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這種東西,是現代工業的助推劑。


    並不是煤都優於木炭,而是煤具備了木炭所不具備的便利性。


    木炭要砍伐,然後封窯悶燒,最後才能將木材碳化成為木炭,但是煤挖出來即可使用,並且也不受木材生長的限製。


    在需要大量能源的時候,煤的優勢就比較的明顯了。


    但是煤也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雜質比較多,尤其是硫。脫硫,斐潛確實懂得不多,隻是還記得在中學化學課的時候有一個硫鈣化的反應,因此便隻是粗略的水洗粉碎曬幹之後,摻雜進去了少量的石灰,發現居然還是有那麽一點效果,至少燃燒的時候,沒有再聞到二氧化硫的臭味了……


    當然,這樣的脫硫還是遠遠達不到煉鋼的要求的,因此要煉好鋼,現階段還是要用木炭。


    不過在其他的方麵,作為燃料的煤就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了。


    斐潛現在有很多的東西,隻能和黃鬥去說,然後黃鬥為了保密,便隻能是自己親自去搗鼓,連軸轉的結果導致原本黃鬥像是一顆大號黃豆的身材,現在都瘦了好多。


    黃承彥拿著火鉗,將火盆之中的燃燒完畢的蜂窩煤的殘骸搗得稀爛,然後說道:“就僅憑此物,黃鬥可再記一功!但是……”


    黃承彥沒有說完,但是方才的舉動的已經完全表達出他的擔憂。


    這玩意雖然不錯,但是並不適合大量的進行成品銷售。任何人隻要能拿到原物,那麽多少都會模仿出一個七七八八出來,雖然在其中的一些細微的添加物有可能察覺不出來,但是如果隻是用來普通的取暖做飯等等燃燒之用,那麽就算是沒有這些添加物的話也是差別並不大……


    技術含量太低,不足以形成門檻。


    這點斐潛也是同意,除非他能夠將整個並州包括上黨、太原全部拿下,封閉太行八徑,將整個的山西煤礦產地全部控製住,否則這種沒有什麽難度的技術,會很快的蔓延而開。


    不過斐潛注重的是,因為這個小小的在工業物理上加熱的替代物出現,對於整個的工程科技的推進作用……


    斐潛說道:“這個我並沒有打算進行銷售,而是我們自己進行使用。在永安至北屈,有一條完整的河流,在這條河流的兩岸,有不少的合適的地點可以建設大型的工房,而大部分的工房的燃料……”


    斐潛指了指蜂窩煤。


    鋼鐵工藝除非將煤炭再往前推一步,變成焦煤,然後再研發出脫硫技術,否則還是比不上優質木炭。


    但是其他的並不擔心硫磷等雜質的項目,比如初步的粗胚水泥,含硫高但是更加絢麗的玻璃,紅磚或是煤渣磚,青瓦或是彩瓦等等消耗能量的大戶,煤卻能成為這些產品的一個有力的基礎……


    別的不多說,如果將原本用於燒窯造磚的這些木材木炭全部節省下來用去煉鐵,就會產生出多少的鋼鐵量?


    還有,直接取暖。


    人類,畜牧在冬天的供暖,而植物,甚至配合出琉璃產業,開發出溫室蔬菜……


    小冰河時期即將來臨,煤炭將給斐潛在整個的北方部隊和牲畜都提供絕佳的保護!


    這種物理上的小小變化,帶來的卻往往是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發展空間!


    其他的不用多說,單單如果在冬日之時,能夠有一點點的青菜綠葉,這對於治下來說,其實也就跟祥瑞的意義相差不多了!


    在漢代,琉璃還是非常名貴的,而用琉璃房種出來的蔬菜,那簡直是無價之寶……


    而這些的一切,源頭都在於這個,小小的,黑黑的煤炭身上。


    有了煤炭,斐潛至少可以保證在接下來小冰河時期的時候,至少在城鎮之內,不會因為氣候的原因,導致各種人員牲畜的損失,同樣,因為煤炭的大量運用,也不會導致區域性的大規模樹木的砍伐。


    其實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麵的考慮,斐潛並沒有和黃承彥說。


    曆史上為了取暖,在沒有大規模運用煤炭的時代,所有人的目光便直勾勾的盯上了樹木,而樹木的砍伐過度,不僅僅是帶來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直接改變了整個的生態環境,黃沙侵蝕,到了最後,後世當中西北的許多古城的殘骸不就是這樣產生的麽?


    煤炭越早進行大規模的運用,實際上也就是對於植被的保護。


    斐潛說道:“茫茫呂梁山,蕩蕩煙霞光。層層黑煤漿,處處青礦藏。石炭、石灰、鐵礦、粘土等一應俱全,俯首可得也。小婿欲於此地,沿河修建大型工房,一方麵可用水力,另一方麵可用石炭,打造各類的軍械,民具,並且對琉璃,瓦當,耕具等等再行研究和開發,同時對於黃氏傳承自墨家的工程工藝等等進行再次規範和確立,立書著作,讓工匠亦可如孔孟一般,傳於後人……”


    不過單單斐潛對於在並州將來的整體規劃上的描述,已經是足夠吸引黃承彥的了。黃承彥聽著聽著,眼睛越來越亮,但是表情卻越來越糾結,沉吟良久之後,艱難的隻說了一句還要好好想想,便將斐潛趕走了。


    這個……


    到底是幾個意思啊?


    斐潛雖然覺得畫風轉變的太過突然,但是也不好說什麽,畢竟是長輩,隻得起身先行告退。


    黃承彥一個人獨坐在書房之內,臉上的表情變幻不定。


    黃氏已經在荊襄立足了百年,大部分的工匠和產業都是在荊襄附近,一時半或要抽調人手去並州,的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斐潛所描述出來的情形,又是包括黃承彥在內的所有工匠極其向往的地方,有水利,有礦產,有燃料,有場所,還有斐潛這樣絕對支持工匠研究的官場人員……


    如果能年輕二十歲,不,或許隻需要年輕十歲,黃承彥便怎麽也會跟著斐潛一起去並州當期親眼看看,若是真的如此,說不定還會毅然的搬遷而去,但是現在,黃承彥卻很難抉擇。


    真的好難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詭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月猴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月猴年並收藏詭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