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候,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你們來!我太高興了!我太……”
大概是兩千年除了自己以外沒有見到一個活人,保羅三世今天要比以前沒有說話的那些欠債都補回來,所以話特別多。
不但多,而且還把自己的感慨夾在其中,感歎這兩千年的等待。
根據他的介紹,他當時的任務是過來傳揚“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這條信息的,可是一個人都沒有見到,他和誰去說?
所以,在過去的時日裏,他隻能對著身後的群山、眼前的曠野呼喊,跟一直在他眼前的那隻小鳥和那隻鬆鼠低聲傳道。
他雖然對群山和曠野呼喊,可不敢對這兩個小家夥放開喉嚨,不然就沒有朋友了,倆小家夥早就給嚇跑了。
大概是為了避免讓他太寂寞,這個隻小鳥和這隻鬆鼠從他到了這裏,就一直陪著他,既不見它們變老,也不見它們長大。
那隻鳥,他給它無名小翠;那隻鬆鼠則取名團團。
聞人博古今天完全是越俎代庖了。
起初他還想替姐姐聞人異馨對付幾個棘手的問題,結果越對付問題越棘手了。
聞人異馨的感覺就是那老頭兒說的每一字的她都懂,完全懂,可是湊在一起成為一句話,她就不懂了,完全不懂。
沒有辦法,她隻能把這個歸結於隔行如隔山,隻好讓文化信徒的弟弟繼續越俎代庖下去。
不過,聞人博古也是甘之如飴。
如果是別的主題,他早就撂挑子不幹了,他哪裏有閑心摻和這些事情。
可是今天,就如同他的考古進入了一個鮮活的現實世界,好比他在某個鄉下進入了陶淵明發現的那個桃花源。
其實即使如此,也不足以形容聞人博古的感觸之深。
原因是什麽呢?
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文化信徒,有足夠的信仰相關的知識,對信仰的認識很透徹很全麵,隻是缺乏和自己的生命生機勃勃的聯係起來,因此還不是一個信徒的生命。
因為從本質來說,信徒是一個生命所有層麵的信徒。
可是今天采訪保羅三世,他看到了一個從滿生命活力的信徒。
別人看到保羅三世,雖然他從泥塑變化成了會說話的一個人,還是覺得他隻不過是一個會說話的泥塑。
因為他說的那些,他們不懂!
因此他這個人、他說的那些話,和泥塑的本質沒有什麽不同。
但是,聞人博古則完全不同,保羅三世激活了他的信徒生命!
千年等待而信心不改,這就是信仰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抓住應許和盼望,永遠不會動搖。
然後再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實踐自己的信仰,貫徹自己信仰的宗旨。
“哎,對了,保羅老伯,您是怎麽來到這裏來的?您是從什麽地方出發到這裏來的?中間經過那些重要的地方?遇到過什麽重大的事情?我們這些人都很關心啊!”
這個客串的主播,越來越有專家範兒了。
其精髓也就是問得問題都是大家特想知道的。
“這個沒有多大印象了,我努力回憶一下,盡量給大家更多一些描述。
“不瞞大家說啊,我自己都很少回想這些事情,畢竟已經二千年了,唉,二千年!
“那一天,我和保羅、提摩太、巴拿巴、司提反等人被羅馬士兵追拿,還有那些大祭司手下的人也當幫凶。
“我們都逃散了,我一個人逃跑,後麵有羅馬士兵追得越來越近。
“前麵有大祭司的奴仆攔截。
“左手是一條大河,我不會鳧水。
“右邊是那些很不友好的圍觀群眾,他們都等著我栽倒後逮住我去領賞呢!
“這個時候,一道亮光把我裹起!
“那道亮光就如同保羅去大馬士革的路上擊倒他的那道一樣!
“我的眼睛什麽都看不到了,我隻好閉眼任憑亮光帶到我去任何地方。
“不知道多長時間以後,我一睜眼,亮光已經退去,我就發現,我已經在這裏了。
“從那以後,一直到現在都在這裏。
“因此,出了開始和結尾,中間的路程以及發生了事情,我一概不知道。
“大概就是這麽多了,回答得不好,你都擔待啊。”
不知道是他起初受到的教育,還是受中華文化的熏陶,保羅三世一直彬彬有禮。
聽到這樣的回答,聞人博古完全理解。
廣大聽眾依然一臉茫然,表示不懂。
聞人異馨有是一個懵圈!
不過聞人異馨總不能總是保持沉默,強行上了一個問題。
“保羅老伯,您可真是法力高強啊!我問您一個門外漢的問題,您這二千年在這裏呆著,都幹什麽了呀,難道就是吃飽了混天黑嗎?總得幹點什麽吧?不好意思,冒犯之處,您老原諒。”
連百裏良騮都覺得這丫頭這水平下降了。
你以為你那個冒犯之處是謙辭委婉呀,實際上你至少有兩處相當不妥!
什麽叫法力高強呀?老頭兒又不是捉妖趕鬼的道士!
什麽叫吃飽了混天黑呀?老頭兒就是在那裏坐著想問題,也是意義深遠啊。
保羅三世依然含笑以對,不以為忤,抑揚頓挫地告訴她他都幹了些什麽。
“我是帶著使命來的,因此我的每一分鍾都是為了這個使命。
“我每天做的事情,隻有兩樣。
“一個就是完成我的使命。
“另一個就是為完成這個使命做準備。
“從我到這裏的那一刻,直到你們來的那一刻,我都是在為完成這個使命做準備。
“從你們到來那一刻開始,我就轉入更高的一個階段,履行我的使命,知道這個使命的完成。
“因此,我每天或吃或喝、或行或停、或躺或臥,都是為了榮耀派我來的主,都是為了完成他分配給我的任務。
“希望我這個答複能滿足的你的要求,謝謝!”
這一番話,聽得聞人博古非常佩服!這才是信仰生活知行合一的典範。
雖然不懂,百裏良騮也是很服氣。
這老頭兒回答問題,那真是膠皮笊籬撈餃子——滴水不漏啊!
大概是兩千年除了自己以外沒有見到一個活人,保羅三世今天要比以前沒有說話的那些欠債都補回來,所以話特別多。
不但多,而且還把自己的感慨夾在其中,感歎這兩千年的等待。
根據他的介紹,他當時的任務是過來傳揚“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這條信息的,可是一個人都沒有見到,他和誰去說?
所以,在過去的時日裏,他隻能對著身後的群山、眼前的曠野呼喊,跟一直在他眼前的那隻小鳥和那隻鬆鼠低聲傳道。
他雖然對群山和曠野呼喊,可不敢對這兩個小家夥放開喉嚨,不然就沒有朋友了,倆小家夥早就給嚇跑了。
大概是為了避免讓他太寂寞,這個隻小鳥和這隻鬆鼠從他到了這裏,就一直陪著他,既不見它們變老,也不見它們長大。
那隻鳥,他給它無名小翠;那隻鬆鼠則取名團團。
聞人博古今天完全是越俎代庖了。
起初他還想替姐姐聞人異馨對付幾個棘手的問題,結果越對付問題越棘手了。
聞人異馨的感覺就是那老頭兒說的每一字的她都懂,完全懂,可是湊在一起成為一句話,她就不懂了,完全不懂。
沒有辦法,她隻能把這個歸結於隔行如隔山,隻好讓文化信徒的弟弟繼續越俎代庖下去。
不過,聞人博古也是甘之如飴。
如果是別的主題,他早就撂挑子不幹了,他哪裏有閑心摻和這些事情。
可是今天,就如同他的考古進入了一個鮮活的現實世界,好比他在某個鄉下進入了陶淵明發現的那個桃花源。
其實即使如此,也不足以形容聞人博古的感觸之深。
原因是什麽呢?
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文化信徒,有足夠的信仰相關的知識,對信仰的認識很透徹很全麵,隻是缺乏和自己的生命生機勃勃的聯係起來,因此還不是一個信徒的生命。
因為從本質來說,信徒是一個生命所有層麵的信徒。
可是今天采訪保羅三世,他看到了一個從滿生命活力的信徒。
別人看到保羅三世,雖然他從泥塑變化成了會說話的一個人,還是覺得他隻不過是一個會說話的泥塑。
因為他說的那些,他們不懂!
因此他這個人、他說的那些話,和泥塑的本質沒有什麽不同。
但是,聞人博古則完全不同,保羅三世激活了他的信徒生命!
千年等待而信心不改,這就是信仰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抓住應許和盼望,永遠不會動搖。
然後再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實踐自己的信仰,貫徹自己信仰的宗旨。
“哎,對了,保羅老伯,您是怎麽來到這裏來的?您是從什麽地方出發到這裏來的?中間經過那些重要的地方?遇到過什麽重大的事情?我們這些人都很關心啊!”
這個客串的主播,越來越有專家範兒了。
其精髓也就是問得問題都是大家特想知道的。
“這個沒有多大印象了,我努力回憶一下,盡量給大家更多一些描述。
“不瞞大家說啊,我自己都很少回想這些事情,畢竟已經二千年了,唉,二千年!
“那一天,我和保羅、提摩太、巴拿巴、司提反等人被羅馬士兵追拿,還有那些大祭司手下的人也當幫凶。
“我們都逃散了,我一個人逃跑,後麵有羅馬士兵追得越來越近。
“前麵有大祭司的奴仆攔截。
“左手是一條大河,我不會鳧水。
“右邊是那些很不友好的圍觀群眾,他們都等著我栽倒後逮住我去領賞呢!
“這個時候,一道亮光把我裹起!
“那道亮光就如同保羅去大馬士革的路上擊倒他的那道一樣!
“我的眼睛什麽都看不到了,我隻好閉眼任憑亮光帶到我去任何地方。
“不知道多長時間以後,我一睜眼,亮光已經退去,我就發現,我已經在這裏了。
“從那以後,一直到現在都在這裏。
“因此,出了開始和結尾,中間的路程以及發生了事情,我一概不知道。
“大概就是這麽多了,回答得不好,你都擔待啊。”
不知道是他起初受到的教育,還是受中華文化的熏陶,保羅三世一直彬彬有禮。
聽到這樣的回答,聞人博古完全理解。
廣大聽眾依然一臉茫然,表示不懂。
聞人異馨有是一個懵圈!
不過聞人異馨總不能總是保持沉默,強行上了一個問題。
“保羅老伯,您可真是法力高強啊!我問您一個門外漢的問題,您這二千年在這裏呆著,都幹什麽了呀,難道就是吃飽了混天黑嗎?總得幹點什麽吧?不好意思,冒犯之處,您老原諒。”
連百裏良騮都覺得這丫頭這水平下降了。
你以為你那個冒犯之處是謙辭委婉呀,實際上你至少有兩處相當不妥!
什麽叫法力高強呀?老頭兒又不是捉妖趕鬼的道士!
什麽叫吃飽了混天黑呀?老頭兒就是在那裏坐著想問題,也是意義深遠啊。
保羅三世依然含笑以對,不以為忤,抑揚頓挫地告訴她他都幹了些什麽。
“我是帶著使命來的,因此我的每一分鍾都是為了這個使命。
“我每天做的事情,隻有兩樣。
“一個就是完成我的使命。
“另一個就是為完成這個使命做準備。
“從我到這裏的那一刻,直到你們來的那一刻,我都是在為完成這個使命做準備。
“從你們到來那一刻開始,我就轉入更高的一個階段,履行我的使命,知道這個使命的完成。
“因此,我每天或吃或喝、或行或停、或躺或臥,都是為了榮耀派我來的主,都是為了完成他分配給我的任務。
“希望我這個答複能滿足的你的要求,謝謝!”
這一番話,聽得聞人博古非常佩服!這才是信仰生活知行合一的典範。
雖然不懂,百裏良騮也是很服氣。
這老頭兒回答問題,那真是膠皮笊籬撈餃子——滴水不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