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黎明時分,晨曦映著清源山,山頂一座道觀內,傳出清朗又稚嫩的讀書聲,隻見一個道士端坐於窗前,手持一卷道書,神情卻說不出的安逸淡然。此道士年紀極輕,約摸有十一二歲,模樣清秀,或是正處發育期,身材有些消瘦,幸而羽衣本就寬大,穿身上遮住幾分瘦弱。
大約過了一刻鍾,誦讀聲才算停止,這少年放下手中道經,起身去屋外活動了一下,盯著這滿山的風光,靜立片刻,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前世他不過是地球上一位普通青年,本名叫做唐易,卻天生殘疾,自小下身便不能活動。幸賴家中豪富,平日裏雖不能如常人般自如,可吃穿用度卻也不曾短缺。因身體殘疾,不喜出門,唯愛讀書,無論道書佛經,小說詩集均有涉獵,其中尤愛道經,以《道德經》為最,體上善若水之心,品順其自然之意,經年累月,自有幾分清靜無為的意思。
本以為這輩子就如此下去,惜天命不測,十八歲那年一場大火,靈魂飄蕩至此世界,附身於一胎兒體中,重曆十月懷胎,此身體母親分娩他時正值強盜襲村,全村喪命,唯他被來此采藥的清羽道士所救,得以存活,照顧了他一十二年,隻可惜也於前幾日羽化,饒是唐易兩世為人修道,清心淡漠,此時心中亦是悲傷不已。
此方世界不同於地球,天地靈氣濃鬱,雖也是道法不顯於世,但也並非虛無縹緲,最起碼照顧唐易的清羽道人就算一個,隻是一輩子困於練氣期,雖壽有三百,無疾而終,可終究算不得超脫得道,羽化前清羽道人唯一執念便是未能見到唐易築基,此事讓唐易亦是遺憾非常。
搖了搖頭,唐易從這些負麵情緒中掙脫出來,轉身推開一旁木門,徑直入了後院靜室。這間屋子不大,裏麵無甚擺件,唯有一張小床,隻是四周窗戶密封很嚴,室內相對安靜,是以自打三歲起,在清羽道人監督下,唐易便在此張床上靜修,日日辛勤不綴。
隻是這死物雖在,清羽道人卻已羽化,心念如此,唐易神色不免有些黯然,遙想清羽道人初傳自己功法之時,不禁一時出神。
……
“人念紛雜,少年時雖無憂慮,然不能定性,當至成年,雖能沉穩,可雜念太多,是故人雖生而有靈,能修道者萬中無一,你雖年幼,卻生性安然,根骨亦是上佳,是天生的修道種子,說不得以後能有一番成就。”清羽道人略微激動的神色,讓唐易記憶猶新。
“這部練氣法決,乃祖上所留,不過傳到老道手中時,也隻剩下這練氣築基的殘篇,後續功法一應俱無,修行時速度雖緩慢,卻最善打牢根基,老道我資質不夠,這一生隻能困與練氣,但你不同,你的根骨勝我百倍,修煉此法訣基礎定能勝常人數倍,日後憑此修煉之路應平坦不少。”
聽到這裏唐易不禁問道:“這修行都分幾重境界?”
“初時自身生成真元,從無到有,聚少成多,慢慢改善自身肉體,喚做練氣境,共分為九層,而後體內真元聚滿,使肉身脫胎換骨,便步入築基境,再往上的境界,老道自身修為尚淺,也不曾了解。”清羽道人滿臉遺憾唏噓之色。
……
往事已矣,斯人已逝,心中不免悵然,隨即唐易心頭略略警惕,自清羽道人羽化後,這兩日自己心緒起伏頗大,不似往日平靜,若是不加控製,以後恐有大患。
不過這也隻能自身慢慢調節,如今諸事,莫過於成就築基,以了清羽道人之憾。
盤膝入定,不多時唐易便覺陷入一片空冥,心如澄海,無悲無喜,神魂正中有一經書佇立,周圍紫氣盎然,顯得飄逸出塵,赫然便是前世道家祖師老子所著《道德經》。
這倒不是清羽道人家傳功法所為,甚至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前世所看的任何經書,就連每日唐易必當誦讀的《道德經》一書,也是他憑靠記憶力默寫下的,隻可惜前世他不過是一普通人,能夠牢記背誦的僅此一部。
唐易也曾問過清羽道人,可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知從古至今,還未聽說過有修士神魂中出現異物,又見唐易所默的《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玄奧高妙,囑咐唐易不要隨意透露此事,所幸這經書也未給唐易造成什麽傷害,反而許是承此之惠,唐易從練氣一層開始,直至九層境界,並無遇到任何瓶頸,讓清羽道人也是大為驚歎豔羨。
約摸過了兩個時辰,唐易睜開雙眼,口中緩緩吐出一口白氣,他如今在練氣境界已是頂峰,隻是修煉時間尚短,一身真元不能圓潤自如。若是一般少年修士,沒有師門長輩嚴格監督,怕是早早按捺不住心性,開始嚐試築基,可唐易畢竟兩世為人,前世今生都深知基礎的重要,而且此世肉身年齡還小,是故也並不急著築基,隻圖再靜修一些時日,徹底打牢根基再說。
……
草長鶯飛,轉眼間清羽道人逝世已有月餘,唐易這日循例打坐靜修,結束之後,腹中略有饑餓之感,心頭恍然:“已是多日未曾進食了。”自從修道以來,隨著修為的增高,自己對食物的需求愈發少了,照此下去,等築基之後,還真有可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
從靜室出來,到旁邊廚房看了一下,米缸裏餘糧所剩無幾,也就將將夠此一頓,再不下山采買,就麵臨斷糧。
平日裏這些瑣事清羽道人從不讓唐易操心,他自知此生道途已絕,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唐易身上,故穿越過來這十幾年時間,唐易幾乎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說是做飯,就連這清源山都未曾下過幾次,隻是一心修煉,不做它想。
不過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唐易雖從未動手做過飯,但也見清羽道人擺弄過,是故就照貓畫虎的把火升了起來,又淘了些米,往鍋裏添了些水,煮了一鍋稀粥,算是對付了過去。隻是心裏想著明日要下山購糧,不然下次就得餓肚子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黎明時分,晨曦映著清源山,山頂一座道觀內,傳出清朗又稚嫩的讀書聲,隻見一個道士端坐於窗前,手持一卷道書,神情卻說不出的安逸淡然。此道士年紀極輕,約摸有十一二歲,模樣清秀,或是正處發育期,身材有些消瘦,幸而羽衣本就寬大,穿身上遮住幾分瘦弱。
大約過了一刻鍾,誦讀聲才算停止,這少年放下手中道經,起身去屋外活動了一下,盯著這滿山的風光,靜立片刻,嘴角露出一絲苦笑。
前世他不過是地球上一位普通青年,本名叫做唐易,卻天生殘疾,自小下身便不能活動。幸賴家中豪富,平日裏雖不能如常人般自如,可吃穿用度卻也不曾短缺。因身體殘疾,不喜出門,唯愛讀書,無論道書佛經,小說詩集均有涉獵,其中尤愛道經,以《道德經》為最,體上善若水之心,品順其自然之意,經年累月,自有幾分清靜無為的意思。
本以為這輩子就如此下去,惜天命不測,十八歲那年一場大火,靈魂飄蕩至此世界,附身於一胎兒體中,重曆十月懷胎,此身體母親分娩他時正值強盜襲村,全村喪命,唯他被來此采藥的清羽道士所救,得以存活,照顧了他一十二年,隻可惜也於前幾日羽化,饒是唐易兩世為人修道,清心淡漠,此時心中亦是悲傷不已。
此方世界不同於地球,天地靈氣濃鬱,雖也是道法不顯於世,但也並非虛無縹緲,最起碼照顧唐易的清羽道人就算一個,隻是一輩子困於練氣期,雖壽有三百,無疾而終,可終究算不得超脫得道,羽化前清羽道人唯一執念便是未能見到唐易築基,此事讓唐易亦是遺憾非常。
搖了搖頭,唐易從這些負麵情緒中掙脫出來,轉身推開一旁木門,徑直入了後院靜室。這間屋子不大,裏麵無甚擺件,唯有一張小床,隻是四周窗戶密封很嚴,室內相對安靜,是以自打三歲起,在清羽道人監督下,唐易便在此張床上靜修,日日辛勤不綴。
隻是這死物雖在,清羽道人卻已羽化,心念如此,唐易神色不免有些黯然,遙想清羽道人初傳自己功法之時,不禁一時出神。
……
“人念紛雜,少年時雖無憂慮,然不能定性,當至成年,雖能沉穩,可雜念太多,是故人雖生而有靈,能修道者萬中無一,你雖年幼,卻生性安然,根骨亦是上佳,是天生的修道種子,說不得以後能有一番成就。”清羽道人略微激動的神色,讓唐易記憶猶新。
“這部練氣法決,乃祖上所留,不過傳到老道手中時,也隻剩下這練氣築基的殘篇,後續功法一應俱無,修行時速度雖緩慢,卻最善打牢根基,老道我資質不夠,這一生隻能困與練氣,但你不同,你的根骨勝我百倍,修煉此法訣基礎定能勝常人數倍,日後憑此修煉之路應平坦不少。”
聽到這裏唐易不禁問道:“這修行都分幾重境界?”
“初時自身生成真元,從無到有,聚少成多,慢慢改善自身肉體,喚做練氣境,共分為九層,而後體內真元聚滿,使肉身脫胎換骨,便步入築基境,再往上的境界,老道自身修為尚淺,也不曾了解。”清羽道人滿臉遺憾唏噓之色。
……
往事已矣,斯人已逝,心中不免悵然,隨即唐易心頭略略警惕,自清羽道人羽化後,這兩日自己心緒起伏頗大,不似往日平靜,若是不加控製,以後恐有大患。
不過這也隻能自身慢慢調節,如今諸事,莫過於成就築基,以了清羽道人之憾。
盤膝入定,不多時唐易便覺陷入一片空冥,心如澄海,無悲無喜,神魂正中有一經書佇立,周圍紫氣盎然,顯得飄逸出塵,赫然便是前世道家祖師老子所著《道德經》。
這倒不是清羽道人家傳功法所為,甚至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前世所看的任何經書,就連每日唐易必當誦讀的《道德經》一書,也是他憑靠記憶力默寫下的,隻可惜前世他不過是一普通人,能夠牢記背誦的僅此一部。
唐易也曾問過清羽道人,可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知從古至今,還未聽說過有修士神魂中出現異物,又見唐易所默的《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玄奧高妙,囑咐唐易不要隨意透露此事,所幸這經書也未給唐易造成什麽傷害,反而許是承此之惠,唐易從練氣一層開始,直至九層境界,並無遇到任何瓶頸,讓清羽道人也是大為驚歎豔羨。
約摸過了兩個時辰,唐易睜開雙眼,口中緩緩吐出一口白氣,他如今在練氣境界已是頂峰,隻是修煉時間尚短,一身真元不能圓潤自如。若是一般少年修士,沒有師門長輩嚴格監督,怕是早早按捺不住心性,開始嚐試築基,可唐易畢竟兩世為人,前世今生都深知基礎的重要,而且此世肉身年齡還小,是故也並不急著築基,隻圖再靜修一些時日,徹底打牢根基再說。
……
草長鶯飛,轉眼間清羽道人逝世已有月餘,唐易這日循例打坐靜修,結束之後,腹中略有饑餓之感,心頭恍然:“已是多日未曾進食了。”自從修道以來,隨著修為的增高,自己對食物的需求愈發少了,照此下去,等築基之後,還真有可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
從靜室出來,到旁邊廚房看了一下,米缸裏餘糧所剩無幾,也就將將夠此一頓,再不下山采買,就麵臨斷糧。
平日裏這些瑣事清羽道人從不讓唐易操心,他自知此生道途已絕,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唐易身上,故穿越過來這十幾年時間,唐易幾乎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說是做飯,就連這清源山都未曾下過幾次,隻是一心修煉,不做它想。
不過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唐易雖從未動手做過飯,但也見清羽道人擺弄過,是故就照貓畫虎的把火升了起來,又淘了些米,往鍋裏添了些水,煮了一鍋稀粥,算是對付了過去。隻是心裏想著明日要下山購糧,不然下次就得餓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