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為越是高深,能與之交流的存在就越是稀少。所以從古至今那些得道高人,總會給世人留下超凡脫俗的孤傲之感,實是天地雖大,能傾談一番的卻少之又少。
唐易雖不曾達到那些大神通者的境界,可到了如今地步,知己亦是難尋。
周從文不是知己,甚至連友人也稱不上,然議盡秘境後的交談,二人甚是夷悅。
唐易前世生活在一個信息共享的年代,雖身有不便,卻能靜下心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學問。今生出身玄門正宗,無論眼界見識皆少有人能及,幾番境遇之下,對於大道感悟遠勝尋常之輩,甚至太玄仙門中同輩之人無一能與他談玄論道。
而周從文卻不遜色半分,他不僅天資不凡,尚有萬載積累,更難得的是,他對大道有種獨特的見解,絕非單純的邪魔外道之流,修為高深,卻心性不足。若論感悟,比之正道大派的有道全真毫不遜色,每出一語,樸實無華,雖非驚世駭俗之論,卻發人深省,引得唐易興致勃勃。
二人相談甚歡,爭論亦是精彩,好在唐易心念堅定,若是換了他人,怕早被周從文折服,道心全消,生不起半點論辯之意。饒是如此,唐易亦是思潮起伏。
周從文在唐易離開後心生孤寂,而唐易卻是愈發昂然,行路不下百裏,腦海中周從文那言辭鑿鑿的語論和瀟灑自如的姿態亦難揮去。
唐易雖佩服周從文的天資,道心,才智,可明白曉暢不會與他成為朋友。唐易雖無憐子柔心,卻也不似周從文那般無情,視生命如草芥。每個生靈的性命大抵隻有一次,唐易自然不願隨意褻瀆。
從大道本質而言,兩者並無對錯好壞高低貴賤之分,道途不同,所求的大道亦不相同,那二人便從根本上截然相反。對修士而言,性格也好,修為也罷,並非相交的必要條件,遊戲紅塵的高人欣賞愚笨不堪的傻小子,不是什麽新鮮事。而道途不同,則萬萬不能妥協,佛家慈悲普度,道家淡然超脫,二者亦不會為求得道途草菅生靈,否則與魔何異。
……
素娥橫空,無盡的精華灑向層層碧波,眼前是一個景色絢麗清澈無暇的湖泊。此山中有這般怡人之境,很是難得,引得唐易駐足不前,不忍錯過此般景象。
這湖不知承載了多少歲月的變遷,可湖水卻是流淌著勃勃生機。
唐易自從和周從文論道後心神激蕩,諸多感悟念頭頻生,卻又似一團亂麻,毫無頭緒。猛然間發現這一片別有洞天的寂靜之地,有些觸動,蕩蕩默默的心神不禁平複些許,便索性留下來,觀賞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唐易靜坐湖泊邊,悠閑的沉浸在麗水映月之中,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似是有滴滴流水從心頭拂過。這些水滴仿佛在心中有了生命靈性,一個個依照某種無法言說的韻律,在唐易心間緩緩匯聚。
湖麵看似平靜,實則暗流徐徐湧動,不驚不擾,不急不憂,陣陣恬淡的氣息悄無聲息的蔓延開來。
唐易驀然想起了四個字“上善若水。”
水,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無所滯,以百態存於世間,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安靜地匯集於一地……
漸漸的唐易忘卻了“上善若水”四字,忘卻了一切有關那四個字的釋義,恍惚之間,似是看到了其本質。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唐易紋絲未動,神念卻不自覺的飄然而出,安靜的籠罩在四周方圓。
年複一年,這湖泊自誕生之始不知吸收了多少日精月華,靈氣蘊養,今後若有機緣生出靈智,怕時日不久便能成為化形大妖。
唐易的神念漫無目的,似乎隨意而行而散,一分一縷,輕柔至極,不露任何威勢。每蔓延一處,便融入這高山靜水。
無意中散發,其中蘊含的玄奧意蘊,仿佛天地法則一般和諧自然,不帶有半點刻意。
這不再隻是唐易的神念,而是真正的化做了水,成了湖泊的一部分。
等到唐易的神念完全融入其中,天上的玉兔被悠悠而來的烏雲遮掩,小雨綿綿,雖然不欲濕人衣衫,不自覺中,卻下了整夜。
唐易的耳中聽見了雨聲,卻又不止是雨水的聲音,而是每滴雨珠輕撫萬物的柔聲,滴滴恍若動聽的音符,神念隨之起舞,神魂似乎都被這雨水滋養,愈發的平和安寧。
唐易仿佛看到了湖泊的形成,它見證了周遭天地萬物的演變,這種感覺很是玄妙莫測,和修煉功法的感受天差地別。無意中似乎觸及到了大道根本,並不是祖師留下的前路方向,沒有那麽全麵,沒有那麽寬敞,卻仿佛羊腸小徑,別有一番動人風貌。
當然,這隻是一處湖泊,隻是一種形態,此番也不過是管中窺豹。
除非唐易有天能遍感天下萬水之態,方可窺視到萬物之靈的本質,然有此一番機緣已是難得,若想真正感悟圓滿,到那時怕早已超脫世界束縛。
唐易雖不曾達到那些大神通者的境界,可到了如今地步,知己亦是難尋。
周從文不是知己,甚至連友人也稱不上,然議盡秘境後的交談,二人甚是夷悅。
唐易前世生活在一個信息共享的年代,雖身有不便,卻能靜下心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學問。今生出身玄門正宗,無論眼界見識皆少有人能及,幾番境遇之下,對於大道感悟遠勝尋常之輩,甚至太玄仙門中同輩之人無一能與他談玄論道。
而周從文卻不遜色半分,他不僅天資不凡,尚有萬載積累,更難得的是,他對大道有種獨特的見解,絕非單純的邪魔外道之流,修為高深,卻心性不足。若論感悟,比之正道大派的有道全真毫不遜色,每出一語,樸實無華,雖非驚世駭俗之論,卻發人深省,引得唐易興致勃勃。
二人相談甚歡,爭論亦是精彩,好在唐易心念堅定,若是換了他人,怕早被周從文折服,道心全消,生不起半點論辯之意。饒是如此,唐易亦是思潮起伏。
周從文在唐易離開後心生孤寂,而唐易卻是愈發昂然,行路不下百裏,腦海中周從文那言辭鑿鑿的語論和瀟灑自如的姿態亦難揮去。
唐易雖佩服周從文的天資,道心,才智,可明白曉暢不會與他成為朋友。唐易雖無憐子柔心,卻也不似周從文那般無情,視生命如草芥。每個生靈的性命大抵隻有一次,唐易自然不願隨意褻瀆。
從大道本質而言,兩者並無對錯好壞高低貴賤之分,道途不同,所求的大道亦不相同,那二人便從根本上截然相反。對修士而言,性格也好,修為也罷,並非相交的必要條件,遊戲紅塵的高人欣賞愚笨不堪的傻小子,不是什麽新鮮事。而道途不同,則萬萬不能妥協,佛家慈悲普度,道家淡然超脫,二者亦不會為求得道途草菅生靈,否則與魔何異。
……
素娥橫空,無盡的精華灑向層層碧波,眼前是一個景色絢麗清澈無暇的湖泊。此山中有這般怡人之境,很是難得,引得唐易駐足不前,不忍錯過此般景象。
這湖不知承載了多少歲月的變遷,可湖水卻是流淌著勃勃生機。
唐易自從和周從文論道後心神激蕩,諸多感悟念頭頻生,卻又似一團亂麻,毫無頭緒。猛然間發現這一片別有洞天的寂靜之地,有些觸動,蕩蕩默默的心神不禁平複些許,便索性留下來,觀賞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唐易靜坐湖泊邊,悠閑的沉浸在麗水映月之中,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似是有滴滴流水從心頭拂過。這些水滴仿佛在心中有了生命靈性,一個個依照某種無法言說的韻律,在唐易心間緩緩匯聚。
湖麵看似平靜,實則暗流徐徐湧動,不驚不擾,不急不憂,陣陣恬淡的氣息悄無聲息的蔓延開來。
唐易驀然想起了四個字“上善若水。”
水,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無所滯,以百態存於世間,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安靜地匯集於一地……
漸漸的唐易忘卻了“上善若水”四字,忘卻了一切有關那四個字的釋義,恍惚之間,似是看到了其本質。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唐易紋絲未動,神念卻不自覺的飄然而出,安靜的籠罩在四周方圓。
年複一年,這湖泊自誕生之始不知吸收了多少日精月華,靈氣蘊養,今後若有機緣生出靈智,怕時日不久便能成為化形大妖。
唐易的神念漫無目的,似乎隨意而行而散,一分一縷,輕柔至極,不露任何威勢。每蔓延一處,便融入這高山靜水。
無意中散發,其中蘊含的玄奧意蘊,仿佛天地法則一般和諧自然,不帶有半點刻意。
這不再隻是唐易的神念,而是真正的化做了水,成了湖泊的一部分。
等到唐易的神念完全融入其中,天上的玉兔被悠悠而來的烏雲遮掩,小雨綿綿,雖然不欲濕人衣衫,不自覺中,卻下了整夜。
唐易的耳中聽見了雨聲,卻又不止是雨水的聲音,而是每滴雨珠輕撫萬物的柔聲,滴滴恍若動聽的音符,神念隨之起舞,神魂似乎都被這雨水滋養,愈發的平和安寧。
唐易仿佛看到了湖泊的形成,它見證了周遭天地萬物的演變,這種感覺很是玄妙莫測,和修煉功法的感受天差地別。無意中似乎觸及到了大道根本,並不是祖師留下的前路方向,沒有那麽全麵,沒有那麽寬敞,卻仿佛羊腸小徑,別有一番動人風貌。
當然,這隻是一處湖泊,隻是一種形態,此番也不過是管中窺豹。
除非唐易有天能遍感天下萬水之態,方可窺視到萬物之靈的本質,然有此一番機緣已是難得,若想真正感悟圓滿,到那時怕早已超脫世界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