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點兵,隻點西軍眾將。東京來將是童貫麾下,王厚雖是軍中主將,卻不好隨意調動。就職位而言,主將掌管軍中大權,而監軍代表皇權,故而,王厚再牛,也矮童貫一頭。


    王漢本是炮兵軍官,如今炮團人員全滅,隻有淩振一個獨苗,那還有建製。王漢想要立功,隻能跟著其他將領混,眼下王厚派王猛出兵宗哥川牽製多巴羅,便是個機會。


    童貫雖然不懂軍事,但善於學習。關於如何攻打青唐,他和王厚已經商議多日,知道欲取青唐,需先下鄯州,從西邊斷了吐蕃救援之路,再行重兵圍城,逼迫城內守軍投降。


    若是硬攻,青唐牆高兵多,沒有三倍以上的兵卒損耗,根本攻不下。


    自太祖開朝起,邊關戰事接連不斷,但大多都是被動防禦,勝多輸少。可論主動攻擊,宋軍經驗便少許多。尤其在王厚這樣的將領看來,用人命填充攻城,實為不智。


    要是有火炮在就好了。


    事實上王厚也曾建議王漢再造彈藥,卻被王漢以材料設備不足拒絕——也不算完全借口,西軍邊關渭州是有火藥坊,但和東京火藥局的技術設備相比是天壤之別,更要緊的,是王漢擔心炮彈造好又被人毀了渭州火藥坊。


    在沒抓到趙升之前,王漢不再製造任何火器,他現在要的隻是軍功,軍功高,再加上林靈素忽悠,為自己洗白不是難事。


    眼下東京局勢不明,王漢不敢輕易回京,故而先讓道長回去查明情況,若是三位道長平安無事,說明趙升在西方,並未回京,那時自己便能堂而皇之的正名。


    另外,王漢也在童貫麵前表現乖巧,不明著巴結,整天跑去童貫麵前請教讀書,這個字不認識,那個字什麽意思,把個粗魯武夫勤奮好學的一麵表現的淋漓盡致。


    童貫也樂得賣弄,文采和朝中文人相比不行,對付王漢這種粗人綽綽有餘。尤其是王漢的字跡,叫童貫看了頭痛,說他:“你寫這樣的字,李大家難道不笑話?”


    王漢撓頭,“笑話過,也曾教我寫字,最開始讓我每天抄三篇文章,抄不完不準上床,結果失敗了。”


    童貫便稀奇,“你不肯聽?”


    王漢答,“我懶得抄,不上床就不上床,大不了我去逛窯子。”而後麵露苦色,“哪知道,她後來改了法子,說每天抄不完三篇文章,就罰我不許下床,三四天功夫,我就老老實實抄卷子了。”


    童貫起先沒懂,思索三秒,哈哈大笑,“難怪你要找我練字,哈哈哈……”


    便是如此,兩人關係近了,眼下要開戰,王漢主動請命去宗哥川牽製多巴羅,此任務需要靈動活泛之輩,重點在於牽製,不需做亡命拚搏,故而童貫讓他去。


    一旦多巴羅部被宋軍小股部隊牽製,宋軍主力攻打鄯州就輕鬆許多。


    三千精兵出發,王猛為主,王漢為副,兩人順宗水西進,沿途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說到宋軍建製,分為廂、軍、營、都四級。廂轄十軍,軍轄五營,營轄五都,每都一百人。再往下便是班,每班十到十三,班頭不算正經軍官。


    既是,一營五百人,一軍兩千五,王厚讓王猛領兵三千,便是給兵六營。


    這裏便顯出宋軍【更戊法】的優點。


    宋軍基本建製是營,營都指揮使這樣的小武官基本不變,兵知將,將知兵。但軍級別的虞候將官則是經常變動,即便如此,也不影響軍隊協調性。


    王猛要管三千精兵,隻需要管好各位正副都指揮使即可,手下營軍之間並無派係之分,用起來得心應手。


    三千人馬,都指揮使六人,副都指揮使十二人,另有都頭三十人,全部來陣前匯報,通報姓名,演練旗號。


    王猛有其父做派,相貌威嚴,剛正不阿,開口必然是威嚴肅穆苦大仇深。


    王漢則不同,身為副將,站在王猛身後,對著眾人盈盈笑,心底裏卻把每位指揮姓名銘記於心。


    剛順著宗水進入二十裏,斥候便來稟報,前方五裏發現羌人騎兵,人數約莫五千。


    王猛便問:“可是多巴羅的旗號?”


    斥候回答,“不是多巴羅旗號。”


    王猛便下令原地構造防禦,全軍結陣。


    所謂防禦,便是隨軍攜帶各類拒馬樁,馬腿夾,荊棘盾,外繞成一個簡易陣地。這是宋軍針對野外遇到吐蕃騎兵常用的防禦手段,三千精兵有一千騎兵,兩千步兵,個個都配神臂弓。五千吐蕃敢來,三輪箭雨就要他們跌落一半,剩餘一半敢來衝陣,便叫他有來無回。


    在上百年的步騎兵對抗中,宋軍積累了豐富的步騎對抗經驗。


    但這個法子有缺陷,在金國鐵浮屠出現之前,小股遊牧騎兵野外對宋朝步兵作戰很少會主動發起衝鋒,都是遠距離奔襲拋射,依靠靈活機動性騷擾。王猛命令原地結陣,實為不智,羌人如果圍而不攻,遠距離騷擾,切斷宋軍補給,餓也能把宋軍餓死。


    可話說回來,逃也是下策,麵對騎兵如果發生潰逃,無異於後背晾給對方任其宰殺。


    五裏路程,轉瞬既到。


    王猛結陣,乃是中規中矩的打法,五千騎兵不敢衝陣,也不敢進入一箭之地,宋軍依水紮營,能守五日。吐蕃想要全滅這股宋軍,至少需要八千吐蕃正規軍前來,低於八千人,宋軍步兵會折損殆盡,騎兵則能憑借高速機動脫困。


    若吐蕃調來八千精兵攻打此地宋軍,則鄯州兵少,宋軍主力便能拿下鄯州。


    所謂分兵牽製,便是如此——王厚知道多巴羅手下真正能用兵卒並不甚多,整個部族十萬人,能湊出一萬戰士已經是極限。


    王漢卻有不同看法,三千宋軍裝備精於吐蕃,步軍身穿紮甲,騎兵有皮甲,另有盾牌兵五百,這些都利用起來,五千蕃兵不是對手,完全可以吃掉他們。


    王猛疑惑,“王將軍有何妙計?”


    王漢隻說八個字:“騎兵接陣,誘敵深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國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老司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老司機並收藏大宋國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