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鳴看著眼前貌不驚人的中年男人,十分好奇,對方可是這十年最知名的收藏家,整天上新聞頭條,就連圈外人也家喻戶曉,比小明星還有知名度。
2010年11月20日,劉一謙花3.08億元拍到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2013年9月,在紐約蘇福比拍賣行以800萬美元,5037萬元人民幣競得蘇軾的《功甫帖》。
2013年12月,1.69億元拍得古畫《十八應真圖卷》。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蘇福比以2.8124億港元刷新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存世的雞缸杯僅有三件為私人收藏。
2014年11月27日,佳實德拍賣行的香港拍賣活動中出價3.48億港幣買下有600年曆史的明永樂禦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同年3月,又以人民幣8690萬元拍得一件曆經600多年曆史的明代佛經,作者為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
2015年4月7日,以1億1390萬港元天價拍下南宋官窯花瓶,這是南宋時期陶瓷器皿有史以來的最高拍賣價格之一。
遠的不說,就在今年4月5日,他又以2.4億港元,加傭金2.7億港元競拍成功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是除愛痕湖以外的第二天價作品。”
有人算過劉一謙短短十年裏,在古玩上投資超過八十億!走到哪裏都是拍賣行的頂級貴賓,炙手可熱的超級大買家。
“淩老,吳老,好久不見!”
劉一謙先給兩位老爺子打招呼,然後看著淩天成笑道:“聽說天成老弟要進軍京城?好,有雄心壯誌,劉某佩服!”
淩天成擺擺手,客氣道:“不是要您這樣的大土豪支持嗎?這次要出手拿下這套極品?”
“看看再說吧,不急!”劉一謙哈哈一笑道:“要說古典瓷器才是國際收藏圈的硬通貨,至於古典書畫隻是咱們自己欣賞,外國人家有油畫藝術,大師精品都是數億美元成交,比咱們的貴的多。”
“說的對,其實真正玩字畫的大家普遍有個觀點,就是清代以後沒有收藏價值!”
吳掌櫃由衷感歎道:“清代作品才有收藏價值,比如清四王、四僧、鄭板橋、劉墉等名人字畫勉強算登堂入室。近現代所謂大師在港澳台藏家眼裏基本不值一提,說水平一般,沒有創新,價格水分大,國內市場泡沫多。”
淩天成搖頭無奈道:“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港澳台藏家不來內地拍賣行舉牌的主要原因,他們寧可去佳實德和蘇福比,雖然我們也在不斷努力,給對方建立信心,希望有天能來內地參加拍賣!”
劉一謙笑而不語,眾人寒暄幾句,轉身離開,淩天成看著對方背影,低聲道:“這家夥玩股票出身,一個草根能打拚到百億大富豪,可想而知他的獨到眼光。”
“十年前退出股票市場,華麗轉身成為古玩行超級大買家,每年投入超過十億資金,剛成立私人博物館,跟滬上政府關係很好,成為浦東文化的新地標!”
“近代能拍上價的隻有張大千和齊白石兩個,國內張大千大部分都在萬大首富王建森手裏,最少兩三百張,這幾年藝術品瘋漲讓他什麽不幹就賺到幾倍利潤。每年都有過億的拍賣紀錄出現,從開始的一億到現在三億的愛痕湖,大千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國畫大師!”
“我都懷疑背後有沒有王建森推波助瀾的影子?還有佳德和保力,兩大龍頭也是創造天價紀錄的主要推手。一旦某個藝術家的作品過億,那正式宣布新一輪的大漲行情開始,不光是精品力作,就連一般作品最少也要賺一倍以上,這就是市場遊戲規則。”
“劉一謙更不用說,光我知道手裏就有兩個藝術投資基金在運作,他的模式更複雜隱蔽,利用募集來的資金到處拍天價藝術品。不但能推高手裏早就囤積的存貨價格,還能打造個人名聲,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然後再用藝術品去銀行抵押貸款,或是發放藝術品投資基金,五億隨便一運作就能募集超過十億,甚至更多的資金。周而複始,雪球越滾越大,手裏的資金越多,能操作的項目更大。”
淩天成長歎口氣,這種話同行都心知肚明,可又能說什麽?自己難道不是其中一份子?當然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要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和路子,這個不是普通土豪能玩的遊戲,也隻有王建森和劉一謙這個級別的巨頭能參與其中。藝術品炒作鏈條很長,不知道有多少人參與?
“從十年前國內開始第五次收藏熱,電視報紙天天報道一夜暴富的故事,弄得全國人民都好像要撿漏一樣!導致很多遊資看準機會,大肆在市場上低買高賣,炒作囤積,加上一些沒有原則底線的小拍賣行助紂為虐,整個風氣烏煙瘴氣!”
說到這裏吳掌櫃冷哼一聲,痛心疾首道:“特別是近現代藝術品,存世量大,作者名頭比較有群眾基礎,瞬間變成資金炒作的重災區。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近代高產書畫家,價格從09年的十幾萬被炒到上千萬,堪比清明精品書畫,太不正常!”
“古玩收藏就是看存世量,宋元為什麽貴?一個瓷器,一張字畫,能經曆千年傳到今天,本身就是奇跡,自然要貴!”
“特別是宋元書畫,存世量稀有,好多都是孤品,一旦出現真跡就是國寶,所以寶貝自然有人追捧,拍出天價大家也能理解。”
“而且真正有實力收藏宋元書畫的全部是頂級藏家,隻進不出,當做終生收藏或是傳家寶,錯過機會可能這輩子就再也見不到,必然受到追捧,價格競爭激烈。”
“雖然榮寶齋是做近代書畫生意,齊白石和張大千也是億元俱樂部的常客,每次都有作品刷新紀錄,但平心而論我覺得他們的藝術造詣還不能跟古代四王四僧,八大山人等比肩,更不要說是宋元名家。”
“他們真正精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有泡沫但不多。不過那些普通應酬之作或是練筆之作水分很大,據估計齊白石存世量有三萬多件作品,張大千也不少,畢竟是職業畫家,靠賣畫為生,自然精品少,普通的多,這也是遊資看中他們作為炒作對象的原因。”
淩天成看了看四周,低聲道:“巨額黑色遊資以及國內外黑金洗錢才是國內藝術天價泡沫的始作俑者,藝術品的實質交易價格就作為洗錢手續費的一部分,一般在3%以內。為了控製洗錢手續費的成本,就必須將藝術品價格提高30~100倍來交易,提價越高,洗錢手續費成本就越低。”
“這幾年國家嚴厲打擊洗錢,才導致拍賣市場大規模萎縮,很多已經在拍賣行成交的天價藝術品不敢最終交割,比如轟動一時的4.2億齊白石《鬆柏高立圖》,因為其交易方不幹淨的家世導致無疾而終。”
“那副被島國九成以上專家認定是造假集團偽造的黃庭堅《砥柱銘》,幾次輾轉流到寶島商人手裏,在國際拍賣行難以上拍的疑似偽作,結果被佳德估價8000萬,上拍後被王耀輝以4.3億天價拍下。”
“然後在作品還沒有付款交割的情況下,馬上被他抵押給自己名下的信托公司,從合作銀行獲得4.5億的信托基金融資而轉投地產,一天就完成了漂亮的融資計劃。”
“另一件乾隆瓷瓶在倫敦鄉下不知名的小拍賣行,被拍出5160萬英鎊的天價,5.5億!創下亞洲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紀錄,刷新國內最貴藝術品的曆史。這個傳奇故事,便被bbc媒體渲染為瓷器愛國主義。”
“可後來買家兩年多沒有交割,也是王耀輝自導自演的天價騙局之一,製造天價來騙取融資。王耀輝利用雅盈堂和信托建構的藝術融資產業鏈,利用沒有真實成交的天價藝術品,發行藝術信托基金產品,最少成功騙取融資二十多億。”
淩天成說到這裏,他看看遠處跟人談笑風生的劉一謙,不屑道:“哼,劉一謙也不是什麽好人,當年他四億天價成交齊白石《鬆柏高立圖》,3.08億元拍的《平安帖》,都至今未付款交割。”
“其實早就投資控股龍成拍賣和道名拍賣,和他老婆又建美術館,又整體組織展覽,把博物館當成買賣幹。身後也有不少土豪,都是南方遊資,背景很複雜。”
2010年11月20日,劉一謙花3.08億元拍到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2013年9月,在紐約蘇福比拍賣行以800萬美元,5037萬元人民幣競得蘇軾的《功甫帖》。
2013年12月,1.69億元拍得古畫《十八應真圖卷》。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蘇福比以2.8124億港元刷新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存世的雞缸杯僅有三件為私人收藏。
2014年11月27日,佳實德拍賣行的香港拍賣活動中出價3.48億港幣買下有600年曆史的明永樂禦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同年3月,又以人民幣8690萬元拍得一件曆經600多年曆史的明代佛經,作者為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
2015年4月7日,以1億1390萬港元天價拍下南宋官窯花瓶,這是南宋時期陶瓷器皿有史以來的最高拍賣價格之一。
遠的不說,就在今年4月5日,他又以2.4億港元,加傭金2.7億港元競拍成功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是除愛痕湖以外的第二天價作品。”
有人算過劉一謙短短十年裏,在古玩上投資超過八十億!走到哪裏都是拍賣行的頂級貴賓,炙手可熱的超級大買家。
“淩老,吳老,好久不見!”
劉一謙先給兩位老爺子打招呼,然後看著淩天成笑道:“聽說天成老弟要進軍京城?好,有雄心壯誌,劉某佩服!”
淩天成擺擺手,客氣道:“不是要您這樣的大土豪支持嗎?這次要出手拿下這套極品?”
“看看再說吧,不急!”劉一謙哈哈一笑道:“要說古典瓷器才是國際收藏圈的硬通貨,至於古典書畫隻是咱們自己欣賞,外國人家有油畫藝術,大師精品都是數億美元成交,比咱們的貴的多。”
“說的對,其實真正玩字畫的大家普遍有個觀點,就是清代以後沒有收藏價值!”
吳掌櫃由衷感歎道:“清代作品才有收藏價值,比如清四王、四僧、鄭板橋、劉墉等名人字畫勉強算登堂入室。近現代所謂大師在港澳台藏家眼裏基本不值一提,說水平一般,沒有創新,價格水分大,國內市場泡沫多。”
淩天成搖頭無奈道:“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港澳台藏家不來內地拍賣行舉牌的主要原因,他們寧可去佳實德和蘇福比,雖然我們也在不斷努力,給對方建立信心,希望有天能來內地參加拍賣!”
劉一謙笑而不語,眾人寒暄幾句,轉身離開,淩天成看著對方背影,低聲道:“這家夥玩股票出身,一個草根能打拚到百億大富豪,可想而知他的獨到眼光。”
“十年前退出股票市場,華麗轉身成為古玩行超級大買家,每年投入超過十億資金,剛成立私人博物館,跟滬上政府關係很好,成為浦東文化的新地標!”
“近代能拍上價的隻有張大千和齊白石兩個,國內張大千大部分都在萬大首富王建森手裏,最少兩三百張,這幾年藝術品瘋漲讓他什麽不幹就賺到幾倍利潤。每年都有過億的拍賣紀錄出現,從開始的一億到現在三億的愛痕湖,大千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國畫大師!”
“我都懷疑背後有沒有王建森推波助瀾的影子?還有佳德和保力,兩大龍頭也是創造天價紀錄的主要推手。一旦某個藝術家的作品過億,那正式宣布新一輪的大漲行情開始,不光是精品力作,就連一般作品最少也要賺一倍以上,這就是市場遊戲規則。”
“劉一謙更不用說,光我知道手裏就有兩個藝術投資基金在運作,他的模式更複雜隱蔽,利用募集來的資金到處拍天價藝術品。不但能推高手裏早就囤積的存貨價格,還能打造個人名聲,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然後再用藝術品去銀行抵押貸款,或是發放藝術品投資基金,五億隨便一運作就能募集超過十億,甚至更多的資金。周而複始,雪球越滾越大,手裏的資金越多,能操作的項目更大。”
淩天成長歎口氣,這種話同行都心知肚明,可又能說什麽?自己難道不是其中一份子?當然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要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和路子,這個不是普通土豪能玩的遊戲,也隻有王建森和劉一謙這個級別的巨頭能參與其中。藝術品炒作鏈條很長,不知道有多少人參與?
“從十年前國內開始第五次收藏熱,電視報紙天天報道一夜暴富的故事,弄得全國人民都好像要撿漏一樣!導致很多遊資看準機會,大肆在市場上低買高賣,炒作囤積,加上一些沒有原則底線的小拍賣行助紂為虐,整個風氣烏煙瘴氣!”
說到這裏吳掌櫃冷哼一聲,痛心疾首道:“特別是近現代藝術品,存世量大,作者名頭比較有群眾基礎,瞬間變成資金炒作的重災區。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近代高產書畫家,價格從09年的十幾萬被炒到上千萬,堪比清明精品書畫,太不正常!”
“古玩收藏就是看存世量,宋元為什麽貴?一個瓷器,一張字畫,能經曆千年傳到今天,本身就是奇跡,自然要貴!”
“特別是宋元書畫,存世量稀有,好多都是孤品,一旦出現真跡就是國寶,所以寶貝自然有人追捧,拍出天價大家也能理解。”
“而且真正有實力收藏宋元書畫的全部是頂級藏家,隻進不出,當做終生收藏或是傳家寶,錯過機會可能這輩子就再也見不到,必然受到追捧,價格競爭激烈。”
“雖然榮寶齋是做近代書畫生意,齊白石和張大千也是億元俱樂部的常客,每次都有作品刷新紀錄,但平心而論我覺得他們的藝術造詣還不能跟古代四王四僧,八大山人等比肩,更不要說是宋元名家。”
“他們真正精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有泡沫但不多。不過那些普通應酬之作或是練筆之作水分很大,據估計齊白石存世量有三萬多件作品,張大千也不少,畢竟是職業畫家,靠賣畫為生,自然精品少,普通的多,這也是遊資看中他們作為炒作對象的原因。”
淩天成看了看四周,低聲道:“巨額黑色遊資以及國內外黑金洗錢才是國內藝術天價泡沫的始作俑者,藝術品的實質交易價格就作為洗錢手續費的一部分,一般在3%以內。為了控製洗錢手續費的成本,就必須將藝術品價格提高30~100倍來交易,提價越高,洗錢手續費成本就越低。”
“這幾年國家嚴厲打擊洗錢,才導致拍賣市場大規模萎縮,很多已經在拍賣行成交的天價藝術品不敢最終交割,比如轟動一時的4.2億齊白石《鬆柏高立圖》,因為其交易方不幹淨的家世導致無疾而終。”
“那副被島國九成以上專家認定是造假集團偽造的黃庭堅《砥柱銘》,幾次輾轉流到寶島商人手裏,在國際拍賣行難以上拍的疑似偽作,結果被佳德估價8000萬,上拍後被王耀輝以4.3億天價拍下。”
“然後在作品還沒有付款交割的情況下,馬上被他抵押給自己名下的信托公司,從合作銀行獲得4.5億的信托基金融資而轉投地產,一天就完成了漂亮的融資計劃。”
“另一件乾隆瓷瓶在倫敦鄉下不知名的小拍賣行,被拍出5160萬英鎊的天價,5.5億!創下亞洲藝術品拍賣成交最高紀錄,刷新國內最貴藝術品的曆史。這個傳奇故事,便被bbc媒體渲染為瓷器愛國主義。”
“可後來買家兩年多沒有交割,也是王耀輝自導自演的天價騙局之一,製造天價來騙取融資。王耀輝利用雅盈堂和信托建構的藝術融資產業鏈,利用沒有真實成交的天價藝術品,發行藝術信托基金產品,最少成功騙取融資二十多億。”
淩天成說到這裏,他看看遠處跟人談笑風生的劉一謙,不屑道:“哼,劉一謙也不是什麽好人,當年他四億天價成交齊白石《鬆柏高立圖》,3.08億元拍的《平安帖》,都至今未付款交割。”
“其實早就投資控股龍成拍賣和道名拍賣,和他老婆又建美術館,又整體組織展覽,把博物館當成買賣幹。身後也有不少土豪,都是南方遊資,背景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