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隨便找了個借口,對父母說,我要出趟遠門,父母也沒說什?33??就同意了,趁著離上班還有段時間,我就出發往張清寧家裏趕去。
大學期間,我跟張清寧的關係是最好的,他平日裏不太愛說話,整天就是看看探索發現,研究曆史之類的,按照他的話說,他是個追尋曆史的人。
由於我也喜歡曆史,喜歡看些古代打仗的東西,所以我倆有共同話題,總是在一塊討論這些,所以這次我發現青銅碎片的事情告訴了張清寧後,他也顯得很感興趣,就迫不及待的想讓我帶著青銅碎片過去找他。
大二的時候,我們幾個去過張清寧家,所以不陌生,兩天後,我就趕到了張清寧家,張清寧家就在bj潘家園。
張清寧的爺爺是潘家園一個搞古玩的,年輕時候也是一個闖蕩江湖的人,後來就是靠搞古玩發了家,受老爺子的影響,張清寧一家人都是從事古玩字畫的行當,張清寧也學了個美術專業,將來好繼承家裏事業,所以張清寧平時裏關注一些考古發現也是正常。
古玩行業裏麵的水很深,收藏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幹古玩的,眼力和運氣都很重要,有時候收到一個好東西,那利益將會翻幾翻,以前我就聽張清寧說過這樣一件事。
說hn有個人,名叫劉方明,他是個搞古玩收藏的,有一天,他下鄉去買茶油,到了老農戶家裏,他注意到老農戶家裝茶油的瓶子,是件老物件,而且老農戶還不知道。
劉方明頓時就起了買過來心思,不過轉念一想,當時電視裏的經常放鑒寶,老農戶也知道古董值錢,如果直接買,老農戶肯定會要高價,那就很麻煩了。
於是劉方明耍了個心眼,他買完茶油後,就走了,過幾天再來,同樣是買完油就走,這樣來回幾次,劉方明就跟老農戶熟悉了起來。
這天,劉方明再次來到老農戶家,他這次買完油後,就開始演戲了,劉方明對老農說,自己忘了帶裝油的東西了,能不能把油瓶帶回去,過幾天再送過來,老農戶也是大方,對劉方明說,不就是個破瓶子嗎,送給你了,於是劉方明沒花半毛錢,就拿走了這個古董。
劉方明一回去,就把瓶子洗幹淨,跑到了古玩店,想出手,店裏拿不準東西的好壞,就叫來了另一個人,名叫楊明,楊明一看到這個古董,就感覺這件古董不簡單,就想買下來。
劉方明也不客氣,直接開口要二十八萬,楊明也拿不準,因為他沒見過這種類型的古董,萬一看走眼了,不是虧大發了,但是楊明最終還是相信了自己的眼光,一咬牙買了下來。
劉方明心裏快樂瘋了,一天的功夫,半毛錢沒花,就掙了二十八萬,高高興興的就回家了。
再說楊明,接手古董後,趕緊就聯係幾個專家過來給他鑒定鑒定,最後專家一致認定,這是件明代早期的均窯星光瓷,是件精品,二十八萬買的值,這下楊明鬆了口氣。
均窯星光瓷,是工匠們在燒製陶瓷的過程中,把珍珠瑪瑙的碎片加進去,燒成之後,用燈光一照,星光點點,炫目多彩。
後來經專家研究,這款星光瓷,是明代朱元璋時期,一個大臣奉命監製,用於皇家祭祀用的方瓶,在瓷器裏,一方頂十圓,因為方的瓷器燒製起來更困難。
當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出一個類似的瓷杯,拍出三千多萬的價格,如今這個顯然更加珍貴,楊明可謂是撿了個天大的漏,這就是古玩。
古玩行業裏除了運氣外,豐富的專業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張清寧的爺爺要求幾個兒孫都要學得一身本領,將來好繼承家業,張清寧的父親是玉器方麵的行家,他二叔是青銅器專家,他三叔是古畫專家,他小叔是瓷器專家。
這次我過去就是要拜訪一下張清寧的二叔,讓他看看這青銅碎片到底是何來頭。
時隔半年,再次見到張清寧的時候,他還是那副模樣,戴個黑框眼鏡,一頭亂糟糟的頭發,不過他的眼神還是很有光彩。
“吳子衿,好久不見,過的還好嗎?”張清寧一看到我,也是很高興。
“還行,你呢?”我回道。
“我就那樣,每天被我爺爺逼著去學習那些東西,煩都煩死了,正好你過來,我帶你去玩幾天。”
“好!”我也想再看看bj的風采。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觀看了圓明園遺址,頤和園,長城,和明十三陵,故宮,領略了古代建築遺址的風采,皇家陵墓的氣派。
其中去故宮遊玩的時候,更是體驗了古代皇家建築的氣勢非凡,張清寧一邊給我介紹,一邊給我講了些在故宮裏麵發生的故事。
在一九八三年的一個深夜,有一個人從故宮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
他想這個年代都用手電筒阿,誰還用宮燈呢,難道是……可又一想黨教導我們世界上是沒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麽自然現象。
於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麽追也追不上那隊打著宮燈的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的旗袍的宮女,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這下可把他嚇壞了,癱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燈光看不見了,才從另一條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故宮身為皇都,裏麵不知死過多少人,所以所故宮裏麵陰氣最重也不無道理,很多人都在故宮裏麵看到過靈異現象,有的是科學可以解釋,有的科學卻解釋不了。
從故宮出來後,張清寧還想去別的地方遊玩,我拉著他說:“差不多了,下次再看,先去找你二叔看下青銅碎片吧。”
張清寧也同意了,於是在第二天,張清寧就帶著我去他二叔家裏去了。
張清寧的二叔名叫張建國,從小學習青銅文化,在青銅界也是小有名氣,人稱張青銅。
一踏進張建國家裏,我就感覺到一股古樸的氣味傳來,張建國家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從大到小,種類繁多。
我看到張建國時,他正拿著一副放大鏡在觀看一個青銅壺。
“二叔,您又研究銅器呢?”張清寧走到張建國麵前說道。
“你個臭小子,不在家好好研究字畫,過來我這裏做什麽?”張建國看到自己的侄子也是很高興。
“二叔,我不是給您說了嗎?我同學有個青銅碎片,想找您看看。”張清寧說道。
“哦,我想起來了,最近有點忙,給忘了。這位就是你同學吧?”張建國看向了我。
“二叔好,我這有件青銅碎片,想請您看一下。”我連忙說道。
“哦?拿出來我看看吧。”張建國一聽是青銅碎片,臉上的興趣也少了幾分。
俗話說的好,寧缺毋濫,在古玩界,一件完整的古董,比殘缺的價值要高很多,所以張建國一聽說是碎片,興趣也減少了幾分。
等我把青銅碎片拿出來,交到張建國手中的時候,張建國的眼睛瞬間就被青銅碎片吸引了。
看來張建國也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青銅器,這樣帶有深藍色的青銅器。
張建國一拿到青銅碎片,就拿放大鏡觀看了起來,過了一會,他竟然也沒看出個門道。
於是張建國對我說:“小兄弟,你這件青銅碎片非同小可,我得仔細研究,查查資料,一時半會恐怕是難以解開其中的奧秘,如果你相信我的話,不如先放在我這裏,等有消息了,我再通知你。”
“二叔說的哪裏話,本來就是麻煩您了,不著急,您先研究,我們先回去。”我對張建國說。
本來張清寧想讓我去他家住,最後我想了想有些不方便,於是我便拒絕了,我找了個酒店就住了下來。
張清寧回家後,我就睡覺了,因為我聽張清寧說潘家園在早上淩晨四點的時候,有個鬼市,我決定要去見識一下。
bj潘家園,全國十大古玩市場之一,俗話說,物以類聚,潘家園裏的古物件可是多了去了,細數起來,諸如仿古家具、古籍字畫、瑪瑙玉石、陶瓷、中外錢幣、宗教用品、民族服飾、“****”遺物、春宮畫……還有人在這裏賣手藝,比如“葫蘆徐”。
隻要是你能想到的任何東西,都能拿來賣,買不買的出去不好說,但至少沒人會笑話你。
潘家園一年到頭,商鋪從不關門,每天都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與古玩交易,許多來bj的外國人,都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就是:“登長城,吃烤鴨,逛潘家園。”
在潘家園除了擁有數量眾多的古物件外,還有一件有名的就是‘鬼市’。
所謂鬼市,就是早上淩晨四點起,在潘家園專賣古董的一個臨時集市,源自清末民初,當時國運衰落,許多達官貴人家道中落,便拿家裏的古董出來變賣,但畢竟是失身份的事,所以隻能選擇三四點的時候,打著燈籠來交易,這樣買主看不到臉,就跟鬼一樣,所以稱之為鬼市。
慢慢的鬼市就成了潘家園一個特有的現象,因為玩古董的都知道,鬼市出好貨,每逢周六周日,鬼市開市兩天,正巧,這天是周六,所以我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去鬼市走一遭。
四點時候,天還沒亮,但潘家園的燈卻都亮了起來,現如今不比當年,現在沒有那種有失身份的說法,所以一到時間,潘家園的燈都亮了起來,鬼市上也慢慢熱鬧了起來。
這種臨時的集市,主要都是地攤,都是各色各樣的人,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拿過來賣,基本什麽千奇百怪的東西都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
張清寧之前告訴我很多關於鬼市的規矩,說是看到別人手裏拿著東西,不能問價,得等別人放下了,你才能問,還有很多老顧客手裏都會拿把手電筒,為了更能看清東西。
總之,真心想來淘寶的、看熱鬧的、附庸風雅的,各式各樣的人物都有,一到鬼市開市的時候,人們推著三輪車,挎著包,端著紙箱子,在鬼市大門口擠成一團。
我到了現場才感受到那種人潮擁擠,我看了看表,四點一到,我就聽見裏麵喊了一句:“開市嘍!”接著大門一開,人們迅速往裏進,一些老攤主找好自己的位子,就暗自等待著顧客上門。
大學期間,我跟張清寧的關係是最好的,他平日裏不太愛說話,整天就是看看探索發現,研究曆史之類的,按照他的話說,他是個追尋曆史的人。
由於我也喜歡曆史,喜歡看些古代打仗的東西,所以我倆有共同話題,總是在一塊討論這些,所以這次我發現青銅碎片的事情告訴了張清寧後,他也顯得很感興趣,就迫不及待的想讓我帶著青銅碎片過去找他。
大二的時候,我們幾個去過張清寧家,所以不陌生,兩天後,我就趕到了張清寧家,張清寧家就在bj潘家園。
張清寧的爺爺是潘家園一個搞古玩的,年輕時候也是一個闖蕩江湖的人,後來就是靠搞古玩發了家,受老爺子的影響,張清寧一家人都是從事古玩字畫的行當,張清寧也學了個美術專業,將來好繼承家裏事業,所以張清寧平時裏關注一些考古發現也是正常。
古玩行業裏麵的水很深,收藏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幹古玩的,眼力和運氣都很重要,有時候收到一個好東西,那利益將會翻幾翻,以前我就聽張清寧說過這樣一件事。
說hn有個人,名叫劉方明,他是個搞古玩收藏的,有一天,他下鄉去買茶油,到了老農戶家裏,他注意到老農戶家裝茶油的瓶子,是件老物件,而且老農戶還不知道。
劉方明頓時就起了買過來心思,不過轉念一想,當時電視裏的經常放鑒寶,老農戶也知道古董值錢,如果直接買,老農戶肯定會要高價,那就很麻煩了。
於是劉方明耍了個心眼,他買完茶油後,就走了,過幾天再來,同樣是買完油就走,這樣來回幾次,劉方明就跟老農戶熟悉了起來。
這天,劉方明再次來到老農戶家,他這次買完油後,就開始演戲了,劉方明對老農說,自己忘了帶裝油的東西了,能不能把油瓶帶回去,過幾天再送過來,老農戶也是大方,對劉方明說,不就是個破瓶子嗎,送給你了,於是劉方明沒花半毛錢,就拿走了這個古董。
劉方明一回去,就把瓶子洗幹淨,跑到了古玩店,想出手,店裏拿不準東西的好壞,就叫來了另一個人,名叫楊明,楊明一看到這個古董,就感覺這件古董不簡單,就想買下來。
劉方明也不客氣,直接開口要二十八萬,楊明也拿不準,因為他沒見過這種類型的古董,萬一看走眼了,不是虧大發了,但是楊明最終還是相信了自己的眼光,一咬牙買了下來。
劉方明心裏快樂瘋了,一天的功夫,半毛錢沒花,就掙了二十八萬,高高興興的就回家了。
再說楊明,接手古董後,趕緊就聯係幾個專家過來給他鑒定鑒定,最後專家一致認定,這是件明代早期的均窯星光瓷,是件精品,二十八萬買的值,這下楊明鬆了口氣。
均窯星光瓷,是工匠們在燒製陶瓷的過程中,把珍珠瑪瑙的碎片加進去,燒成之後,用燈光一照,星光點點,炫目多彩。
後來經專家研究,這款星光瓷,是明代朱元璋時期,一個大臣奉命監製,用於皇家祭祀用的方瓶,在瓷器裏,一方頂十圓,因為方的瓷器燒製起來更困難。
當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出一個類似的瓷杯,拍出三千多萬的價格,如今這個顯然更加珍貴,楊明可謂是撿了個天大的漏,這就是古玩。
古玩行業裏除了運氣外,豐富的專業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張清寧的爺爺要求幾個兒孫都要學得一身本領,將來好繼承家業,張清寧的父親是玉器方麵的行家,他二叔是青銅器專家,他三叔是古畫專家,他小叔是瓷器專家。
這次我過去就是要拜訪一下張清寧的二叔,讓他看看這青銅碎片到底是何來頭。
時隔半年,再次見到張清寧的時候,他還是那副模樣,戴個黑框眼鏡,一頭亂糟糟的頭發,不過他的眼神還是很有光彩。
“吳子衿,好久不見,過的還好嗎?”張清寧一看到我,也是很高興。
“還行,你呢?”我回道。
“我就那樣,每天被我爺爺逼著去學習那些東西,煩都煩死了,正好你過來,我帶你去玩幾天。”
“好!”我也想再看看bj的風采。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觀看了圓明園遺址,頤和園,長城,和明十三陵,故宮,領略了古代建築遺址的風采,皇家陵墓的氣派。
其中去故宮遊玩的時候,更是體驗了古代皇家建築的氣勢非凡,張清寧一邊給我介紹,一邊給我講了些在故宮裏麵發生的故事。
在一九八三年的一個深夜,有一個人從故宮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
他想這個年代都用手電筒阿,誰還用宮燈呢,難道是……可又一想黨教導我們世界上是沒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麽自然現象。
於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麽追也追不上那隊打著宮燈的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的旗袍的宮女,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這下可把他嚇壞了,癱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燈光看不見了,才從另一條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故宮身為皇都,裏麵不知死過多少人,所以所故宮裏麵陰氣最重也不無道理,很多人都在故宮裏麵看到過靈異現象,有的是科學可以解釋,有的科學卻解釋不了。
從故宮出來後,張清寧還想去別的地方遊玩,我拉著他說:“差不多了,下次再看,先去找你二叔看下青銅碎片吧。”
張清寧也同意了,於是在第二天,張清寧就帶著我去他二叔家裏去了。
張清寧的二叔名叫張建國,從小學習青銅文化,在青銅界也是小有名氣,人稱張青銅。
一踏進張建國家裏,我就感覺到一股古樸的氣味傳來,張建國家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從大到小,種類繁多。
我看到張建國時,他正拿著一副放大鏡在觀看一個青銅壺。
“二叔,您又研究銅器呢?”張清寧走到張建國麵前說道。
“你個臭小子,不在家好好研究字畫,過來我這裏做什麽?”張建國看到自己的侄子也是很高興。
“二叔,我不是給您說了嗎?我同學有個青銅碎片,想找您看看。”張清寧說道。
“哦,我想起來了,最近有點忙,給忘了。這位就是你同學吧?”張建國看向了我。
“二叔好,我這有件青銅碎片,想請您看一下。”我連忙說道。
“哦?拿出來我看看吧。”張建國一聽是青銅碎片,臉上的興趣也少了幾分。
俗話說的好,寧缺毋濫,在古玩界,一件完整的古董,比殘缺的價值要高很多,所以張建國一聽說是碎片,興趣也減少了幾分。
等我把青銅碎片拿出來,交到張建國手中的時候,張建國的眼睛瞬間就被青銅碎片吸引了。
看來張建國也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青銅器,這樣帶有深藍色的青銅器。
張建國一拿到青銅碎片,就拿放大鏡觀看了起來,過了一會,他竟然也沒看出個門道。
於是張建國對我說:“小兄弟,你這件青銅碎片非同小可,我得仔細研究,查查資料,一時半會恐怕是難以解開其中的奧秘,如果你相信我的話,不如先放在我這裏,等有消息了,我再通知你。”
“二叔說的哪裏話,本來就是麻煩您了,不著急,您先研究,我們先回去。”我對張建國說。
本來張清寧想讓我去他家住,最後我想了想有些不方便,於是我便拒絕了,我找了個酒店就住了下來。
張清寧回家後,我就睡覺了,因為我聽張清寧說潘家園在早上淩晨四點的時候,有個鬼市,我決定要去見識一下。
bj潘家園,全國十大古玩市場之一,俗話說,物以類聚,潘家園裏的古物件可是多了去了,細數起來,諸如仿古家具、古籍字畫、瑪瑙玉石、陶瓷、中外錢幣、宗教用品、民族服飾、“****”遺物、春宮畫……還有人在這裏賣手藝,比如“葫蘆徐”。
隻要是你能想到的任何東西,都能拿來賣,買不買的出去不好說,但至少沒人會笑話你。
潘家園一年到頭,商鋪從不關門,每天都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與古玩交易,許多來bj的外國人,都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就是:“登長城,吃烤鴨,逛潘家園。”
在潘家園除了擁有數量眾多的古物件外,還有一件有名的就是‘鬼市’。
所謂鬼市,就是早上淩晨四點起,在潘家園專賣古董的一個臨時集市,源自清末民初,當時國運衰落,許多達官貴人家道中落,便拿家裏的古董出來變賣,但畢竟是失身份的事,所以隻能選擇三四點的時候,打著燈籠來交易,這樣買主看不到臉,就跟鬼一樣,所以稱之為鬼市。
慢慢的鬼市就成了潘家園一個特有的現象,因為玩古董的都知道,鬼市出好貨,每逢周六周日,鬼市開市兩天,正巧,這天是周六,所以我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去鬼市走一遭。
四點時候,天還沒亮,但潘家園的燈卻都亮了起來,現如今不比當年,現在沒有那種有失身份的說法,所以一到時間,潘家園的燈都亮了起來,鬼市上也慢慢熱鬧了起來。
這種臨時的集市,主要都是地攤,都是各色各樣的人,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拿過來賣,基本什麽千奇百怪的東西都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
張清寧之前告訴我很多關於鬼市的規矩,說是看到別人手裏拿著東西,不能問價,得等別人放下了,你才能問,還有很多老顧客手裏都會拿把手電筒,為了更能看清東西。
總之,真心想來淘寶的、看熱鬧的、附庸風雅的,各式各樣的人物都有,一到鬼市開市的時候,人們推著三輪車,挎著包,端著紙箱子,在鬼市大門口擠成一團。
我到了現場才感受到那種人潮擁擠,我看了看表,四點一到,我就聽見裏麵喊了一句:“開市嘍!”接著大門一開,人們迅速往裏進,一些老攤主找好自己的位子,就暗自等待著顧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