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荀家大院的一房間內,一名老者背對著門口坐著。
在老者麵前的牆上掛著一副人物畫,畫像上的人物頭戴峨冠,身穿長袍,麵容清雋,神色平靜,目光深邃的仿佛能穿越時空。
屋內的一角點燃著檀香,香料是最上等的,令人聞了平心靜氣,安撫心神,可惜的是屋內的老者顯得心境難以平靜,長長的壽眉在不停的跳動。
屋外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一名青年文士在屋外叩首行禮,向屋內的老者問安。
屋內老者也沒轉過身,隻是淡淡的吩咐讓青年文士先進來。
良久的沉默,一老一少就這樣靜靜的,誰也沒有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老者終於是轉過身來,打破了沉寂,說道:“文若,汝養心之道不差,卻為何此番如此莽撞?”
荀彧荀文若叩首在地,並無一言辯解。
老者歎了一聲,將身邊一份朝廷召令丟到了荀彧麵前,說道:“汝可觀之。”
荀彧撿起打開一看,竟讓是朝廷對荀爽,也就是老者的征召令!
征召令在漢代可不是一般人能獲得的。征召亦稱征聘,是皇帝於詔舉之外,指名某些社會名流,用征聘的方式召他們到朝廷做官。
這些所謂的社會名流,要麽是身處高山深林的出名隱士,要麽是之前有做過官又退居鄉裏的著名人物,反正一般都是大拿級別的人物,因受到皇帝的特命征聘,所以也有稱被征召的人為“征君”的。
征召之時,朝廷一般都用公車迎接,對於年老者則用特製的“安車蒲輪”,即用蒲裹著木輪,使行途安穩不顛簸,又同時備送上有束帛、玄絲作為征聘的禮物。
在征君一路上所到之處,地方官吏都必須修飾車道、住舍,並親臨恭候招待。
所以征召是漢代皇帝非常給地方名人麵子的一種行為,作為回報,被征召的人一般的說,征君都應召奉命,即使不想做官,也要到京都朝見皇帝後,再麵求告退。
而現在的漢代皇帝才多大誰都清楚,那麽此時的征召令自然不可能是才六七歲的小皇帝的自主意願,唯一的解釋就是董卓下令征召了。
“這……彧不肖,累及叔父……”荀彧將征召令放在地上,向叔父荀爽磕頭賠罪——沒想到荀彧他自己辭官回來,卻讓自己的叔父荀爽被董卓惦記上了……
“董卓此人如何?”荀爽想聽聽這個見過董卓之麵的荀彧的看法。
“粗魯武夫,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荀彧對於董卓的評價非常的差,幾乎就是斷言董卓必然不得善終,誰也救不了……
這也是荀彧為何在董卓給他加官的時候反而辭官逃回家中的重要的原因,荀彧不看好董卓,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在董卓身上花費時間,也不想被董卓利用,所以甚至都不想沾染上一點點董卓的恩惠。
“……汝此舉……乃置吾於死地啊……”荀爽長長的歎息一聲。
是的,董卓這一招夠狠,或者說是李儒給董卓支的這一招夠狠,原先抓捕造謠的人員隻是第一步棋,現如今第二步就下在了荀爽此處。
如果說王家和袁家是最大的執政黨清流,那麽荀家就是離洛陽最近的在野黨清流。董卓,或是李儒此舉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平衡朝廷內部的清流力量,打破王家和袁家的清流聯盟。
不管荀爽到應征召後是不是留在朝廷做官,至少李儒代替董卓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從此開始,朝廷中央重要官職不在受執政的王家和袁家把控,而是向在野清流開放,隻要是願意投身董家大業的,高官厚祿不在話下……
更何況荀爽之前有拒絕過袁家袁逢的舉薦,等於是世人都知道荀家是不會和袁家站在一起的,所以荀爽此次被征召,若是就職,那麽之前若有被袁家打壓過的人員自然而然的就會像荀爽靠攏,如此一來荀爽將直接麵對袁家……
若是不就職,向皇帝感謝後告退——按照現在漢代的遊戲規則,皇帝可以再次下征召令,甚至可以第三次下征召令,直至把人征召上任為止……
荀爽年齡都那麽大了,難道還能拚著老命一次次奔波上京,然後回來,再去再回來——這樣隻要多來幾次,估計就能把荀爽活活累死在路上,董卓方麵還獲得個求賢若渴的美名……
荀爽正是識破了李儒的毒辣計謀,所以才說了一聲這次是被荀彧害死了……
識破又能如何,此事是妥妥的陽謀,無可奈何,無法破局……
荀彧將頭貼在地麵上,愧疚的不敢抬頭,他真的沒想到會這樣。
“汝且起身,趨吉避凶也無可厚非,”荀爽說道,“君子以正位凝命,事已至此,已無他法。”
既然躲不過去,就不妨堂堂正正的去迎接……
荀爽看著身後的荀子畫像,心想荀家也是沉寂了太久了,導致現在世人隻知道袁家、王家,卻忘卻了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流傳下了的荀子的後代——荀家,或許此事也是荀家的一個機會……
荀爽回頭看著荀彧,這個荀家年輕一代的傑出子弟,沉默了一會兒,忽然說道:“明日初講,若汝試之,可否?”
什麽?荀彧有些不敢相信,原本以為荀爽會重責於他,結果沒想到居然讓他做明天公開課的初講,這原本是家族中有分量的長老級別人物才有資格的,為何讓他來?
荀爽看出荀彧的疑惑,便說道:“吾子表、棐不成大器,實不能堪當大任,而汝識事理,明進退,清秀通雅,機鑒先識,或可領荀家前行。”——荀爽這一番話,幾乎就是在交代後事,說他自己的兩個兒子,荀表、荀棐不成大器,而荀彧則是人才出眾,暗示著或許將來讓荀彧繼承家主位置,領導者荀家走向前方……
這個由當代家主荀爽說出來的話,可以說就是相當有分量了,結合剛才荀爽說讓荀彧在明天初講,就是意味著要給荀彧一個先行撈取聲望的機會,為他能夠順利接受下任家主之位鋪平道路!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荀彧領會了荀爽之意,離席而拜:“謹遵家令!”——這是上一代家主給下一代家主的優惠政策,所以稱呼的是家令,而不是親屬叔父之令……
荀爽見荀彧領會了意思,便準備讓荀彧回去先準備準備,但在讓荀彧走之前,忽然想起一事,向荀彧問道:“袁家之人仍在陽城?”
荀彧說道:“仍在布謠。”
荀爽搖搖頭,說道:“讖言豈能代國事?知會陽城子弟,盡回陽崔。袁家……”荀爽沒有說完,隻是搖了搖頭,也不知道是說袁家此次舉措不好,還是覺得袁家未必好對付?
在老者麵前的牆上掛著一副人物畫,畫像上的人物頭戴峨冠,身穿長袍,麵容清雋,神色平靜,目光深邃的仿佛能穿越時空。
屋內的一角點燃著檀香,香料是最上等的,令人聞了平心靜氣,安撫心神,可惜的是屋內的老者顯得心境難以平靜,長長的壽眉在不停的跳動。
屋外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一名青年文士在屋外叩首行禮,向屋內的老者問安。
屋內老者也沒轉過身,隻是淡淡的吩咐讓青年文士先進來。
良久的沉默,一老一少就這樣靜靜的,誰也沒有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老者終於是轉過身來,打破了沉寂,說道:“文若,汝養心之道不差,卻為何此番如此莽撞?”
荀彧荀文若叩首在地,並無一言辯解。
老者歎了一聲,將身邊一份朝廷召令丟到了荀彧麵前,說道:“汝可觀之。”
荀彧撿起打開一看,竟讓是朝廷對荀爽,也就是老者的征召令!
征召令在漢代可不是一般人能獲得的。征召亦稱征聘,是皇帝於詔舉之外,指名某些社會名流,用征聘的方式召他們到朝廷做官。
這些所謂的社會名流,要麽是身處高山深林的出名隱士,要麽是之前有做過官又退居鄉裏的著名人物,反正一般都是大拿級別的人物,因受到皇帝的特命征聘,所以也有稱被征召的人為“征君”的。
征召之時,朝廷一般都用公車迎接,對於年老者則用特製的“安車蒲輪”,即用蒲裹著木輪,使行途安穩不顛簸,又同時備送上有束帛、玄絲作為征聘的禮物。
在征君一路上所到之處,地方官吏都必須修飾車道、住舍,並親臨恭候招待。
所以征召是漢代皇帝非常給地方名人麵子的一種行為,作為回報,被征召的人一般的說,征君都應召奉命,即使不想做官,也要到京都朝見皇帝後,再麵求告退。
而現在的漢代皇帝才多大誰都清楚,那麽此時的征召令自然不可能是才六七歲的小皇帝的自主意願,唯一的解釋就是董卓下令征召了。
“這……彧不肖,累及叔父……”荀彧將征召令放在地上,向叔父荀爽磕頭賠罪——沒想到荀彧他自己辭官回來,卻讓自己的叔父荀爽被董卓惦記上了……
“董卓此人如何?”荀爽想聽聽這個見過董卓之麵的荀彧的看法。
“粗魯武夫,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荀彧對於董卓的評價非常的差,幾乎就是斷言董卓必然不得善終,誰也救不了……
這也是荀彧為何在董卓給他加官的時候反而辭官逃回家中的重要的原因,荀彧不看好董卓,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在董卓身上花費時間,也不想被董卓利用,所以甚至都不想沾染上一點點董卓的恩惠。
“……汝此舉……乃置吾於死地啊……”荀爽長長的歎息一聲。
是的,董卓這一招夠狠,或者說是李儒給董卓支的這一招夠狠,原先抓捕造謠的人員隻是第一步棋,現如今第二步就下在了荀爽此處。
如果說王家和袁家是最大的執政黨清流,那麽荀家就是離洛陽最近的在野黨清流。董卓,或是李儒此舉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平衡朝廷內部的清流力量,打破王家和袁家的清流聯盟。
不管荀爽到應征召後是不是留在朝廷做官,至少李儒代替董卓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從此開始,朝廷中央重要官職不在受執政的王家和袁家把控,而是向在野清流開放,隻要是願意投身董家大業的,高官厚祿不在話下……
更何況荀爽之前有拒絕過袁家袁逢的舉薦,等於是世人都知道荀家是不會和袁家站在一起的,所以荀爽此次被征召,若是就職,那麽之前若有被袁家打壓過的人員自然而然的就會像荀爽靠攏,如此一來荀爽將直接麵對袁家……
若是不就職,向皇帝感謝後告退——按照現在漢代的遊戲規則,皇帝可以再次下征召令,甚至可以第三次下征召令,直至把人征召上任為止……
荀爽年齡都那麽大了,難道還能拚著老命一次次奔波上京,然後回來,再去再回來——這樣隻要多來幾次,估計就能把荀爽活活累死在路上,董卓方麵還獲得個求賢若渴的美名……
荀爽正是識破了李儒的毒辣計謀,所以才說了一聲這次是被荀彧害死了……
識破又能如何,此事是妥妥的陽謀,無可奈何,無法破局……
荀彧將頭貼在地麵上,愧疚的不敢抬頭,他真的沒想到會這樣。
“汝且起身,趨吉避凶也無可厚非,”荀爽說道,“君子以正位凝命,事已至此,已無他法。”
既然躲不過去,就不妨堂堂正正的去迎接……
荀爽看著身後的荀子畫像,心想荀家也是沉寂了太久了,導致現在世人隻知道袁家、王家,卻忘卻了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流傳下了的荀子的後代——荀家,或許此事也是荀家的一個機會……
荀爽回頭看著荀彧,這個荀家年輕一代的傑出子弟,沉默了一會兒,忽然說道:“明日初講,若汝試之,可否?”
什麽?荀彧有些不敢相信,原本以為荀爽會重責於他,結果沒想到居然讓他做明天公開課的初講,這原本是家族中有分量的長老級別人物才有資格的,為何讓他來?
荀爽看出荀彧的疑惑,便說道:“吾子表、棐不成大器,實不能堪當大任,而汝識事理,明進退,清秀通雅,機鑒先識,或可領荀家前行。”——荀爽這一番話,幾乎就是在交代後事,說他自己的兩個兒子,荀表、荀棐不成大器,而荀彧則是人才出眾,暗示著或許將來讓荀彧繼承家主位置,領導者荀家走向前方……
這個由當代家主荀爽說出來的話,可以說就是相當有分量了,結合剛才荀爽說讓荀彧在明天初講,就是意味著要給荀彧一個先行撈取聲望的機會,為他能夠順利接受下任家主之位鋪平道路!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荀彧領會了荀爽之意,離席而拜:“謹遵家令!”——這是上一代家主給下一代家主的優惠政策,所以稱呼的是家令,而不是親屬叔父之令……
荀爽見荀彧領會了意思,便準備讓荀彧回去先準備準備,但在讓荀彧走之前,忽然想起一事,向荀彧問道:“袁家之人仍在陽城?”
荀彧說道:“仍在布謠。”
荀爽搖搖頭,說道:“讖言豈能代國事?知會陽城子弟,盡回陽崔。袁家……”荀爽沒有說完,隻是搖了搖頭,也不知道是說袁家此次舉措不好,還是覺得袁家未必好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