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聞一鳴滿意,崔館長吩咐手下複印所有古籍,對方隻要副本,這點沒有讓他為難,很是高興。


    事情皆大歡喜,天成拍賣成為圈裏熱議焦點,算是打響頭炮,讓同行側目。


    中午崔館長請眾人吃飯,來到夫子廟百年老店耿福興,請大家坐下,盡地主之誼。


    淩君生品口茶,看著百年老店,勾起回憶道:“好多年前出差到此地,堂叔領我走進來,踩著木樓梯上到二樓,坐在這裏充過一回闊佬!”


    “我記得第一道菜就是雞湯煮幹絲,又叫大煮幹絲,裏麵有雞絲,有火腿絲,並配以雞肫、鮮蝦仁。幹絲細長清爽,刀工極為了得,幾乎找不到有斷頭的。”


    “湯汁清黃,鮮味濃重,特別是點綴其間的細蔥,嬌嫩翠綠,色彩和諧,其風味之美,讓我曆久難忘。我記得堂叔在服務台上買的大煮幹絲,為當時的最高價格,一元二角錢一碗,要知道我那年當學徒工,月工資才隻有十八元。”


    崔館長笑道:“淩老說的可是幾十年前的事嘍!現在的煮幹絲,雖然大街小巷滿處都是,可早已跟記憶中的大相徑庭,味道先不論,隻說那刀工,滿目支離破碎,斷頭缺尾,入口也多是淡而無味。”


    “這也難怪,現在還有多少店主會在煮幹絲裏放進那種高質量的火腿絲和鮮蝦仁?整個金陵,也隻有百年老字號能保持這種水準!”


    他親自給老爺子滿上茶,回憶道:“記得我小時候吃得較多的是一種鹵幹絲,先經油炸過再在鹵水裏煮出來。小鎮上隨著大人吃早茶,大人一壺綠茶,一碟鹵汁幹絲,再來一大盤熱騰騰的燒賣,又吃又聊。”


    “見鄰座有個清瘦的老茶客,幹脆就是一壺香茗、一客帶辣味的鹵幹絲,別的什麽也不要,筷子尖上挑三兩根幹絲納入口中,細嚼慢飲,氣定神閑,優遊自在,小小的茶盅托在手心,此等逍遙,差不多令神仙也羨煞,足見幹絲的誘人魅力。”


    眾人哈哈大笑,負責包間的經理是崔館長的熟人,進門聽見眾人議論,插話道:“各位貴客真識貨,要知道百年老店的底蘊就在細節之中,比如這道煮幹絲!”


    “廚師大早起就在菜場豆腐攤子上挑選優質白坯幹子,有彈性,有韌勁,抓手裏對折不斷不裂才算合格。先將幹子薄薄地片出來,碼在一起切成極細的絲,要一刀貼著一刀地切。要求切起來頭頭是道,一氣嗬成,不能拖泥帶水。”


    “後廚要求大煮幹絲不僅要用鮮蝦仁,還要用開洋。將海蝦煮熟後,再曬幹去殼製成的。好的開洋,色紅而亮,幹燥又有彈性。”


    “開洋有兩種用法,如果追求口感的話,應該將開洋扯成絲;而要是想追求看相,就將開洋原隻使用。除大煮幹絲外,還有一種燙幹絲,是將幹絲用沸水多次浸泡後,擠幹裝盤,澆以熬熟的豉油和麻油,撒上開洋、嫩薑絲就成了,也非常爽口。”


    一番話引得眾人胃口大開,聞一鳴拿起筷子,夾起均勻的幹絲,放進嘴裏,清醇的雞湯躍然眼前,嘬口吹去,波浪不興,自有一種超然的風華,仿佛軟紅輕塵裏的過往歲月,儼然映現了一個鼎盛時代的六朝古都。


    雪白幹絲隱伏期間,絲絲縷縷盡顯細膩溫婉。經過精心燉煮的幹絲,吸納了蝦仁、竹筍、雞絲、木耳、香菇等多種美味,眾多的芳魂全都附著其上,嗅之宜人,啜之則滿口柔情,回味綿長,鮮而不膩,淡雅而不落單調。


    舌頭上的每個細胞都盡享來自於這大煮幹絲的美好感覺,不知不覺整碗罄盡,放下湯勺,抿抿嘴,齒間的餘香猶在。


    大道至簡,真沒想到看似平凡無奇的煮幹絲,居然蘊含如此豐富動人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淩君生放下筷子,感歎道:“十裏秦淮,十裏風月事。每次流連於來秦淮河邊,一次次體味杜牧、李煜、張岱、俞平伯、朱自清筆下的那份旖旎。秦淮河的柔波裏,彌漫的情韻與美食醇香,總是飄散不盡。”


    “明清時期秦淮河旁就有了夫子廟和江南貢院,並建起重簷雕脊的聚星亭。在那個年代,不管走到哪裏,凡孔廟所在都為莊嚴肅穆的場所,唯獨這金陵的夫子廟顯得很特別,仿佛著意要和孔聖人開個玩笑,周遭酒樓茶樓青樓媛閣林立,仕女如雲,畫舫滿河,絲竹悠悠,紙醉金迷。”


    “食色,人之性也,來此博取功名的男人們,還有文人騷客和達官顯貴,來這裏可不會餓著肚子聽小曲,他們都會選取個好時分到這條河上悠閑或沉緬自己。所謂君子不過文德橋,可一座文德橋又能擋住什麽?”


    眾人哄堂大笑,聞一鳴開玩笑道:“老爺子當時腦海中是不是充滿秦淮八豔的倩影?芳華絕代的風姿似在縹緲的樓閣和茶坊婀娜飄動?柳如是、馬湘蘭、寇白門、顧橫波、卞玉京,連同那個陳圓圓……無論是娟娟靜美,還是莊妍靚雅,巧伺人意,春意闌珊時,她們似水麵白蓮,一個個且歌且舞且自醉。”


    淩君生老臉微紅,笑罵道:“顧盼傾城的秦淮八豔隻有讓人遐想的份嘍!少了昔日精彩,我們也隻能從口腹之欲中找尋美食的秦淮八絕。”


    “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耿福興的蟹殼黃燒餅、開洋幹絲;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麻油幹絲。”


    “六鳳居的蔥油餅、豆腐腦;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麵;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瞻園麵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麵;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崔館長插話道:“我們沿江人偏愛吃魚吃家禽,本人對桂花鴨情有獨鍾。欞星門外的碼頭上,秦淮八豔的青銅浮雕在巨型宮燈的光影裏恍惚迷離,空氣中可以聞到桂花鴨獨特的香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鼻尖上的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玩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玩居士並收藏鼻尖上的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