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萬邊軍,大明抵禦蒙古,平定內亂的柱石,如今隻剩下六七萬人。</p>
而且,這六七萬人中,一半兵馬還是軍餘頂替後的數字,真正可戰之兵,不過數萬罷了。</p>
某種意義來說,這幾萬人是崇禎給他留下的最後遺產了。</p>
“陛下有意重整邊軍乎?”</p>
在甘肅鎮,朱靜看著遠處的黃沙,斑駁的城牆,吐露出了這句話。</p>
兵部尚書呂大器則搖搖頭,道:“甘肅省、寧夏、綏遠三省,有高一功、劉廷傑,尤世威等坐鎮,邊關安然無恙,再者說漠南諸部已然歸順,重建邊軍已經不合時宜。”</p>
朱靜默然。</p>
諸部蒙古散亂,不成氣候,這時候邊軍的確派不上用場,但焉知蒙古人不能再興起?</p>
“甘肅整軍兩萬,陝西一萬五,寧夏一萬,大同約八千人,山西一萬人……”</p>
朱靜輕聲匯報著。</p>
這些收攏淘汰的兵馬,最後還是要分散到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四省,增強邊關實力。</p>
“綏遠還是劉廷傑在坐鎮吧?”</p>
“是的!”</p>
宣大總督再設後,孫長舟上任,劉廷傑就不適合坐鎮大同,很識趣地移鎮綏遠。</p>
皇帝也順水推舟,命劉廷傑為綏遠總兵。</p>
而綏遠範圍廣闊,後套和前套在手,寧夏反而成了內陸了。</p>
於是,尤世威的陝甘統製再次升級,命之為陝甘寧三鎮統製,坐鎮寧夏。</p>
三省之中,陝西缺一不可,其可是提供軍糧的所在。</p>
其實吧,運行良久後,統製倒是越發弊端顯露,相較於總督,其隻有統兵權,無法組織後勤糧草。</p>
說白了,統製跨越多省,對地方政府沒有管轄權,仗打得再好,沒糧食也是白搭。</p>
所以,皇帝就想著,統製負責指揮,總督負責協調糧草物資,對於邊關來說最為合適。</p>
“此次去了一趟邊關,你也算是有些功勞。”</p>
皇帝看著朱靜,露出一絲笑意:“怎麽,有想去的地方嗎?”</p>
“全憑陛下做主。”</p>
朱靜心中歡喜,拱手拜下。</p>
“好!”</p>
皇帝點點頭,成熟穩重的朱靜,算是令人喜歡。</p>
“你之前擔任中城指揮使為六品,如今累了一年,就升任正五品吧!”</p>
“去京營曆練一番。”</p>
朱靜忙不迭謝恩。</p>
心中趕忙計較起來。</p>
軍銜改製後,軍中的品階也同時更改。</p>
軍製由低至高,伍、什、隊、營、協,翼,其中副隊為從九品,正隊為正九品。</p>
如若進京營,那麽正五品的官,掌管一協三千人,為遊擊將軍,軍銜為右尉。</p>
二十歲擔任遊擊,也虧得是他,一般人可謀求不來。</p>
心懷喜悅,朱靜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山莊,回到家中。</p>
至於呂大器,他帶領著大部分,剛過宣鎮,還得好幾天才能抵達北京城。</p>
不過他的心情也是急切的。</p>
皇帝在去年就已經跟他許諾,巡查邊關之後,就是讓他入閣之時。</p>
抱著這種心情,他在接近京城時,反而慢下了腳步,頗有幾分患得患失。</p>
入住驛站,呂大器泡著腳,心思百轉千回。</p>
“東翁!”</p>
這時,門外的幕僚走了進來,掃了掃肩上的雪,也徑直坐下,泡起了腳來。</p>
</p>
“雨樓啊!”</p>
呂大器看著這位多年好友,感慨道:“你我相伴十餘年了……”</p>
“是啊!”</p>
幕僚曹風則笑了笑,附和道:“相交相伴十餘載,與東翁在一起的時日,比我妻子還要多些。”</p>
“哈哈哈!”</p>
這話讓呂大器舒緩了不少,他別過緊張,表情認真道:“此番入京,境遇大為不同咯。”</p>
“堪比鯉魚躍龍門。”</p>
曹風眼眸中滿是憧憬,輕聲道:“恭喜東翁,賀喜東翁。”</p>
“此時言之過早。”</p>
呂大器搖搖頭:“一切還未塵埃落定之時,還得低調行事。”</p>
“這事太過於敏感,朝廷局勢可謂是為之大變。”</p>
目前的紹武朝,內閣因皇帝的信任,牢牢把控朝政,皇帝對其票擬鮮有打回,這助漲了內閣之威。</p>
六部尚書也同樣不是吃素的,資曆能力都不差,雖然在內閣對抗中落了下風,但卻並未兵敗如山倒。</p>
黨派上來看,主要分為兩派。</p>
一為元從派,以首輔趙舒為首的漢中從龍老臣,其雖然人數不多,卻實力雄厚。</p>
其二,則是後從派,如王應熊,馮顯宗等,也能與元從有個來回。</p>
不過後從派又分為東林派和新派。</p>
兩者對東林黨看法而產生分歧,東林派認為東林黨在崇禎朝功過參半。</p>
新派則認為東林黨過大於功,理所應當進入紙堆,徹底摒棄。</p>
如張慎言就是東林派旗幟,他就認為東林黨也是有功的,所以一直在拉攏那些零散的東林黨人。</p>
而像是薑曰廣等新派,則因與東林黨分割而來,對東林黨深惡痛疾,多為非江南人士,以及年輕的官吏組成。</p>
如今呂大器入閣,對於張慎言來說,可以是意外之喜,兩派在高端戰力上也能打個平手了。</p>
其他人則因利益受損,自然不願。</p>
權力就是這樣,你多吃一塊,人家就少一塊。</p>
“依在下之見,東翁隻要心向朝廷,隨陛下腳步而行,此次入閣,必然十拿九穩。”</p>
“哦?”</p>
呂大器略顯驚詫,笑道:“正是此理。”</p>
雖然遠在邊關,對呂大器又怎麽會放過京城的消息?</p>
畢竟是權力中心,每天不看幾下,他就睡不著覺。</p>
近些時日,皇帝的心思一目了然。</p>
這是準備用兵啊!</p>
環顧四周,能夠讓皇帝用心的,也隻能是遼東的滿清建奴。</p>
在這種情況下,他這個熟知軍務的兵部尚書入閣,就順理成章了。</p>
“遼東——”</p>
“東翁明見萬裏。”</p>
曹風讚歎道。</p>
“我得仔細謀劃一二。”</p>
呂大器揉了揉太陽穴心中開始思量起來。</p>
顯然,入閣的考試,就是這道明題,讓人欲罷不能的明題。</p>
大雪紛飛之下,大軍拖延了幾日,終於在過年前,回到了京城。</p>
來不及休息,呂大器馬不停蹄地來到玉泉山莊,求見皇帝。</p>
不出意外,他被帶進了山莊中。</p>
暖屋中猶如春日,呂大器打了個激靈。</p>
皇帝是真能享受。</p>
而且,這六七萬人中,一半兵馬還是軍餘頂替後的數字,真正可戰之兵,不過數萬罷了。</p>
某種意義來說,這幾萬人是崇禎給他留下的最後遺產了。</p>
“陛下有意重整邊軍乎?”</p>
在甘肅鎮,朱靜看著遠處的黃沙,斑駁的城牆,吐露出了這句話。</p>
兵部尚書呂大器則搖搖頭,道:“甘肅省、寧夏、綏遠三省,有高一功、劉廷傑,尤世威等坐鎮,邊關安然無恙,再者說漠南諸部已然歸順,重建邊軍已經不合時宜。”</p>
朱靜默然。</p>
諸部蒙古散亂,不成氣候,這時候邊軍的確派不上用場,但焉知蒙古人不能再興起?</p>
“甘肅整軍兩萬,陝西一萬五,寧夏一萬,大同約八千人,山西一萬人……”</p>
朱靜輕聲匯報著。</p>
這些收攏淘汰的兵馬,最後還是要分散到甘肅、寧夏、綏遠、陝西四省,增強邊關實力。</p>
“綏遠還是劉廷傑在坐鎮吧?”</p>
“是的!”</p>
宣大總督再設後,孫長舟上任,劉廷傑就不適合坐鎮大同,很識趣地移鎮綏遠。</p>
皇帝也順水推舟,命劉廷傑為綏遠總兵。</p>
而綏遠範圍廣闊,後套和前套在手,寧夏反而成了內陸了。</p>
於是,尤世威的陝甘統製再次升級,命之為陝甘寧三鎮統製,坐鎮寧夏。</p>
三省之中,陝西缺一不可,其可是提供軍糧的所在。</p>
其實吧,運行良久後,統製倒是越發弊端顯露,相較於總督,其隻有統兵權,無法組織後勤糧草。</p>
說白了,統製跨越多省,對地方政府沒有管轄權,仗打得再好,沒糧食也是白搭。</p>
所以,皇帝就想著,統製負責指揮,總督負責協調糧草物資,對於邊關來說最為合適。</p>
“此次去了一趟邊關,你也算是有些功勞。”</p>
皇帝看著朱靜,露出一絲笑意:“怎麽,有想去的地方嗎?”</p>
“全憑陛下做主。”</p>
朱靜心中歡喜,拱手拜下。</p>
“好!”</p>
皇帝點點頭,成熟穩重的朱靜,算是令人喜歡。</p>
“你之前擔任中城指揮使為六品,如今累了一年,就升任正五品吧!”</p>
“去京營曆練一番。”</p>
朱靜忙不迭謝恩。</p>
心中趕忙計較起來。</p>
軍銜改製後,軍中的品階也同時更改。</p>
軍製由低至高,伍、什、隊、營、協,翼,其中副隊為從九品,正隊為正九品。</p>
如若進京營,那麽正五品的官,掌管一協三千人,為遊擊將軍,軍銜為右尉。</p>
二十歲擔任遊擊,也虧得是他,一般人可謀求不來。</p>
心懷喜悅,朱靜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山莊,回到家中。</p>
至於呂大器,他帶領著大部分,剛過宣鎮,還得好幾天才能抵達北京城。</p>
不過他的心情也是急切的。</p>
皇帝在去年就已經跟他許諾,巡查邊關之後,就是讓他入閣之時。</p>
抱著這種心情,他在接近京城時,反而慢下了腳步,頗有幾分患得患失。</p>
入住驛站,呂大器泡著腳,心思百轉千回。</p>
“東翁!”</p>
這時,門外的幕僚走了進來,掃了掃肩上的雪,也徑直坐下,泡起了腳來。</p>
</p>
“雨樓啊!”</p>
呂大器看著這位多年好友,感慨道:“你我相伴十餘年了……”</p>
“是啊!”</p>
幕僚曹風則笑了笑,附和道:“相交相伴十餘載,與東翁在一起的時日,比我妻子還要多些。”</p>
“哈哈哈!”</p>
這話讓呂大器舒緩了不少,他別過緊張,表情認真道:“此番入京,境遇大為不同咯。”</p>
“堪比鯉魚躍龍門。”</p>
曹風眼眸中滿是憧憬,輕聲道:“恭喜東翁,賀喜東翁。”</p>
“此時言之過早。”</p>
呂大器搖搖頭:“一切還未塵埃落定之時,還得低調行事。”</p>
“這事太過於敏感,朝廷局勢可謂是為之大變。”</p>
目前的紹武朝,內閣因皇帝的信任,牢牢把控朝政,皇帝對其票擬鮮有打回,這助漲了內閣之威。</p>
六部尚書也同樣不是吃素的,資曆能力都不差,雖然在內閣對抗中落了下風,但卻並未兵敗如山倒。</p>
黨派上來看,主要分為兩派。</p>
一為元從派,以首輔趙舒為首的漢中從龍老臣,其雖然人數不多,卻實力雄厚。</p>
其二,則是後從派,如王應熊,馮顯宗等,也能與元從有個來回。</p>
不過後從派又分為東林派和新派。</p>
兩者對東林黨看法而產生分歧,東林派認為東林黨在崇禎朝功過參半。</p>
新派則認為東林黨過大於功,理所應當進入紙堆,徹底摒棄。</p>
如張慎言就是東林派旗幟,他就認為東林黨也是有功的,所以一直在拉攏那些零散的東林黨人。</p>
而像是薑曰廣等新派,則因與東林黨分割而來,對東林黨深惡痛疾,多為非江南人士,以及年輕的官吏組成。</p>
如今呂大器入閣,對於張慎言來說,可以是意外之喜,兩派在高端戰力上也能打個平手了。</p>
其他人則因利益受損,自然不願。</p>
權力就是這樣,你多吃一塊,人家就少一塊。</p>
“依在下之見,東翁隻要心向朝廷,隨陛下腳步而行,此次入閣,必然十拿九穩。”</p>
“哦?”</p>
呂大器略顯驚詫,笑道:“正是此理。”</p>
雖然遠在邊關,對呂大器又怎麽會放過京城的消息?</p>
畢竟是權力中心,每天不看幾下,他就睡不著覺。</p>
近些時日,皇帝的心思一目了然。</p>
這是準備用兵啊!</p>
環顧四周,能夠讓皇帝用心的,也隻能是遼東的滿清建奴。</p>
在這種情況下,他這個熟知軍務的兵部尚書入閣,就順理成章了。</p>
“遼東——”</p>
“東翁明見萬裏。”</p>
曹風讚歎道。</p>
“我得仔細謀劃一二。”</p>
呂大器揉了揉太陽穴心中開始思量起來。</p>
顯然,入閣的考試,就是這道明題,讓人欲罷不能的明題。</p>
大雪紛飛之下,大軍拖延了幾日,終於在過年前,回到了京城。</p>
來不及休息,呂大器馬不停蹄地來到玉泉山莊,求見皇帝。</p>
不出意外,他被帶進了山莊中。</p>
暖屋中猶如春日,呂大器打了個激靈。</p>
皇帝是真能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