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剛過了正午,蟬聲漸消,地麵還是暈陶陶地蒸著,像水珠子濺到打?33??正好的赤鐵上一般茲的一聲化作一股白氣。空氣中微塵飛揚,各宮主子養的貓狗挺屍一樣攤在地上消夏,四下皆是靜悄悄的。
皇上來到好竹館的時候,正看見軟玉手執一卷書在薔薇架下讀得如癡如醉,門外的丫頭子們正想通報,皇上一擺手,又示意王懷恩別跟著,便往薔薇架下走去。
一架薔薇開得極豔麗,花朵是鮮亮的蝦子紅,枝葉太葳蕤,攢綠中星星緋紅,顏色倒是讓人覺得調和,蜂蝶穿進穿出。軟玉穿一身新碧的衣裳,頭上挽一個鬆鬆的雲髻,顯得格外慵懶,坐在黴綠斑駁的廊沿上,身子倚著大紅漆柱子,蜷著兩腿正讀著書,便見一襲藏青色袍角和明黃帶子浮現眼前,抬頭一看竟是皇上,忙不迭跪下,請安道:“皇上吉祥,美人歇午覺還沒有醒呢,奴婢這就去叫。”
皇上倒是一撩袍角,坐下,道:“看什麽書呢?”
軟玉也是剛睡醒,通身打扮都極隨意,因著蕭合正歇中覺,便隨手拿起一卷書讀,知道在皇上跟前必要妝容得體,一心隻想走開,卻不想皇上竟問起她話來,所以並不敢回話,隻蝦著身子跪著,卻聽皇上道:“抬頭說話。”
軟玉道:“回皇上的話,奴婢見主子桌上放著一本《詩經》,便隨手拿來翻翻。”
“《詩經》?”皇上道:“哪一篇?”
“《鄭風》中的《女曰雞鳴》,以前讀過的,如今再看罷了。”
皇上“嗯”了一聲,道:“‘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禦,莫不靜好。’普通百姓溫馨的小日子,的確是可遇不可求。”
“是,日子雖然平實,卻令人羨煞。帝王將相之家雖然華麗高貴,卻也有他們的無奈和悲哀,市井村落雖說清貧些,亦有他們的誠篤和熱烈。“女曰雞鳴”,妻子催得委婉,“士曰昧旦”,丈夫淹戀枕衾而紋絲不動。若是每個清晨都是這樣恩酣愛暢,此生還有何求。”軟玉說到動情處,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直到發現皇上望著自己的眼神炙熱,才忽然想到皇上亦是帝王將相之家,忙道:“奴婢失言了,皇上和皇後鸞鳳和鳴,亦為天下人楷模。”
皇上卻不很在意,道:“你叫軟玉?”
軟玉想起那日在皇上跟前鏡昭姑姑曾喚過她的名字,所以對於皇上知道她的名字也不覺得奇怪,便道:“是。”
“‘阮籍猖狂’的‘阮’麽?”
“並不是。”軟玉緩緩道:“亦如喚作鴛鴦的便是鴛鴦二字,喚作彩霞的便是彩霞二字,軟玉二字便是最初的軟玉二字。”
皇上笑道:“你的口齒倒是伶俐。”又道:“你本貫哪裏,家裏還有什麽人,你的書是誰教的?”
“回皇上的話,奴婢本是京中人,如今家裏已經沒有人了,曾在呂尚書府做過工,難得夫人喜歡,認奴婢做了義女,跟著愉美人識得幾個字罷了。”
軟玉本望著皇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聽完了這番話,麵上卻是一臉茫然,恰時風過,落花旋人麵,皇上的臉藏在飛落的薔薇花後,亦如蒙上一層積年的沉灰,看不真切,好像能聽得“轟”的一聲,有什麽東西在皇上心裏炸開了一般,隻見皇上隨口道了句“既然你家主子未醒,也不必叫醒她了,朕去看看皇後。”
軟玉亦起身,道:“奴婢恭送皇上。”
霎時落花沾衣,軟玉望著皇上的手伸將過來,像是想要幫自己拂落肩上的花瓣,忙往後退了三兩步,軟玉看著皇上的手不尷不尬地停留在半空,亦如他臉上的神情慘淡,剛想跪下認錯,皇上卻收了手,道:“好好照顧你家主子。”
軟玉望著皇上遠去的身影兒,恍惚間,竟覺得淒慘如倉皇落逃。
皇上一路上都不曾說話,轎子落定時還隻覺得還剛從好竹館出來一般。原來好竹館到君蘭殿的路程竟是這樣近嗎?
皇後聽聞皇上來了,早已迎出殿外,又連忙囑咐身邊的掌事宮女,當年嫁入王府時的陪嫁丫鬟李稠去乘了一盂消暑的冰花銀耳露出來。李稠在皇後身邊呆的時間長了,依然如往常一樣,並不將冰花銀耳露直接呈給皇上,而是先遞給皇後,再由皇後呈過去:“眼下快到七月了,天也是愈發熱了,暑為夏之主氣,這冰花銀耳露是臣妾早熬好了的,又用冰鎮著,最是消暑。皇上嚐嚐。”
皇後周懿楚是正一品太師周永萊的長女,大邵祖製,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輔導皇子。雖說都是正一品,故事,皆為虛銜罷了,手中並無多少實權,又因為大邵十餘年來,以言官和諫官為首的青城黨和以武官宦官為首的綠林黨黨爭不斷,最近幾年青城黨已日漸式微,朝廷武官獨大,所以皇後的出身算不得上高貴,但是為人卻十分平易近人,一團和氣,十分好處,極得人心。亦連莊妃和元妃爭鬥多年,卻不曾對她有過大不敬。
皇上把粥接了過去,說道:“大熱天的,這種瑣事以後還是讓下人做吧,你的心意朕明白。”又問了李稠,“皇後可曾喝過了?”
李稠笑道:“皇後娘娘一直盼著皇上來,哪裏有心思喝這些。”
皇後臉上起了緋紅,道:“皇上跟前也胡亂玩笑。”
皇上亦笑道:“這麽多年的夫妻了,皇後還是臉皮這樣薄。”又將自個兒喝過的粥喂了皇後,道:“以後也將花在朕身上的功夫想著花在自己身上才是。”
皇後會心的笑了:“聽皇上的。”待咽了粥,用秋香色香羅帕子擦拭了嘴角,才說道:“臣妾聽說皇上又新晉了一位蕭美人,近日病了。本來臣妾想親自去探望的,可是祖宗規矩,後宮妃嬪得先到臣妾宮中向臣妾行過跪拜大禮。若是臣妾前去探望,倒讓旁人說是蕭美人不懂規矩了。”
“皇後好快的消息。”
“未經寵幸就能讓皇上越過淑女,選侍,而直接封為昭容,咱們大邵還是頭回,後宮之人閑靜,自然早就知道了。都道那蕭美人絕色傾城,臣妾想見的很。”
“不急這兩日,現下她病了,等她病好,朕親自帶她來向你請安。”
“倒是臣妾心急了。”皇後的表情流露出一絲不安,恰好夠皇上捕捉到。
皇上見狀,笑道:“她雖是好,朕眼下也喜歡她的很,但朕再喜歡她也比不過朕同皇後的情誼。”
“喜歡是乍見之歡,皇上歡心就好。”皇後亦知道這十幾年來兩人的感情並不是一個新晉的美人能比的,可是仍是不安罷了,如今聽皇上這樣說,也算是稍稍安心了。眉目之間顧盼流轉,帶的臉上也多生了許多光彩,打在青石燈光凍昏黃的燈輝下更顯的瑩潔如玉,柔和通透,皇上隻覺得心裏飄搖逸動的很,又看今日皇後妝容打扮很是別致,隻見皇後今日穿著深藍色衣裙,紅色對襟褂子,是往日裏的端莊優雅,卻不會因中宮身份的拘束而顯得刻板老氣,妝容更是與往常的色調不同,粉撲撲的,倒是像蕭合,便說道:“皇後今日傅石榴色的粉甚是好看,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符合你的身份,而且傅粉則思其心之和,也符合你素日裏落落大度,性德有容的好脾性。”
皇後低眸一笑,道:“不過是新得了一個宮女,心思細密謹致的很。她在給臣妾上妝之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然後直接抹於麵頰,因其在敷麵以前已經被調和成一種顏色,所以色彩比較統一,整個麵部的敷色比較均勻,能給人以莊重、文靜之感之餘還能有幾分活潑,臣妾本想著自己已年近三十,又是後宮之主,不比剛進宮的年輕的妹妹們,怕是不適合這樣的妝容,但又覺得整日裏都化一樣的妝,倒真是顯得老氣橫秋了,便試了試。難得皇上喜歡。“
皇上看著眼前這個與自己患難與共,同舟共度十幾年的女人,想著她自從嫁入王府就沒有一日出過什麽紕漏差錯,將心思全放到了自己身上,無論自己顯達也好,落拓也罷,她從來未有半句怨言,不離不棄,又常在隆欣和白語襄間周旋,卻能交給自己一個最暖的家,本想著自己坐上皇位以後要給她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讓她母儀天下,方才不算負她,可雖然難得她幾十年如一日,在這樣變動不安的後宮中仍不變初心,還是事事操勞,但自己總歸是心疼,便說道:“朕讓你做自己的皇後,是想讓你開心快樂,是朕疼你,朕不想你畫地為牢,讓皇後的位置束縛了你,你是皇後,自然什麽樣的妝容都襯得起你。以後大可不必再為這樣的事情憂慮了。”又問道皇後:“那個替你化妝的宮女兒是誰?倒不似宮裏那些老成的人,化來化去,也總是跳不出那幾樣俗套子。”
皇後眼裏早已起了一層氤氳,說道:“李稠,帶新茶來見過皇上。”
“新茶,”皇上念了一遍,若有所思的說道:“好別致的名字。”
不大一會兒,新茶便到了皇上跟前,磕了頭道:“奴婢參見皇上皇後。”
皇上打量新茶十五六歲的樣子,身量纖纖,瘦削肩膀,穿一件天藍色的襦裙,臉上施了薄薄一層的桃色粉黛,說道:“天藍色顯得幹淨,桃色顯得妖嬈,你這衣服和妝容的色彩搭配雖是少見,但劍走偏鋒,素中見華美,與你的名字一樣,別有幾分韻味。”
新茶微微福了身子,道:“皇上過譽了。”
“你的差事當得好,該賞。”
新茶想著皇上指的便是皇後的妝容發髻了,便道:“皇上,奴婢未進宮前在一家胭脂鋪子裏做些零工,日子久了,偷學了一些手藝,隻是些皮毛,再說能夠伺候皇後娘娘已經是宮裏人人都爭的賞賜了,奴婢不敢貪心。”
皇後聽了,微微一笑,對著皇上說道:“皇上瞧瞧這丫頭,嘴甜得很,給我扣上這麽一頂大帽子。”
皇上見皇後喜歡,也高興,道:“朕看皇後如此中意你,那你就做皇後的貼身宮女吧,也不必在這宮裏一步一步地熬了。還有,王懷恩,以後宮裏有新來的胭脂水粉先要緊著新茶給,朕看她對妝容有天賦,就讓她好好琢磨一下吧。”
新茶喜上眉梢:“奴婢謝過皇上,謝過皇後娘娘。”
“隻謝過皇上便可了,本宮可沒有賞賜你。”皇後難得會去打趣一個人。
“皇上還不是因為疼娘娘,才給與奴婢這樣的恩賜,皇上雖說著是把胭脂水粉先送來給我,哪裏就是讓奴婢用了,不過是要奴婢好好服侍娘娘。新茶雖然愚笨,但是也懂的愛屋及烏的道理,如何能不謝娘娘?”新茶這一番話倒是讓皇上皇後都笑了。
皇上瞧著新茶,愣了會兒神,方才對著皇後說道:“蕭合宮裏有個叫軟玉的宮女兒,倒是和新茶有幾分相似,有靈氣。不過軟玉倒不似新茶這般體貼暖人,甚是刁鑽任性,頗有幾分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怕是讀過書的緣故,不過看著也好得很。”
正說著話,隻聽外頭靴靴一片聲響,腳步漸近,皇後笑道:“玄新玄安來了。”
一語未了,宮女兒進來報道:“大殿下和三殿下來了。”及至兩人被五六個奶媽並七八個宮女兒太監擁著進來,邊大步往前走邊請安,喚道:“母後。”到了跟前,道了一句:“父皇也在呢。”
個頭稍高一點的便是大皇子,現年十三歲,身穿一件冰藍色對襟窄袖長衫,衣襟和袖口處用寶藍色的絲線繡著騰雲祥紋,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的筆直,整個人豐神俊朗中又透著與生俱來的高貴,既是嫡皇子,又是長皇子,出身最為高貴不必說,學時人品又是最沒得挑,眾皇子中最是出眾,如今便已被封了親王。另一個便是玄安,一十歲,一身窄袖騎裝,烏發用一根銀絲帶隨意綁著,沒有束冠也沒有插簪,額前有幾縷發絲被風吹散,和那銀絲帶交織在一起飛舞著,顯得頗為輕盈,端的是意氣風發。宮女兒往往在下麵議論,都說大皇子很有墨王溫潤如玉的氣質,而三皇子則像急了南安王那一位乖張的性子。
皇後笑著對玄安道:“怎麽不換衣服就來了。“
玄安一擺手,道:“兒臣已經約了四皇叔,等給母後請過安,還要出宮去呢,換來換去甚是麻煩。“
玄新笑道:“如今三弟自個兒早已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了。”
皇上也笑了,道:“朕瞧著個頭長高了不少。”
“是。前幾日四皇叔見兒臣,也說兒臣長高了。“玄安道:“父皇,四皇叔過幾日要起身去遊曆大宛,兒臣聽說秋意漸濃時的大宛美得讓人窒息,兒臣也想同四皇叔一起去看看大宛的天山天池。”
“胡鬧。”未等玄安說罷,皇後便道:“你不要日日總和你四皇叔一起廝混,也該學學你哥哥,把書念好,日後能為你父皇分憂才是正經。”
玄安急道:“為父皇分憂的事有哥哥呢,再者蘇太傅交代的功課我都做完了。”又趕緊扯了玄新的袖子,玄新見狀,也道:“三弟心心念念要去遊曆大宛已久,父皇母後也常說皇室貴胄不能體會民間疾苦,不如這回隻當是讓三弟跟著四皇叔去曆練一番。”
皇上卻道:“大宛不行,大宛和大邵曆來爭戰不斷,你去了朕不放心。”
“四皇叔也是皇室中人,為何他去得,兒臣去不得?“
皇後知道yn王的身份一直是宮中最尷尬的事情,如今玄安這樣說,忙去看皇上,見皇上臉上冰冰的,忙道:“玄安,你如今是愈發不長進了,今個兒晚上留在書房溫書,哪裏也不許去。“
玄安見皇上臉色不好,雖不願意,也不敢多說,玄新道:“那兒臣便退下了。“說著拉了玄安便出殿去了。
皇後這才說道:“玄安這孩子還小,口無遮攔的,皇上別往心裏去。”
皇上苦笑道:“總有一天要說破的。朕隻是覺得這個皇帝當得窩囊,連自己的兒子想去大宛都無法保全他的安危。”
皇後安慰道:“皇上剛登基,百廢俱興,不急一時。”
此時天色已漸近晚,月上中天,殿中各處正上著燈,皇後見宮女正往護著燭火給燈罩中蠟燭引著,便道:“都這個時辰了,皇上今晚就宿在君蘭殿吧。”
“也好。”
忽然君蘭殿裏急急的腳步聲陣陣傳來,隻見禦植司李全福帶了幾個手下匆匆趕來,才剛進殿就撲通一下跪下:“皇上,請給奴才做主。”
皇上見他這麽晚了趕來,想必是有要緊的事,“起來回話。”
李全福這才站了起來,用他的藍色刺鳳錦邊袖口抹了抹眼淚。皇上這下方才看清楚他渾身是土,臉上還有淤青,像是被新打出來的,腫的厲害。
“你怎麽弄成這麽一副模樣?”皇後問道。
“回皇上皇後的話,奴才之所以這副模樣,都是拜大總管所賜。”
王懷恩聽到這話,臉色刹時發青,睜大了眼晴,說道:“李公公,皇上麵前你可不要血口噴人。我一直在皇上身邊伺候,你倒是說說我什麽時候將你弄成這樣了?”
原先日前李全福得了王懷恩傳的皇上口諭,說要他把這宮裏的杉木都移植到行宮去,而且要馬不停蹄的趕工,晚上也不能歇著。李全福認為這是個極大的工程,勞人傷財,應有皇上聖旨方可督辦,但王懷恩偏說隻有口諭。李全福知道王懷恩是皇上身邊的人,自己也並非真就是想要聖旨,隻是程序得顧全,隻要王懷恩說了沒聖旨,隻有口諭,旁邊的人都聽著呢,到時候真是出了什麽事,需要有人負責的時候,追溯的到王懷恩就行。這差事從知春園開始一連幾個宮苑閣殿都執行的順順當當的,偏偏到了鳳音閣就給硌住了。萬隆欣堅決不同意李全福將她宮裏的杉木移走。李全福百般求全,解釋說這是皇上的旨意,自己也是沒有辦法。萬隆欣聽聞,說道:“既是皇上的意思,拿了聖旨來。”李全福哪裏有聖旨,就被萬隆欣以假傳皇上旨意的罪名讓人給打了一頓,還把他們扔入挖好的樹坑裏。李全福便將計就計,也裝作糊塗,告訴萬隆欣是自己受了騙。
李全福並不和王懷恩對峙,將前後稟了皇上,道:”此事雖不是大總管直接所為,也是由於他辦事不周,他伺候皇上這麽多年,也該知道這樣大的事情得要聖旨。“
聽到這裏,王懷恩才算喘了口氣,不屑一笑,心裏想著,李全福啊李全福,平日裏我找不出你的破綻,沒想到今日你自己送上門來了,自掘墳墓,道:“皇上,當時奴才看您正忙著照顧蕭美人,又見您急切,才沒有要聖旨,原是為皇上思慮罷了,並非故意辦錯。”
“元妃?”皇後像是想到了什麽,對皇上說道:“對了,元妃祖籍乃是蜀地,蜀地鹽源盛產德昌杉木,當初元妃嫁入王府的時候,大將軍曾從蜀地移來百株上好的德昌杉木作為她嫁妝的一部分,寓意百年好合,皇上登基後,疼愛妹妹,將王府的杉木移到了鳳音閣。想來是妹妹不相信皇上會讓人把樹移走,遂以假傳聖旨的罪名責打了李全福。”
“元妃還是這樣小性子。”皇上道:“你們都起來吧,誤會罷了。”
皇後轉向皇上,問道:“隻是臣妾不明白,皇上好端端的為何要把這宮裏的杉木移走?”
皇後聽完事情因果,一笑道:“這的確就是大總管你的不是了,如果你傳皇上口諭的時候肯把這因因果果都給李公公交代明白了,元妃又不是小氣之人,縱是再疼惜那幾棵杉木,也不會和皇上喜歡的人過不去。”
王懷恩明白皇後的話顧全了在場的所有人,隻要自己認個錯,什麽事都沒有了,又想到以後收拾李全福有的是機會,便說道:“奴才該死,都是奴才糊塗了。”
皇上也心虛,知道這事情都是因自己而起,隻好以生氣來掩飾,道:“以後長點記性,都是在宮裏伺候幾十年的老人兒了,怎麽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兩人應了,李全福又道:“皇上,那元妃娘娘宮裏的杉木究竟是移還是不移?”
“你先移別的宮裏的罷,元妃那裏先擱著。”
“噯。”
待所有人都退下後,皇上說道:“隆欣心裏清楚著呢。”
“是啊,皇上,這宮裏的人兒哪個敢這麽明目張膽的假傳聖旨呢,更不必說是皇上身邊一直跟著的王懷恩了。皇上今晚上還是去妹妹宮裏吧,好好與她說說。”
“明日再去不遲,朕已經答應今天晚上留在這裏陪你了。”
皇後一笑,道:“臣妾可不想她半夜來臣妾這裏討說法。”
“她自知理虧,哪裏肯來?”
“其實她也不過是太愛皇上罷了,皇上還是去看看,皇上的心意臣妾也明白,但目前最重要的得讓元妃明白,再說了,這事也不能這麽一直拖著,蕭美人的身子要緊。”
良久,皇上才起身,道:“罷了,朕去看看。”
夜深了,李稠替燈下的皇後蓋上一件披風,道:“晚間風涼,皇後早些歇著吧。”
皇後道:“玄新玄安呢,都睡了麽?”
“剛才奶媽才來回話,大殿下還在溫書,三殿下還是偷著溜出去了。”
皇後笑道:“我真是擔心玄安這孩子的性子,整日就知道遛馬玩鳥籠子熬鷹,不成器。“
“還小呢,小孩子哪裏有不貪耍呢,皇後娘娘小的時候還常常去釣魚玩水呢,如今不也安安靜靜地在燈下看賬簿嗎?“
皇後想起以前的事,也覺得可笑,道:“這都什麽時候的事情了,你還記得?”
李稠打開燈罩,剪碎了燈花,道:“自小伺候娘娘,奴婢可不都記得呢。“又道:”再說,不成器有不成器的好處,就如南安王,先帝和太後都是捧在手心裏的,日子過得快活也很好。就如娘娘如今已是母儀天下,不還是覺得不比當年在王府時舒坦麽?再說了,皇上和先帝時那位太子不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麽?還好董舒皇貴妃生下咱們皇上便去了,否則見到他們骨肉相殘,該多麽痛心。奴婢倒是覺得大殿下和三殿下的性子正好做兄弟呢。“
“所以這麽多年來,我才不把玄安的頑劣放在心上,隻求他平平安安,能討得皇上太後歡心,日後被封為親王,輔佐玄新便是了。”
“蕭美人的事情,皇後娘娘也不要放在心上。乍見之歡不難,難的是像娘娘和皇上這樣久處不厭。”
“這有什麽?”皇後苦笑道:“十多年來,莊妃元妃這樣厲害的我都見了。”
“是啊,娘娘永遠記得無論怎麽著都有大殿下呢。”
皇後點點頭,沒再往下講。
皇上來到好竹館的時候,正看見軟玉手執一卷書在薔薇架下讀得如癡如醉,門外的丫頭子們正想通報,皇上一擺手,又示意王懷恩別跟著,便往薔薇架下走去。
一架薔薇開得極豔麗,花朵是鮮亮的蝦子紅,枝葉太葳蕤,攢綠中星星緋紅,顏色倒是讓人覺得調和,蜂蝶穿進穿出。軟玉穿一身新碧的衣裳,頭上挽一個鬆鬆的雲髻,顯得格外慵懶,坐在黴綠斑駁的廊沿上,身子倚著大紅漆柱子,蜷著兩腿正讀著書,便見一襲藏青色袍角和明黃帶子浮現眼前,抬頭一看竟是皇上,忙不迭跪下,請安道:“皇上吉祥,美人歇午覺還沒有醒呢,奴婢這就去叫。”
皇上倒是一撩袍角,坐下,道:“看什麽書呢?”
軟玉也是剛睡醒,通身打扮都極隨意,因著蕭合正歇中覺,便隨手拿起一卷書讀,知道在皇上跟前必要妝容得體,一心隻想走開,卻不想皇上竟問起她話來,所以並不敢回話,隻蝦著身子跪著,卻聽皇上道:“抬頭說話。”
軟玉道:“回皇上的話,奴婢見主子桌上放著一本《詩經》,便隨手拿來翻翻。”
“《詩經》?”皇上道:“哪一篇?”
“《鄭風》中的《女曰雞鳴》,以前讀過的,如今再看罷了。”
皇上“嗯”了一聲,道:“‘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禦,莫不靜好。’普通百姓溫馨的小日子,的確是可遇不可求。”
“是,日子雖然平實,卻令人羨煞。帝王將相之家雖然華麗高貴,卻也有他們的無奈和悲哀,市井村落雖說清貧些,亦有他們的誠篤和熱烈。“女曰雞鳴”,妻子催得委婉,“士曰昧旦”,丈夫淹戀枕衾而紋絲不動。若是每個清晨都是這樣恩酣愛暢,此生還有何求。”軟玉說到動情處,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直到發現皇上望著自己的眼神炙熱,才忽然想到皇上亦是帝王將相之家,忙道:“奴婢失言了,皇上和皇後鸞鳳和鳴,亦為天下人楷模。”
皇上卻不很在意,道:“你叫軟玉?”
軟玉想起那日在皇上跟前鏡昭姑姑曾喚過她的名字,所以對於皇上知道她的名字也不覺得奇怪,便道:“是。”
“‘阮籍猖狂’的‘阮’麽?”
“並不是。”軟玉緩緩道:“亦如喚作鴛鴦的便是鴛鴦二字,喚作彩霞的便是彩霞二字,軟玉二字便是最初的軟玉二字。”
皇上笑道:“你的口齒倒是伶俐。”又道:“你本貫哪裏,家裏還有什麽人,你的書是誰教的?”
“回皇上的話,奴婢本是京中人,如今家裏已經沒有人了,曾在呂尚書府做過工,難得夫人喜歡,認奴婢做了義女,跟著愉美人識得幾個字罷了。”
軟玉本望著皇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聽完了這番話,麵上卻是一臉茫然,恰時風過,落花旋人麵,皇上的臉藏在飛落的薔薇花後,亦如蒙上一層積年的沉灰,看不真切,好像能聽得“轟”的一聲,有什麽東西在皇上心裏炸開了一般,隻見皇上隨口道了句“既然你家主子未醒,也不必叫醒她了,朕去看看皇後。”
軟玉亦起身,道:“奴婢恭送皇上。”
霎時落花沾衣,軟玉望著皇上的手伸將過來,像是想要幫自己拂落肩上的花瓣,忙往後退了三兩步,軟玉看著皇上的手不尷不尬地停留在半空,亦如他臉上的神情慘淡,剛想跪下認錯,皇上卻收了手,道:“好好照顧你家主子。”
軟玉望著皇上遠去的身影兒,恍惚間,竟覺得淒慘如倉皇落逃。
皇上一路上都不曾說話,轎子落定時還隻覺得還剛從好竹館出來一般。原來好竹館到君蘭殿的路程竟是這樣近嗎?
皇後聽聞皇上來了,早已迎出殿外,又連忙囑咐身邊的掌事宮女,當年嫁入王府時的陪嫁丫鬟李稠去乘了一盂消暑的冰花銀耳露出來。李稠在皇後身邊呆的時間長了,依然如往常一樣,並不將冰花銀耳露直接呈給皇上,而是先遞給皇後,再由皇後呈過去:“眼下快到七月了,天也是愈發熱了,暑為夏之主氣,這冰花銀耳露是臣妾早熬好了的,又用冰鎮著,最是消暑。皇上嚐嚐。”
皇後周懿楚是正一品太師周永萊的長女,大邵祖製,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輔導皇子。雖說都是正一品,故事,皆為虛銜罷了,手中並無多少實權,又因為大邵十餘年來,以言官和諫官為首的青城黨和以武官宦官為首的綠林黨黨爭不斷,最近幾年青城黨已日漸式微,朝廷武官獨大,所以皇後的出身算不得上高貴,但是為人卻十分平易近人,一團和氣,十分好處,極得人心。亦連莊妃和元妃爭鬥多年,卻不曾對她有過大不敬。
皇上把粥接了過去,說道:“大熱天的,這種瑣事以後還是讓下人做吧,你的心意朕明白。”又問了李稠,“皇後可曾喝過了?”
李稠笑道:“皇後娘娘一直盼著皇上來,哪裏有心思喝這些。”
皇後臉上起了緋紅,道:“皇上跟前也胡亂玩笑。”
皇上亦笑道:“這麽多年的夫妻了,皇後還是臉皮這樣薄。”又將自個兒喝過的粥喂了皇後,道:“以後也將花在朕身上的功夫想著花在自己身上才是。”
皇後會心的笑了:“聽皇上的。”待咽了粥,用秋香色香羅帕子擦拭了嘴角,才說道:“臣妾聽說皇上又新晉了一位蕭美人,近日病了。本來臣妾想親自去探望的,可是祖宗規矩,後宮妃嬪得先到臣妾宮中向臣妾行過跪拜大禮。若是臣妾前去探望,倒讓旁人說是蕭美人不懂規矩了。”
“皇後好快的消息。”
“未經寵幸就能讓皇上越過淑女,選侍,而直接封為昭容,咱們大邵還是頭回,後宮之人閑靜,自然早就知道了。都道那蕭美人絕色傾城,臣妾想見的很。”
“不急這兩日,現下她病了,等她病好,朕親自帶她來向你請安。”
“倒是臣妾心急了。”皇後的表情流露出一絲不安,恰好夠皇上捕捉到。
皇上見狀,笑道:“她雖是好,朕眼下也喜歡她的很,但朕再喜歡她也比不過朕同皇後的情誼。”
“喜歡是乍見之歡,皇上歡心就好。”皇後亦知道這十幾年來兩人的感情並不是一個新晉的美人能比的,可是仍是不安罷了,如今聽皇上這樣說,也算是稍稍安心了。眉目之間顧盼流轉,帶的臉上也多生了許多光彩,打在青石燈光凍昏黃的燈輝下更顯的瑩潔如玉,柔和通透,皇上隻覺得心裏飄搖逸動的很,又看今日皇後妝容打扮很是別致,隻見皇後今日穿著深藍色衣裙,紅色對襟褂子,是往日裏的端莊優雅,卻不會因中宮身份的拘束而顯得刻板老氣,妝容更是與往常的色調不同,粉撲撲的,倒是像蕭合,便說道:“皇後今日傅石榴色的粉甚是好看,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符合你的身份,而且傅粉則思其心之和,也符合你素日裏落落大度,性德有容的好脾性。”
皇後低眸一笑,道:“不過是新得了一個宮女,心思細密謹致的很。她在給臣妾上妝之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然後直接抹於麵頰,因其在敷麵以前已經被調和成一種顏色,所以色彩比較統一,整個麵部的敷色比較均勻,能給人以莊重、文靜之感之餘還能有幾分活潑,臣妾本想著自己已年近三十,又是後宮之主,不比剛進宮的年輕的妹妹們,怕是不適合這樣的妝容,但又覺得整日裏都化一樣的妝,倒真是顯得老氣橫秋了,便試了試。難得皇上喜歡。“
皇上看著眼前這個與自己患難與共,同舟共度十幾年的女人,想著她自從嫁入王府就沒有一日出過什麽紕漏差錯,將心思全放到了自己身上,無論自己顯達也好,落拓也罷,她從來未有半句怨言,不離不棄,又常在隆欣和白語襄間周旋,卻能交給自己一個最暖的家,本想著自己坐上皇位以後要給她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讓她母儀天下,方才不算負她,可雖然難得她幾十年如一日,在這樣變動不安的後宮中仍不變初心,還是事事操勞,但自己總歸是心疼,便說道:“朕讓你做自己的皇後,是想讓你開心快樂,是朕疼你,朕不想你畫地為牢,讓皇後的位置束縛了你,你是皇後,自然什麽樣的妝容都襯得起你。以後大可不必再為這樣的事情憂慮了。”又問道皇後:“那個替你化妝的宮女兒是誰?倒不似宮裏那些老成的人,化來化去,也總是跳不出那幾樣俗套子。”
皇後眼裏早已起了一層氤氳,說道:“李稠,帶新茶來見過皇上。”
“新茶,”皇上念了一遍,若有所思的說道:“好別致的名字。”
不大一會兒,新茶便到了皇上跟前,磕了頭道:“奴婢參見皇上皇後。”
皇上打量新茶十五六歲的樣子,身量纖纖,瘦削肩膀,穿一件天藍色的襦裙,臉上施了薄薄一層的桃色粉黛,說道:“天藍色顯得幹淨,桃色顯得妖嬈,你這衣服和妝容的色彩搭配雖是少見,但劍走偏鋒,素中見華美,與你的名字一樣,別有幾分韻味。”
新茶微微福了身子,道:“皇上過譽了。”
“你的差事當得好,該賞。”
新茶想著皇上指的便是皇後的妝容發髻了,便道:“皇上,奴婢未進宮前在一家胭脂鋪子裏做些零工,日子久了,偷學了一些手藝,隻是些皮毛,再說能夠伺候皇後娘娘已經是宮裏人人都爭的賞賜了,奴婢不敢貪心。”
皇後聽了,微微一笑,對著皇上說道:“皇上瞧瞧這丫頭,嘴甜得很,給我扣上這麽一頂大帽子。”
皇上見皇後喜歡,也高興,道:“朕看皇後如此中意你,那你就做皇後的貼身宮女吧,也不必在這宮裏一步一步地熬了。還有,王懷恩,以後宮裏有新來的胭脂水粉先要緊著新茶給,朕看她對妝容有天賦,就讓她好好琢磨一下吧。”
新茶喜上眉梢:“奴婢謝過皇上,謝過皇後娘娘。”
“隻謝過皇上便可了,本宮可沒有賞賜你。”皇後難得會去打趣一個人。
“皇上還不是因為疼娘娘,才給與奴婢這樣的恩賜,皇上雖說著是把胭脂水粉先送來給我,哪裏就是讓奴婢用了,不過是要奴婢好好服侍娘娘。新茶雖然愚笨,但是也懂的愛屋及烏的道理,如何能不謝娘娘?”新茶這一番話倒是讓皇上皇後都笑了。
皇上瞧著新茶,愣了會兒神,方才對著皇後說道:“蕭合宮裏有個叫軟玉的宮女兒,倒是和新茶有幾分相似,有靈氣。不過軟玉倒不似新茶這般體貼暖人,甚是刁鑽任性,頗有幾分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怕是讀過書的緣故,不過看著也好得很。”
正說著話,隻聽外頭靴靴一片聲響,腳步漸近,皇後笑道:“玄新玄安來了。”
一語未了,宮女兒進來報道:“大殿下和三殿下來了。”及至兩人被五六個奶媽並七八個宮女兒太監擁著進來,邊大步往前走邊請安,喚道:“母後。”到了跟前,道了一句:“父皇也在呢。”
個頭稍高一點的便是大皇子,現年十三歲,身穿一件冰藍色對襟窄袖長衫,衣襟和袖口處用寶藍色的絲線繡著騰雲祥紋,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的筆直,整個人豐神俊朗中又透著與生俱來的高貴,既是嫡皇子,又是長皇子,出身最為高貴不必說,學時人品又是最沒得挑,眾皇子中最是出眾,如今便已被封了親王。另一個便是玄安,一十歲,一身窄袖騎裝,烏發用一根銀絲帶隨意綁著,沒有束冠也沒有插簪,額前有幾縷發絲被風吹散,和那銀絲帶交織在一起飛舞著,顯得頗為輕盈,端的是意氣風發。宮女兒往往在下麵議論,都說大皇子很有墨王溫潤如玉的氣質,而三皇子則像急了南安王那一位乖張的性子。
皇後笑著對玄安道:“怎麽不換衣服就來了。“
玄安一擺手,道:“兒臣已經約了四皇叔,等給母後請過安,還要出宮去呢,換來換去甚是麻煩。“
玄新笑道:“如今三弟自個兒早已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了。”
皇上也笑了,道:“朕瞧著個頭長高了不少。”
“是。前幾日四皇叔見兒臣,也說兒臣長高了。“玄安道:“父皇,四皇叔過幾日要起身去遊曆大宛,兒臣聽說秋意漸濃時的大宛美得讓人窒息,兒臣也想同四皇叔一起去看看大宛的天山天池。”
“胡鬧。”未等玄安說罷,皇後便道:“你不要日日總和你四皇叔一起廝混,也該學學你哥哥,把書念好,日後能為你父皇分憂才是正經。”
玄安急道:“為父皇分憂的事有哥哥呢,再者蘇太傅交代的功課我都做完了。”又趕緊扯了玄新的袖子,玄新見狀,也道:“三弟心心念念要去遊曆大宛已久,父皇母後也常說皇室貴胄不能體會民間疾苦,不如這回隻當是讓三弟跟著四皇叔去曆練一番。”
皇上卻道:“大宛不行,大宛和大邵曆來爭戰不斷,你去了朕不放心。”
“四皇叔也是皇室中人,為何他去得,兒臣去不得?“
皇後知道yn王的身份一直是宮中最尷尬的事情,如今玄安這樣說,忙去看皇上,見皇上臉上冰冰的,忙道:“玄安,你如今是愈發不長進了,今個兒晚上留在書房溫書,哪裏也不許去。“
玄安見皇上臉色不好,雖不願意,也不敢多說,玄新道:“那兒臣便退下了。“說著拉了玄安便出殿去了。
皇後這才說道:“玄安這孩子還小,口無遮攔的,皇上別往心裏去。”
皇上苦笑道:“總有一天要說破的。朕隻是覺得這個皇帝當得窩囊,連自己的兒子想去大宛都無法保全他的安危。”
皇後安慰道:“皇上剛登基,百廢俱興,不急一時。”
此時天色已漸近晚,月上中天,殿中各處正上著燈,皇後見宮女正往護著燭火給燈罩中蠟燭引著,便道:“都這個時辰了,皇上今晚就宿在君蘭殿吧。”
“也好。”
忽然君蘭殿裏急急的腳步聲陣陣傳來,隻見禦植司李全福帶了幾個手下匆匆趕來,才剛進殿就撲通一下跪下:“皇上,請給奴才做主。”
皇上見他這麽晚了趕來,想必是有要緊的事,“起來回話。”
李全福這才站了起來,用他的藍色刺鳳錦邊袖口抹了抹眼淚。皇上這下方才看清楚他渾身是土,臉上還有淤青,像是被新打出來的,腫的厲害。
“你怎麽弄成這麽一副模樣?”皇後問道。
“回皇上皇後的話,奴才之所以這副模樣,都是拜大總管所賜。”
王懷恩聽到這話,臉色刹時發青,睜大了眼晴,說道:“李公公,皇上麵前你可不要血口噴人。我一直在皇上身邊伺候,你倒是說說我什麽時候將你弄成這樣了?”
原先日前李全福得了王懷恩傳的皇上口諭,說要他把這宮裏的杉木都移植到行宮去,而且要馬不停蹄的趕工,晚上也不能歇著。李全福認為這是個極大的工程,勞人傷財,應有皇上聖旨方可督辦,但王懷恩偏說隻有口諭。李全福知道王懷恩是皇上身邊的人,自己也並非真就是想要聖旨,隻是程序得顧全,隻要王懷恩說了沒聖旨,隻有口諭,旁邊的人都聽著呢,到時候真是出了什麽事,需要有人負責的時候,追溯的到王懷恩就行。這差事從知春園開始一連幾個宮苑閣殿都執行的順順當當的,偏偏到了鳳音閣就給硌住了。萬隆欣堅決不同意李全福將她宮裏的杉木移走。李全福百般求全,解釋說這是皇上的旨意,自己也是沒有辦法。萬隆欣聽聞,說道:“既是皇上的意思,拿了聖旨來。”李全福哪裏有聖旨,就被萬隆欣以假傳皇上旨意的罪名讓人給打了一頓,還把他們扔入挖好的樹坑裏。李全福便將計就計,也裝作糊塗,告訴萬隆欣是自己受了騙。
李全福並不和王懷恩對峙,將前後稟了皇上,道:”此事雖不是大總管直接所為,也是由於他辦事不周,他伺候皇上這麽多年,也該知道這樣大的事情得要聖旨。“
聽到這裏,王懷恩才算喘了口氣,不屑一笑,心裏想著,李全福啊李全福,平日裏我找不出你的破綻,沒想到今日你自己送上門來了,自掘墳墓,道:“皇上,當時奴才看您正忙著照顧蕭美人,又見您急切,才沒有要聖旨,原是為皇上思慮罷了,並非故意辦錯。”
“元妃?”皇後像是想到了什麽,對皇上說道:“對了,元妃祖籍乃是蜀地,蜀地鹽源盛產德昌杉木,當初元妃嫁入王府的時候,大將軍曾從蜀地移來百株上好的德昌杉木作為她嫁妝的一部分,寓意百年好合,皇上登基後,疼愛妹妹,將王府的杉木移到了鳳音閣。想來是妹妹不相信皇上會讓人把樹移走,遂以假傳聖旨的罪名責打了李全福。”
“元妃還是這樣小性子。”皇上道:“你們都起來吧,誤會罷了。”
皇後轉向皇上,問道:“隻是臣妾不明白,皇上好端端的為何要把這宮裏的杉木移走?”
皇後聽完事情因果,一笑道:“這的確就是大總管你的不是了,如果你傳皇上口諭的時候肯把這因因果果都給李公公交代明白了,元妃又不是小氣之人,縱是再疼惜那幾棵杉木,也不會和皇上喜歡的人過不去。”
王懷恩明白皇後的話顧全了在場的所有人,隻要自己認個錯,什麽事都沒有了,又想到以後收拾李全福有的是機會,便說道:“奴才該死,都是奴才糊塗了。”
皇上也心虛,知道這事情都是因自己而起,隻好以生氣來掩飾,道:“以後長點記性,都是在宮裏伺候幾十年的老人兒了,怎麽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兩人應了,李全福又道:“皇上,那元妃娘娘宮裏的杉木究竟是移還是不移?”
“你先移別的宮裏的罷,元妃那裏先擱著。”
“噯。”
待所有人都退下後,皇上說道:“隆欣心裏清楚著呢。”
“是啊,皇上,這宮裏的人兒哪個敢這麽明目張膽的假傳聖旨呢,更不必說是皇上身邊一直跟著的王懷恩了。皇上今晚上還是去妹妹宮裏吧,好好與她說說。”
“明日再去不遲,朕已經答應今天晚上留在這裏陪你了。”
皇後一笑,道:“臣妾可不想她半夜來臣妾這裏討說法。”
“她自知理虧,哪裏肯來?”
“其實她也不過是太愛皇上罷了,皇上還是去看看,皇上的心意臣妾也明白,但目前最重要的得讓元妃明白,再說了,這事也不能這麽一直拖著,蕭美人的身子要緊。”
良久,皇上才起身,道:“罷了,朕去看看。”
夜深了,李稠替燈下的皇後蓋上一件披風,道:“晚間風涼,皇後早些歇著吧。”
皇後道:“玄新玄安呢,都睡了麽?”
“剛才奶媽才來回話,大殿下還在溫書,三殿下還是偷著溜出去了。”
皇後笑道:“我真是擔心玄安這孩子的性子,整日就知道遛馬玩鳥籠子熬鷹,不成器。“
“還小呢,小孩子哪裏有不貪耍呢,皇後娘娘小的時候還常常去釣魚玩水呢,如今不也安安靜靜地在燈下看賬簿嗎?“
皇後想起以前的事,也覺得可笑,道:“這都什麽時候的事情了,你還記得?”
李稠打開燈罩,剪碎了燈花,道:“自小伺候娘娘,奴婢可不都記得呢。“又道:”再說,不成器有不成器的好處,就如南安王,先帝和太後都是捧在手心裏的,日子過得快活也很好。就如娘娘如今已是母儀天下,不還是覺得不比當年在王府時舒坦麽?再說了,皇上和先帝時那位太子不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麽?還好董舒皇貴妃生下咱們皇上便去了,否則見到他們骨肉相殘,該多麽痛心。奴婢倒是覺得大殿下和三殿下的性子正好做兄弟呢。“
“所以這麽多年來,我才不把玄安的頑劣放在心上,隻求他平平安安,能討得皇上太後歡心,日後被封為親王,輔佐玄新便是了。”
“蕭美人的事情,皇後娘娘也不要放在心上。乍見之歡不難,難的是像娘娘和皇上這樣久處不厭。”
“這有什麽?”皇後苦笑道:“十多年來,莊妃元妃這樣厲害的我都見了。”
“是啊,娘娘永遠記得無論怎麽著都有大殿下呢。”
皇後點點頭,沒再往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