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文看著滿屋收藏,自得道:“古代流傳下來的象牙藝術品,由於精致藝術雕刻以及象牙本身的價值,曾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風光多年,上世紀90年代後歐美國家將象牙列入禁售項目,所以牙雕隻是偶爾出現於東南亞藝術品市場,價格每年水漲船高。”


    他指著一件藏品介紹道:“1993年蘇福比拍賣會上,這對清代宮廷內擺設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宮燈,奢華奪目。經眾多買家競爭,我最後以420萬港元拍到手,當時也算創出一個記錄。”


    “還有這件2000年清康熙象牙漆刻梅花筆筒,我用71萬元拿到手,現在有人出到三百萬。”


    “這件2002年一條長毛象牙雕,龍行天下,有人出800萬港幣,我沒有舍得出手。”


    “那件2005年用整根象牙雕刻而成的《韓熙載夜宴圖》價值升至880萬元,這兩年拍賣場上象牙雕刻作品的估價和成交價都翻了最少幾倍!”


    聞一鳴點頭同意,收藏門類好幾百種,竹木牙角算是雜項,其中木是主流,無論文房還是家具,都算流行貨。


    然後是竹,竹雕也傳承千年,名家輩出,現在市場行情一路走高,精品千金難求。


    至於象牙和犀角,都是稀有之物,原料難得,留下的精品極少,所以自古就受到達官貴人的追捧。


    象主要產於非洲與亞洲的印度、泰國、緬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較長。非洲東部赤道所產牡象之牙,長九尺,為象牙之最長者。


    非洲象牙多呈淡黃色,質地細密,光澤好,硬度高,但在氣溫懸殊變化的情況下易產生裂紋。


    亞洲的母象不生牙,各地所產象牙的顏色比較白,但過段時間後會逐漸老化,色澤泛黃,光澤亦差,其牙質的硬度低於非洲牙。


    象牙質地細膩,硬度適中,光澤柔和,牙紋細潔,才是製作高檔工藝品的天然好材料。


    何俊文走到書櫃前,拿出一件藏品,雙手奉上道:“這是早年無意得到的香筒,正所謂寶劍贈英雄,請先生笑納。”


    聞一鳴接過香筒,手感溫潤如玉,象牙表麵呈淡黃色,如黃玉般晶瑩剔透,很是漂亮。


    香筒造型與民間使用的筷籠相似,是種清雅的室內陳設品。將特製香料或是香花放入筒內,使香氣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


    材料多樣,黃楊木最為常見,或用紫檀、竹子等做成,材質十分講究,工藝精美,切雕工多為鏤空,能用象牙雕刻,竹林七賢栩栩如生,肯定是宮廷禦用精品。


    “晶瑩如玉,雀絲自然,包漿深厚,上品!”


    聽見聞一鳴的讚美,何俊文喜笑顏開,對方滿意就好,所謂投其所好,今天見識到香道的神奇,難怪胡建民如此推崇這個年輕人,果然深不可測。


    聞一鳴把玩著香筒,象牙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表麵就開始泛黃,再由淡黃逐漸變成薑黃、深黃,直至淺棕色。


    同一件象牙器上顏色還往往深淺不一,伴隨著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麵,還會出現一根根短頭發絲樣的淺紋,稱之為雀絲。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如同樹木年輪,能通過這些推算出象牙的大致年份。


    “這件應該是清代牙雕名家,南於北吳中的吳南愚作品。”何俊文指著款識介紹道:“於碩擅長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況下,全憑手感運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輕重緩急,隨心所欲,運刀如運筆,得心應手,字字意氣連貫,流暢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結舌。”


    “與於碩齊名的吳南愚,能於五分方圓之象牙麵上,刻字千餘,具有帖氣。非用放大之鏡不可辨識,不知其何以為之,鬼斧神工也。”


    “從康熙時起,被征到清宮造辦處的牙雕工匠就不斷創新工藝,能做到讓皇帝真正滿意並不容易。因為在清中前期時,皇帝認為蘇、寧、杭、嘉、粵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氣,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宮廷的口味。”


    “特別是雍正皇帝,藝術標準極高,既要雅秀,又要精巧。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製作時,就得精心構圖,避免繁複堆砌,刀鋒畢現的缺陷。”


    “又在牙雕中糅進畫風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較之北方渾樸簡練的風格,更顯得雍容精細;較之南派的繁複堆砌的雕刻工法,又顯得清秀典雅、細致簡潔。”


    “其中的佼佼者因為設計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賞識,才能夠得到格外恩準,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款識。如故宮珍藏的黃振效刻的漁家樂筆筒和雲龍紋火鏈套,李爵祿刻的小方盒,陳祖璋的月曼清遊冊等。”


    “特別是這種鬼工球,巧奪天工,已經不能用語言形容其精妙!”


    聞一鳴看著眼前的象牙球,內部交錯重疊,玲瓏精致,表麵刻鏤著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裏,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外觀看來隻是一個球體,但層內有層。


    每個球都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並且象牙球裏外每套球均雕鏤著精美繁複的紋飾,有百花、龍鳳及山水人物等數種。


    歎為觀止,要知道球與球之間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麵容易,但刻鏤內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製,難度越來越大,難怪被稱為鬼工球!


    何俊文感歎道:“到清乾隆時期,這種絕技有了更大發展,象牙球從最開始的一層,發展到十四層,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層,真乃鬼斧神工!”


    離開何家,在車上聞一鳴把玩著象牙香筒,今天沒有白來,象牙也是能用來合香入藥。本草綱目記載:象牙,清心腎之火,可療驚悸風狂,骨蒸痰熱。


    記得洪氏香譜裏有兩種香方,正好需要象牙作為臣藥,雖然香筒能可惜但為了合香,回去隻能忍痛割愛,為偉大的香道事業粉身碎骨,奉獻生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鼻尖上的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玩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玩居士並收藏鼻尖上的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