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副官臨時擔任統帥,帶領殘部退到與洛蘭的東方邊界上……還請領主大人下後續命令。”
待修因看完戰爭簡報後夏洛便適時地借著說道,“洛蘭東邊海岸已經被米格爾奇占領三分之一,控製了天水河的出海口,到最新情報,七曜的後續駐軍已經增援到一萬人左右……”
修因內心默默一歎,還真是壞消息不斷……
修因稍稍思考後說道,“令克裏斯完全負責那隻隊伍,即時升任隊伍統帥,同時讓萊萬多夫將軍的部隊也向東。”
克裏斯修因還是有印象的,早年的那一夜偷襲萊茵城的時候,當時守城的隊長正是克裏斯,如果克裏斯堅守的話,還真不容易短時間內突破城門,克裏斯後來表現出的鎮定和部下的親和力讓修因大為欣賞,隻可惜克裏斯的個人魂力等級有些低,不然早就是能夠獨當一麵的精銳部隊頭領了。
修因當眾安排好克裏斯的行動,讓議事廳內的眾人都稍感寬心,領主還是那個領主大人,修因對事情的處理讓眾人非常心動,如若是以前的領主,戰敗的手下一定會遭到責罰,但是修因不但沒有懲罰克裏斯,更是直接升了他的官職。
要知道克裏斯可是屬於降將,這種處置無疑讓被七曜家族給蒙上的一層陰雲得到了一片小小的晴天。
是龍輝的晴天。
修因不擔心西邊,也就是弗瑞德姆王國。
炎冕帝國很強,但是也隻能在左丞相還在的時候占據其四分之一的北方土地,呈扇形在北方將王都圍住多年,都未能使得弗瑞德姆人屈服。
那個王國的人是好戰的,走在大街上,幾乎人人都配備著刀劍,在炎冕帝國的占領區內,各種暴動不斷,其實也讓炎冕帝國的皇帝頭疼不已。
現在加入了墨土帝國,不過也隻是炎冕帝國想要將墨土帝國也拉進到這一片渾水裏而已。
修因心中對這些有數,所有左邊暫時不用擔心,七曜強大,但是仍未完全吞滅整個大陸,所以弗瑞德姆有它的存在道理,況且特羅格和精靈一族還有聯係,七曜內部出現問題,對精靈一族也會有提防,事實上也一直有提防,所以對弗瑞德姆的攻略也不會有想象那樣是全麵的進攻。
中路,是墨土帝國和一部分炎冕帝國的聯軍,修因倒是希望特羅格的實力和他的野心相匹配。
星輝王國也有百年多的曆史,七曜家族雖然一直以來給王室的壓力非常大,但是王室始終不曾屈服,家底就是星輝騎士團,現在又完全收回了分封給四大領主的領地,王室的力量應該可以和進犯的敵人周旋一下。
修因現在要考慮的是自己這邊。
根據夏洛的情報,在亡者峽穀到洛蘭王國的東北部沿海,以黯夕帝國的聖騎士米格爾奇為統領,兵力已經逐漸增援到一萬人左右,而且占據了大海與黑暗之森之間的一處要塞——落霞要塞。
……
一萬人的七曜戰力,如果當初列特利將他們堵在亡者峽穀穀口的話,大陸東南七曜家族想要滲透進來可謂是難上加難。
原本是作為國境分界的亡者峽穀現在被七曜家族完全控製,後方的援兵開始進駐到洛蘭東北海岸線和落下要塞。
“如果不堵住亡者峽穀,一旦七曜家族徹底在落下要塞和海岸線站住腳,他們在平原上的戰鬥能力可不是我們能夠戰勝的!”
見修因一直沉思不語,外務大臣米爾納先說話了,“領主大人,我覺得我們和七曜家族開戰並不是明智之舉!”
“哦?米爾納卿,你說說這是為什麽?”修因驚問道,他沒想到米爾納會這麽說。
米爾納的說法讓眾人都看向他,等待他的解釋。
“作為獨立的自治領,我們沒理由去參加勝麵不打戰爭,大人您想想,之前是七曜家族疲於剿滅神聖聯盟的反抗,現在隻剩下海辛一族占著海輝城和七曜家族叫板,七曜家族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我們這邊!”
米爾納緩了一口氣借著說道,“這是皇室的戰爭,而不是我們的戰爭,修因大人,我覺得您應該慎重考慮下!”
米爾納的話讓修因還真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覺,他沒想到米爾納會有這種想法。
現在眾人的目光又回到了修因的身上,甚至眼神裏看著米爾納的眼神有一些悲憫。
為什麽?因為作為臣下,竟然勸主子背叛帝國,這是背棄榮耀的愚蠢行為,大陸曆史上,背叛的例子很多,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以悲劇收場。
修因沉默了。
他原本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對於王國也好帝國也罷,他根本不在乎,他原本隻是想好好地生存下去,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坐穩這個領主的位置,隻可惜,就算是想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領主都不容易。
前有萊茵公國後有彼得的大洛蘭帝國,現在,又要來個七曜……
米爾納說法有道理,但修因搖了搖頭,現在來看,直接違抗星輝帝國的命令反而是最下策的選擇。
即便是坐在議事廳的這些龍輝領的高層們這麽想,但是幾十萬的領民們呢?
別看他們整日都在中央廣場中歌頌著讚美著修因,口中不停地念著偉大的領主,那是修因給了他們足夠安定的生活。
現在七曜打來,領民們開始憂慮他們的安穩是否能繼續,所以才恐慌。
如果修因選擇違抗皇室,領民們更會感到不安,違背至高榮耀的領主,又能帶他們走多遠呢?
修因翻閱過大陸的曆史,那些以下克上的權臣領主,最後慘淡收場的原因正是得不到領民的支持。
以人為本,這才是來自異世界的修因和神憫大陸上的人們根本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模式,異世界的人看不透、不理解,但是修因可不會,失去最下層領民的支持,才是那些下克上的人失敗的根本,當然,他們的失敗其實也是失去了上中下大部分人的支持……
所以修因否決了米爾納的說法。
待修因看完戰爭簡報後夏洛便適時地借著說道,“洛蘭東邊海岸已經被米格爾奇占領三分之一,控製了天水河的出海口,到最新情報,七曜的後續駐軍已經增援到一萬人左右……”
修因內心默默一歎,還真是壞消息不斷……
修因稍稍思考後說道,“令克裏斯完全負責那隻隊伍,即時升任隊伍統帥,同時讓萊萬多夫將軍的部隊也向東。”
克裏斯修因還是有印象的,早年的那一夜偷襲萊茵城的時候,當時守城的隊長正是克裏斯,如果克裏斯堅守的話,還真不容易短時間內突破城門,克裏斯後來表現出的鎮定和部下的親和力讓修因大為欣賞,隻可惜克裏斯的個人魂力等級有些低,不然早就是能夠獨當一麵的精銳部隊頭領了。
修因當眾安排好克裏斯的行動,讓議事廳內的眾人都稍感寬心,領主還是那個領主大人,修因對事情的處理讓眾人非常心動,如若是以前的領主,戰敗的手下一定會遭到責罰,但是修因不但沒有懲罰克裏斯,更是直接升了他的官職。
要知道克裏斯可是屬於降將,這種處置無疑讓被七曜家族給蒙上的一層陰雲得到了一片小小的晴天。
是龍輝的晴天。
修因不擔心西邊,也就是弗瑞德姆王國。
炎冕帝國很強,但是也隻能在左丞相還在的時候占據其四分之一的北方土地,呈扇形在北方將王都圍住多年,都未能使得弗瑞德姆人屈服。
那個王國的人是好戰的,走在大街上,幾乎人人都配備著刀劍,在炎冕帝國的占領區內,各種暴動不斷,其實也讓炎冕帝國的皇帝頭疼不已。
現在加入了墨土帝國,不過也隻是炎冕帝國想要將墨土帝國也拉進到這一片渾水裏而已。
修因心中對這些有數,所有左邊暫時不用擔心,七曜強大,但是仍未完全吞滅整個大陸,所以弗瑞德姆有它的存在道理,況且特羅格和精靈一族還有聯係,七曜內部出現問題,對精靈一族也會有提防,事實上也一直有提防,所以對弗瑞德姆的攻略也不會有想象那樣是全麵的進攻。
中路,是墨土帝國和一部分炎冕帝國的聯軍,修因倒是希望特羅格的實力和他的野心相匹配。
星輝王國也有百年多的曆史,七曜家族雖然一直以來給王室的壓力非常大,但是王室始終不曾屈服,家底就是星輝騎士團,現在又完全收回了分封給四大領主的領地,王室的力量應該可以和進犯的敵人周旋一下。
修因現在要考慮的是自己這邊。
根據夏洛的情報,在亡者峽穀到洛蘭王國的東北部沿海,以黯夕帝國的聖騎士米格爾奇為統領,兵力已經逐漸增援到一萬人左右,而且占據了大海與黑暗之森之間的一處要塞——落霞要塞。
……
一萬人的七曜戰力,如果當初列特利將他們堵在亡者峽穀穀口的話,大陸東南七曜家族想要滲透進來可謂是難上加難。
原本是作為國境分界的亡者峽穀現在被七曜家族完全控製,後方的援兵開始進駐到洛蘭東北海岸線和落下要塞。
“如果不堵住亡者峽穀,一旦七曜家族徹底在落下要塞和海岸線站住腳,他們在平原上的戰鬥能力可不是我們能夠戰勝的!”
見修因一直沉思不語,外務大臣米爾納先說話了,“領主大人,我覺得我們和七曜家族開戰並不是明智之舉!”
“哦?米爾納卿,你說說這是為什麽?”修因驚問道,他沒想到米爾納會這麽說。
米爾納的說法讓眾人都看向他,等待他的解釋。
“作為獨立的自治領,我們沒理由去參加勝麵不打戰爭,大人您想想,之前是七曜家族疲於剿滅神聖聯盟的反抗,現在隻剩下海辛一族占著海輝城和七曜家族叫板,七曜家族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我們這邊!”
米爾納緩了一口氣借著說道,“這是皇室的戰爭,而不是我們的戰爭,修因大人,我覺得您應該慎重考慮下!”
米爾納的話讓修因還真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覺,他沒想到米爾納會有這種想法。
現在眾人的目光又回到了修因的身上,甚至眼神裏看著米爾納的眼神有一些悲憫。
為什麽?因為作為臣下,竟然勸主子背叛帝國,這是背棄榮耀的愚蠢行為,大陸曆史上,背叛的例子很多,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以悲劇收場。
修因沉默了。
他原本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對於王國也好帝國也罷,他根本不在乎,他原本隻是想好好地生存下去,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坐穩這個領主的位置,隻可惜,就算是想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領主都不容易。
前有萊茵公國後有彼得的大洛蘭帝國,現在,又要來個七曜……
米爾納說法有道理,但修因搖了搖頭,現在來看,直接違抗星輝帝國的命令反而是最下策的選擇。
即便是坐在議事廳的這些龍輝領的高層們這麽想,但是幾十萬的領民們呢?
別看他們整日都在中央廣場中歌頌著讚美著修因,口中不停地念著偉大的領主,那是修因給了他們足夠安定的生活。
現在七曜打來,領民們開始憂慮他們的安穩是否能繼續,所以才恐慌。
如果修因選擇違抗皇室,領民們更會感到不安,違背至高榮耀的領主,又能帶他們走多遠呢?
修因翻閱過大陸的曆史,那些以下克上的權臣領主,最後慘淡收場的原因正是得不到領民的支持。
以人為本,這才是來自異世界的修因和神憫大陸上的人們根本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模式,異世界的人看不透、不理解,但是修因可不會,失去最下層領民的支持,才是那些下克上的人失敗的根本,當然,他們的失敗其實也是失去了上中下大部分人的支持……
所以修因否決了米爾納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