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義務解答
義務解答剛才的三個答案為何對錯,這事又被仲大山給承包了。
老仲是爽快人,心裏有話就要說出來,這個關鍵時刻,他自然一如既往。
而且不講價錢,不圖報酬。
對這個層次的人秀智商,他也覺得很刺激。
“你們有誰到現在還不明白嗎?那倒也沒有什麽不可理解!聰明如我老仲,也是剛才明白過來的!
“我這人很是心善,助人為樂是我的習慣,我保持了有二十多年了,嗬嗬,習慣成自然了。
“你們如果不明白,可以請我給你們解惑,絕對免費.
“不像那些補習班老師貴死人!我連水都不會喝你一口!
“沒人請?真的沒人請?
“好吧,那就算了,我不用你們請,我自告奮勇給你們講吧,看看你們,多有福氣!
“先說第一個,為什麽第一個群策群力不對?那肯定不對了!
“這是問你你自己如何為尋找永生秘訣出力,你卻要群策群力,你這不是避重就輕嗎?
“你這明明就是轉移負擔!這樣的大事你都敢往別人身上推,還有什麽事情你不敢推諉的?
“明白為什麽不對了嗎?明白就好!就你們,後知後覺也不錯了。
“第二個為什麽不對?肯定不對了!眾誌成城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後果,而不是你的努力!
“你的努力可以促成或者破壞眾誌成城,但是要說你去作眾誌成城,就是玩笑了!
“而且你不過是一個盟襄,你上麵還有盟總,還有常務盟襄。
“讓你幹什麽你就幹什麽就行了,眾誌成城不是你能決定的!
“難道該你賣力氣的時候,你卻依賴別人,靠什麽眾誌成城給你壯膽?
“更高級的事情不是你能操心的,因此你回答說眾誌成城完全是不得要領!
“現在看第三個答案,為什麽孤軍奮戰是對的呢?
“因為你是盟襄呀,你不孤軍奮戰難道還要事事依靠別人?
“那樣別說你不是盟襄,你連像樣的男人都不是!
“你說將來盟總有可能再進古農塢、常務盟襄要主持全麵工作,甚至也跟著進入了古農塢.
“你不孤軍奮戰誰孤軍奮戰!
“孤軍奮戰說得是你的膽氣,說的是你獨當一麵的能力,甚至說的是你統領全局的魄力!
“你說說,聽了我的諄諄教導,你選錯了的是不是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即使你們選對了的,是不是也是眼前一亮視野大為開闊?
“我就簡單地說這麽幾句,有什麽問題盡管提,我會不吝賜教的!
“嗯,就這樣。”
仲大山說完,來了一個睥睨四顧。
嗯?這裏似乎應該有掌聲?
掌聲當然沒有,因為他講的這些,其實每個人現在都明白了。
不是這樣說選擇第三個答案道理,而是倒推因果,因為有了結果,也隻能這樣卻理解才順。
其實仲大山真正期望的,是還照上次那樣,百裏良騮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重歸候選人隊列。
可惜,這次沒有。
百裏良騮沒有給仲大山機會,而是直接上了第三個考題。
“第三道題:你相信有永生嗎?為什麽?”
“依然三個選擇答案。
“第一,相信,因為我知道約盟的建立就是為了尋求永生秘訣。
“第二,相信,因為我申請這個職位就是為了尋求永生秘訣而設置。
“第三,相信,因為我相信永生是造物主的旨意。
“一如既往,三中選一,對者進入下一輪。
“如果隻有一個人答對,那麽他就直接獲勝,成為本次競聘盟襄的當選人。
“如果答對的人有一個以上,則繼續進行競聘的下一個環節。
“鑒於這個問題比較深奧,時間上給你們三個放鬆一些,給你們兩分鍾思考和決定。
“計時現在開始!”
和那些看熱鬧的人想象的嚴重不同,百裏良騮根本就沒有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和答案。
最後的問題是什麽,他實際上是在第二道題結束以後才開始準備的。
因為它和第二道題一樣,是在前一道題的基礎上準備的。
因為準備這樣的題,需要花費一點兒時間,所以百裏良騮就聽憑仲大山在這段時間自由發揮一下。
其實,讓任何一個人出來,結果都差不多。
關鍵就是百裏良騮設計的這些題,其實都能作為可以接受的選項。
隻是因為理解問題的側麵不同,才似乎有對有錯。
其實對錯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而且大局已定,官方的答案已經告訴大家,隻要不離開那個答案,發揮出來的東西都沒有重大區別。
沒有人犯傻,這個時候再來扭著勁兒去說限定範圍之外的答案。
即使說了,也不起作用。
當然,在這個時候敢說,而且說得比較圓滿,還是說明仲大山不簡單。
因此,百裏良騮也對他印象頗深,更重要的是印象頗好。
故此,他給了他一個重新加入競聘過程的機會,然後也給他說話的機會。
否則這個場合,哪有他說話的份兒。
更別說長篇大論了。
百裏良騮這個策略,前二輪運用得非常成功,淘汰了十三名候選人中得十位。
他心中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山響,這次估計還是故伎重演,三個答案,剩下的三人,每人選一個。
淘汰兩個,剩下一個,完美收官,各歸各家。
那裏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張良計,他有過牆梯。
在趙文龍經過深思熟慮、並且經過驗證的推論指導下,他和商無咎認準了一條。
堅決跟著展宏圖行動,打死也不自行其是。
然後就讓旁觀者目瞪口呆得結果出現了。
本來客觀分析,三個人優勢最大的是商無咎,因為他是平溝區一把,還是京華市二把得叔伯兄弟。
其次是趙文龍,他是密雨區一把。
最差的就是展宏圖,他不過是順意區二把。
可是,在選擇答案的時候,大家分明看到,展宏圖最先對第二個答案舉手,趙文龍竟然也跟著舉了手。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那個最有競爭力的商無咎,也舉了手,而且是最後一人。
三個人都選擇了一個答案,也讓百裏良騮措手不及。
你們怎麽不排好隊形按牌理出牌呢?
這是跟誰學的?
難道是跟我嗎?
真是豈有此理!
這樣的東西豈是亂學的?
有知識產權的好不好?
不過,這些憤恨、惱怒的情緒,百裏良騮是不能顯露出來的。
隻好推遲下班時間,開始悶頭琢磨一套新的考題。
這事鬧的!
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這個時候,幫忙的吉人出現了。
隻聽一聲輕咳,一個聲音說話了。
“請問,我春秋筆法是不是可以插幾句話呢?”
春秋筆法?
不得不說,人們的耳朵還是有比較強大的辨別力的。
這幾個字一出,不同的人在內心產生了不同的回響。
吃瓜群眾的反應就是一個字——振奮!
春秋筆法,例無虛發!
誰都知道,春秋筆法刀下不斬無名小卒。
一旦進入春秋筆法的名下,那麽恭喜你,你的大名就要遠揚了。
同時,也憐憫你,你遠揚的名,一定是臭名!
當然更多的是鄙視!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必定得報!
春秋筆法之下,不斬冤鬼!
當事三人,兩個人精神一滯,似乎才意識到那個老頭兒的存在。
在此之前,或者是因為視力不好,或者是因為心理上的回避,並沒有往那個老頭兒那裏走心。
現在老頭兒突然發話,還把那個許多人聞之喪膽的春秋筆法畫龍點睛凸顯出來,顯然是來者不善!
這豈不讓人心神不定六神無主?
隻有一個人安之若素,把那個老頭看作一個吃瓜群眾,掃了他一眼,就不管了。
現場最高興的是百裏良騮。
老頭兒出馬,殺傷力方麵,絕對一個頂倆!
這老頭兒出場,其實就是一個偶然事件。
這個競聘過程,原來沒有他的,但是他聽說選拔盟襄,就自告奮勇出席。
說自己的春秋筆法也觸及到其它區級領導,或許他們也來競聘。
如果最後進入決勝環節的人沒有在春秋筆法下留下記錄,他就不說話,隻看熱鬧。
如果進入最後環節的人在春秋筆法下有記錄,那麽他就不能坐視不管。
他要為這個約盟盟襄把關,絕不能讓老鼠屎混進湯鍋。
他提及他已經看到太多的老鼠已經到這個湯鍋裏去洗澡。
如何還原整鍋湯,讓它回到原來清湯清水的地步,他不知道,目前也不操心。
他要做的,隻是從現在起,就按春秋筆法對老鼠給予限製。
既然已經成為約盟的領導,尤其是人和署的領導,百裏良騮自然會樂見其成,欣然同意了他出席。
現在聽到他要發言,百裏良騮才想起自己還有這柄殺手鐧。
這老頭不動如山,動輒地動山搖。
羞刀不入鞘,春秋刀一出,不殺兩口子,絕對不會轉頭的。
百裏良騮對於斬那麽一兩個人來說沒有心理負擔,隻要留下一個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就行。
不過如果那個人過不了春秋筆法,那也是活該。
自作孽不可活,不是我不給你機會。
從百裏良騮來說,他不在乎用那些有毛病的人,但是春秋筆法就不同了,它眼裏不揉沙子。
“春秋筆法,刀下不斬無罪之鬼!”
老頭兒一上來,就如同判官一樣,一拍驚堂木,來了一句定場詩。
此處本來應該有衙役給他助威,今天比較倉促,就免了。
可是該有的威儀還是要有,於是老頭兒就自己給自己助威打氣兒。
還別說,他這一吆喝,還真嚇尿了一些人。
可見,正如一位偉人明斷,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比如,百裏良騮就是一個不起作用的例證。
他在那裏無動於衷,如同票友正在欣賞梅蘭芳的拿手戲《霸王別姬》。
可是為什麽是《霸王別姬》?
因為這個劇目比較應景。
這裏的某人不但要別姬,還要別狗、別車、別房,所有的東西都要別了。
比那個項羽慘多了。
定場詩一念,孔毓良掏出一個本本,皺皺巴巴的,啪地一聲拍在了麵前的長案上,隻手急速翻頁。
翻到一定程度,然後嚴厲地說:“根據本春秋密卷一百二十八頁記載,現任密雨一把趙文龍犯下七宗大罪,今天已經惡貫滿盈,該有惡報!這惡報的第一步,就是我以春初筆法持有人的名義,將這七宗大罪大白於天下,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的醜惡,已經到了何等人神共憤的地步!”
孔毓良在那裏念得煞有其事,其實那個破本子上一個字都沒有。
他不是故意找一本沒字的東西瞞天過海,而是他的春秋密卷本來就是無字天書。
他既然掌管春秋筆法,負責臧否春秋人物,就必須把事情弄得一清二楚,不容半點含糊。
如此一來,那些內容,就深深地刻在他的記憶當中。
一旦要用的時候,他都可以信手拈來,信口開河。
難怪無數人花費了無數精力試圖找到這本春秋密卷,以便銷毀罪證,從來沒有一個人成功。
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你如何找到?如何銷毀?
比如今天的那個破本本,就是老頭兒使用的障眼法,目的就是引導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誤入歧途。
趙文龍萬萬沒有想到,在今天、在這個場合他被這個催命的老頭兒找上門來。
心中有鬼,自然就會心虛腿軟。
聽到老頭兒念到他的名字,趙文龍兩腿顫抖,支撐不住他身體的重量,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這雖然有他心中有鬼的原因,但是多半是因為事出突然,沒有防備。
否則的話,他這樣久經官場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堅挺人物,豈能如此不堪一擊,聽到一個名字就軟倒?
他軟倒在地,旁邊的幾個人也沒有人扶他一把,包括商無咎,這個時候都不敢湊近,唯恐沾包。
目前情況下,商無咎唯一想到的,就是如何自保,不要和這個倒黴的家夥一起,萬劫不複。
義務解答剛才的三個答案為何對錯,這事又被仲大山給承包了。
老仲是爽快人,心裏有話就要說出來,這個關鍵時刻,他自然一如既往。
而且不講價錢,不圖報酬。
對這個層次的人秀智商,他也覺得很刺激。
“你們有誰到現在還不明白嗎?那倒也沒有什麽不可理解!聰明如我老仲,也是剛才明白過來的!
“我這人很是心善,助人為樂是我的習慣,我保持了有二十多年了,嗬嗬,習慣成自然了。
“你們如果不明白,可以請我給你們解惑,絕對免費.
“不像那些補習班老師貴死人!我連水都不會喝你一口!
“沒人請?真的沒人請?
“好吧,那就算了,我不用你們請,我自告奮勇給你們講吧,看看你們,多有福氣!
“先說第一個,為什麽第一個群策群力不對?那肯定不對了!
“這是問你你自己如何為尋找永生秘訣出力,你卻要群策群力,你這不是避重就輕嗎?
“你這明明就是轉移負擔!這樣的大事你都敢往別人身上推,還有什麽事情你不敢推諉的?
“明白為什麽不對了嗎?明白就好!就你們,後知後覺也不錯了。
“第二個為什麽不對?肯定不對了!眾誌成城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後果,而不是你的努力!
“你的努力可以促成或者破壞眾誌成城,但是要說你去作眾誌成城,就是玩笑了!
“而且你不過是一個盟襄,你上麵還有盟總,還有常務盟襄。
“讓你幹什麽你就幹什麽就行了,眾誌成城不是你能決定的!
“難道該你賣力氣的時候,你卻依賴別人,靠什麽眾誌成城給你壯膽?
“更高級的事情不是你能操心的,因此你回答說眾誌成城完全是不得要領!
“現在看第三個答案,為什麽孤軍奮戰是對的呢?
“因為你是盟襄呀,你不孤軍奮戰難道還要事事依靠別人?
“那樣別說你不是盟襄,你連像樣的男人都不是!
“你說將來盟總有可能再進古農塢、常務盟襄要主持全麵工作,甚至也跟著進入了古農塢.
“你不孤軍奮戰誰孤軍奮戰!
“孤軍奮戰說得是你的膽氣,說的是你獨當一麵的能力,甚至說的是你統領全局的魄力!
“你說說,聽了我的諄諄教導,你選錯了的是不是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即使你們選對了的,是不是也是眼前一亮視野大為開闊?
“我就簡單地說這麽幾句,有什麽問題盡管提,我會不吝賜教的!
“嗯,就這樣。”
仲大山說完,來了一個睥睨四顧。
嗯?這裏似乎應該有掌聲?
掌聲當然沒有,因為他講的這些,其實每個人現在都明白了。
不是這樣說選擇第三個答案道理,而是倒推因果,因為有了結果,也隻能這樣卻理解才順。
其實仲大山真正期望的,是還照上次那樣,百裏良騮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重歸候選人隊列。
可惜,這次沒有。
百裏良騮沒有給仲大山機會,而是直接上了第三個考題。
“第三道題:你相信有永生嗎?為什麽?”
“依然三個選擇答案。
“第一,相信,因為我知道約盟的建立就是為了尋求永生秘訣。
“第二,相信,因為我申請這個職位就是為了尋求永生秘訣而設置。
“第三,相信,因為我相信永生是造物主的旨意。
“一如既往,三中選一,對者進入下一輪。
“如果隻有一個人答對,那麽他就直接獲勝,成為本次競聘盟襄的當選人。
“如果答對的人有一個以上,則繼續進行競聘的下一個環節。
“鑒於這個問題比較深奧,時間上給你們三個放鬆一些,給你們兩分鍾思考和決定。
“計時現在開始!”
和那些看熱鬧的人想象的嚴重不同,百裏良騮根本就沒有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和答案。
最後的問題是什麽,他實際上是在第二道題結束以後才開始準備的。
因為它和第二道題一樣,是在前一道題的基礎上準備的。
因為準備這樣的題,需要花費一點兒時間,所以百裏良騮就聽憑仲大山在這段時間自由發揮一下。
其實,讓任何一個人出來,結果都差不多。
關鍵就是百裏良騮設計的這些題,其實都能作為可以接受的選項。
隻是因為理解問題的側麵不同,才似乎有對有錯。
其實對錯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而且大局已定,官方的答案已經告訴大家,隻要不離開那個答案,發揮出來的東西都沒有重大區別。
沒有人犯傻,這個時候再來扭著勁兒去說限定範圍之外的答案。
即使說了,也不起作用。
當然,在這個時候敢說,而且說得比較圓滿,還是說明仲大山不簡單。
因此,百裏良騮也對他印象頗深,更重要的是印象頗好。
故此,他給了他一個重新加入競聘過程的機會,然後也給他說話的機會。
否則這個場合,哪有他說話的份兒。
更別說長篇大論了。
百裏良騮這個策略,前二輪運用得非常成功,淘汰了十三名候選人中得十位。
他心中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山響,這次估計還是故伎重演,三個答案,剩下的三人,每人選一個。
淘汰兩個,剩下一個,完美收官,各歸各家。
那裏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張良計,他有過牆梯。
在趙文龍經過深思熟慮、並且經過驗證的推論指導下,他和商無咎認準了一條。
堅決跟著展宏圖行動,打死也不自行其是。
然後就讓旁觀者目瞪口呆得結果出現了。
本來客觀分析,三個人優勢最大的是商無咎,因為他是平溝區一把,還是京華市二把得叔伯兄弟。
其次是趙文龍,他是密雨區一把。
最差的就是展宏圖,他不過是順意區二把。
可是,在選擇答案的時候,大家分明看到,展宏圖最先對第二個答案舉手,趙文龍竟然也跟著舉了手。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那個最有競爭力的商無咎,也舉了手,而且是最後一人。
三個人都選擇了一個答案,也讓百裏良騮措手不及。
你們怎麽不排好隊形按牌理出牌呢?
這是跟誰學的?
難道是跟我嗎?
真是豈有此理!
這樣的東西豈是亂學的?
有知識產權的好不好?
不過,這些憤恨、惱怒的情緒,百裏良騮是不能顯露出來的。
隻好推遲下班時間,開始悶頭琢磨一套新的考題。
這事鬧的!
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這個時候,幫忙的吉人出現了。
隻聽一聲輕咳,一個聲音說話了。
“請問,我春秋筆法是不是可以插幾句話呢?”
春秋筆法?
不得不說,人們的耳朵還是有比較強大的辨別力的。
這幾個字一出,不同的人在內心產生了不同的回響。
吃瓜群眾的反應就是一個字——振奮!
春秋筆法,例無虛發!
誰都知道,春秋筆法刀下不斬無名小卒。
一旦進入春秋筆法的名下,那麽恭喜你,你的大名就要遠揚了。
同時,也憐憫你,你遠揚的名,一定是臭名!
當然更多的是鄙視!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必定得報!
春秋筆法之下,不斬冤鬼!
當事三人,兩個人精神一滯,似乎才意識到那個老頭兒的存在。
在此之前,或者是因為視力不好,或者是因為心理上的回避,並沒有往那個老頭兒那裏走心。
現在老頭兒突然發話,還把那個許多人聞之喪膽的春秋筆法畫龍點睛凸顯出來,顯然是來者不善!
這豈不讓人心神不定六神無主?
隻有一個人安之若素,把那個老頭看作一個吃瓜群眾,掃了他一眼,就不管了。
現場最高興的是百裏良騮。
老頭兒出馬,殺傷力方麵,絕對一個頂倆!
這老頭兒出場,其實就是一個偶然事件。
這個競聘過程,原來沒有他的,但是他聽說選拔盟襄,就自告奮勇出席。
說自己的春秋筆法也觸及到其它區級領導,或許他們也來競聘。
如果最後進入決勝環節的人沒有在春秋筆法下留下記錄,他就不說話,隻看熱鬧。
如果進入最後環節的人在春秋筆法下有記錄,那麽他就不能坐視不管。
他要為這個約盟盟襄把關,絕不能讓老鼠屎混進湯鍋。
他提及他已經看到太多的老鼠已經到這個湯鍋裏去洗澡。
如何還原整鍋湯,讓它回到原來清湯清水的地步,他不知道,目前也不操心。
他要做的,隻是從現在起,就按春秋筆法對老鼠給予限製。
既然已經成為約盟的領導,尤其是人和署的領導,百裏良騮自然會樂見其成,欣然同意了他出席。
現在聽到他要發言,百裏良騮才想起自己還有這柄殺手鐧。
這老頭不動如山,動輒地動山搖。
羞刀不入鞘,春秋刀一出,不殺兩口子,絕對不會轉頭的。
百裏良騮對於斬那麽一兩個人來說沒有心理負擔,隻要留下一個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就行。
不過如果那個人過不了春秋筆法,那也是活該。
自作孽不可活,不是我不給你機會。
從百裏良騮來說,他不在乎用那些有毛病的人,但是春秋筆法就不同了,它眼裏不揉沙子。
“春秋筆法,刀下不斬無罪之鬼!”
老頭兒一上來,就如同判官一樣,一拍驚堂木,來了一句定場詩。
此處本來應該有衙役給他助威,今天比較倉促,就免了。
可是該有的威儀還是要有,於是老頭兒就自己給自己助威打氣兒。
還別說,他這一吆喝,還真嚇尿了一些人。
可見,正如一位偉人明斷,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比如,百裏良騮就是一個不起作用的例證。
他在那裏無動於衷,如同票友正在欣賞梅蘭芳的拿手戲《霸王別姬》。
可是為什麽是《霸王別姬》?
因為這個劇目比較應景。
這裏的某人不但要別姬,還要別狗、別車、別房,所有的東西都要別了。
比那個項羽慘多了。
定場詩一念,孔毓良掏出一個本本,皺皺巴巴的,啪地一聲拍在了麵前的長案上,隻手急速翻頁。
翻到一定程度,然後嚴厲地說:“根據本春秋密卷一百二十八頁記載,現任密雨一把趙文龍犯下七宗大罪,今天已經惡貫滿盈,該有惡報!這惡報的第一步,就是我以春初筆法持有人的名義,將這七宗大罪大白於天下,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的醜惡,已經到了何等人神共憤的地步!”
孔毓良在那裏念得煞有其事,其實那個破本子上一個字都沒有。
他不是故意找一本沒字的東西瞞天過海,而是他的春秋密卷本來就是無字天書。
他既然掌管春秋筆法,負責臧否春秋人物,就必須把事情弄得一清二楚,不容半點含糊。
如此一來,那些內容,就深深地刻在他的記憶當中。
一旦要用的時候,他都可以信手拈來,信口開河。
難怪無數人花費了無數精力試圖找到這本春秋密卷,以便銷毀罪證,從來沒有一個人成功。
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你如何找到?如何銷毀?
比如今天的那個破本本,就是老頭兒使用的障眼法,目的就是引導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誤入歧途。
趙文龍萬萬沒有想到,在今天、在這個場合他被這個催命的老頭兒找上門來。
心中有鬼,自然就會心虛腿軟。
聽到老頭兒念到他的名字,趙文龍兩腿顫抖,支撐不住他身體的重量,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這雖然有他心中有鬼的原因,但是多半是因為事出突然,沒有防備。
否則的話,他這樣久經官場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堅挺人物,豈能如此不堪一擊,聽到一個名字就軟倒?
他軟倒在地,旁邊的幾個人也沒有人扶他一把,包括商無咎,這個時候都不敢湊近,唯恐沾包。
目前情況下,商無咎唯一想到的,就是如何自保,不要和這個倒黴的家夥一起,萬劫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