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威奪冠之後,各路媒體都忙著把他打破10秒大關的新聞第一時間發送到國內。
100米決賽大約在下午5點40開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僅僅用了不到20分鍾時間就把陸威的100米比賽視頻通過剪輯,在第一個新聞裏就報道了出來。
一時間,陸威在國內的影響力大幅度增長。
第二天,陸威打破10秒大關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大家毫不吝惜對於他的讚美致辭。
《體壇周邊》頭版刊登了陸威的新聞,題目是“陸威:第一個跑進10秒大關的黃種人”,文中稱陸威在1天之內連續打破3次國內記錄,並且在決賽裏成為第一個打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同時文中還提到,在陸威的影響下,國家接力隊的其他4名隊員均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華夏軍團有望既在大阪獲得一塊銅牌之後,在京城舉行的奧運會上再次實現突破。
《人民日報》在要聞的第二版麵刊登了陸威決賽衝過終點線時的照片,在他的身後,是華夏短跑接力隊其他4位隊員。
文章的題目是“10秒大關就此打破”,文章用比較客觀的角度報道了陸威在男子100米全國大獎賽裏以9秒98的成績打破了10秒大關,這是他1天之內第3次打破全國記錄。
文章還介紹了陸威出道以來獲得的主要成績,報道字數不多,不過新聞能刊登在要聞第2版,足見陸威在100米決賽“破10一戰”對全國的震撼有多麽強烈。
因為報紙類型的關係,全文幾乎沒有使用形容詞和預見性的詞語,不過能夠出現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就足以說明這次“破10”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各國媒體都對陸威在全國比賽裏的成績做出了反應。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日本媒體,《體育報知》以“人種極限論的不攻自破”為題大肆渲染了陸威的表現,文章堅持認為隻要找到適合黃種人的訓練方法,再遇到一個有天賦的隊員,黃種人打破亞洲記錄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肯定了陸威的成績之後,文章中酸溜溜地回憶起自己國家的短跑曆史。他們認為現在的運動員身體素質普遍高於10年前,日本著名短跑隊員伊東浩司在1998年的泰國曼穀亞運會上跑出了10秒整的成績,本來日本可以成為第一個打破10秒的亞洲國家。
另一份日本體育報紙《日刊體育》在文章中更是用了“浩克一樣的男人”來形容陸威的表現。
文章的最後又提到了4*100米接力比賽,並且對日本隊在奧運會上的前景進行了展望。文中認為單憑陸威的實力,華夏接力隊還是難以對日本隊的整體實力構成太大的影響。
在京城奧運會裏,日本隊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短跑接力隊將用自己的實力捍衛亞洲短跑第一的榮譽。
因為關係到兩個國家的共同榮譽,所以關於陸威的報道,日本媒體罕見地為華夏隊員擂鼓助威,而且不遺餘力。
不過每篇報道的最後一段總要來些話外音,畢竟報道是給自己的國民看的,所以不可能全篇都對陸威的成績表現出全力追捧。
日本媒體全力追捧劉飛人,首先是因為後者的能力確實超群,甚至是在歐美隊員壟斷的短跨項目裏都實現了世界大賽的大滿貫。
這個成績不但能對華夏人民起到鼓舞作用,也曾經對日本國民起到了激勵作用。這個時候以黃種人為主的各國才敢拍著胸脯,挺著胸膛大聲駁斥“人種極限論”。
從此在爆發力項目上對於黃種人的歧視言論慢慢就沒有人再提了,可見劉飛人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短跑時間的言論風向是一件多麽有曆史意義的事情。
不過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對劉飛人的讚賞有加是因為自己國家在這個項目壓根就沒有能和劉飛人匹敵的選手。
但是100米日本隊確實有人,而且是在很早以前就有跑出10秒整的隊員,隨後的隊員也不止一次接近10秒大關,所以在這個項目上,他們不願意承認華夏的強大,至少是在接力上堅信自己仍然有不小的優勢。
多麽糾結和複雜的情感!
針對陸威的成績,很多歐洲國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英國報聯社的記者激勵.阿斯賓在自己的專欄裏表示,華夏這個體育大國又在100米項目裏實現了重大突破,隨著華夏這個大國的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國家在各個領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尤其是被華夏認為是國力象征的體育實力更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如果華夏體育今後有什麽重大突破,大家也不應該感到特別意外,這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德國新聞出版社則認為陸威的出現分擔了劉飛人不小的壓力,之前的很多田徑比賽裏,華夏田徑隊隻有不超過3個有較大奪冠把握的項目,在這些項目裏,劉飛人的110米欄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
他們認為以現在華夏輿論的承受能力,劉飛人在比賽裏隻能贏不能輸,他背負了太大的期望,希望陸威的出現可以讓他更快地釋放壓力。
法國《隊報》則對陸威的成績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陸威和很多華夏運動員一樣,是調好程序的機器人,隻會埋頭苦練,向鬧鍾一樣毫無個性。
他們說很多華夏運動員每天的訓練時間足有8小時,這樣的訓練時間在他們來看完全脫離了科學的嚴謹性,這樣的高強度訓練隻會縮短運動員的運動壽命,讓他們的身體早早跨掉。
美國媒體對於陸威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的比賽情況沒有報道。
這一戰幾乎讓全國人都知道了陸威的名字,很多體育迷把他的成績掛在嘴邊,更有人把陸威的生平和重大比賽成績都背了下來。
作為體育迷,誰要是不知道陸威,真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體育。就連很多娛樂節目裏都出現了“像陸威一樣奔跑”這句話,並且在短時間內就流行了起來。
100米決賽大約在下午5點40開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僅僅用了不到20分鍾時間就把陸威的100米比賽視頻通過剪輯,在第一個新聞裏就報道了出來。
一時間,陸威在國內的影響力大幅度增長。
第二天,陸威打破10秒大關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大家毫不吝惜對於他的讚美致辭。
《體壇周邊》頭版刊登了陸威的新聞,題目是“陸威:第一個跑進10秒大關的黃種人”,文中稱陸威在1天之內連續打破3次國內記錄,並且在決賽裏成為第一個打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
同時文中還提到,在陸威的影響下,國家接力隊的其他4名隊員均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華夏軍團有望既在大阪獲得一塊銅牌之後,在京城舉行的奧運會上再次實現突破。
《人民日報》在要聞的第二版麵刊登了陸威決賽衝過終點線時的照片,在他的身後,是華夏短跑接力隊其他4位隊員。
文章的題目是“10秒大關就此打破”,文章用比較客觀的角度報道了陸威在男子100米全國大獎賽裏以9秒98的成績打破了10秒大關,這是他1天之內第3次打破全國記錄。
文章還介紹了陸威出道以來獲得的主要成績,報道字數不多,不過新聞能刊登在要聞第2版,足見陸威在100米決賽“破10一戰”對全國的震撼有多麽強烈。
因為報紙類型的關係,全文幾乎沒有使用形容詞和預見性的詞語,不過能夠出現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就足以說明這次“破10”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各國媒體都對陸威在全國比賽裏的成績做出了反應。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日本媒體,《體育報知》以“人種極限論的不攻自破”為題大肆渲染了陸威的表現,文章堅持認為隻要找到適合黃種人的訓練方法,再遇到一個有天賦的隊員,黃種人打破亞洲記錄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肯定了陸威的成績之後,文章中酸溜溜地回憶起自己國家的短跑曆史。他們認為現在的運動員身體素質普遍高於10年前,日本著名短跑隊員伊東浩司在1998年的泰國曼穀亞運會上跑出了10秒整的成績,本來日本可以成為第一個打破10秒的亞洲國家。
另一份日本體育報紙《日刊體育》在文章中更是用了“浩克一樣的男人”來形容陸威的表現。
文章的最後又提到了4*100米接力比賽,並且對日本隊在奧運會上的前景進行了展望。文中認為單憑陸威的實力,華夏接力隊還是難以對日本隊的整體實力構成太大的影響。
在京城奧運會裏,日本隊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短跑接力隊將用自己的實力捍衛亞洲短跑第一的榮譽。
因為關係到兩個國家的共同榮譽,所以關於陸威的報道,日本媒體罕見地為華夏隊員擂鼓助威,而且不遺餘力。
不過每篇報道的最後一段總要來些話外音,畢竟報道是給自己的國民看的,所以不可能全篇都對陸威的成績表現出全力追捧。
日本媒體全力追捧劉飛人,首先是因為後者的能力確實超群,甚至是在歐美隊員壟斷的短跨項目裏都實現了世界大賽的大滿貫。
這個成績不但能對華夏人民起到鼓舞作用,也曾經對日本國民起到了激勵作用。這個時候以黃種人為主的各國才敢拍著胸脯,挺著胸膛大聲駁斥“人種極限論”。
從此在爆發力項目上對於黃種人的歧視言論慢慢就沒有人再提了,可見劉飛人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短跑時間的言論風向是一件多麽有曆史意義的事情。
不過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對劉飛人的讚賞有加是因為自己國家在這個項目壓根就沒有能和劉飛人匹敵的選手。
但是100米日本隊確實有人,而且是在很早以前就有跑出10秒整的隊員,隨後的隊員也不止一次接近10秒大關,所以在這個項目上,他們不願意承認華夏的強大,至少是在接力上堅信自己仍然有不小的優勢。
多麽糾結和複雜的情感!
針對陸威的成績,很多歐洲國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英國報聯社的記者激勵.阿斯賓在自己的專欄裏表示,華夏這個體育大國又在100米項目裏實現了重大突破,隨著華夏這個大國的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國家在各個領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尤其是被華夏認為是國力象征的體育實力更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如果華夏體育今後有什麽重大突破,大家也不應該感到特別意外,這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德國新聞出版社則認為陸威的出現分擔了劉飛人不小的壓力,之前的很多田徑比賽裏,華夏田徑隊隻有不超過3個有較大奪冠把握的項目,在這些項目裏,劉飛人的110米欄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
他們認為以現在華夏輿論的承受能力,劉飛人在比賽裏隻能贏不能輸,他背負了太大的期望,希望陸威的出現可以讓他更快地釋放壓力。
法國《隊報》則對陸威的成績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陸威和很多華夏運動員一樣,是調好程序的機器人,隻會埋頭苦練,向鬧鍾一樣毫無個性。
他們說很多華夏運動員每天的訓練時間足有8小時,這樣的訓練時間在他們來看完全脫離了科學的嚴謹性,這樣的高強度訓練隻會縮短運動員的運動壽命,讓他們的身體早早跨掉。
美國媒體對於陸威在全國田徑大獎賽的比賽情況沒有報道。
這一戰幾乎讓全國人都知道了陸威的名字,很多體育迷把他的成績掛在嘴邊,更有人把陸威的生平和重大比賽成績都背了下來。
作為體育迷,誰要是不知道陸威,真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體育。就連很多娛樂節目裏都出現了“像陸威一樣奔跑”這句話,並且在短時間內就流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