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憲圩的戰鬥隨著鮮於靚顏逃回村裏立刻展開了!
如果不是赫連雲天刻意而為,本來是不用如此緊迫的。
赫連雲天覺得趕緊攻打非常有必要,因為時間和有些事情都有些湊巧。
就在剛才,鮮於靚顏進入憲圩圍牆到了村裏的時候,赫連雲天前腳後腳也到了。
他剛到,鶴嶺村被安排攻打憲圩的大隊人馬也趕了過來。
他們如果早到一分鍾,也把人攔住了。
這就太巧了,好似故意把人放走一樣。
既然有這樣令人懷疑的巧合,那麽赫連雲天就再也不能耽擱了,否則就會讓那些有心之人抓住把柄,有話可說。
於是,他下令立刻圍城!
這當然是為了避免被人猜疑,不過實際上也對憲圩的人以及鮮於靚顏,沒有什麽不利的影響。
反正要圍困,早點兒晚點兒沒有什麽區別。
赫連雲天圍城采用的是古代圍城方略,也就是圍三缺一,三麵圍住不留死角,隻有一麵不圍,任憑村民隨意出入。
這是中華上國曆史悠久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來的麵麵俱到的一種作戰方略。
不管是中心村胡營,還是三個衛星村,這樣的戰鬥經驗都非常豐富。
畢竟這四個村莊的先祖都是在戰爭的浴火中發展壯大的。
在他們的早期生涯中,也許還是比較原始的戰爭策略,快馬長刀,到戰場上與敵人硬撼。
強大的勝,弱小的敗,幹脆的很。
可是後來,他們的專場逐漸進入中原地區,到處都是城市村莊,很少曠野如大草原可以縱馬揮刀馳騁縱橫。
主要的戰爭方式就變成了攻城拔寨。
在這種形勢下,快馬利刀依然有一些作用,但是已經不起關鍵作用了。
如果城高寨固,你即使馬跑的如飛之快,也跳不進高城。
你的刀即使削鐵如泥,碰到一座石頭壘起來的山寨城堡,你也束手無策。
即使你不珍惜你的寶刀,用你的刀斬砍頑石以至於折斷刀刃,也頂多不過在石頭上留下一道白印。
多少次失敗以後,大家都總結出一套經驗。
如果不是生死大敵,給那些守城護寨的人留一條生路,會然事情變的容易解決得多。
給人留一條生路,往往也是給自己留一條生路。
把敵人的生路堵死,自己的生路也給堵沒了。
這個圍三缺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固定攻城奪寨模式。
比如這個憲圩,四麵高牆護衛,如果裏麵的人死守,別說鶴嶺的人勢均力敵,就是多兩倍,也很難說一定破城。
因此,赫連雲天二話沒說,上來就是一個圍三缺一。
被圍的這三麵,就是東麵,南麵,還有背麵。
這裏倒沒有明顯的理由,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三麵方便,正好適合鶴嶺的人展開隊形。
其實,這樣一來,也有利於憲圩的人,如果他們想逃跑的話。
因為村寨的西麵,雖然不是如同胡營那樣是一座山,但是也不是平坦的原野,而是一片荒草連綿的丘陵地帶。
這個丘陵的盡頭,實際上也是連到了玄空山,就是胡營毗鄰的西山。
村西除了不是平坦的耕地而是一片丘陵以外,那裏也沒有正式道路,更別說那些可以通車的公路了。
可是恰恰因為這樣的地形地貌,才更加適合憲圩的人逃跑。
那當然是要他們有這樣逃跑的願望才行。
至少在攻防戰開始的時候,憲圩村民在鮮於靚顏的領導下和布置下,沒有逃跑的打算。
他們也沒有什麽特意設計的策略,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哪裏有人進攻,哪裏就有人攔截。
赫連雲天率領鶴嶺人把憲圩圍起來以後,沒有歇息,立刻就開展了攻堅戰鬥。
他們這些攻城拔寨的人都是農民,當然沒有那種巨大的攻城設備。
他們也沒有現代化的武器係列,自動化武器都沒有一件,甚至火槍、鳥銃都沒有。
但是,他們有農具!他們手中的農具就是他們最銳利的武器。
這些農具為幹農活所預備,因此使用這些東西幹農活很有效力。
沒有人知道,用它們來攻城拔寨,也煞為厲害!
關鍵是這些農民經驗豐富,他們知道怎麽用,才能夠發揮它們的最大作用,甚至能超常發揮作用。
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東西全都不違法!
幹農活的時候使用的家什,現在順手拈來,上手就能用。
首先一道厲害的攻牆設備,就是大型農業機械——拖拉機。
不是手扶拖拉機,而是重型拖拉機,多少類似裝甲車的那種。
鶴嶺的農民一水兒開出六台笨重的家夥,都是履帶式的,轟轟烈烈地開了過來,還都帶著一個挖掘鏟鬥。
這些拖拉機分布在圍牆的三個方麵,隻是網開一麵的那個方向沒有。
開到了圍牆近前,碩大的支撐臂伸出去,揮出鏟鬥對著圍牆吭哧吭哧吭哧就是連續三挖!
這個大家夥很是厲害鐵嘴鋼牙,就是岩石如果不是花崗岩的硬度,都會被啃下一塊來!
可惜的是,這裏的圍牆看上去有些黑乎乎的不起眼,卻非常堅硬,鐵嘴鋼牙上去竟然啃不動!
啃了三口,竟然一口也沒有啃下來!
唯一的效果就是在那黑乎乎的牆體上啃出幾道白印子。
有一個鏟鬥也許是原來就有傷,竟然還嘣牙了,留下一個一尺多長的豁口。
鏟鬥不能奏效,那些拖拉機駕駛員也就罷手,牆鏟不動就不跟它較勁,把心愛的拖拉機給搞壞就虧大了。
那可是非常寶貴的重大財產!
那些拖拉機現在實際上都屬於個人的財產,不但幹起農活來非常給力,還有很多商業價值可以開發出來。
比如可以搞運輸,還可以承包土石方的建築工程,和幹農活沒有什麽實質的差別。
隻有有一個年輕人比較楞,這種大家夥對付不了一堵石牆很是不服。
別人都走從寨牆根下撤離了,他卻隻退後幾步,然後揮起鏟鬥對準牆根就是一通狠挖。
大概挖了十幾鏟,愣是挖出一個一人深的大坑。
它把鏟鬥翻了一個,深入坑中去,擦著底,對著牆根挖去。
他的想法不錯,如果寨牆的根基不深厚的話,就可以兜底把它拆了!
可惜的是,鏟鬥所到之處,依然是和上麵一樣的石頭,那個鏟鬥依然無能為力。
那個愣小子楞不下去了,沮喪地開車退了回去。
可是沒有想到寨牆上的那些守衛者,還一跌聲地咋呼起來。
“別走哇!你倒是繼續挖呀!既然你可以挖一個,你就可以挖三個!既然你已經挖了一人深,你就可以挖三人深!”
還有的人說:“倒背手撒尿,誰都不服就服你!”
拖拉機轟鳴中,那個愣小子聽到那些嘈嘈雜雜的聲音,影影倬倬似乎在諷刺自己,不由就走了心。
心中還挺得意,自己的獨立特行雖然沒有結果,但是引起人們的主意,也是很不錯!
大家都年輕過,而年輕正好是富於幻想的年紀,想著想著難免異想天開,心中一個恍惚,差點沒有一個倒栽蔥從駕駛座上折下來。
小夥子愣是楞,但是事關生命,可不敢開再大意,趕緊穩住心神,專心開車。
大拖拉機無功而返,敗退而歸!
那麽小拖拉機如何?換樣來!
接著來的就是一片手扶拖拉機,規模宏大地開了過來。
一共有三十輛,依然是均勻分布,每邊十輛。
手扶拖拉機的轟鳴聲洪亮高昂,整個空間都彌漫著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的嘯鳴。
如果隻聽聲音,比那些大拖拉機氣派多了!
這些手扶拖拉機也是每台一個駕駛員,男女各為一半,人人都是老司機,駕駛技術極為熟練。
隻見他們把一個最高時速二十公裏的農用機械開出了四十邁的速度,而且還挺穩當,步調相當一致。
到了圍牆一丈遠的地方,他們一個漂移炫技,然後一個九十度轉彎,貼著圍牆停在那裏。
這個時候,被包圍的三麵圍牆,每一麵都是兩輛大型拖拉機,十輛手扶拖拉機。
這十輛手扶拖拉機極為快速地在兩輛大拖拉機的間擺開,拖拉機與拖拉機之間的距離全都一樣。
就在此時,一把軍號嘹亮地吹了起來,就聽到一陣軋軋聲在拖拉機轟鳴聲中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
隨著軋軋聲響得瘮人,所有拖拉機的後車廂上,都升起一個平台,無論是大拖拉機,還是小拖拉機。
大拖拉機的平台頗為寬闊,平台上麵可以站立十個人。
手扶拖拉機上麵的平台則比較小,一個平台上麵隻能站立四個人。
熟悉當地農活的人都知道,附近幾個村都生產柿子,柿子樹都頗為高大。
為了方便得采摘柿子,農機部門就特地為他們研究製造了這種自動升降平台。
這樣一來,這些大小拖拉機就可以開進田間地頭,靠近高的柿子樹,村民可以登上去采摘柿子。
農民的創造力果然沒有極限,現在他們竟然用這樣的平台來攻城!
隻見每個平台上都站滿了人,手中拿著他們各自熟悉的武器,也就是農具,什麽種類什麽型號的都有。
看來不少人還是知道他們來這裏是看什麽的,因為最多的人手中拿著的都是十字鎬。
就是那種一頭尖尖、一頭寬寬,可以刨開鬆土,也可以刨開堅石的那種開山造田利器。
當然用來殺人,也非常有效。
被攻擊到的人,即使是銅頭鐵背,也經不住那一鎬刨!
絕對是刨到哪裏,哪裏就是一個透明窟窿。
又是一陣軋軋聲響過,大拖拉機的平台都升到與牆圍幾乎齊平的高度!
手扶拖拉機的平台也升到了圍牆多一半的高度!
又是一聲軍號嘹亮,平台上的人隨著號聲的命令,步調一致,猛烈出手!
小平台上的強壯鄉民全都高高舉起十字鎬,凶猛地向圍牆刨下!
堅硬的牆壁,竟然也被一鎬刨出一個窟窿。
大平台上的人更加凶猛,竟然借助平台的支撐,直接就往圍牆頂部跳!
就在此時,一個聲音陡然響起!
眨眼之工,就傳遍整個戰場。
“各位父老鄉親們,惡客上門了,還不熱情招待他們一下?如果施禮不周的話,別人就該怪我們不懂待客之道了!”
不是那個鮮於靚顏是誰?
響應她的是滿圍牆的響亮呼號:“憲圩村民!歡迎客人!”
圍牆上人突然冒了出來,如同雨後的蘑菇突然長滿一地。
雖然大小不齊,好在到處都有,密密麻麻站滿牆頭。
不過絕大數露了一下頭以後,立刻不見了。
比雨後的蘑菇遇到暴烈的陽光消失得還快,隻是露了一下頭,然後腦袋一縮,就消失不見,隻剩下那些手拿農具的壯漢來招待客人。
憲圩村民禮數甚是周到,秉承先來後到的原則,給這些賓至如歸的招待。
首先是那些想往牆頭跳躍的客人,他們都受到了最熱情的招待!
每個大拖拉機上麵的圍牆對應之處,都站了大約十幾個人。
他們每人手中都拿著一根長杆,長度和樣式猶如套馬杆。
隻是他們現在拿著的東西和實際套馬杆比較,頭部卻有明顯不同。
他們用的那種,頂頭那裏沒有繩套,而有一個小筐子。
原來這也是一件農具,就是一中摘柿子的工具。
那些長在樹梢高處的柿子,哪怕最能攀樹的高手,也是上不去的。
如果沒有合適的工具采摘,隻能望洋興歎,自己吃不到,留給鳥兒吃。
不過農民對付這樣的事情,絕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們早就研製成這個長杆配小筐的特殊工具,專門采摘大樹高端的碩果。
這下鳥兒就悲劇了,隻能麵對空空如也的柿子悲慘地叫喚。
今天,這種摘柿子的家什,就不是讓鳥悲慘,而是換了那些往上跳的人了。
他們剛剛離開托舉他們的平台,一把套杆迎風而來,悠忽而至!當然這是比套馬杆更厲害的摘柿子神器。
然後他們這些爭先恐後往上跳的攻城人,就悲劇了。
如果不是赫連雲天刻意而為,本來是不用如此緊迫的。
赫連雲天覺得趕緊攻打非常有必要,因為時間和有些事情都有些湊巧。
就在剛才,鮮於靚顏進入憲圩圍牆到了村裏的時候,赫連雲天前腳後腳也到了。
他剛到,鶴嶺村被安排攻打憲圩的大隊人馬也趕了過來。
他們如果早到一分鍾,也把人攔住了。
這就太巧了,好似故意把人放走一樣。
既然有這樣令人懷疑的巧合,那麽赫連雲天就再也不能耽擱了,否則就會讓那些有心之人抓住把柄,有話可說。
於是,他下令立刻圍城!
這當然是為了避免被人猜疑,不過實際上也對憲圩的人以及鮮於靚顏,沒有什麽不利的影響。
反正要圍困,早點兒晚點兒沒有什麽區別。
赫連雲天圍城采用的是古代圍城方略,也就是圍三缺一,三麵圍住不留死角,隻有一麵不圍,任憑村民隨意出入。
這是中華上國曆史悠久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來的麵麵俱到的一種作戰方略。
不管是中心村胡營,還是三個衛星村,這樣的戰鬥經驗都非常豐富。
畢竟這四個村莊的先祖都是在戰爭的浴火中發展壯大的。
在他們的早期生涯中,也許還是比較原始的戰爭策略,快馬長刀,到戰場上與敵人硬撼。
強大的勝,弱小的敗,幹脆的很。
可是後來,他們的專場逐漸進入中原地區,到處都是城市村莊,很少曠野如大草原可以縱馬揮刀馳騁縱橫。
主要的戰爭方式就變成了攻城拔寨。
在這種形勢下,快馬利刀依然有一些作用,但是已經不起關鍵作用了。
如果城高寨固,你即使馬跑的如飛之快,也跳不進高城。
你的刀即使削鐵如泥,碰到一座石頭壘起來的山寨城堡,你也束手無策。
即使你不珍惜你的寶刀,用你的刀斬砍頑石以至於折斷刀刃,也頂多不過在石頭上留下一道白印。
多少次失敗以後,大家都總結出一套經驗。
如果不是生死大敵,給那些守城護寨的人留一條生路,會然事情變的容易解決得多。
給人留一條生路,往往也是給自己留一條生路。
把敵人的生路堵死,自己的生路也給堵沒了。
這個圍三缺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固定攻城奪寨模式。
比如這個憲圩,四麵高牆護衛,如果裏麵的人死守,別說鶴嶺的人勢均力敵,就是多兩倍,也很難說一定破城。
因此,赫連雲天二話沒說,上來就是一個圍三缺一。
被圍的這三麵,就是東麵,南麵,還有背麵。
這裏倒沒有明顯的理由,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三麵方便,正好適合鶴嶺的人展開隊形。
其實,這樣一來,也有利於憲圩的人,如果他們想逃跑的話。
因為村寨的西麵,雖然不是如同胡營那樣是一座山,但是也不是平坦的原野,而是一片荒草連綿的丘陵地帶。
這個丘陵的盡頭,實際上也是連到了玄空山,就是胡營毗鄰的西山。
村西除了不是平坦的耕地而是一片丘陵以外,那裏也沒有正式道路,更別說那些可以通車的公路了。
可是恰恰因為這樣的地形地貌,才更加適合憲圩的人逃跑。
那當然是要他們有這樣逃跑的願望才行。
至少在攻防戰開始的時候,憲圩村民在鮮於靚顏的領導下和布置下,沒有逃跑的打算。
他們也沒有什麽特意設計的策略,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哪裏有人進攻,哪裏就有人攔截。
赫連雲天率領鶴嶺人把憲圩圍起來以後,沒有歇息,立刻就開展了攻堅戰鬥。
他們這些攻城拔寨的人都是農民,當然沒有那種巨大的攻城設備。
他們也沒有現代化的武器係列,自動化武器都沒有一件,甚至火槍、鳥銃都沒有。
但是,他們有農具!他們手中的農具就是他們最銳利的武器。
這些農具為幹農活所預備,因此使用這些東西幹農活很有效力。
沒有人知道,用它們來攻城拔寨,也煞為厲害!
關鍵是這些農民經驗豐富,他們知道怎麽用,才能夠發揮它們的最大作用,甚至能超常發揮作用。
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東西全都不違法!
幹農活的時候使用的家什,現在順手拈來,上手就能用。
首先一道厲害的攻牆設備,就是大型農業機械——拖拉機。
不是手扶拖拉機,而是重型拖拉機,多少類似裝甲車的那種。
鶴嶺的農民一水兒開出六台笨重的家夥,都是履帶式的,轟轟烈烈地開了過來,還都帶著一個挖掘鏟鬥。
這些拖拉機分布在圍牆的三個方麵,隻是網開一麵的那個方向沒有。
開到了圍牆近前,碩大的支撐臂伸出去,揮出鏟鬥對著圍牆吭哧吭哧吭哧就是連續三挖!
這個大家夥很是厲害鐵嘴鋼牙,就是岩石如果不是花崗岩的硬度,都會被啃下一塊來!
可惜的是,這裏的圍牆看上去有些黑乎乎的不起眼,卻非常堅硬,鐵嘴鋼牙上去竟然啃不動!
啃了三口,竟然一口也沒有啃下來!
唯一的效果就是在那黑乎乎的牆體上啃出幾道白印子。
有一個鏟鬥也許是原來就有傷,竟然還嘣牙了,留下一個一尺多長的豁口。
鏟鬥不能奏效,那些拖拉機駕駛員也就罷手,牆鏟不動就不跟它較勁,把心愛的拖拉機給搞壞就虧大了。
那可是非常寶貴的重大財產!
那些拖拉機現在實際上都屬於個人的財產,不但幹起農活來非常給力,還有很多商業價值可以開發出來。
比如可以搞運輸,還可以承包土石方的建築工程,和幹農活沒有什麽實質的差別。
隻有有一個年輕人比較楞,這種大家夥對付不了一堵石牆很是不服。
別人都走從寨牆根下撤離了,他卻隻退後幾步,然後揮起鏟鬥對準牆根就是一通狠挖。
大概挖了十幾鏟,愣是挖出一個一人深的大坑。
它把鏟鬥翻了一個,深入坑中去,擦著底,對著牆根挖去。
他的想法不錯,如果寨牆的根基不深厚的話,就可以兜底把它拆了!
可惜的是,鏟鬥所到之處,依然是和上麵一樣的石頭,那個鏟鬥依然無能為力。
那個愣小子楞不下去了,沮喪地開車退了回去。
可是沒有想到寨牆上的那些守衛者,還一跌聲地咋呼起來。
“別走哇!你倒是繼續挖呀!既然你可以挖一個,你就可以挖三個!既然你已經挖了一人深,你就可以挖三人深!”
還有的人說:“倒背手撒尿,誰都不服就服你!”
拖拉機轟鳴中,那個愣小子聽到那些嘈嘈雜雜的聲音,影影倬倬似乎在諷刺自己,不由就走了心。
心中還挺得意,自己的獨立特行雖然沒有結果,但是引起人們的主意,也是很不錯!
大家都年輕過,而年輕正好是富於幻想的年紀,想著想著難免異想天開,心中一個恍惚,差點沒有一個倒栽蔥從駕駛座上折下來。
小夥子愣是楞,但是事關生命,可不敢開再大意,趕緊穩住心神,專心開車。
大拖拉機無功而返,敗退而歸!
那麽小拖拉機如何?換樣來!
接著來的就是一片手扶拖拉機,規模宏大地開了過來。
一共有三十輛,依然是均勻分布,每邊十輛。
手扶拖拉機的轟鳴聲洪亮高昂,整個空間都彌漫著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的嘯鳴。
如果隻聽聲音,比那些大拖拉機氣派多了!
這些手扶拖拉機也是每台一個駕駛員,男女各為一半,人人都是老司機,駕駛技術極為熟練。
隻見他們把一個最高時速二十公裏的農用機械開出了四十邁的速度,而且還挺穩當,步調相當一致。
到了圍牆一丈遠的地方,他們一個漂移炫技,然後一個九十度轉彎,貼著圍牆停在那裏。
這個時候,被包圍的三麵圍牆,每一麵都是兩輛大型拖拉機,十輛手扶拖拉機。
這十輛手扶拖拉機極為快速地在兩輛大拖拉機的間擺開,拖拉機與拖拉機之間的距離全都一樣。
就在此時,一把軍號嘹亮地吹了起來,就聽到一陣軋軋聲在拖拉機轟鳴聲中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
隨著軋軋聲響得瘮人,所有拖拉機的後車廂上,都升起一個平台,無論是大拖拉機,還是小拖拉機。
大拖拉機的平台頗為寬闊,平台上麵可以站立十個人。
手扶拖拉機上麵的平台則比較小,一個平台上麵隻能站立四個人。
熟悉當地農活的人都知道,附近幾個村都生產柿子,柿子樹都頗為高大。
為了方便得采摘柿子,農機部門就特地為他們研究製造了這種自動升降平台。
這樣一來,這些大小拖拉機就可以開進田間地頭,靠近高的柿子樹,村民可以登上去采摘柿子。
農民的創造力果然沒有極限,現在他們竟然用這樣的平台來攻城!
隻見每個平台上都站滿了人,手中拿著他們各自熟悉的武器,也就是農具,什麽種類什麽型號的都有。
看來不少人還是知道他們來這裏是看什麽的,因為最多的人手中拿著的都是十字鎬。
就是那種一頭尖尖、一頭寬寬,可以刨開鬆土,也可以刨開堅石的那種開山造田利器。
當然用來殺人,也非常有效。
被攻擊到的人,即使是銅頭鐵背,也經不住那一鎬刨!
絕對是刨到哪裏,哪裏就是一個透明窟窿。
又是一陣軋軋聲響過,大拖拉機的平台都升到與牆圍幾乎齊平的高度!
手扶拖拉機的平台也升到了圍牆多一半的高度!
又是一聲軍號嘹亮,平台上的人隨著號聲的命令,步調一致,猛烈出手!
小平台上的強壯鄉民全都高高舉起十字鎬,凶猛地向圍牆刨下!
堅硬的牆壁,竟然也被一鎬刨出一個窟窿。
大平台上的人更加凶猛,竟然借助平台的支撐,直接就往圍牆頂部跳!
就在此時,一個聲音陡然響起!
眨眼之工,就傳遍整個戰場。
“各位父老鄉親們,惡客上門了,還不熱情招待他們一下?如果施禮不周的話,別人就該怪我們不懂待客之道了!”
不是那個鮮於靚顏是誰?
響應她的是滿圍牆的響亮呼號:“憲圩村民!歡迎客人!”
圍牆上人突然冒了出來,如同雨後的蘑菇突然長滿一地。
雖然大小不齊,好在到處都有,密密麻麻站滿牆頭。
不過絕大數露了一下頭以後,立刻不見了。
比雨後的蘑菇遇到暴烈的陽光消失得還快,隻是露了一下頭,然後腦袋一縮,就消失不見,隻剩下那些手拿農具的壯漢來招待客人。
憲圩村民禮數甚是周到,秉承先來後到的原則,給這些賓至如歸的招待。
首先是那些想往牆頭跳躍的客人,他們都受到了最熱情的招待!
每個大拖拉機上麵的圍牆對應之處,都站了大約十幾個人。
他們每人手中都拿著一根長杆,長度和樣式猶如套馬杆。
隻是他們現在拿著的東西和實際套馬杆比較,頭部卻有明顯不同。
他們用的那種,頂頭那裏沒有繩套,而有一個小筐子。
原來這也是一件農具,就是一中摘柿子的工具。
那些長在樹梢高處的柿子,哪怕最能攀樹的高手,也是上不去的。
如果沒有合適的工具采摘,隻能望洋興歎,自己吃不到,留給鳥兒吃。
不過農民對付這樣的事情,絕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們早就研製成這個長杆配小筐的特殊工具,專門采摘大樹高端的碩果。
這下鳥兒就悲劇了,隻能麵對空空如也的柿子悲慘地叫喚。
今天,這種摘柿子的家什,就不是讓鳥悲慘,而是換了那些往上跳的人了。
他們剛剛離開托舉他們的平台,一把套杆迎風而來,悠忽而至!當然這是比套馬杆更厲害的摘柿子神器。
然後他們這些爭先恐後往上跳的攻城人,就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