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柔和,勾起落花片片,翩翩起伏旋轉而舞,力度不輕不重,偶雜幾縷清香,拂麵不寒,甚是喜人適意。隻是這風一直在遊走,卻不擴散,僅限於玉階之上的一丈之地,而中心,便是執劍而立的程孝先。
此時程孝先的氣機很是平穩,從適才的狂暴到如今的平靜,隻不過是轉瞬之間。這劍意的切換自如,早已收發由心。
正如唐易神念中感知不到程孝先一般,程孝先靜立搜尋,如淵的神念遍布四方,亦探知不到唐易半分痕跡。但他並不著急,神色自若,比之方才平靜又多幾分舒適隨意。
一劍未曾建功,並不出乎程孝先的預料。雖然這一劍即便還丹八轉境界亦逃脫不得,但唐易若是輕易便被拿下,那怎可能引得自己出手。
隻是,唐易在哪裏?
程孝先清楚,這冉冉微風便因唐易而起,可這風隻是風,是真正的清風,並不摻雜任何的真元。不知唐易是如何做到的,果真有些奇異,程孝先的嘴角勾起一絲笑意,神色間愈發的自如。
程孝先的心境雖是平和,卻沒有半點大意馬虎。他在劍修之路已然冠絕於頂,憑直覺,斷定唐易能夠威脅到自己,甚至有擊殺自己的實力。
即便如此,唐易畢竟未曾九轉絕頂,隻要他出手,必定隱藏不住真元波動,那時便露出破綻,不可能瞞過自己。
熟悉程孝先的修士都知道,他越是狀若隨意,便越是進入狀態。而今的他,已拋開了勝負,拋開了生死,拋開了一切。
……
……
唐易此時的氣機收斂到了一種玄妙的境界,已然溶於自然之中,隨風而行,隨風而動,令人不可捉摸探尋。
當程孝先那疾若電光的一劍刺向自身的瞬間,唐易遂即化作清風,正是靈字之術。然無論防禦還是尋常攻擊,皆不可能對程孝先起半分作用。於是,唐易感受著真元的默默流轉,選擇了隱匿周旋,避其鋒芒,尋其破綻,直至把握住程孝先的氣機。
靈字之術經過唐易多年的體悟揣摩,硬生生的將一個半成品修習到如今這般境地,竟然能瞞過絕頂宗師的神念,足以令人自傲。
唐易沒有自傲,甚至連些許自得也未曾生出。有他這般的底蘊與經曆,走到如今地步,隻是理所當然罷了。心中暗暗思慮:“程孝先氣機渾然無漏,強大至極,又身經百戰,經驗之豐富超我甚多。現今其以不變應萬變,若有一擊中我,便會敗亡,因而要沉心靜氣,尋求契機,穩紮穩打。”
對於唐易而言,程孝先本就鋒不可當,更何況他還擁有如此謹慎的意識。
這些唐易既能想的清楚,程孝先又怎會不知,若是唐易能夠承受一擊而不敗,那便是九轉絕頂,而非還丹二轉了。所以程孝先從容不迫,急迫,便意味著疏漏。
其實唐易若真是消耗到了日暮窮途而主動認輸的地步,程孝先自然會罷手。他隻不過是要體驗那番驚世的劍意,而並非殺意,更無可能趕盡殺絕,再者自身的修為境界等均遠遠高於唐易,原本唐易可以拒絕這番比鬥,既然成全了自己,自是承情。
……
……
山巔閣樓之中,兩僧一道席地而坐,後方站立十來個小沙彌。
一僧麵容慈悲,一僧麵容愁苦,道者則灑脫自如。
三人望著玉階上的比拚,聚精會神。
道者手持一葫蘆,卻非法寶,隻是做來裝酒,這葫蘆看品相怕是已有千年之久,如此非凡的酒器,裏麵裝的自然是極品佳釀。他不時猛灌一口,陣陣酒香溢滿閣樓,甚為愜意:“唐易果真名不虛傳,說不得能讓那姓程的吃些苦頭。”
那名慈悲僧人隻是微笑,並不言語,倒是愁苦僧人雙手合十,低念佛號:“阿彌陀佛,顧施主心中有礙,還是不得放下。”
“咳咳……”那道者聽後仿佛被嗆了一口,而後指著那名僧人哈哈大笑:“智清,虛偽虛偽,我就不相信你們白馬寺中無人有此作想。”
白馬寺不大,當然這個“不大”也僅僅是相對於東林寺而言。既然能擁有一位走到龍華盡頭的住持智清,怎樣也算不得小,隻是與自在庵頗為相似,擇徒甚嚴,而門內高人傳承不絕。
此時聞聽道者調笑,智清不言,一旁慈悲僧人卻搭話道:“智清師弟也是一番好意,道兄也太過執著。”
能稱智清一聲師弟,自然亦非尋常,此人便是東林寺當代主持智念。若論登得龍華之巔,比智清尚要早得百年,隻是從未見其出過手,且無人敢去挑戰東林寺威名。
道人一笑,不再言語,他對智念還是有所尊敬,智念乃是真正的大德之人,為人行事,頗有些心底無私天地寬;至於智清,則有些過偽,但能有如此修為,又有哪個是僅從表麵便能看透的。
這二位均未正麵回答自己,想必心中和自己一樣有些捉摸不定,一位還丹二轉的修士,在麵對程孝先時,卻令自己三人皆估料不透,實則太過驚人。
道人飲了口酒,眼神中的興致不減,反而更加濃鬱。
此時程孝先的氣機很是平穩,從適才的狂暴到如今的平靜,隻不過是轉瞬之間。這劍意的切換自如,早已收發由心。
正如唐易神念中感知不到程孝先一般,程孝先靜立搜尋,如淵的神念遍布四方,亦探知不到唐易半分痕跡。但他並不著急,神色自若,比之方才平靜又多幾分舒適隨意。
一劍未曾建功,並不出乎程孝先的預料。雖然這一劍即便還丹八轉境界亦逃脫不得,但唐易若是輕易便被拿下,那怎可能引得自己出手。
隻是,唐易在哪裏?
程孝先清楚,這冉冉微風便因唐易而起,可這風隻是風,是真正的清風,並不摻雜任何的真元。不知唐易是如何做到的,果真有些奇異,程孝先的嘴角勾起一絲笑意,神色間愈發的自如。
程孝先的心境雖是平和,卻沒有半點大意馬虎。他在劍修之路已然冠絕於頂,憑直覺,斷定唐易能夠威脅到自己,甚至有擊殺自己的實力。
即便如此,唐易畢竟未曾九轉絕頂,隻要他出手,必定隱藏不住真元波動,那時便露出破綻,不可能瞞過自己。
熟悉程孝先的修士都知道,他越是狀若隨意,便越是進入狀態。而今的他,已拋開了勝負,拋開了生死,拋開了一切。
……
……
唐易此時的氣機收斂到了一種玄妙的境界,已然溶於自然之中,隨風而行,隨風而動,令人不可捉摸探尋。
當程孝先那疾若電光的一劍刺向自身的瞬間,唐易遂即化作清風,正是靈字之術。然無論防禦還是尋常攻擊,皆不可能對程孝先起半分作用。於是,唐易感受著真元的默默流轉,選擇了隱匿周旋,避其鋒芒,尋其破綻,直至把握住程孝先的氣機。
靈字之術經過唐易多年的體悟揣摩,硬生生的將一個半成品修習到如今這般境地,竟然能瞞過絕頂宗師的神念,足以令人自傲。
唐易沒有自傲,甚至連些許自得也未曾生出。有他這般的底蘊與經曆,走到如今地步,隻是理所當然罷了。心中暗暗思慮:“程孝先氣機渾然無漏,強大至極,又身經百戰,經驗之豐富超我甚多。現今其以不變應萬變,若有一擊中我,便會敗亡,因而要沉心靜氣,尋求契機,穩紮穩打。”
對於唐易而言,程孝先本就鋒不可當,更何況他還擁有如此謹慎的意識。
這些唐易既能想的清楚,程孝先又怎會不知,若是唐易能夠承受一擊而不敗,那便是九轉絕頂,而非還丹二轉了。所以程孝先從容不迫,急迫,便意味著疏漏。
其實唐易若真是消耗到了日暮窮途而主動認輸的地步,程孝先自然會罷手。他隻不過是要體驗那番驚世的劍意,而並非殺意,更無可能趕盡殺絕,再者自身的修為境界等均遠遠高於唐易,原本唐易可以拒絕這番比鬥,既然成全了自己,自是承情。
……
……
山巔閣樓之中,兩僧一道席地而坐,後方站立十來個小沙彌。
一僧麵容慈悲,一僧麵容愁苦,道者則灑脫自如。
三人望著玉階上的比拚,聚精會神。
道者手持一葫蘆,卻非法寶,隻是做來裝酒,這葫蘆看品相怕是已有千年之久,如此非凡的酒器,裏麵裝的自然是極品佳釀。他不時猛灌一口,陣陣酒香溢滿閣樓,甚為愜意:“唐易果真名不虛傳,說不得能讓那姓程的吃些苦頭。”
那名慈悲僧人隻是微笑,並不言語,倒是愁苦僧人雙手合十,低念佛號:“阿彌陀佛,顧施主心中有礙,還是不得放下。”
“咳咳……”那道者聽後仿佛被嗆了一口,而後指著那名僧人哈哈大笑:“智清,虛偽虛偽,我就不相信你們白馬寺中無人有此作想。”
白馬寺不大,當然這個“不大”也僅僅是相對於東林寺而言。既然能擁有一位走到龍華盡頭的住持智清,怎樣也算不得小,隻是與自在庵頗為相似,擇徒甚嚴,而門內高人傳承不絕。
此時聞聽道者調笑,智清不言,一旁慈悲僧人卻搭話道:“智清師弟也是一番好意,道兄也太過執著。”
能稱智清一聲師弟,自然亦非尋常,此人便是東林寺當代主持智念。若論登得龍華之巔,比智清尚要早得百年,隻是從未見其出過手,且無人敢去挑戰東林寺威名。
道人一笑,不再言語,他對智念還是有所尊敬,智念乃是真正的大德之人,為人行事,頗有些心底無私天地寬;至於智清,則有些過偽,但能有如此修為,又有哪個是僅從表麵便能看透的。
這二位均未正麵回答自己,想必心中和自己一樣有些捉摸不定,一位還丹二轉的修士,在麵對程孝先時,卻令自己三人皆估料不透,實則太過驚人。
道人飲了口酒,眼神中的興致不減,反而更加濃鬱。