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隊當中,一般隻有獨領一營的將領才可以打出的姓氏旗幟,同時也作為這個營的作戰時的指揮之用。


    斐潛原先安排讓浮雲統領一營,其實也是表示一種態度而已,並不是對於浮雲這個人有多麽的了解,隻不過因為張燕之前提及的言語當中針對胡人一致對外的意思,所以斐潛覺得至少是這個態度應該讚揚,因此才特別給浮雲獨領一營的權限。


    沒想到這樣的一個舉動,竟然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在營地上飄揚的一個“趙”字幾乎都要讓斐潛原地蹦起來,這個浮雲竟然是姓趙?!


    浮雲啊……


    若是將浮換成趙的話,那麽不就是趙雲了?!


    斐潛急急站起來,下意識的就要往浮雲那去,但是走了兩步之後又硬生生的忍了下來,而是轉身讓黃旭前去詢問……


    黃旭不明所以,但是還是依照斐潛的意思走到了浮雲哪裏去詢問了一下,回來稟報道:“這人確實是姓趙,說浮雲的字號隻是之前入了黃巾所用,既然加入了中郎的隊列,自然是不能再用黑山的名號……對了,是真定人,姓趙名雲,字子龍……”


    斐潛不由得張大了嘴,想說一些什麽,但是卻被口水嗆到了,頓時便是猛烈的一陣咳嗽,黃旭連忙解下腰上帶著的水葫蘆,遞給了斐潛。


    喝過幾口水之後,斐潛也慢慢平複了激動的心情,既然確定了人,而且又是同路而行,那麽自然還有機會再接觸,並不急於一時,當下應該先把這其中的關係好好地整理整理……


    趙雲不應該是在公孫瓚那一邊麽,怎麽是在張燕旗下?


    斐潛皺著眉頭,忽然想起了太史慈。


    太史慈是公孫瓚派來和張燕聯係的,會不會正是因為這樣的行為,然後導致了張燕派遣趙雲到了公孫瓚那邊?


    斐潛記得曆史上記載的似乎是常山趙子龍帶著一群部曲主動參加了公孫瓚的隊伍,名義上說是受到了本郡書吏的推薦,但是現在誰都知道,常山隸屬於冀州之下,如果要推薦的話,理所當然是應該推薦到冀州牧袁紹之下,怎麽可能會推薦到幽州的公孫瓚之下呢?


    更何況從常山到幽州的公孫瓚的大本營薊城,其中還要經過烏桓人盤踞的中山郡、代郡這一帶的區域,而且還是帶著義從,也就是一些部曲,就像是今天來到了斐潛這裏一樣,烏桓人有那麽善良,任由漢兵自由來去?


    再加上公孫瓚對於趙雲似乎是基本上既不在意,也不重用,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兵卒一般,否則也不會輕易的就將趙雲派遣給了劉備……


    啊呀呀,這麽一說,似乎就明朗了起來,因為公孫瓚攻伐袁紹,所以太史慈來到了黑山,然後黑山張燕也就派出了趙雲去到了公孫瓚之處……


    那麽為何趙雲會來此地?


    或許是張燕兩邊都派遣了人員,另外的某個人代替了趙雲原本的位置,去了公孫瓚之處,而趙雲則是來到了這裏?


    不管了,反正既然事情都這樣了,斐潛斷然也是沒有將送到手的趙雲再送出去的道理……


    斐潛盯著在營地上忙碌的趙雲身影,發出了陣陣意味不明的低笑聲,害的黃旭連忙下意識的左右看看,然後往後退了一步。


    正在忙碌著的趙雲忽然感覺後背有些發寒,頓時打了一個噴嚏,然後抓了抓後腦勺,抬起頭四下看了看,斐潛連忙收回貪婪的目光,裝出一副正經的嘴臉,隻不過若是離近一些的話,定然還能看見在其嘴角的隱隱水光。


    *************************


    磐河大營之內,公孫瓚看著帳內的一名壯漢,不知道為何忽然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卻又不知道這種莫名的感覺來自於何處,不由得晃了晃脖子,然後說道:“嗯……汝名大計?”


    壯漢拱手道:“卑職原姓徐,名策,字大計……”


    公孫瓚點點頭,不置可否的說道:“嗯,先撥兩屯兵卒與汝,不日即可隨某進軍!”然後就揮揮手,讓這個大計或者叫做徐策的人先下去了。


    相對於袁紹這種世家子弟來說,公孫瓚的長期在幽州征戰的經曆畢竟不是白來的,因此在決定和袁紹翻臉動手的時候,就已經是做了周全的準備,不僅調來了白馬義從,甚至是和多個方麵的都進行了聯係,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說為弟弟複仇這是個很好的開戰借口,但公孫瓚卻在最初的時間內也無法馬上就對袁紹開戰,一個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另外一個是他名義上還是劉虞的下屬,而劉虞雖然曾嚴辭拒絕過袁紹讓其稱帝的提議,但不管怎麽說還是與袁紹是交好的。


    再加上公孫瓚兵力集結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雖然此時公孫瓚屯兵磐河,但那也隻是擺出一幅要找袁紹算賬的樣子而已,實際上並沒有立刻不管不顧的直接南下。


    而對於袁紹來說,烏桓人對於公孫瓚的武力還是比較懼怕的,所以原本說好要在側翼協助的舉措遲遲不見蹤影,不得已和青州黃巾聯係,想要在另外一麵襲擊幽州的計策也被公孫瓚察覺,幽州騎兵的優勢在其指揮之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長途奔襲對於行進當中青州黃巾進行了及其精巧的戰術安排,直接將青州北上的這一隻黃巾隊伍殺得大敗。


    當時公孫瓚他一進入戰場之後就對還未列出陣型的黃巾進行了第一次的突襲,在看到黃巾兵匆忙組織起陣線抵抗之後,便大搖大擺的脫離了戰場,然後略微休息了片刻之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的突襲!


    第二次的突襲才是最致命的一擊!


    黃巾兵當中沒有任何人會想到幽州騎兵會在短時間內連續突襲,結果頓時就被打得四散逃竄,公孫瓚用騎兵不斷的驅趕逃竄的青州黃巾,殺死殺傷近萬人,一時間震動了整個的冀州。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都向公孫瓚開始示好,當然也包括黑山的張燕……


    袁紹見狀,自己兵力又在冀州,雖然手中有渤海太守的印綬,但是已經無力防備公孫瓚的侵襲了,因此就順水推舟,將渤海太守的印綬直接讓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一方麵是向公孫瓚示好,表示願意息事寧人,做一下緩兵之計;另一方麵,也有分裂公孫瓚勢力,讓公孫範和公孫瓚分庭抗爭的意思……


    而公孫瓚根本不滿足一個渤海郡,他想要的是整個的冀州,整個的北方,在他的心中,北方的王者隻能有一個!


    大戰不可避免的到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詭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月猴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月猴年並收藏詭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