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獒園都必須有自己的訓狗師,獸醫和營養師更不用說。每隻血統不錯最少幾十萬,好的上百萬,都要悉心照顧。光吃的好不行,還要訓練有素,客戶買回去就能上手,成就感強。
回去的路上六爺介紹道:“普通鬥狗師在訓練時比較注重耐力訓練的提高,而忽視力量訓練,使之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當今世界上優秀的鬥狗訓練,都是采用有氧耐力與力量訓練相結合的方法來培養身體素質,使競技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我估計黑龍的訓練方法主要是發展鬥狗的肌肉力量,以使鬥狗在競技中提高每次的作戰實效,並在整個競技比賽中保持這種殺傷效果,而鬥狗力量素質較差,會影響整體的的提高。”
“鬥狗是應具有良好的耐力基礎,但並不是說放棄瘋狂的爆發力。相反能打三小時的耐力好的鬥狗也應具備瘋狂30分鍾的絕對能力。”
“耐力訓練最差的方式就是不停的讓狗跑,應該在訓練中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比如間歇訓練方法。三個1000米,十個200米,或者3個連續400--300--200米跑。這種訓練方法效果明顯,才能有效的提高耐力水平。”
餘謙準備自己研究出一套獨門秘方,看如何增加狗的戰鬥力,就算不去鬥,也要保證它們的野性。而且狗和小孩子一樣,你越跟它有互動,它越親近你。訓練中間能最快樹立威信,讓狗忠心聽話。
聞一鳴也接受六爺的建議,開始讓柳大通訓練小金小白,兩個家夥經過合香強化,血統起點很高,好好訓練絕對有前途。現在胃口越來越大,每頓吃一大盤牛肉,喝牛奶,比兩三歲的狗都能吃。
個頭每天看著長,一覺起來好像就能長個一厘米,越發聰明真跟小孩子一樣。
因為幼犬的頭腦是一片空白,訓練者的一舉一動對犬都有深刻的影響,必須嚴格要求,不能過分寵愛、嬌慣。不正確疼愛犬,隻能使犬養成惡習,壞毛病增多,不但常人難以馴養、調教,即或主人的命今也會受之不理,這樣很難訓練好。
比如小金精力充沛,總喜歡咬東西,每次回家小雪房間裏的漂亮娃娃都慘遭毒手。丫頭不舍得打,聞一鳴看不過去,不能讓她太寵小家夥,要養成好習慣。
送走六爺和餘謙,回去路上黑虎說自己認識兩個退役特種兵訓犬員戰友,水平不錯,聞一鳴讓他聯係對方,高薪請過來專門訓練小金小白,成為以後尋寶的好幫手。
接下來幾天聞一鳴閉門不出,全身心研究返魂香,很快有所突破,分析出所有成分和香材,千年神香終於在自己手裏重現。
消息剛傳開,突然接到榮寶齋吳掌櫃電話,說有很重要事情,約他見麵。
“什麽?您老也會打眼?”
聞一鳴好奇的看著眼前這幅山水屏風,清六王吳曆的采茶圖,堂堂榮寶齋大掌櫃,居然也會打眼!
“哎,說起來也是二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嘍!”
吳掌櫃深吸口氣,看著采茶圖,回憶道:“當時我已經是榮寶齋掌櫃,有一天突然有個七八歲的小姑娘跑到店裏,說家裏有急事,想賣畫。”
“就是這張吳曆的采茶圖,我一看就知道是真跡,加上小姑娘楚楚可憐的樣子,直接花錢買下。作為私人收藏,直到幾年後,無意間感覺不對,那時候才發現居然是仿品……”
聞一鳴看著吳掌櫃的樣子,沒有接話,老爺子肯定有下文,果然對方道:“當時我既生氣又震撼,終日打雁竟然被雁啄傷眼?靠著圈裏的人脈多方打聽,終於讓我抓到對方的蛛絲馬跡!”
說到這裏,看著聞一鳴,壓低聲音問道:“先生可曾聽說過愛國高仿?”
看聞一鳴搖頭,解釋道:“戰亂時期民不聊生,社會上出現很多仿製品,最出名的是譚敬,還有很多人高仿,但前麵的目的都是謀利騙人,而有個高仿不一樣,它的出發點居然是愛國!
“高仿指得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當時民國時期一個組織,古玩收藏界和藝術界秘密成立的抗日組織。”
聞一鳴聽完吳掌櫃的解釋,終於明白前因後果,起因就是當時島國占領土地後,不擇手段搜集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精美藝術珍品。
而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遭到了當時整個收藏界和藝術界人士的抵抗,不過他們大都無權無勢,根本無法與當時暴虐而又殘忍的軍隊抗衡。所以當時大家聚在一起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造假。
當初想出這個掉包計的人,是一個從清朝宮廷造辦處出來的禦窯廠高姓窯工,此人祖上幾輩都是皇家禦窯廠的工匠,手藝精湛,而且家中也頗多收藏。
在曆史上,工匠藝人雖然手中掌握著精湛的技藝,但是社會地位卻算不上多高,僅比下九流好那麽一點。子女不能讀書,更不能考科舉做官,隻能世世代代,父死子繼,做一個手藝匠人。
因此這些人一般也不是什麽富貴之家,守著窯廠,難免監守自盜。偷拿點瓷器出去賣,補貼家用。而作為皇家禦窯廠的匠人,所偷竊的瓷器自然也是皇家貢品。當然他們不會拿那些完美無缺的貢瓷,僅僅是那些稍有瑕疵,被下令銷毀的瓷器就夠他們受用無窮。
當然這些貢瓷目標太大,不太好出手,所以很多都在一些窯工手中留了下來,甚至作為傳家寶存在。
後來這個高家收藏有珍品瓷器的消息傳到島國人耳朵裏,很快軍隊便找上了門,用這個高姓家人的性命相威脅,強行索要這些瓷器。
不過這些祖宗留下的瓷器價值千金,高姓工匠自然不願意把這些祖宗冒著性命危險留下來的傳家寶就這麽白白交給侵略者。但是家人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左思右想之下,此人便想出作假的辦法。
他仗著祖輩傳下來的燒窯和製瓷工藝,結果此人燒製出來的仿品與真品幾乎一般無二,再請人做舊一番後,便把這批假的瓷器交給島國人。不僅保住了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而且也救下家人的性命,免除一場大劫。
此人還有些狹義心腸,當跟他相熟的朋友也遇到這種情況後,他也沒有藏私,偷偷的把這方法傳出去。後來大家口口相傳,受此恩惠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剛開始還隻在這些手藝精湛的皇家製瓷匠人口中流傳的辦法,也慢慢的傳到當時的書畫界和收藏界。甚至當時鼎鼎大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都沿用此道,保住大量的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至於在作品上留下暗記是規矩,有本事的人,一般自視甚高。再加上製造這些贗品的時候,為能夠瞞住侵略者,保住家人性命。所以盡管是製造贗品,但是大家都格外的用心,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這麽好的東西,肯定要留下點記號,方便日後鑒定。
“先生請看這裏!”
吳掌櫃用手指著圖中一處毫不起眼的細節,落葉中有個暗記,是個郭字。
“這些有‘郭’字暗記的作品出自鼎鼎大名的民國收藏大家,郭葆昌。”
“哦?居然是他!”聞一鳴有些吃驚,郭葆昌可是民國收藏大師,地位跟六大收藏家不相上下,隻不過為人低調,書畫收藏水平堪比張伯駒。
別號觶齋主人,精於古物鑒別,對瓷器尤有特識,因此得以在1915年至1916年初為大總統燒製四萬多件洪憲禦瓷。
當時外國巨富常去他家觀賞和收買瓷器,出賣給外國人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贗品,都是他自己仿古而成。
每次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稱瓷器是別人所有,他隻是作為鑒賞家予以推薦。附庸風雅的金發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滿意而去。郭葆昌曾說:賺錢要賺洋人錢,不能坑自己人!
聞一鳴聽完肅然起敬,再看這張高仿有種特別感覺,吳掌櫃笑道:“郭葆昌的瓷器收藏極負盛名。齋名之所以號“觶齋”,是因其收藏一件價值巨昂的青銅觶。他出過《觶齋瓷器圖譜》,收錄有畢生珍藏名貴瓷器三百餘件,其中不僅有罕見的宋元瓷,也有連故宮都沒有的清官窯移棲耳尊。”
“由於郭葆昌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後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瓷器館館長。與瓷器收藏相比,他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民國四公子張伯駒齊名,藏多為清宮流傳有緒的舊藏。”
“最有名的莫過於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可見他的實力。”
聞一鳴終於明白前因後果,問道:“吳曆的采茶圖應該就是當年的高仿之一?那現在……”
“這就是我今天請先生您來的原因!”
吳掌櫃長歎口氣,解釋道:“其實我當年找到高仿者,他居然就是郭氏後人,手裏不但有很多愛國高仿,自己也是此道高手,瓷器字畫無一不精,仿古水平前所未見!”
回去的路上六爺介紹道:“普通鬥狗師在訓練時比較注重耐力訓練的提高,而忽視力量訓練,使之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當今世界上優秀的鬥狗訓練,都是采用有氧耐力與力量訓練相結合的方法來培養身體素質,使競技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我估計黑龍的訓練方法主要是發展鬥狗的肌肉力量,以使鬥狗在競技中提高每次的作戰實效,並在整個競技比賽中保持這種殺傷效果,而鬥狗力量素質較差,會影響整體的的提高。”
“鬥狗是應具有良好的耐力基礎,但並不是說放棄瘋狂的爆發力。相反能打三小時的耐力好的鬥狗也應具備瘋狂30分鍾的絕對能力。”
“耐力訓練最差的方式就是不停的讓狗跑,應該在訓練中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比如間歇訓練方法。三個1000米,十個200米,或者3個連續400--300--200米跑。這種訓練方法效果明顯,才能有效的提高耐力水平。”
餘謙準備自己研究出一套獨門秘方,看如何增加狗的戰鬥力,就算不去鬥,也要保證它們的野性。而且狗和小孩子一樣,你越跟它有互動,它越親近你。訓練中間能最快樹立威信,讓狗忠心聽話。
聞一鳴也接受六爺的建議,開始讓柳大通訓練小金小白,兩個家夥經過合香強化,血統起點很高,好好訓練絕對有前途。現在胃口越來越大,每頓吃一大盤牛肉,喝牛奶,比兩三歲的狗都能吃。
個頭每天看著長,一覺起來好像就能長個一厘米,越發聰明真跟小孩子一樣。
因為幼犬的頭腦是一片空白,訓練者的一舉一動對犬都有深刻的影響,必須嚴格要求,不能過分寵愛、嬌慣。不正確疼愛犬,隻能使犬養成惡習,壞毛病增多,不但常人難以馴養、調教,即或主人的命今也會受之不理,這樣很難訓練好。
比如小金精力充沛,總喜歡咬東西,每次回家小雪房間裏的漂亮娃娃都慘遭毒手。丫頭不舍得打,聞一鳴看不過去,不能讓她太寵小家夥,要養成好習慣。
送走六爺和餘謙,回去路上黑虎說自己認識兩個退役特種兵訓犬員戰友,水平不錯,聞一鳴讓他聯係對方,高薪請過來專門訓練小金小白,成為以後尋寶的好幫手。
接下來幾天聞一鳴閉門不出,全身心研究返魂香,很快有所突破,分析出所有成分和香材,千年神香終於在自己手裏重現。
消息剛傳開,突然接到榮寶齋吳掌櫃電話,說有很重要事情,約他見麵。
“什麽?您老也會打眼?”
聞一鳴好奇的看著眼前這幅山水屏風,清六王吳曆的采茶圖,堂堂榮寶齋大掌櫃,居然也會打眼!
“哎,說起來也是二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嘍!”
吳掌櫃深吸口氣,看著采茶圖,回憶道:“當時我已經是榮寶齋掌櫃,有一天突然有個七八歲的小姑娘跑到店裏,說家裏有急事,想賣畫。”
“就是這張吳曆的采茶圖,我一看就知道是真跡,加上小姑娘楚楚可憐的樣子,直接花錢買下。作為私人收藏,直到幾年後,無意間感覺不對,那時候才發現居然是仿品……”
聞一鳴看著吳掌櫃的樣子,沒有接話,老爺子肯定有下文,果然對方道:“當時我既生氣又震撼,終日打雁竟然被雁啄傷眼?靠著圈裏的人脈多方打聽,終於讓我抓到對方的蛛絲馬跡!”
說到這裏,看著聞一鳴,壓低聲音問道:“先生可曾聽說過愛國高仿?”
看聞一鳴搖頭,解釋道:“戰亂時期民不聊生,社會上出現很多仿製品,最出名的是譚敬,還有很多人高仿,但前麵的目的都是謀利騙人,而有個高仿不一樣,它的出發點居然是愛國!
“高仿指得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當時民國時期一個組織,古玩收藏界和藝術界秘密成立的抗日組織。”
聞一鳴聽完吳掌櫃的解釋,終於明白前因後果,起因就是當時島國占領土地後,不擇手段搜集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精美藝術珍品。
而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遭到了當時整個收藏界和藝術界人士的抵抗,不過他們大都無權無勢,根本無法與當時暴虐而又殘忍的軍隊抗衡。所以當時大家聚在一起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造假。
當初想出這個掉包計的人,是一個從清朝宮廷造辦處出來的禦窯廠高姓窯工,此人祖上幾輩都是皇家禦窯廠的工匠,手藝精湛,而且家中也頗多收藏。
在曆史上,工匠藝人雖然手中掌握著精湛的技藝,但是社會地位卻算不上多高,僅比下九流好那麽一點。子女不能讀書,更不能考科舉做官,隻能世世代代,父死子繼,做一個手藝匠人。
因此這些人一般也不是什麽富貴之家,守著窯廠,難免監守自盜。偷拿點瓷器出去賣,補貼家用。而作為皇家禦窯廠的匠人,所偷竊的瓷器自然也是皇家貢品。當然他們不會拿那些完美無缺的貢瓷,僅僅是那些稍有瑕疵,被下令銷毀的瓷器就夠他們受用無窮。
當然這些貢瓷目標太大,不太好出手,所以很多都在一些窯工手中留了下來,甚至作為傳家寶存在。
後來這個高家收藏有珍品瓷器的消息傳到島國人耳朵裏,很快軍隊便找上了門,用這個高姓家人的性命相威脅,強行索要這些瓷器。
不過這些祖宗留下的瓷器價值千金,高姓工匠自然不願意把這些祖宗冒著性命危險留下來的傳家寶就這麽白白交給侵略者。但是家人的性命又不能不救,左思右想之下,此人便想出作假的辦法。
他仗著祖輩傳下來的燒窯和製瓷工藝,結果此人燒製出來的仿品與真品幾乎一般無二,再請人做舊一番後,便把這批假的瓷器交給島國人。不僅保住了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而且也救下家人的性命,免除一場大劫。
此人還有些狹義心腸,當跟他相熟的朋友也遇到這種情況後,他也沒有藏私,偷偷的把這方法傳出去。後來大家口口相傳,受此恩惠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剛開始還隻在這些手藝精湛的皇家製瓷匠人口中流傳的辦法,也慢慢的傳到當時的書畫界和收藏界。甚至當時鼎鼎大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等都沿用此道,保住大量的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至於在作品上留下暗記是規矩,有本事的人,一般自視甚高。再加上製造這些贗品的時候,為能夠瞞住侵略者,保住家人性命。所以盡管是製造贗品,但是大家都格外的用心,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這麽好的東西,肯定要留下點記號,方便日後鑒定。
“先生請看這裏!”
吳掌櫃用手指著圖中一處毫不起眼的細節,落葉中有個暗記,是個郭字。
“這些有‘郭’字暗記的作品出自鼎鼎大名的民國收藏大家,郭葆昌。”
“哦?居然是他!”聞一鳴有些吃驚,郭葆昌可是民國收藏大師,地位跟六大收藏家不相上下,隻不過為人低調,書畫收藏水平堪比張伯駒。
別號觶齋主人,精於古物鑒別,對瓷器尤有特識,因此得以在1915年至1916年初為大總統燒製四萬多件洪憲禦瓷。
當時外國巨富常去他家觀賞和收買瓷器,出賣給外國人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贗品,都是他自己仿古而成。
每次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稱瓷器是別人所有,他隻是作為鑒賞家予以推薦。附庸風雅的金發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滿意而去。郭葆昌曾說:賺錢要賺洋人錢,不能坑自己人!
聞一鳴聽完肅然起敬,再看這張高仿有種特別感覺,吳掌櫃笑道:“郭葆昌的瓷器收藏極負盛名。齋名之所以號“觶齋”,是因其收藏一件價值巨昂的青銅觶。他出過《觶齋瓷器圖譜》,收錄有畢生珍藏名貴瓷器三百餘件,其中不僅有罕見的宋元瓷,也有連故宮都沒有的清官窯移棲耳尊。”
“由於郭葆昌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後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瓷器館館長。與瓷器收藏相比,他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民國四公子張伯駒齊名,藏多為清宮流傳有緒的舊藏。”
“最有名的莫過於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可見他的實力。”
聞一鳴終於明白前因後果,問道:“吳曆的采茶圖應該就是當年的高仿之一?那現在……”
“這就是我今天請先生您來的原因!”
吳掌櫃長歎口氣,解釋道:“其實我當年找到高仿者,他居然就是郭氏後人,手裏不但有很多愛國高仿,自己也是此道高手,瓷器字畫無一不精,仿古水平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