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兒,你覺得這樣行嗎?畢竟對方是寧江軍。”
一回來,沈家就加大了防備,就連沈石那些傷馬,也加強了防備。
那些傷馬雖說有受傷,騎著作戰是不大可能了,但它們畢竟是戰馬,做匹種馬也還是可以的。為此沈家與縣衙的人不得不一分為二。
“父親,這事不急,還是問過包大人的意思吧。”
除了加強戒備,沈石與沈良第二件事便是去見包拯,把這事告訴他。沈家是受了包拯的令出來的,這事沒理由不告訴包拯。
趕到縣衙正好遇到公孫策外出。“怕父,賢弟,你們來的正好,大人要見你們。”
進了縣衙,便看到包拯正在內堂等他們父子。
“大人。”
“大人。”
沈石父子拱手見禮。
“二位請坐。”
雙方分賓主坐下。
公孫策代包拯問道:“伯父、賢弟,你們為什麽把人手抽調了回去。”
養馬場有沈家的人,也有包拯的人,當王朝馬漢把看到沈家人手調回的事告訴了包拯,如果沈石他們不來,包拯也會讓人請他們來。
“大人應該知道前兩日,我們去了一個地方。”沈良說。
他這話說的有點兒賣關子,這是文人的風格,怎麽說他也讀了那麽多年的書,又和文人呆的多了。少了武人的直爽,多了些文人的賣關子,吊胃口。這不是什麽大事,沈石也就沒有開口,任老爸賣關子。
“去了什麽地方?”而包拯也吃這套,直接捧了哏,而且他比一般的文官更注意武人的感受,所以他又說道,“如果可以,不知可不可以告知本縣。”
包拯這麽給麵子,沈良非常高興,他不僅說了他們在寧江的所見所聞,他甚至連沈石的猜測也說出來了。“包大人,這批戰馬恐怕是汝州防禦使大人想要。”
這是武人的特點,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沈石知道這點,他才沒有說曆史,沒有說趙允讓的事。就父親那武人的特點,他要知道了,很難不說出去。
沈石穿越在沈家身上,他不可能讓沈家不好的。以他的能力,他有信心把沈家帶到西北種家的高度,哪怕不是土皇帝,也要做一個地頭蛇。
這不是沈石的野心,這隻是沈石的因果,不管是人子,還是穿越者,這都是他必須還的。
這也就是包拯,如果對方是趙允讓的人,恐怕老爹這句話一出,就把沈家賣了個幹淨。
“不,汝州防禦使已經回京。現在的寧江軍還沒有軍使大人。”
比起沈家,包拯知道更多更快朝廷的消息。趙允讓返京,對包拯來說不是什麽秘密。隻不過包拯知道的隻是當下,他不可能知道趙允讓的一生是累任寧江軍節度使的。一個“累”字,就說明了他對寧江軍的掌控。包拯不知道,自然也就不會去細想。而且現在仁宗的兒子出生了,還沒有死,趙允讓也是趙家的大家長,至少曆史書上沒有寫他有任何的問題。包拯又怎麽會知道。
更不用說,包拯隻不過是個縣令,他就算是知道,先不說他信不信,他一個縣令也沒有發言權。
當然,作為一名這時代的“名”偵探,他問了許多寧江的情況。“沈司馬,你們抽調人手,可是防範他們。”
宋不是漢唐,所以諸州別駕/長史/司馬也不是漢唐那樣的大官兒,司馬在宋是一個職官,正九品,與後來宋江的保義郎是同級別的職官。
沈良司馬一職,就是包拯給的。至於沈石的封賜,那是武散官,是個榮譽,不是做事的職官,差不多也就是後世的縣人大代表的性質,是沒有權力抽調任何人手的。
“是的,大人。”沈良實話實說。
“既然是為了防範,把所有的人馬集中一起不是更好嗎?”公孫策代包拯問道。
沈良看向沈石,因為他完全沒想到這點。
“包大人,公孫先生。”沈石沒有職官,但到底有散官,說話還是可以。“二位有所不知。動物的世界與人不同。馬群中的傷馬病馬,並不會受到馬群的照料,馬群隻會拋棄它們。”
“竟然是這樣。”包拯表示很神奇,儒家的教義,一直都是“虎毒不食子”、“狐死必首丘”這些。
“是的,大人。”
對此,沈石肯定說“是的。”
“想不到竟然是這樣。”包拯再度驚歎。
“它們真的不可以呆在一起?”公孫策問道。
“不可以,它們呆在一起,它們隻會死去。”沈石很肯定的說。
包拯點了點頭又問道:“看來這馬與本縣所學並不一致,這便是將門的育馬術吧?”
將門立世之基,除了練兵,還有這養馬術。特別現在的大宋,沒有遊牧民幫助養馬,真正的養馬術,也就將門知道一點了。
作為慶曆新政的祟拜者與執行者,包拯想的是說服沈家,拿出無私奉獻精神,交出養馬術。所以他直接道:“隻是沈家調走人手,本縣手下沒有精通馬性的人選,不知沈家可否教授一下本縣的人手。”
“這……”
沈良為難了。
“沈司馬,本縣想要養馬術,不是為馬本縣自己,而是為大宋上下……”
一旦搬出了為國大義是最讓人為難的,沈良也一樣。一邊是國家,一邊卻又是家族的存世之基,一旦說出去,將門就更是沒有什麽價值了。
“包大人。”在沈良為難的時候,沈石站出來道,“其實戰馬並不是關鍵,隻要大宋一天是文人領軍,有沒有戰馬都一樣。”
石破天驚!
沈石這句話可是置疑大宋的國策,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沈良。但是沈石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他現在是將門,就得為將門說話。而且他說的也沒錯,哪怕是後世,口口聲聲是文人統軍,但是實際上他們哪一個是一點兒兵法不知道,沒受過訓練便直接領軍的?一個也沒有。這是與大宋本質上的不同。
就在這時……
“大人,不好了。有馬匪突襲了馬場。我們的人被傷了。”
馬場果然受襲了,甚至有人受傷,有人被殺,王朝急急來報。
“張龍、趙虎。你等立即帶人,追捕馬匪。”包拯立即下令。
一回來,沈家就加大了防備,就連沈石那些傷馬,也加強了防備。
那些傷馬雖說有受傷,騎著作戰是不大可能了,但它們畢竟是戰馬,做匹種馬也還是可以的。為此沈家與縣衙的人不得不一分為二。
“父親,這事不急,還是問過包大人的意思吧。”
除了加強戒備,沈石與沈良第二件事便是去見包拯,把這事告訴他。沈家是受了包拯的令出來的,這事沒理由不告訴包拯。
趕到縣衙正好遇到公孫策外出。“怕父,賢弟,你們來的正好,大人要見你們。”
進了縣衙,便看到包拯正在內堂等他們父子。
“大人。”
“大人。”
沈石父子拱手見禮。
“二位請坐。”
雙方分賓主坐下。
公孫策代包拯問道:“伯父、賢弟,你們為什麽把人手抽調了回去。”
養馬場有沈家的人,也有包拯的人,當王朝馬漢把看到沈家人手調回的事告訴了包拯,如果沈石他們不來,包拯也會讓人請他們來。
“大人應該知道前兩日,我們去了一個地方。”沈良說。
他這話說的有點兒賣關子,這是文人的風格,怎麽說他也讀了那麽多年的書,又和文人呆的多了。少了武人的直爽,多了些文人的賣關子,吊胃口。這不是什麽大事,沈石也就沒有開口,任老爸賣關子。
“去了什麽地方?”而包拯也吃這套,直接捧了哏,而且他比一般的文官更注意武人的感受,所以他又說道,“如果可以,不知可不可以告知本縣。”
包拯這麽給麵子,沈良非常高興,他不僅說了他們在寧江的所見所聞,他甚至連沈石的猜測也說出來了。“包大人,這批戰馬恐怕是汝州防禦使大人想要。”
這是武人的特點,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沈石知道這點,他才沒有說曆史,沒有說趙允讓的事。就父親那武人的特點,他要知道了,很難不說出去。
沈石穿越在沈家身上,他不可能讓沈家不好的。以他的能力,他有信心把沈家帶到西北種家的高度,哪怕不是土皇帝,也要做一個地頭蛇。
這不是沈石的野心,這隻是沈石的因果,不管是人子,還是穿越者,這都是他必須還的。
這也就是包拯,如果對方是趙允讓的人,恐怕老爹這句話一出,就把沈家賣了個幹淨。
“不,汝州防禦使已經回京。現在的寧江軍還沒有軍使大人。”
比起沈家,包拯知道更多更快朝廷的消息。趙允讓返京,對包拯來說不是什麽秘密。隻不過包拯知道的隻是當下,他不可能知道趙允讓的一生是累任寧江軍節度使的。一個“累”字,就說明了他對寧江軍的掌控。包拯不知道,自然也就不會去細想。而且現在仁宗的兒子出生了,還沒有死,趙允讓也是趙家的大家長,至少曆史書上沒有寫他有任何的問題。包拯又怎麽會知道。
更不用說,包拯隻不過是個縣令,他就算是知道,先不說他信不信,他一個縣令也沒有發言權。
當然,作為一名這時代的“名”偵探,他問了許多寧江的情況。“沈司馬,你們抽調人手,可是防範他們。”
宋不是漢唐,所以諸州別駕/長史/司馬也不是漢唐那樣的大官兒,司馬在宋是一個職官,正九品,與後來宋江的保義郎是同級別的職官。
沈良司馬一職,就是包拯給的。至於沈石的封賜,那是武散官,是個榮譽,不是做事的職官,差不多也就是後世的縣人大代表的性質,是沒有權力抽調任何人手的。
“是的,大人。”沈良實話實說。
“既然是為了防範,把所有的人馬集中一起不是更好嗎?”公孫策代包拯問道。
沈良看向沈石,因為他完全沒想到這點。
“包大人,公孫先生。”沈石沒有職官,但到底有散官,說話還是可以。“二位有所不知。動物的世界與人不同。馬群中的傷馬病馬,並不會受到馬群的照料,馬群隻會拋棄它們。”
“竟然是這樣。”包拯表示很神奇,儒家的教義,一直都是“虎毒不食子”、“狐死必首丘”這些。
“是的,大人。”
對此,沈石肯定說“是的。”
“想不到竟然是這樣。”包拯再度驚歎。
“它們真的不可以呆在一起?”公孫策問道。
“不可以,它們呆在一起,它們隻會死去。”沈石很肯定的說。
包拯點了點頭又問道:“看來這馬與本縣所學並不一致,這便是將門的育馬術吧?”
將門立世之基,除了練兵,還有這養馬術。特別現在的大宋,沒有遊牧民幫助養馬,真正的養馬術,也就將門知道一點了。
作為慶曆新政的祟拜者與執行者,包拯想的是說服沈家,拿出無私奉獻精神,交出養馬術。所以他直接道:“隻是沈家調走人手,本縣手下沒有精通馬性的人選,不知沈家可否教授一下本縣的人手。”
“這……”
沈良為難了。
“沈司馬,本縣想要養馬術,不是為馬本縣自己,而是為大宋上下……”
一旦搬出了為國大義是最讓人為難的,沈良也一樣。一邊是國家,一邊卻又是家族的存世之基,一旦說出去,將門就更是沒有什麽價值了。
“包大人。”在沈良為難的時候,沈石站出來道,“其實戰馬並不是關鍵,隻要大宋一天是文人領軍,有沒有戰馬都一樣。”
石破天驚!
沈石這句話可是置疑大宋的國策,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沈良。但是沈石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他現在是將門,就得為將門說話。而且他說的也沒錯,哪怕是後世,口口聲聲是文人統軍,但是實際上他們哪一個是一點兒兵法不知道,沒受過訓練便直接領軍的?一個也沒有。這是與大宋本質上的不同。
就在這時……
“大人,不好了。有馬匪突襲了馬場。我們的人被傷了。”
馬場果然受襲了,甚至有人受傷,有人被殺,王朝急急來報。
“張龍、趙虎。你等立即帶人,追捕馬匪。”包拯立即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