵的意味。


    等到受邀學者們都到齊以後,這場學術交流會才正式開始。


    艾柯博士是這場交流會的發起人,由他第一位進行學術演講。


    按照會議流程上的安排,一共會有五位學者進行學術演講。前麵四位,全部都是燈塔學派的人,最後一位,則就是顧真。


    站在演講台上的艾柯博士,顯得非常從容淡定。作為知名學者,他學術演講的經曆十分豐富,更正對今天的學術交流,做了充足的準備。對著台下的一眾學者侃侃而談,銳利的目光卻始終放在顧真的身上。


    《論燈塔文明的唯一性》。


    這就是艾柯博士,學術演講的主題,目的性十分明確。


    在整個演講的過程當中,華夏學者們的臉色都不太好,而燈塔學派的學者則表示十分支持。


    在艾柯博士演講結束,鞠躬道謝後,會場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三位燈塔學派的學者,也都接連登場。


    《從燈塔字母看史前文字》


    《燈塔文明的科技水平》


    《古亞洲流浪文明的研究》


    每位上台進行學術演講的學者,清一色都是考古學的博士。雖然後麵三位,名氣沒有艾柯博士大,但學術地位也是實打實的。並且四位學者的學術演講,完全就是一個體係,從各方證明了華夏文明,以及華夏文字是不會存在的。


    或許古亞洲的流浪文明中,有一個叫作華夏。


    但華夏文明,絕對不能擁有文字!


    顧真走上演講台,麵對學者們的目光,一點都不怯場。


    他的演講主題也很簡單,叫作《一定存在的華夏文明》!


    在場的學者們在聽見這個主題的時候,都在心裏露出了一絲苦笑。


    果然,硬生生的對著幹啊。


    從名字就看得出來,這次的學術演講,顧真一點就沒打算慫。而演講的內容,基本上也和他在《秘密》上刊登的論文相同,隻不過言辭更加的尖銳。


    “這真的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


    “很有做學術的天賦。”


    “出身省立大學,眼界卻遠遠超過了聯邦學府走出來的學生。”


    顧真站在演講台上,臉不紅氣不喘,一點都不心虛。


    這種表現,就讓在場的華夏學者們對他高看一眼。


    而且顧真擁有一個史前人類的靈魂,眼界自然和別人不一樣,表現在外,就是說話的語言中充滿了自信與感染力。


    因為顧真知道,他說的才是事實。


    持續二十分鍾的學術演講結束,場下響起了禮貌性的掌聲。


    顧真並沒有急著下台,果然馬上就有燈塔學派的學者站出來,對他的學術演講提出了質疑。


    “請問顧先生,您論文中的《華夏字典》,是出土於什麽地方的文獻。”


    “我很懷疑,這部《華夏字典》是否真的存在。”


    “你所言的華夏文字,也可能隻是燈塔字母體係當中,某一種的符號而已,就像是數字一樣。”


    顧真對此並不意外:“這部《華夏字典》,是我在一次考古行動中,意外發掘的。這部《華夏字典》,我已經捐獻給聯邦博物館,過段時間就會陳列在展館當中。”


    “這上麵是《華夏字典》當中,所有頁麵的圖片......”


    將《華夏字典》捐獻出去,顧真一點都不心疼。


    這種文物的價值,本身就無法估量。如果還存在拿去賣錢的心思,那才是對於《華夏字典》真正的貶低。


    捐獻《華夏字典》,用來證明華夏文明的存在,才是它的意義。


    所以顧真早就托了聞遠望的關係,直接將《華夏字典》捐獻給了聯邦博物館,隻不過現在還未被正式陳列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百萬年後考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萌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萌俊並收藏在百萬年後考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