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半天聞一鳴最後還是決定捐給金陵圖書館,畢竟絕大部分都在那裏,於情於理應該如此。崔館長激動的握住吳天緣的手,感激不盡。
淩君生拍了拍老友肩膀,開解道:“老錢,過雲樓都在金陵,這次也是錦繡萬花穀全部湊齊,也是一樁盛事,君子成人之美,算了吧!”
錢館長無奈的點點頭,其實這事有點強人所難,主要是上次有怨氣沒有發泄出來,所以才出來攪局。冷靜想想萬一自己搶走最後三冊,就是徹底撕破臉,社會輿論也不好聽。
古籍暫時由金陵方麵帶走保管,下周一舉行盛大發布會,正式向社會宣布錦繡萬花穀終於榮歸故裏。
聞一鳴也成為圖書館名譽顧問,由崔館長整理曆代香方,全部讓他研究,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雙方相約金陵,崔館長先行離開,看著錢老很是鬱悶的表情,淩君生笑道:“不要鬱悶,我正式給你介紹一位高人,聞一鳴,香道大師,有他在,什麽煩惱都是浮雲!”
聞一鳴站起身,開始布置香席,一爐靜心香讓錢館長驚為天人,才知道淩君生為什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推崇。
臨走前拉著聞一鳴的手,盛情道:“等先生回來請務必去寒舍坐坐,老朽紅毯鋪地,淨水潑街,恭迎您大駕光臨。”
送走所有人,淩天成很興奮,沒想到居然還有這個運氣,對於古玩圈來說,能填補千年遺憾無疑是巨大成就。
淩君生喝口茶,計劃道:“既然如此,明天咱們就動身去金陵如何?正好拜訪一下那邊的舊友,先生意下如何?”
聞一鳴無所謂,點頭同意,反正也沒去過金陵,跟著老爺子轉轉,說不定還能撿漏。
第二天眾人出發,當天下午到達金陵,酒店住下,離發布會還有幾天,正好到處走走。
下午淩君生打通電話,聯係舊友,相約家中見麵,帶著兩人出門,車上介紹道:“梅雲堂算是迄今最完整的珍藏張大千畫作的地方,是由張大千忘年之交的高嶺梅、詹雲白夫婦搜集而來,很多更是大千先生私人饋贈的精品,別具意義。可以說正因為有了梅雲堂,才有張大千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存世,沒有張大千,也就不能成就梅雲堂的收藏。”
“現在擁有最多張大千作品隻有兩個地方:一是梅雲堂,四十年來不斷收藏大千作品,手上幾百件力作。二就是寶島林百裏,也是從十幾年前開始不斷購買,現在手裏也上百件,沒辦法,誰讓人家喜歡。”
“寶島有個清玩雅集,是和港島敏求精舍齊名的頂級收藏家團體。而林百裏是曆任會長,可謂是頂級藏家中的頂級藏家。據說他有兩千件藏品,並且件件是珍品。”
“林百裏九十年代初就開始買張大千、傅抱石,1999年後轉入古代書畫,2003年以四億人民幣整體收購了知名藏家程琦的古代書畫收藏,一舉確立在華人藏家中的頂級地位。”
“他在張大千收藏領域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台北故宮沒有張大千畫展時,能看到最多張大千畫作的地方,就是林百裏的廣雅軒。”
車開到郊外別墅,高嶺梅親自迎接,把眾人請到客廳,老人很熱情,難得見到好友,大家很快熟悉起來。
“有人問為什麽喜歡大千的畫?其實老朽從小很喜歡畫畫,但是一直畫不好,後來就改學攝影,可即使暗房的技術能把攝影作品跨越到另一個空間,我還是不能夠滿意。”
高嶺梅邊喝茶,邊回憶著:“有次我去高雄橫貫公路的燕子口,感覺那裏真是人間仙境;燕子口如此曲折,底下是綠色的溪水,溪底有石,落下的楓葉和上頭高聳的山穀,風在吹,山頭小草那麽的翠綠;我嚐試用照相機照下來,可是別說意境,連氣氛都照不出來,照相機根本照不出那種空靈優美的感覺。”
“無意見看到大千先生的《幽穀圖》,中間那一片藍就像燕子口的洞口,把視覺中心吸引過來;那潑彩就像溪水,黑黑一塊塊好像石頭,紅色一點點就像楓葉。有機會你們一定親自到燕子口才會明白。這幅畫帶給我極大震撼,也是我踏入大千筆下世界的開端。”
帶著眾人來到牆上掛著一張畫作前,欣賞道:“比如這張仿唐寅仕女,就是一九四四年大千仿唐伯虎較早期的作品。這幅畫美的地方在於完全呈現出一個柳葉眉、眯眯眼、櫻桃小嘴和瓜子臉的中國古代標準美女。”
高嶺梅如數家珍道:“大千也常常以身邊人做為作畫模特兒,例如太太、女朋友、學生和朋友的太太,這種方式畫出來的感覺比較接近寫生,也是大千畫美女特殊之處。”
“你看這幅《修竹美人》是一九五一年大千在香港的作品,畫的是名門閨秀少婦,也是他的學生馮璧池衣領敞開,在竹子下納涼的模樣,作畫地點就在馮璧池家中的庭院。”
“這幅畫後來被馮璧池自己收藏起來,她非常怕別人仿這幅畫,所以之前她根本不拿去裱,一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去裱畫。這一裱就被我搶到手。一九九八年這幅畫才第一次曝光,一出場就贏得所有人的讚歎。”
一路下來高嶺梅滔滔不絕講述著收藏經曆,分享著心路曆程,聞一鳴很欣賞真正藏家對藝術品的癡迷,那種快樂是金錢不可能帶來的。”
“你們看畫中人的開臉是四筆,化妝有三白,跟唱京劇的化妝方式一樣。臉好像水蜜桃,飽滿紅潤的讓人好想咬一口。”
“這幅畫的技法也非常複雜,胭脂紅是一層一層地上,比真正的女人化妝還麻煩嚴格。白的地方也不是單單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白粉,連絹紙的背麵都上了粉。這幅畫被裱以前我看過,背麵也上粉的用意是不讓漿糊在裱畫的過程中碰到畫紙,畫可以保存比較久。”
聞一鳴鼻頭微動,輕聲道:“深海珍珠?”
高嶺梅吃驚道:“小友如何知道?畫中人衣服線條如此流暢,當年馮璧池還偷偷告訴我,大千特別買到深海珍珠、磨成粉畫在衣服上,模擬絲絨的衣料感。隻可惜因為沒有裱畫,畫的背麵受潮,這些珍珠粉已經掉光,可惜可惜!”
真沒想到一幅畫竟然有如此多細節,聽完高嶺梅的講述,眾人感歎大千先生的敬業和嚴謹。這才是頂級藏家的經驗心得,不但是收藏精品,還能了解作品背後的前世今生,體會文化傳承的樂趣。
淩君生拍了拍老友肩膀,開解道:“老錢,過雲樓都在金陵,這次也是錦繡萬花穀全部湊齊,也是一樁盛事,君子成人之美,算了吧!”
錢館長無奈的點點頭,其實這事有點強人所難,主要是上次有怨氣沒有發泄出來,所以才出來攪局。冷靜想想萬一自己搶走最後三冊,就是徹底撕破臉,社會輿論也不好聽。
古籍暫時由金陵方麵帶走保管,下周一舉行盛大發布會,正式向社會宣布錦繡萬花穀終於榮歸故裏。
聞一鳴也成為圖書館名譽顧問,由崔館長整理曆代香方,全部讓他研究,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雙方相約金陵,崔館長先行離開,看著錢老很是鬱悶的表情,淩君生笑道:“不要鬱悶,我正式給你介紹一位高人,聞一鳴,香道大師,有他在,什麽煩惱都是浮雲!”
聞一鳴站起身,開始布置香席,一爐靜心香讓錢館長驚為天人,才知道淩君生為什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推崇。
臨走前拉著聞一鳴的手,盛情道:“等先生回來請務必去寒舍坐坐,老朽紅毯鋪地,淨水潑街,恭迎您大駕光臨。”
送走所有人,淩天成很興奮,沒想到居然還有這個運氣,對於古玩圈來說,能填補千年遺憾無疑是巨大成就。
淩君生喝口茶,計劃道:“既然如此,明天咱們就動身去金陵如何?正好拜訪一下那邊的舊友,先生意下如何?”
聞一鳴無所謂,點頭同意,反正也沒去過金陵,跟著老爺子轉轉,說不定還能撿漏。
第二天眾人出發,當天下午到達金陵,酒店住下,離發布會還有幾天,正好到處走走。
下午淩君生打通電話,聯係舊友,相約家中見麵,帶著兩人出門,車上介紹道:“梅雲堂算是迄今最完整的珍藏張大千畫作的地方,是由張大千忘年之交的高嶺梅、詹雲白夫婦搜集而來,很多更是大千先生私人饋贈的精品,別具意義。可以說正因為有了梅雲堂,才有張大千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存世,沒有張大千,也就不能成就梅雲堂的收藏。”
“現在擁有最多張大千作品隻有兩個地方:一是梅雲堂,四十年來不斷收藏大千作品,手上幾百件力作。二就是寶島林百裏,也是從十幾年前開始不斷購買,現在手裏也上百件,沒辦法,誰讓人家喜歡。”
“寶島有個清玩雅集,是和港島敏求精舍齊名的頂級收藏家團體。而林百裏是曆任會長,可謂是頂級藏家中的頂級藏家。據說他有兩千件藏品,並且件件是珍品。”
“林百裏九十年代初就開始買張大千、傅抱石,1999年後轉入古代書畫,2003年以四億人民幣整體收購了知名藏家程琦的古代書畫收藏,一舉確立在華人藏家中的頂級地位。”
“他在張大千收藏領域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台北故宮沒有張大千畫展時,能看到最多張大千畫作的地方,就是林百裏的廣雅軒。”
車開到郊外別墅,高嶺梅親自迎接,把眾人請到客廳,老人很熱情,難得見到好友,大家很快熟悉起來。
“有人問為什麽喜歡大千的畫?其實老朽從小很喜歡畫畫,但是一直畫不好,後來就改學攝影,可即使暗房的技術能把攝影作品跨越到另一個空間,我還是不能夠滿意。”
高嶺梅邊喝茶,邊回憶著:“有次我去高雄橫貫公路的燕子口,感覺那裏真是人間仙境;燕子口如此曲折,底下是綠色的溪水,溪底有石,落下的楓葉和上頭高聳的山穀,風在吹,山頭小草那麽的翠綠;我嚐試用照相機照下來,可是別說意境,連氣氛都照不出來,照相機根本照不出那種空靈優美的感覺。”
“無意見看到大千先生的《幽穀圖》,中間那一片藍就像燕子口的洞口,把視覺中心吸引過來;那潑彩就像溪水,黑黑一塊塊好像石頭,紅色一點點就像楓葉。有機會你們一定親自到燕子口才會明白。這幅畫帶給我極大震撼,也是我踏入大千筆下世界的開端。”
帶著眾人來到牆上掛著一張畫作前,欣賞道:“比如這張仿唐寅仕女,就是一九四四年大千仿唐伯虎較早期的作品。這幅畫美的地方在於完全呈現出一個柳葉眉、眯眯眼、櫻桃小嘴和瓜子臉的中國古代標準美女。”
高嶺梅如數家珍道:“大千也常常以身邊人做為作畫模特兒,例如太太、女朋友、學生和朋友的太太,這種方式畫出來的感覺比較接近寫生,也是大千畫美女特殊之處。”
“你看這幅《修竹美人》是一九五一年大千在香港的作品,畫的是名門閨秀少婦,也是他的學生馮璧池衣領敞開,在竹子下納涼的模樣,作畫地點就在馮璧池家中的庭院。”
“這幅畫後來被馮璧池自己收藏起來,她非常怕別人仿這幅畫,所以之前她根本不拿去裱,一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去裱畫。這一裱就被我搶到手。一九九八年這幅畫才第一次曝光,一出場就贏得所有人的讚歎。”
一路下來高嶺梅滔滔不絕講述著收藏經曆,分享著心路曆程,聞一鳴很欣賞真正藏家對藝術品的癡迷,那種快樂是金錢不可能帶來的。”
“你們看畫中人的開臉是四筆,化妝有三白,跟唱京劇的化妝方式一樣。臉好像水蜜桃,飽滿紅潤的讓人好想咬一口。”
“這幅畫的技法也非常複雜,胭脂紅是一層一層地上,比真正的女人化妝還麻煩嚴格。白的地方也不是單單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白粉,連絹紙的背麵都上了粉。這幅畫被裱以前我看過,背麵也上粉的用意是不讓漿糊在裱畫的過程中碰到畫紙,畫可以保存比較久。”
聞一鳴鼻頭微動,輕聲道:“深海珍珠?”
高嶺梅吃驚道:“小友如何知道?畫中人衣服線條如此流暢,當年馮璧池還偷偷告訴我,大千特別買到深海珍珠、磨成粉畫在衣服上,模擬絲絨的衣料感。隻可惜因為沒有裱畫,畫的背麵受潮,這些珍珠粉已經掉光,可惜可惜!”
真沒想到一幅畫竟然有如此多細節,聽完高嶺梅的講述,眾人感歎大千先生的敬業和嚴謹。這才是頂級藏家的經驗心得,不但是收藏精品,還能了解作品背後的前世今生,體會文化傳承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